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故事》四集卷四信篇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098788 上传时间:2018-05-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故事》四集卷四信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德育故事》四集卷四信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德育故事》四集卷四信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德育故事》四集卷四信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德育故事》四集卷四信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育故事》四集卷四信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故事》四集卷四信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四集卷四 二十四信 信篇一、【邓曼抚民】邓曼谏君。抚民以信。莫敖 o 未刑。楚师败阵。【原文】周楚子熊通夫人邓曼。有伟识。楚子使莫敖屈瑕 xi 伐罗。斗伯比送之。还。谓其御曰。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遂见楚子曰。必济师。楚子辞焉。入告邓曼。邓曼曰。大夫其非众之谓。其谓君抚小民以信。而威莫敖以刑也。莫敖狃 ni 于蒲骚之役。将自用也。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楚子使人追之。不及。屈瑕果大败。莫敖之败。伯比见其趾高而知之。邓曼仅闻其心不固而知之。其谏君抚小民以信一言。尤为识见过人处。民无信不立。莫敖不自知。而伯比知之。楚子不及知。而邓曼言之。非伟识而何。楚子愧 ku 之矣。【白话解释】周朝

2、时候。楚国国君熊通的夫人。名叫邓曼。邓曼有很广大的见识。楚君差了他的将军莫敖屈瑕去讨伐罗国。斗伯比去送行。回来的时候。斗伯比就对他驾车的人说。我看莫敖屈瑕这次出去。一定是打败仗的。因为他走路的时候。把脚尖举得很高。这样就可晓得他的气是很盛的。可是心上却欠些固定了。于是斗伯比就去见楚君。对楚君说。这次莫敖屈瑕去攻打罗国。我以为应当再帮助他的军队才好。楚君听了、以为楚国的军队。差不多都跟了莫敖屈瑕去的。并且觉得莫敖屈瑕可以取胜。也有相当的把握。于是说、你太过虑了。这是不必的。楚君回到了宫里。就把这番话告诉了邓曼。邓曼就说道。我觉得斗伯比所说的话。里面是含有一层意思的。他并不是真正要国君增加军队。给

3、莫敖屈瑕去攻打罗国。他的意思。是要国君用恩信去抚养小百姓。又要用刑罚必信的态度去对待莫敖屈瑕。因为莫敖屈瑕。从前在蒲骚地方打了胜仗。他一定是很自大的。假使不是这样的话。那末难道斗伯比真个不晓得楚国的军队。完全跟了莫敖屈瑕去打罗国么。楚君听了、忽然大悟。就差了人去追莫敖屈瑕回来。可是已经追不着了。果然莫敖屈瑕后来打了一个大大的败仗。莫敖打败仗,斗伯比从他走路的姿势就预见到了,而邓曼仅仅是听说了事情就猜到了结果。她规谏楚国国君要以信义去慰藉、安抚百姓这句话,更可看出她见识过人。对百姓没有信义就无法立身,莫敖不了解这一点,但斗伯比却深知其中真理。楚国国君没来得及弄明白,邓曼就告诉他,这难道不是有大见

4、识吗?面对这个女流之辈,楚国国君会感到惭愧的吧。二、【卫姬信行】齐桓卫姬。信而有行。望色脱簪 zn 。下拜请命。【原文】周卫姬。齐桓公夫人也。公与管仲谋伐卫。朝入。姬脱簪解佩。下堂拜请卫之罪。公曰。无故。姬曰。人君忿 fn 然充满。手足矜动者。攻伐之色。今君趾高色厉声扬。见妾而沮。意在卫也。公诺。明日临朝。管仲趋进曰。君之临朝也。气下言徐。其释卫乎。公曰。善哉。夫人治内。仲父治外。寡人足以立于世矣。君子谓卫姬信而有行。齐桓公好淫乐。卫姬为之不听郑卫之音。刘向颂其忠款诚信。吕坤谓其明哲至矣。世之愚妇人。征色发声而不悟。自纳其身于罟擭 hu陷阱之中。死而不悔者。读卫姬传。可以悟矣。【白话解释】周朝

5、时候有个卫姬。就是齐桓公的夫人。有一回。桓公和他的臣子管仲。大家筹划着。预备去讨伐卫国。等到退了朝。桓公回到了后宫里。卫姬见了桓公的神色不对。就脱了簪珥。解了环佩。走到堂下去拜着。请问卫国的罪名。桓公就说道。你不要这样。我并没有什么。卫姬说。做君上的面上充满了忿怒的颜色。手足发现出自大的举动。是就要攻伐人家的表现呵。并且君上初初走进来的时候。举起脚步来很高。气色很严厉。声音很清扬。现在一见了我。一切都中止了。这就晓得君上的意思。是在攻打卫国。桓公也就答应他。不去攻打卫国了。第二天、桓公到朝廷里去。接见群臣。管仲就对桓公说。今天君上到了朝堂里。气色很温和。说话很迟缓。想来一定是饶了卫国。不去伐他

6、吗。桓公听了。笑着说。这真好呵。宫里有个夫人。替我治理着里面的事。外面有个仲父。替我治理着外边的事。这样看来。我在世界上可以立足得住了。君子称美卫姬既有信用。又有品行。齐桓公喜欢音乐,沉迷于声色之中,卫姬以身作则,不听郑国、卫国的音乐,以此来规劝桓公。刘向称赞她忠心诚信,吕坤则认为她明哲之至。世上的愚蠢妇人,沉迷于声色之中而不知悔改,自己投到罗网之中,到死也不曾觉悟。那些人读了卫姬的传记,应该有所醒悟吧!三、【敫 jio女保国】敫女当国。信与诸侯。玉环试智。椎解不留。【原文】周齐侯法章夫人太史氏。莒太史敫女也。法章卒。子建立。夫人当国事。事秦谨。与诸侯信。以故建立四十余年。不受兵。秦君尝遣使至

7、齐。遗夫人玉连环。曰。齐多智、而能解此环否。夫人以示廷臣。廷臣莫知所解。夫人引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夫人卒后。建左右多受秦间珠玉。劝朝秦。不修战攻之备。卒以亡国。当战国之际。能十年不受兵已难。乃建立四十余年。得不受兵。其所以者何。盖由夫人当国事。事秦谨。与诸侯信也。不然。夫人卒后。齐国即亡于建手。故当国事者。固宜修战攻之备。而必以信为本也。【白话解释】周朝时候。齐侯法章的夫人太史氏。就是莒 j的地方姓太史官名叫敫的女儿。齐侯法章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名建的代了位。太史氏就代他的儿子治理国事。这时候的秦国非常强大。太史氏对待秦国。非常恭敬。对待各国的诸侯。也很有信用。所以建做了四十多年的齐国诸

8、侯。一些也没有受到战争的痛苦。有一回。秦国国君差了人到齐国来。送给太史氏夫人一个玉做成的连环。并且说。听见齐国聪明的人很多。看你们能够不能够解了这个连环。太史氏就拿了给朝堂上的臣子看。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够想出去解这个连环的法子。太史氏就拿了一个铁锤。把玉连环敲破了。对着秦国的来人说。谨遵台命。把这个连环解开了。后来太史氏死了以后。建左右的人。个个受了秦国间谍的珠玉。劝了建用见皇帝的礼去朝见秦国。自己的国里。对于军事的布置。一点儿也不预备。终于齐国给秦国吞并了去。在战国之际,能够十年不被侵虐已经很难了,而齐国竟然能够四十年不被侵犯,这是什么原因呢:大概是夫人处事恭谨,与诸侯有信的功劳吧。所以夫人

9、一死,齐国就亡国了。因此掌管国事的人,固然应该准备军事防备,但一定要以信义为治国的根本才行啊!四、【罗静自誓】罗静自誓。矢志不移。祚zu 劫弟妹。以死告之。【原文】汉朱旷聘妻罗静。未嫁而父病疫殁。邻比断绝往来。旷立赴静家经营。竣事而归。亦病亡。静感之。誓不更嫁。与弟妹共居。求者十余。志无倾移。杨祚将人众自往纳币。静逃匿。祚劫其弟妹。静恐为所害。乃出见之。曰。实见朱旷为妾父而死。故托身死者。自誓不二。辛苦之人。愿哀而舍之。如不然。请守之以死。祚乃弃去。信近于义。有子言之。朱旷冒疫。为聘妻葬父而死。义也。罗静感之。自誓不嫁。求者十余。志无倾移。义而信矣。至弟妹被劫。出告杨祚。愿守以死。信之至矣。惟

10、自信而后人信之。不然。杨祚岂肯弃去乎。【白话解释】汉朝有个姓朱名旷的人。他聘定了一个妻子。姓罗名静。罗静还没有嫁到朱家去。他的父亲就生了疫病死了。人家恐怕传染了疫病。所以虽是附近的邻居。也不肯到罗家里来。这时候、因为家里没有人料理。所以朱旷马上到了罗家去理值一切。事情完了。回到家里。也就得病死了。罗静很感激他。所以立了誓。不肯再去嫁第二个人。和弟弟妹妹一同住着。向他来求婚的有十多个人。可是他坚决的志向。并不因此动了一动。这时有个姓杨名祚的。要想他做妻子。自己带领了许多人。亲自去行聘礼。罗静就逃去躲了起来。杨祚就抢劫他的弟弟妹妹。罗静恐怕弟妹给他杀害了。就出来见杨祚。并且说道。我实在看见朱旷、因

11、为我父亲的缘故丧了性命。所以我一定要替他守着节。发了誓、不再去嫁第二个人。像我这样困苦伶仃的人。还望你可怜我。饶了我吧。假使你不肯的话。那末我只有死了。于是杨祚也就打断了这个念头。放下他们去了。信接近于义,这是有子说的。朱旷冒着瘟疫的危险,为未婚妻埋葬父亲而不幸去世,真是义气啊。罗静感念他的恩德,发誓不嫁,虽然求亲的人很多,但她始终没有动摇志向,既讲义气又守信用。到了后来弟妹被劫持,她宁死也要守信,真是至诚到极点啊!唯有自己先守信用,别人从能信任你,否则,杨祚又怎肯轻易就放弃呢?五、【叔先梦期】叔先女雄。投江托梦。六日为期。言必有中。【原文】汉叔先泥和为县功曹。县长遣迎郡守。渡江舟覆。堕水死。

12、尸不获。其女雄昼夜号泣。尝为自沉计。所生男女并数岁。雄各作囊。盛珠环。系其臂以为诀。家人等闲之。不得间。后百余日。家人稍懈。雄乃至父堕 du 处恸哭自投。其夜、梦告弟贤曰。后六日当共父出。届期伺之。果与父相持。浮于江上。郡县表其事。为图象立碑。曹娥求父十七日。而孝念不衰。叔先雄求父百余日。而孝思不匮ku 。曹娥投江五日。负尸以出。叔先雄且梦告其弟。约以六日。当共父出。梦中竟可约期。死后犹不失信。而其父尸亦经久不坏。奇哉。【白话解释】汉朝时候。有个双姓叔先名叫泥和的人。在县衙门里当着功曹官。有一天。县长差了他去、迎接太守。在渡江的时候。一个不小心。船就翻转了。叔先泥和就跌在水里丧了性命。并且尸首

13、也打捞不着。他的女儿名叫叔先雄。得知了父亲死在江里的消息。就日夜啼哭。并且自己也打算投到江里去。他所生的儿女。都只有几岁的年纪。叔先雄就替儿女们每一个人。都做了一只袋。袋里盛了珠子首饰。吊在他们的手臂上。算是永远诀别的意思。家里的人看守着他。没有空隙。可以使他实行投江寻父的志愿。后来过了有一百多天。看守着他的人觉得他没有什么。就稍稍大意了一点。叔先雄就到了父亲堕水的地方。痛哭着投了下去。就在这一天的夜里。梦里告诉他的弟弟叔先贤说。在六天以后。我就同了父亲出来。到了这一天。叔先贤就在江边等候。果然叔先雄和父亲的尸首抱持了。在江面上浮着。太守和县官见了这回事。都非常感叹。就给他画了像。立了碑。去表

14、扬他孝顺的行为。曹娥十七日苦求父亲的尸体,悲哀的念头不断,后来投江寻父,五日后,和父亲的尸体一起浮上来。叔先雄百日不间断地哀悼父亲,后来也投江而去,并托梦告诉弟弟六日后,和父亲一起出现。梦中居然可以约定日期,死后仍然不违背信用,而她的父亲尸体经历这么长时间居然没有坏掉,这一切真是奇迹啊!六、【昌蒲 p 慎言】张氏被毒。出言犹慎。平时与人。虽贱必信。【原文】魏钟会母张昌蒲。平时与人言。虽鄙贱必以信。妊会时。妾孙氏妒甚。置毒食中。张觉而吐食。瞑 mng 眩数日。或劝诉之。张曰。嫡庶相害。破家危国。倘不见信。谁能明之。彼谓我必诉。固将先我。事由彼发。顾不快耶。遂称疾。孙果谓会父曰。妾欲其得男。故饮以

15、药。反谓毒之。会父曰。暗置食中。非人情也。讯侍者具服。遂出孙氏。钟会母言必有信。虽与鄙贱人言。不肯失信。惟其慎于言。故能言必有信耳。至受毒不言。犹恐不足以信之也。妻不妒妾。妾反妒妻。盖由会父先有贵妾攝 ni 嫡专家耳。张氏不言。益见其言之慎矣。【白话解释】三国时候。魏国钟会的母亲张昌蒲。在平常时候。对人家说话。就是对下等人说的。也一定是很有信用。当他正妊着钟会娠的时候。钟会的父亲有个小老婆孙氏。心里很是妒忌他。暗地里把毒药放在吃食里面。给张氏去吃。张氏起先吃了一口。后来晓得了。就把吃的食物吐出来。可是受了毒的影响。他是昏乱了好几天。有人劝张氏去告诉丈夫。张氏说。凡是一份人家。家里的大老婆和小老

16、婆大家相害。这是破家亡国有余的。倘若我去对丈夫说了。丈夫不肯相信我。那末又有谁来、替我表明白这件事呢。况且孙氏以为我是一定告诉丈夫的。他一定要先发制人。先去告诉他。这件事、由他先去发动。那里是不痛快的事呵。于是张氏就称着有病。果然孙氏先对钟会的父亲说。我因为要想夫人生一个男孩。所以给他暗地里吃了药。现在他反说我是用毒药去毒他了。钟会的父亲听了。心里思量着。把药暗地里放在吃食里面。这不是人情上所应有的事。把底下人叫来。询问了一番。那个人就把实在情形告诉了。于是把孙氏逐了出去。钟会的母亲说话讲信用,即使同地位卑贱的人说话,也不会违背自己的承诺。因为她说话谨慎,所以能言而有信。当她被下了毒都不说,还担心自己说的话没有人相信。妻子不妒忌小妾,小妾却妒忌妻子,是因为钟会的父亲元流量就有宠爱小妾压制妻子的专制家风。钟母张氏不说,更能看出她说话是多么的谨慎啊。七、【丰妻裙带】平原公主。誓死守贞。心存段氏。裙带自明。【原文】晋南燕慕容德之女。善书史。能鼓琴。德僭 jin 位。署为平原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