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蠕虫蚴移行症的护理要点及其体会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7478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析蠕虫蚴移行症的护理要点及其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简析蠕虫蚴移行症的护理要点及其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简析蠕虫蚴移行症的护理要点及其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简析蠕虫蚴移行症的护理要点及其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析蠕虫蚴移行症的护理要点及其体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析蠕虫蚴移行症的护理要点及其体会摘 要 总结 19 例蠕虫蚴移行症患者的护理要点, 包括: 提供心理支持, 必要时请心理科 会诊, 解除患者的烦扰、困惑心理;密切观察用药后是否有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不适症状; 动态观察用药过程中临床症状是否改善; 落实可行的出院指导和疾病健康教育, 帮助人们形 成正确的行为和观念, 做好一级预防。本组 19 例痊愈出院。 关键词 蠕虫蚴移行症; 驱虫治疗; 护理 蠕虫蚴移行症是一些动物寄生蠕虫的幼虫在人体皮肤及各种器官中移行、寄生所引起的传 染病; 可分为两类: 皮肤蠕虫蚴移行症和内脏蠕虫蚴移行症。被寄生的宿主常有比较明显 而持久的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发热、

2、高球蛋白血症等为主的变态反应现象。肝、肺、脑、 眼、肠等有关器官可造成肉芽肿性损害1。经查阅国内有关文献, 无显示流行病学调查资 料, 曾有个别病例误诊为带状疱疹2; 国外巴西城市的贫民区流行病学调查 1 185 例居民 感染率 3.1%3。现总结我科收治的 19 例蠕虫蚴移行症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1 年 3 月- 2005 年 6 月, 共收治 19 例, 男 16 例, 女 3 例, 年龄 1052 岁。临床表现: 咳嗽、畏寒、低热; 反复腹胀、右上腹痛、皮肤瘙痒、咳嗽、低 热; 胸背部游走性包块伴奇痒、红、肿、热。回顾本组病例流行病学资料: 其中 职业为酒店服务员

3、 5 例、司机 4 例、商人 4 例、警察 3 例、无业人员 2 例、 学生 1 例;19 例有在外用餐史, 其中 5 例有进食贝壳类海鲜史、饮酒史, 5 例食鱼生史, 4 例生食虾、醉蟹、蛇胆、蛇血、象拔蚌等 未煮熟食物史, 3 例有进食未熟透青蛙、蛇肉, 2 例养有宠物猫、狗、小松鼠、 熊仔鼠。本组病例首次诊断未能确诊及对因治疗, 并曾在多间医院诊治, 病情反 复未愈, 遂转入我科继续诊治。入院后结合病史、症状、体征确诊, 13 例为内 脏蠕虫蚴移行症, 6 例为皮肤蠕虫蚴移行症。 给予驱虫、护胃、护肝、抗感染、平喘等治疗, 必要时给予淋巴结活检, 驱虫疗 程结束后, 患者嗜酸性粒细胞下

4、降, 如咳嗽、咳痰、发热等自觉症状好转, 皮下 游走性结节或游走性包块消失, 复查验血寄生虫全套项目( 包括弓形虫 IgM、IgG, 囊虫 Elisa, 裂头蚴 Elisa, 肺吸虫 Elisa, 包虫 ELisa)、血吸虫抗体、 血吸虫环卵试验、肝吸虫抗体均为阴性; 大便肝吸虫计数为零; 复查 B 超肝脏 散在片状水肿( 炎性水肿) 明显缩小。患者内脏虫体较多时, 1 个月后再住院行 驱虫治疗, 本组 17 例行 1 个驱虫疗程, 1 例行 2 个驱虫疗程, 1 例行 3 个驱 虫疗程。本组病例住院 736 d,全部治愈。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本组 7 例患者在多家医院诊治未能确诊

5、, 在外院已做各项检查如胸部 CT、上 腹 CT、头颅 CT、骨髓检查等考虑感染性病变, 存在烦扰、困惑等心理。针对 患者存在问题, 向患者解释, 会与主管医生、教授商讨, 入院后尽快明确诊断及 治疗方案, 不能确诊者尽快安排全科病例大讨论, 调整患者的心态; 平时多鼓励、 主动关心患者, 列举治愈病例,提供心理情感支持、生活协助等, 使患者以积极心态面对此病, 并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治疗, 建立良好的依从性。5 例患者主要 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咳嗽、奇痒、胸背部游走性包块持续存在, 已经有 3 个 月至 3 年、外院治疗效果欠佳等, 已明显影响患者从事各种活动, 不断询问此 病能否治愈。入院后

6、通过心理康复科会诊指导, 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 均能 顺利配合驱虫治疗。 2.2 蠕虫蚴移行症的健康教育 用书面及口头讲解本病有关知识, 此病与家养动物( 犬、猫、猪、牛等)、野生 动物(鼠、狐、虎、豹等)有较密切关系, 因人们有较多机会吃到海鲜、鸟类及兽 类而获得感染。在工作、娱乐、生活的多种活动时发生, 好发于赴旅游区度假、 进行野营活动、赴浴场避暑的人们。预防蠕虫蚴移行症的发生, 首先应提高卫 生知识水平,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告诫患者旅游、接触动物、养有宠物( 猫、狗、 小松鼠、熊仔鼠等) 时, 要加强消毒、清洁和防护, 必要时预防服药或在皮肤上 涂抹驱虫剂; 注意饮食卫生, 改变

7、不良的饮食习惯, 禁食未煮熟食物,如贝壳类、 海参、鱼生、虾、醉蟹、蛇胆、蛇血、象拔蚌、青蛙、蛇肉等。 2.3 消毒隔离 按寄生虫传染病消毒隔离措施, 根据此病例特点, 主要是通过皮肤、口感染人体, 重点切断传播途径4, 把好病从皮入、病从口入关; 病房内定期灭蚊、灭鼠、 灭苍蝇等, 用含氯消毒剂随时消毒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等。告知患者工作、 生活中树立正确的行为和观念, 避免接触类似动物毛皮, 切断转续途径1, 保持 患者及床单位整洁。 2.4 驱虫期间的护理 蠕虫蚴移行症患者在住院驱虫治疗前, 应首先区分是“皮肤型”还是“内脏型” ,因为如果在内脏有寄生虫, 应用抗寄生虫药后, 寄生虫死体

8、 http:/ 会释放出 异种蛋白, 可引起严重的免疫反应,造成严重的后果。患者驱虫前通过各种检查、 检验等区分类型, 以便密切观察驱虫治疗不良反应。 本组 13 例行吡喹酮驱虫治疗, 我科严格遵照给药过程管理5。首先告知患者 使用此药常见不良反应, 如头昏、头痛、乏力、恶心、腹痛、肝区痛、胸闷、 心悸、心律失常、心电图 T 波改变、发热、偶有便血、晕厥、迟缓性瘫痪及 黄疸等。征求患者签署同意协议书后, 做好驱虫前的准备, 于入院后尽快开始驱 虫治疗( 吡喹酮 0.4 g、0.4 g、0.6 g 分早、中、晚饭后服用, 必要时同时服用强 的松 5 mg, 3 次/d)。 驱虫治疗期间, 密切留

9、意病情变化, 多主动巡视患者, 有无遵照医嘱服药, 重视 患者的主诉, 如有无头痛、头昏、恶心、呕吐, 临床症状有无改善等, 驱虫期间 禁止外出。5 例出现头昏、轻度嗜睡、自觉记忆力下降等, 遵照医嘱不需处理, 鼓励患者安心治疗、减少活动; 6 例主诉胃部不适, 遵照医嘱给予洛赛克 20 mg, 1 次/d; 6 例出现肝功能异常, 给予肝安、复肝酶、凯西莱、茵枙黄等护肝、降 酶、退黄后, 肝功能恢复正常。 2.5 特殊检查的护理 本组 5 例皮肤可触及包块或结节, 需施行局部皮肤包块活检术。告诉患者活检术目的, 无需过度紧张, 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局部疼痛难忍时, 可 遵照医嘱使用

10、颅痛定。保持伤口干燥、防污染, 2 例术后伤口有少许渗液, 遵照 医嘱给予口服抗生素, 1 周后拆线, 伤口愈合良好。6 例行骨髓穿刺术以排除血 液病。严格执行骨髓穿刺术护理常规, 给予生活协助, 满足患者需求。 2.6 病情观察 加强临床症状的动态观察, 及时报告医生, 进行对症处理。本组 8 例入院时反 复出现发热、咳嗽、咳痰、气喘等, 6 例出现腹胀、右上腹不适,5 例皮肤可触 及包块或结节、皮肤瘙痒。加强巡视,观察体温变化, 重视患者的主诉; 驱虫的 过程中, 密切观察患者的上述症状有无改善。本组 3 例行阿苯达唑驱虫治疗, 症状无改善, 改用吡喹酮治疗, 疗程结束后患者痊愈。 2.7

11、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继续遵照医嘱服药, 1 个月后复查血常规、胸片、肝功能、寄生虫全 套等。告诉需要行第 2、第 3 次驱虫治疗的患者, 出院间隔 1 个月后再住院治 疗。指导患者保持平稳的心态, 提高自身免疫力, 树立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如 禁酒、禁吸毒、少抽烟、适当运动、加强营养等。告知患者人体寄生虫感染大 多缺乏先天的特异免疫力, 目前尚无疫苗预防, 如不注意采取防护措施, 有可能 再次感染; 加强自我观察, 是否出现发热、咳嗽、恶寒、上腹疼痛, 如有类似不 适时, 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本组患者随防 6 个月, 无异常 参 考 文 献 1 彭文伟.传染病学M.6 版.北京: 人民卫生

12、出版社,2004:280- 283. 2 许小鱼, 李 超, 唐励斌. 皮肤蠕虫蚴移行症误诊为带状疱疹 1 例报告J.西南国防医药, 2003, http:/ 13(6) : 699. 3 Heukelbach J, Wilcke T, Feldmeier H. Cutaneous Larva Migrans(creeping eruption) in an Urban Slum in BrazilJ . IntJ Dermatol, 2004, 43(7):511- 515. 4 詹希美.人体寄生虫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1- 22. 5 叶文琴,朱建英. 现代医院护理管理学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