必修二理解性默写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098808 上传时间:2018-05-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理解性默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必修二理解性默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必修二理解性默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必修二理解性默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必修二理解性默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理解性默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理解性默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氓氓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 。 , 。 2、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 句子是: ,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但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 ,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 。5、写男子的粗暴性格初露,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 ,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 ,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 婚姻生活。6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 ,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 三月兮。彼采萧兮,一

2、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在氓中, 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 , 。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8.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 样。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 , 。 , 。9.女主人公在婚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纯真、热情,能够体现这 一点的语句是: , 。 , 。10.女子年老色衰,男子露出了他凶恶的嘴脸,竟然残暴的对待女子,女主人公蒙受耻辱,思 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 。

3、11、自豪地表明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 。 , 。12、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 是: , 。213.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 。14.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 , 。15、 卫风氓中描写女主人公热恋时见到氓时高兴的诗句是: , 。16 卫风氓以桑树起兴,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 。 ”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1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的语句是: , 。离骚离骚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1、文中以博大的胸

4、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 。2、文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3、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4、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5、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的句子: , 。6.表现诗人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7.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8.表达人生在世虽然各有各的乐趣,但诗人唯独把爱美德当做常态的句子是:9.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10.表现诗人忠贞不移,即使肢解身

5、体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是:11、表现作者只求保持本心的善良和美好,别人不了解也不在乎的句子是:312、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品行的句子是: , 。13、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 , 。14、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15、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16.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17.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18.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19.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20.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

6、:21.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22.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 , 。23、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 修养自己的两句: , 。24.屈原表明自己在朝中被指责,不如隐退的两句: , 。25.屈原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 , 。26.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好就可以的两句话:27.屈原通过加高帽子,加长佩带表明要使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28.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29.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4, 。 30.表明自己光明

7、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两句: , 。3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 他坚定地表示:“ , 。 ” 赤壁赋赤壁赋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 叹-,-。2、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演化而来。3、在【赤壁赋】中,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 了-,-;-,-的观点。4、 【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5、苏轼【赤壁赋】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天上升起,似

8、乎也像游 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的语句是- -,-。6、苏东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在【赤壁赋】中另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它紧扣水月, 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指出我们若 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 又指 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7、 【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 自己的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8、 【赤壁赋】中,些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中,驾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

9、知道哪里是尽头,并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得超然之乐的语句是:- ,-;-,-。9、 【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 是-;曹操当时是-,-,而你我只是 举匏樽以 相属。5氓理解性默写答案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2、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 句子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但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于嗟鸠 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10、的句子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5、写男子的粗暴性格初露,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 ,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 姻生活。6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 ,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 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在氓中, 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8.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早起晚睡,没有

11、一天不是这样。 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9.女主人公在婚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纯真、热情,能够体现这 一点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10.女子年老色衰,男子露出了他凶恶的嘴脸,竟然残暴的对待女子,女主人公蒙受耻辱,思 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于嗟女 兮,无与士耽。611、自豪地表明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女 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12、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

12、现的语句是: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13.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14.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15、 卫风氓中描写女主人公热恋时见到氓时高兴的诗句是:既见复关,载笑载言。16 卫风氓以桑树起兴,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1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的语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答案:1、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文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余虽好修姱以 j j 兮,謇朝谇而夕替。 3、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亦余心 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4、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諑 谓余以善淫 。 5、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的句子: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6.表现诗人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