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发展高层论坛综述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015565 上传时间:2018-05-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发展高层论坛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发展高层论坛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发展高层论坛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发展高层论坛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发展高层论坛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发展高层论坛综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发展高层论坛综述在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已成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中坚力量。如何找准定位,走特色发展之路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发展机遇期面临的首要问题。日前在上海举行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发展高层论坛” , 重点围绕如何加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科学定位与内涵建设,如何改革创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提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一、错位竞争、特色发展、服务区域经济是地方应用型本科发展的根本路径一、错位竞争

2、、特色发展、服务区域经济是地方应用型本科发展的根本路径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结构性调整,从关注重点大学的发展,逐步走向关注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以依托地方、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优势获得诸多发展机遇。来自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家、学者就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的问题,提出特提出特色发展、强化应用、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以服务和贡献求得发展新空间是地方应用型色发展、强化应用、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以服务和贡献求得发展新空间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改革发展之路本科院校的改革发展之路。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指出:在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有待进一步明晰,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

3、创新,产学研合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中国高教学会会长周远清认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并且应该、也一定能够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确立自身的地位和价值。上海电机学院院长夏建国认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根本使命,也是衡量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大小和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要实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型、核心技术的创新以及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迫切需要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只有增强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服务于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服务于产业升级

4、和企业产品换代,在地方技术创新体系中发挥基础和支撑作用。他指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未来的发展中要紧贴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主动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主动融入地方社会经济,提升服务能级。与会代表从不同的角度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进行解构,提出错位竞争、特色发展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区别于传统提出错位竞争、特色发展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区别于传统学术型大学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必由之路学术型大学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必由之路。从人才培养上看,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适合全方位的社会需要; 从专业设置上,应用型本科院校能更广泛地与实际工作、生活紧密结合,并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从课程与

5、教学方面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践教学,能够很好地将产学研结合起来。代表们普遍认同,只要定位明晰,选择符合自身传统特色和办学条件的教育类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也能办成一流的、高水平的大学。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的突破点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的突破点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上,与会代表的探讨集中在两个方面: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培养人才。代表们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如果简单地向研究型大学看齐,就会丧失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特色,无法

6、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所需的合格人才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最终落脚点。来自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议代表就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展开热议,基本达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共识。具体到各个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略有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述方式:一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最终旨趣一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最终旨趣和目的;二是,培养基础实、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以及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和目的;二是,培养基础实、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以及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三是,依托行业、服务企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一

7、线工程师;四是,坚持面向地型人才;三是,依托行业、服务企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一线工程师;四是,坚持面向地方行业企业,面向基层,培养一线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五是,培养面向社区或区域经济、方行业企业,面向基层,培养一线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五是,培养面向社区或区域经济、文化、教育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六是培养具有解决生产和管理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本科文化、教育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六是培养具有解决生产和管理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人才,等等。虽然各个院校的与会代表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不同,但都关注到了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构成要素,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面向实践、以提高应用能力为主旨服务区域

8、经济、面向实践、以提高应用能力为主旨的特征。的特征。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上, 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创新的途径。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来看,面向产业办学、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生存的战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根本问题是突破既有模式赖以延续的利益格局,通过重塑高校社会利益关系构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动力机制。从各个学校开展的内涵建设来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仅深入到学校的学科、专业、课程、教学层面,还推动了学校组织管理层面的变革、教师队伍的重塑以及科研的转型。与会代表认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不仅要围绕行业发展的需要,

9、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实现人才培养由单一的模式向多元化转型,也要从自身内涵建设着手,特别是要回归教育育人的本源,把培养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以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先导,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加快应用型、专业型人才培养;规范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确立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构有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加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协同创新为特征的系列组织变革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0、提供平台, 推进从管理到服务的运行机制转型,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组织保障。在谈到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时,与会代表指出,现行的高等院校评价模式和评价标准基本上依据精英教育、研究型大学的标准设定,带来的问题是高等教育的同质化。要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其中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尤为关键。南京工程学院的李平教授提出,要从“三个符合度”视角建构“双督” 、 “两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督导体系, “三个符合度”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人才全面发展和学校实际情况的符合度、学校教学实际工作状态与确定目标的符合度、学校人才培养效果与制定培养目标的

11、符合度;“双督”为“督教、督学”的二位一体, “两结合” 即学校内部监控与社会外部监控的结合。来自台湾有关高校的代表介绍了台湾地区技职教育动态。与会代表对台湾地区高校扎实开展教师评鉴、教学评量,技职再造计划,注重强化教师实务教学能力等,颇感兴趣。三、产学研合作水平的提升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驱动力三、产学研合作水平的提升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驱动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产生和发展与地方经济、行业、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 它必须根植地方、面向企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要达成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发挥行业、企业的力量,提升产学研合作的水平,建立企业行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2、潘懋元认为,产学研三结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规律;在知识经济时代,三者的结合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产、学、研都是不同的知识运行活动方式,三者既相互联系又存在矛盾;解决产学研的矛盾,要遵循互利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和教育性原则。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历史来看, 拥有强大的行业背景是多数地方应用型本科的一大特点。随着隶属关系的重新划转,部分学校开始出现“去行业化”、 “奔综合化”的趋同发展态势。因此,需要进一步理顺这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管理体制,以加快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夏建国教授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外部关系上提出,由政府牵头,与原有的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建设与管理行业背

13、景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有利于学校教育质量、学术水平和办学实力的整体提升。针对如何深化产学研合作的问题,他提出三方面的建议:校企共建二级学院,企业参与人才培养; 开展技术应用研究, 以研发成果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势,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就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问题,黑龙江工程学院的申林教授认为,创新校企联合人才的机制不仅仅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存战略,更是发展战略。在具备创新联合人才培养机制的能力和条件之下, 需要进一步明确联合培养人才的本质和内涵,准确把握新时期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特点和规律,在依托行业优势的基础上完善学科专业布局,寻找产学研合作的切合点,联合企业制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方案、提升实践教育基地的层次。本次论坛由上海电机学院主办,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等支持。来自全国 50 多个地方本科高校的领导、教育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论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