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040264 上传时间:2018-05-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绝密启用前启用前厦门市湖滨中学 2017-2018 学年(下)期中考试卷高二历史高二历史(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第 I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4848 分)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古人认为人事的兴衰可以通过自然的变化表现出来,并在占卜的过程中被捕捉到。一方面,占卜是一种神秘主义,而另一方面,则是各种自然科学经验的实际应用。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是A. 古代占卜利用迷信控制官员人事任免 B. 古代占卜是

2、已能应用的科学理论C. 古代占卜是用于欺骗民众的迷信 D. 古代占卜包含了神秘主义与自然经验2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皆称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争亦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A. 分封制进一步明确君臣等级 B. 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C. 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D. 分封制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3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 ,理想的皇帝

3、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 ”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A. 中央集权意识 B. 孝敬父母 C. 家国同构观念 D. 安土重迁理念4 春秋时代盛行盟誓活动,有周王与诸侯间的盟誓、诸侯间的盟誓,也有卿大夫间的盟誓。盟誓时往往举行庄严的仪式,杀牲歃血,宣读盟辞,并记录为盟书作为相互约束的依据。这主要反映A. 分封制的仪式发生重大变化 B. 诸侯争霸战争受到有效遏制C. 礼乐制与等级秩序得到维护 D. 宗法分封制度遭到严重破坏5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领域从两个方面发生着变化:一是权力的转移,二是兼并战争的发展。这两个变化A. 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建立 B. 顺应了人民的普遍要求C. 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违背了历

4、史发展的潮流6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这是中国人熟知的朝代顺序表,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统一是主旋律 B. 中国古代发展存在着间断C. 分裂造成了民族的隔阂 D. 少数民族南下导致汉文化淹没7 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序主要体现了A. 中央集权的强化 B. 等级制度的森严 C. 皇权的独尊 D. 文化专制的扩展8 隋书地理志说:“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 ”这说明A. 汉高祖已认识

5、到了秦亡之原因 B. 汉初封建王侯并未撼动郡县制的地位C. 郡国并行制是严重的历史倒退 D. 秦朝推行郡县制违背了历史传统9表 1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 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B. 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C. 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D. 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和困局10中国古代的官衔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 “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 “巡抚”则以“巡行天下, “抚军安民”而名。从名称寓意来看, “行省”应是A.

6、地方自治机构 B. 皇帝秘书机构 C. 中央派出机构 D. 朝廷监察机构11明清时期的富商巨贾大多通过将财富转化为科举及第以及仕宦上的成功,来获得社会声望,并保护其利益。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重农抑商观念的淡化B. 商人重利轻义的品行C. 八股取士制度的施行D. 传统功名思想的束缚12 “獬豸” (图 1)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它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下列古代官僚机构及官员中带有“獬豸”功能的有御史大夫 军机大臣 监御史 刺史A. B.C. D. 131800 年,嘉庆帝曾说:“军机处为办理枢务承写密旨之地,首以严密为要。(然)折稿未达于宫廷,新闻早传于街市。 ”可见,嘉庆

7、帝质疑了军机处工作的A. 高效性 B. 创造性 C. 特殊性 D. 保密性14明朝洪武年间,政府允许商人用粮食换取盐引(一种取盐的凭证) ,商人可以凭借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去支取食盐,再到指定的地区去销售,获取利润。材料反映出当时A. 政府对盐商采取扶植政策 B. 食盐业仍被政府严格控制C. 食盐市场已出现官商勾结 D. 食盐生产具有区域性特征15表 2 朝代农业措施西周休耕制战国“尽地力之教”秦汉“地可使肥,又可使棘”唐宋禁捕青蛙明清“桑基鱼塘”图图 1 1这些措施体现出A. 土地集中趋势已失控 B. 政府直接控制农户生产C. 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 D. 古代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观念16 荒政丛书记载

8、:“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 ”这表明古代中国A.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 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C. 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 农业生产异常艰难17 松江府志 (松江府,今上海苏州河以南地区)记载明人诗云:“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 ”材料能够反映的信息是明朝A. 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B. 棉纺织业纺和织出现分离C. 江南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 黄道婆推广了棉纺织技术18 明宣宗实录卷 21 记载,宣德元年(1426 年)命工部“凡工匠户有二丁、三丁者留一丁,四丁、五丁者留二丁,六

9、丁以上者留三丁” ,在官营手工业作坊,从事技术工作。在匠籍制废除以前,服役于官府的工匠逃亡,或“治罪” 、或“令有司械赴京师” ,强迫从事生产。明朝政府的这些措施目的是A. 确保官营手工业劳动人手 B. 落实“重农抑商”政策C. 保障对手工业者的专制统治 D. 确保官营手工业技术优势19德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记载:在 1500 年到 1800 年的三百年间。中国成了全世界白银的“秘窖” ,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白银,有一半最终都运抵中国,换回这个全球唯一的高级奢侈品生产国的丝与瓷等。这说明了A. 中国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B.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高度发达C. 中国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D. 中

10、国新经济因素的资本积累20关于古代统治者“抑商”的理由, 吕氏春秋上农中有言“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下列不属于材料观点的是A. 民营工商业的发展争夺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B. 民营工商业的发展会使得民众淡化乡土观念C. 民营工商业的发展增加政府管理人民的难度D. 民营工商业的发展将会冲击法律和道德体系21南北朝时期,城隍是城市居民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守护神。隋唐时期,城煌职掌又增加了雨早丰歉、功名利禄、吉凶祸福、冥籍诸事等。这说明A. 儒教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 B. 城隍崇

11、拜扩大了部分行政职的C. 官府借助城隍信仰加强统治 D. 城市发展拓展了城隍信仰空间22唐代诗人杜牧说:“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 。 “草市”的出现A. 突破了政府对商品交易地点的限制 B. 促进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C. 改变了城市中原有的坊与市的布局 D. 促使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23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以下材料表 3南方北方朝代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宋代112247606296624296371据此表可知,中国古代A.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12、B.经济重心逐步南移C.南方经济长期领先 D.北方经济快速衰落24有学者认为,18 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 ,中国“选择了陆地” 。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 忽视海防的重要性 B. 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 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D.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第第 IIII 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题 5252 分)分)二、非选择题25 (12 分)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柳宗元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论材料二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

13、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王夫之读通鉴论读通鉴论卷一卷一材料三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中国论文网中国论文网材料四材料四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

14、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钱穆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3 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4 分)(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2 分)(4)政治制度“针对现实” “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但其“本原精神” “仍可不变”。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3 分)26 (13 分)中国古代皇权受到多种因素制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内侍侯莫陈利用(注:人名)以幻术得幸,骄恣不法,赵普(宰相)按其罪请诛之。帝(宋太宗)曰:“岂有万乘之主不能庇一人乎?”普曰:“陛下不诛则乱天下法,法可惜,此一竖子何足惜哉!”帝不得已命诛之。宋史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卷三卷三材料二材料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