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三段语文-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098577 上传时间:2018-05-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下三段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下三段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下三段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下三段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下三段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下三段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下三段语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2015 下学年九年级第三次段考语文(第 1 页共 8 页)下学期九年级第三次段考试题下学期九年级第三次段考试题语语 文文(本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 2. 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无效; 3.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卷首寄语】 亲爱的同学,当你拿到这张试卷时,相信你已经信心满满。俗话说,一份耕耘,一 份收获。你平时的努力,一定会换来丰硕的回报。沉着冷静,祝你好运!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29 分)分)1、用正楷将下面文字抄写在

2、方格中,要求:正确、美观、流利。 (3 分)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 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培根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蓦然(m) 腌臜(zn) 殷红(yn) 玲珑剔透(t) B逞辩(chng) 窥探(ku) 招徕(li) 一叶扁舟(bin) C凫水(f) 狡黠(xi) 犷野(gung) 秩序井然(zh) D惩戒(chng) 连翘(qio) 袒露(l) 廓然无累(ku)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 分)A收敛 暗哑 惊骇 险相迭生B蓬蒿 怂恿 斑斓 一反即往C湛蓝

3、 休憩 诓骗 张惶失措D媲美 缄默 酬和 恃才放旷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出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C6 月 11 日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开赛以来,球迷们天天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每场比赛结束后仍对球星的表现评头论足,强聒不舍,尽情享受着体坛的“豪门盛宴” 。D中国 8 位维和警察在海地大地震中不幸遇难,获知此消息,很多网友不能自已,纷纷在网上发帖表示悼念。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2014-2015 下学年九

4、年级第三次段考语文(第 2 页共 8 页)A. 在随州市外国语学校家长开放日展出的一系列图画作品,完全是由 2014 级学生创作的。B. 要想稳住人才,使之不流失,关键在于有没有激励措施。C. 今夏“电荒”提前到来,预计电力缺口至少将达到 3000 万-4000 万千瓦以上。D. 当前物价上涨形势必须引起高度注意,要千方百计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A.昆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她雍容典雅,仪态万方;她影响深广,美名远扬。B.“春雨惊春清谷天” ,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C.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

5、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D.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A、 望岳 春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诗。B、叶圣陶是现代文学家、语文教育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苏州园林 。C、成语“一鼓作气” “扑朔迷离” “吴下阿蒙”分别出自于曹刿论战 口技 孙权劝学 。D、茨威格,奥地利作家,尤善传记文学,代表作有三作家等。8、名著阅读(4 分) 孔明先唤王平入帐,责之曰:“吾令汝同马谡守街亭,汝何不谏之,致使 失事?”平曰:“某再三相劝,要在当道筑土城,安营守把.参军大怒不从,某 因

6、此自引五千军离山十里下寨.魏兵骤至,把山四面围合,某引兵冲杀十余次, 皆不能入.次日土崩瓦解,降者无数.某孤军难立,故投魏文长求救.半途又被 魏兵困在山谷之中,某奋死杀出.比及归寨,早被魏兵占了.及投列柳城时,路 逢高翔,遂分兵三路去劫魏寨,指望克复街亭.因见街亭并无伏路军,以此心疑.登 高望之,只见魏延、高翔被魏兵围住,某即杀入重围,救出二将,就同参军并在 一处.某恐失却阳平关,因此急来回守.非某之不谏也.丞相不信,可问各部将 校.”孔明喝退,又唤马谡入帐.谡自缚跪于帐前.孔明变色曰:“汝自幼饱读 兵书,熟谙战法.吾累次丁宁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 汝若早听王平之言,岂有

7、此祸?今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皆汝之过也!若不明正 军律,何以服众?汝今犯法,休得怨吾.汝死之后,汝之家小,吾按月给与禄粮, 汝不必挂心.”叱左右推出斩之.谡泣曰:“丞相视某如子,某以丞相为父.某 之死罪,实已难逃;愿丞相思舜帝殛鲧用禹之义,某虽死亦无恨于九泉!”言 讫大哭. (1)以上片段出自古典名著 ,该故事情节可概括为 2014-2015 下学年九年级第三次段考语文(第 3 页共 8 页)。(2)由上述故事可以看出孔明 的性格特征,试写出和孔明有关的一个故事情节(本故事除外) 。9、仿照画线句子,选择中华传统文化形式(如锣鼓、秧歌、风筝、书法等) ,为横线处补写两个句子。 (2 分)中华民

8、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绽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闪烁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 , ,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10、结合语境,下面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A. B. C. D. 11、古诗词名句默写(每题 1 分,共 6 分。 ) ,元是今朝斗草赢。 (晏殊破阵子

9、) ,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感 ) ,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别云间 )宁为百夫长, 。 (杨炯从军行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如增广贤文中所说“鸦有反哺之义,马无欺母之心” 。二、阅读(二、阅读(4141 分)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214 题。 (9 分) 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 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篡录故实,一未 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 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改

10、写自茶余客话 )2014-2015 下学年九年级第三次段考语文(第 4 页共 8 页)【注释】望:向往。懦:懦弱。立:成立,确立(信念)。篡录: 摘录。蓄:保留。焉者也:了。12、下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3 分) A.将疾趋而从之尝趋百里外 B.意常退缩而不敢望目似瞑,意暇甚 C.环而攻之而不胜 泛观而无所择 D.其失又甚焉者也其真不知马也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分)篡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14、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袁文清认为读书喜欢古人的言行,思想总是保守,不敢远望,这样的问题就是没有方法而且没有什么创

11、意;B文中告诉我们读书时最大的问题是读书后收集对自己有用的资料,没有坚定自己的立场,反复修改自己的心意。C.学习了本文,我们发现读书要博览全书,善于向古人学习,忌虎头蛇尾,学人长处要循序渐进,喜爱写作,要注重积累。D.袁文清小时候不爱读书写作,常犯错误。(二)阅读下面唐诗,完成 1516 题。 (6 分)别董大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5、本诗前两句所写之景有何特点?对后面的抒情有何作用?(3 分)16、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3 分)(三)阅读下面文字,完

12、成 1720 题。 (12 分) 在中国人眼里,获得四代、五代同堂的经历,才算是达到了人生最幸 福的境界。从人类进化的历史上看,这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幸福观,更是整个 人类的幸福观。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别说是四代、五代同堂,就是三代同堂,也曾 经是人类一个很遥远的梦。2014-2015 下学年九年级第三次段考语文(第 5 页共 8 页)前不久,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的牙齿化石进行了研究,发现在 13 万年 前,没有一个人的寿命超过 30 岁,而这正是他们变成祖父母的年龄。在这 个年龄之前,他们的孙辈们还没有出生,所以他们不可能实现三代同堂的美 梦。但当人类学家着眼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欧洲人时,竟然发现老年

13、人和年 轻人的比例是 2:1,这意味着此时有很多人已经可以见到他们的孙辈出生 。换句话说,直到大约 3 万年前,多数人类祖先圆了三代同堂的美梦。人类学家指出,人类能圆三代同堂的美梦,是一个很伟大的进步,它 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早些时候,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克瓦人、桑人等 土著人身上采集了 600 多个完整的线粒体 DNA 基因组样本。通过样本对比, 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约 7 万年前,人类一度濒临灭绝,只剩下 2000 来人 。但为什么没有灭绝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那时剩余的人类生存能力很强 ,因而平均寿命也比较长,超过 30 岁的人已经出现了,这说明三代同堂的

14、现象已经出现了。这让祖父母们可以把传统狩猎技术等知识传授给后代。无 疑,这些知识武装和保护了后代。正是凭借这些,人类才最终走出濒临灭绝 的险境,又重新发展壮大起来。因此,我们可以说三代同堂的最大作用是增 强了人类自身抵抗灭绝风险的能力。最新的研究表明,在现代人身上,也能看到三代同堂对人类发展的切 实帮助。美国生物举家发现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更加积极乐观,也愿 意参加体育运动,他们得病的几率比那些不能与孙辈一起生活的人要低 20% 而他们的孙辈则更活泼,更健康反应也更快。这说明,三代同堂对促进 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在早期人类社会中 ,意义更重大,好处也更多。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个新鲜有趣的问题:如果未来人类能够实现六代、 七代同堂的美梦,那么它还会促进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吗?现在看来,我们 还不能在人类寿命延长与人类社会迅猛发展之间简单划等号,因为人口老龄 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阻碍。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必须承 认,人类历史上的三代同堂确实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 。 (选自大科技 ,有删改)17、请阅读选文第段,分析约7 万年前人类走出濒临灭绝险境的原因,补全表格。(3 分)A_平均寿命较长B_出现三代同堂现象18、指出第段画横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3 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