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3月)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040171 上传时间:2018-05-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3月)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3月)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3月)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3月)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3月)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3月)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3月)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厦门市福建省厦门市 20182018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3 3 月)化学试题月)化学试题可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可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H-1 C-12C-12 O-16O-16 F-19F-19 Na-23Na-23 Cl-35.5Cl-35.5 Ca-40Ca-40 Co-Co-59591. 茶疏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 。文中未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 溶解 B. 萃取 C. 过滤 D. 蒸馏【答案】D2. 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22.4mLCHCl2中含有

2、碳原子为 1.0103NAB. 58.5gNaCl 固体含有 NA个氯化钠分子C. 7.2gCaO2晶体中阴阳离子总数为 0.2NAD. 1L0.5molL1氨水含 NH4+为 0.5NA【答案】C.3. Chem.sci.报道麻生明院士团队合成非天然活性化合物(b)的新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b 的分子式为 C18H17NO2 B. b 的一氯代物有 9 种C. b 可发生取代反应 D. b 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答案】B【解析】A、b 的分子式为 C18H17NO2,故 A 正确;B、 b 的一氯代物有 10 种,故 B 错误;C、 b 苯环上的氢、甲基上的氢可发生取代反应,故

3、C 正确;D. b 中有碳碳双键,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 D 正确;故选 B。4. 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实验结论A向 FesO4溶液中滴入几滴 KSCN 溶液,无明显现象, 再加入几滴溴水,溶液变血红色氧化性:Br2Fe3+B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某溶液,有白烟产生该溶液是浓盐酸C向 NaHCO3溶液滴加 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 Ca(HCO3)2D在淀粉溶液中加入 35 滴稀硫酸,煮沸后冷却,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水浴加热,未见砖红色沉淀淀粉未水解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A、向 FesO4溶液中滴入几滴 KSCN 溶液,无

4、明显现象, 再加入几滴溴水,溶液变血红色,溴是氧化剂,Fe3+是氧化产物,氧化性:Br2Fe3+,故 A 正确;B、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某溶液,有白烟产生,该溶液可能是浓盐酸、浓硝酸等挥发性酸,故 B 错误;C、向 NaHCO3溶液滴加 CaCl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Ca(HCO3)2易溶,故 C 错误;D、在淀粉溶液中加入 35 滴稀硫酸,煮沸后冷却,要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 Cu(OH)2悬浊液,水浴加热,有砖红色沉淀,故 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侧重考查物质的性质实验和现象,解题关键:明确实验原理,熟悉常见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易错点:

5、D,在淀粉溶液中加入 35 滴稀硫酸,煮沸后冷却,要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否则硫酸会与新制的 Cu(OH)2悬浊液反应,而使实验失败。5. 短周期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这些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 C 是淡黄色固体,B 和 E 的水溶液均具有漂白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阴离子半径;YZXB. 沸点:DYD. 0.1molL-1A 溶液中:e(H)c(HY)e(Y2)【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C 是淡黄色固体,是硫单质,B 和 E 的水溶液均具有漂白性,B 为 SO2 ,E 为 Cl2,A 为 H2S,D 为 H2O,F、G 为硫酸和盐酸

6、,短周期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这些元素分别是:W-H、X-O、Y-S、Z-Cl。A、同周期自左而右阴离子半径减小,同主族从下而上阴离子半径减小,阴离子半径:YZX,故 A 正确;B、D 为水,水分子间形成氢键,沸点高,沸点:DA,故 B 错误;C、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HCl 比 H2S 稳定,即 ZY,故 C 正确;D.H2S 是二元弱酸,分两步电离,第二步电离更弱 0.1molL-1H2S 溶液中:e(H)c(HY)e(Y2),故 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推断,解题关键:物质的颜色、B 和 E 的水溶液均具有漂白性,为推断突破口,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

7、,难点 D,弱电解质的电离分步电离,越来越难,故氢离子最多,其次为酸式盐离子。6. 某高性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其电池反应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放电时,b 为正极B. 充电时,阴极反应为 Sn+Na+e=NaSnC. 放电时,负极材料 Sn 在很大程度上被腐蚀D. 充电时,PF6向右迁移并嵌入石墨烯中【答案】C【解析】A、放电时,a 上的 Na 失去电子,作负极,b 为正极,故 A 正确;B、充电时,阴极上钠离子得电子,被还原,阴极反应为 Sn+Na+e=NaSn,故 B 正确;C、放电时,负极材料 Sn被释放出来,故 C 错误;D. 充电时,b 为阳极,PF6带负电,向右迁移并嵌入石墨

8、烯中,故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以新型电池为载体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解题关键:明确原电池和电解池电极上得失电子,注意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是关键。易错点 a 电极:两电极上的材料锡和铝是干扰项,如以这两种金属活沷性来判断正负极,就错了,一定要从电极反应本质上来判断电极,放电时 a 上的钠失电子,作负极。7. 利用电导法测定某浓度醋酸电离的H、Ka 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已知整个电离过程包括氢键断裂、醋酸分子解离、离子水合。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理论上H=0 时,Ka 最大B. 25时,CH3COOH最大C. 电离的热效应较小是因为分子解离吸收的能量与离子水合放出的能量相当D. CH3C

9、OOH 溶液中存在氢键是H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主要原因【答案】B【解析】A、理论上H=0 时,电离程度最大,氢离子和醋酸根离子浓度最大,Ka 最大,故 A正确;B、25时,,Ka 最大,电离程度最大,平衡时醋酸分子的浓度CH3COOH最小,故 B错误;C、分子解离吸收的能量与离子水合放出的能量相当时,拆开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与水合时放出的热量相当,电离的热效应较小,故 C 正确;D、拆开氢键需要能量,但随温度的升高,氢键越来越小,CH3COOH 溶液中存在氢键是H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主要原因,故 D 正确;故选 B。8. 为测定某氟化稀土样品中氟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利用高氯酸(高沸点酸)将

10、样品中的氟元素转化为氟化氢(低沸点酸)蒸出,再通过滴定测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a 的作用是_,d 的名称是_。(2)检查装置气密性: _(填操作),关闭 k,微热 c,导管 e 末端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导管 e 内有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3)c 中加入一定体积高氯酸和 m g 氟化稀土样品,f 中盛有滴加酚酞的 NaOH 溶液。加热 b、c,使b 中产生的水蒸气进入 c。下列物质可代替高氯酸的是_(填序号)。A.硝酸 B.盐酸 C.硫酸 D.磷酸实验中除有 HF 气体外,可能还有少量 SiF4(易水解)气体生成。若有 SiF4生成,实验结果将_ (填“偏高” “偏低”或

11、“不受影响”)。若观察到 f 中溶液红色褪去,需要向 f 中及时十补加 NaOH 溶液,否则会使实验结果偏低,原因是_。(4)向馏出液中加入 V1ml c1molL1La(NO3),溶液,得到 LaF3沉淀,再用 c2molL1EDTA 标准溶液滴定剩余 La3+(1a3+与 EDTA 按 1:1 络合),消耗 EDTA 标准溶液 V2ml,则氟化稀土样品中氟的质量分数为_。(5)用样品进行实验前,需要用 0.084g 氟化钠代替样品进行实验,改变条件(高氯酸用量、反应温度、蒸馏时间),测量并计算出氟元素质量,重复多次。该操作的目的是_。【答案】 (1). 平衡压强 (2). 直形冷凝管 (3

12、). 在 b 和 f 中加水,水浸没 a和 e 的末端 (4). CD (5). 不受影响 (6). 充分吸收 HF 气体,防止其挥发损失 (7). 或 (8). 寻找最佳实验条件【解析】(1)a 的作用是平衡压强,防止圆底烧瓶中压强过大,引起爆炸,d 的名称是直形冷凝管;(2)检查装置气密性:在 b 和 f 中加水,水浸没 a 和 e 的末端;(3)利用高氯酸(高沸点酸)将样品中的氟元素转化为氟化氢(低沸点酸)蒸出,A.硝酸易挥发,故 A 错误; B.盐酸易挥发,故 B 错误;C.硫酸难挥发,沸点高,故 C 正确;D.磷酸难挥发,沸点高,故 C 正确;故选 CD。实验中除有 HF 气体外,可

13、能还有少量 SiF4(易水解)气体生成 HF,若有 SiF4生成,实验结果将不受影响;若观察到 f 中溶液红色褪去,需要向 f 中及时补加 NaOH 溶液,否则会使实验结果偏低,原因是充分吸收 HF 气体,防止其挥发损失;(4)氟化稀土样品中氟的质量分数为=; (5)用样品进行实验前,需要用0.084g 氟化钠代替样品进行实验,改变条件(高氯酸用量、反应温度、蒸馏时间),测量并计算出氟元素质量,重复多次。该操作的目的是 通过做对比实验,寻找最佳实验条件。9. 利用铝锂钴废料(主要成分为 Co3O4,还含有少量铝箔、LiCoO2等杂质)回收 CoO 的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碱溶”的

14、目的是:_。(2)不同浸出剂“酸溶”实验结果见下表,根据数据和物质性质应选择的浸出剂是_(填序号),理由是_ (用 Co3O4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示)。浸出液化学成分/(gL1)浸出剂CoAl钴浸出率/%(a)HCI80.845.6898.4(b)H2SO465.06.2272.3(c)H2SO4+ Na2S2O384.915.9698.0(3)“净化”产生的滤渣为_(填化学式),滤液中 c(F)=4.0103molL1,则“净化”后残余 c(Li+)=_。LiF 与 Li2CO3的 Ksp分别为 1.8103、1.7103。(4)若滤液中含 Co2+为 5.9102gL1,“沉碳酸钴“应控

15、制 pH 不高于_。Co(OH)2的 Ksp为 1.01015。(5)“沉碳酸钴“沉草酸钻”的目的是_。(6)CaC2O4H2O 在空气氛围中的热重曲线如下图。在 311.96附近有个很强的放热峰的原因是_。900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 (1). 溶解铝箔 (2). C (3). Co3O42Cl8H=3Co2Cl24H2O (4). LiF、Al(OH)3 (5). 0.45molL1 (6). 8.0 (7). 除掉残余的 Li (8). CoC2O4分解成 Co3O4是放热反应 (9). 2Co3O4=6CoOO2【解析】废料用碱液溶解,过滤得到滤液偏铝酸钠溶液和钴渣;用硫酸溶解钴渣,发生反应:4Co3O4+Na2S2O3+11H2SO4=12CoSO4+Na2SO4+11H2O,得到含有钴离子的溶液,然后调节溶液pH 并用碳酸钠溶液除去杂质铝离子,加 NaF 除去钙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