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中医治疗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7174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的中医治疗(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中医治疗中医病因1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醇酒厚味,损伤脾胃,脾失健运,酿成内热,消谷耗精,发为消渴。2情志不调 五志过极,郁而化火,消灼津液,引发消渴。 3劳逸失度 素体阴虚、五脏柔弱之人,劳逸失度,房室失节,致津液亏耗,肾阴受损,肾失固摄,精微下注,故为下消中医发病机理消渴是由肺、胃、肾三脏热的阴亏,水谷转输失常所致的疾病。糖尿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二者互为因果,燥热甚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甚。病变脏腑在肺、脾、肾三者之中可各有偏重,互相影响。上焦肺燥阴虚,津液失于输布,则胃失濡润,肾乏滋助;中焦胃热炽盛,灼伤津液,则上灼肺津,下耗肾阴;下焦肾阴

2、不足,上炎肺胃,致使肺燥、胃热、肾虚三焦同病。早期阴虚火旺,中期伤气出现气阴两虚,晚期阴损及阳导致阴阳双亏。由于阳虚或气虚不能帅血而行,加之阴虚火旺煎灼津液,病程中可出现血瘀征象。肾阴不足,肝失濡养,目无所养,可导致目干目涩,视物昏花,甚至失明。营阴被灼,内结郁热,壅毒成脓,发为疮疖、痈疽,阴虚燥热,炼液成痰,痰阻经络或蒙蔽心窍而为中风偏瘫。肾阴不足,阴损及阳,脾肾阳衰,水湿泛滥,成为水肿。阴液极度耗损,导致阴竭阳亡,而见神识不清,皮肤干燥,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等危候。中医诊断1)阴虚燥热:证候:烦渴多饮,随饮随渴,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证候分析:肺胃阴虚内

3、热,则见烦渴多饮,随饮随渴。咽干舌燥;阳明热盛,灼耗水谷则为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为阴伤内热之征象。 (2)气阴两虚:证候: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舌红暗,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证候分析:阴虚燥热则见口干舌燥,五心烦热,大肠津亏可见大便秘结:肾阴受损,腰府失养故见腰膝酸软;虚火上乘,肺失敷布治节之能,水液之精不得散于周身,直入膀胱故而多饮多尿;阴虚日久,精血亏损,气失所养,出现乏力,气短,自汗,活动后加重;舌淡或舌红暗,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为气阴两虚常见的征象。(3)阴阳两虚

4、:证候: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混浊如膏,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痿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证候分析:肾阴虚日久,阴损及阳,元阳不足,温煦失职,故见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为肾之外窍,肾阳虚,肾精亏则见耳轮焦干,阳痿早泄;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令肾固摄无权,膀胱不得气化,所饮之水直走膀胱, ,故见多饮多尿;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阳,水谷精微不得运化转输,下注膀胱,可见尿浊如膏;肾阳虚水泛则浮肿少尿;肾不能司二便则见五更泻,多尿;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为阳虚之征象。 (4)血瘀兼证:证候:上述各证型均可兼见血瘀证候,如面有瘀斑,肢体疼痛,麻木,头痛,胸痛,胁痛,半身不遂,舌

5、有瘀斑,或舌下静脉青紫或怒张,血液流变性异常,微循环障碍等。证候分析:气虚、阴虚、阳虚是导致血瘀的原因,血瘀是气虚、阴虚、阳虚的后果。瘀血阻滞经络,则见肢体麻木、肢体疼痛,甚至半身不遂;阻滞清窍可见头痛)阻滞胸阳故见胸痛;舌有瘀斑,或舌下静脉青紫或怒张、血液流变性异常、微循环障碍等是血瘀证的特有征象和客观指标。(5)阴阳欲绝(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或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证候:神志淡漠,迟顿,木僵,嗜睡,昏迷,气急深大,呼吸有酮味,皮肤干燥,多尿,舌红干,脉微细欲绝或脉细微而数。证候分析:阴液极度耗损,故见皮肤干燥;阴竭阳亡,而见神志淡漠、迟顿,木僵、嗜睡,甚至神识不清,气急深大,舌红干,

6、脉微细欲绝为阴竭阳亡之兆。体征无症状期可分为三期: (1)糖尿病前期:患者多见于父母都有糖尿病者,或尚未发现糖尿病的一个糖尿病病人的孪生者。当糖耐量尚未发现减低前葡萄糖或氨基酸刺激后血清胰岛素释放试验呈高峰较低而反应延迟。 (2)亚临床期:患者常于应激或妊娠后期出现糖耐量减低,胰岛素释放延迟,皮质素激发葡萄糖耐量试验阳性。 (3)隐性期:患者口服糖耐量试验阳性,空腹血糖正常或稍高。餐后血糖可稍高或尿糖阳性。临床糖尿病期:此期患者常有轻重不等的症状,且伴有某些并发症或伴随症。有时本病的症状非常轻微,但并发症的症状却很严重,且有些可先于糖尿病症状出现,或以主要症状出现而将糖尿病本身症状掩蔽。如老年

7、患者常先有冠心病或脑血管病变症候群,中年患者先有尿路感染、肺结核、皮肤感染等症状。幼年病者有时可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本病典型表现为(1)多尿、烦渴、多饮:由于糖尿、尿渗透压升高而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减少,尿量常增多,1 日总量常在 2-3L 以上,偶可达 10 余升。因多尿失水,患者烦渴、多饮,其严重程度与血糖浓度、尿糖量和尿量成正相关。(2)善饥多食:由于大量糖尿和糖分未能充分利用,伴以血糖过高,刺激胰岛分泌,食欲常亢进,易饥饿。如患者食欲忽降,甚而厌食,则应警惕存在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3)疲乏、消瘦、虚弱:由于糖代谢障碍,高能磷酸键减少,氮负平衡,失水,重症者更有酮症酸中毒与电解质失衡

8、,患者易感疲乏,虚弱无力,并有面容憔悴、精神不振、体重减轻等。久病幼儿身材矮小瘦弱、脸色萎黄、毛发干枯,生长发育受阻,体力多虚弱。(4)皮肤瘙痒:多见于女性阴部,多由尿糖刺激所致。有时可并发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性阴道炎,瘙痒更为严重,常伴以多量白带等分泌物。(5)其他症状:有四肢酸痛、麻木、腰痛、性欲减退、阳萎不育、月经失调、便秘和视力障碍等。病程长而病情严重者,常可出现心血管、肾脏、脑、眼、肌肉、关节等并发症而出现各种相应的症状和体征。肝脏亦可肿大,适当治疗后可恢复。少数患者可见皮肤发黄和胡萝卜素血症等。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1)阴虚燥热: 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消渴方加味。方中重用花粉以生津

9、止渴;配以黄连清心降火;生地,藕汁,人乳汁,百合养阴润燥增液;姜汁佐以和胃防苦寒伤胃。 如口干甚者加麦冬,葛根各 10g;津伤便秘者加决明子 30g;燥热便结加大黄 36g。 (2)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饮加味。方中人参补益元气,生津止渴;麦冬养阴生津;五味子敛津生液。 若乏力、自汗、气短较重者加生黄芪 30g;多食善饥者加玉竹1015g;口渴甚者加花粉 30g。 (3)阴阳两虚: 治法:温阳育阴。 方药:金匮肾气丸。方中以附子、肉桂温补肾阳,引火归元;六味地黄滋养肾阴,阴中求阳,协调阴阳。 若夜尿多或尿如脂膏者加益智仁、茧丝子、生白果各 1015g;少尿或浮肿者加生黄芪 3

10、0g、白术 10g、防己 1020g;五更泻者加补骨脂 1015g、吴萸 10g、肉豆蔻 10g;阳痿早泄加仙灵脾1015g、仙茅 1015g。 (4)血瘀兼证: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桃红四物汤。方中当归、川芎、芍药、地黄养血活血;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如血瘀证轻者可用上方加丹参,益母草各 30g;血瘀证重者则加水蛭 10g、全蝎 35g。 (5)阴阳欲绝(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或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 治法:救阴回阳 方药:生脉散加味。方中人参大补元气,回阳救逆;麦冬、五味子敛阴生津,清热止渴。 若脉微欲绝者加附子 1015g 以回阳救逆;若燥热炽盛内陷心包,内闭外脱者可酌情应用安宫

11、牛黄丸或至宝丹以清热开窍。二、验方:(1)黑豆汤:黑豆(炒)调天花粉等份为未,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 3050 粒,一日两次,治肾虚消渴。 (2)玉壶丸:瓜萎根、人参等份为末,水丸如梧子大,每服 30 丸,麦冬汤下,用于气阴两虚型消渴。 (3)干冬瓜瓤: 30g,水煎服,治消渴心烦。 (4)生芦根粥中国药膳:鲜芦根 30g、粳米 50g,以水 1500ml 煎芦根,取汁1000mL 煮粥食之。 (5)瓜蒌根冬瓜汤中国药膳:瓜萎根,冬爪,炖汤饮用。 (6)猪胰汤中国药膳:猪胰子加苡米 30g、黄芪60g、怀山药 120g、水煎服。三、气功:气功可使经络通畅,气血旺盛,能够调节阴阳以达平衡。一般分

12、动功和静功两大类。糖尿病常用静功如吐纳法:即有意识的呼吸训练,包括胸式和腹式呼吸。意守法:即把意念集中到身体某一部位,达到入静,舒适的境界的练功法。放松法:有意识地让身体逐步自然放松的练功法。练功时,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清新,双目轻闭,排除杂念,舌抵上鄂。 气功流派较多,多有专著介绍。练功时最好在有经验的气功师指导下练习,以免出现偏差。l1)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水丸,每服 1015g,一日 3 次。主治肾阴不足之消渴。(2)金匾肾气丸:温补肾阳,水丸,每服 1015g,一日 3 次。主治肾阳不足之消渴。(3)玉泉丸:益气养阴,水丸或胶囊,按说明服用,主治气阴两虚之消渴。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

13、治疗要以中医辨证为基础、并以现代医学的诊断检查为依据,宏观辨证和微观辨病相结合。有些型糖尿病患者是体检发现的,临床无任何症状,临床应结合西医实验室检查和中医对消渴病机理的认识进行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是依据中西医各自的优势, 。充分发挥其长处。如西药降糖作用强,而中药改善症状好、降糖效用持久,两者结合,扬长避短无疑可以提高疗效。对于初诊的患者首先控制饮食治疗 12 月,若血糖无明显下降者可加用中药的治疗,用中药治疗后症状改善、血尿糖控制亦较好者可单用中药治疗,对于血、尿糖控制不满意者,应加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根据血尿糖控制情况逐步减少口眼降糖药的用量,两者有机结合可以使血

14、尿糖得到满意控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若仅有酮症无酸中毒者可在原来治疗的基础上力。用黄芩、黄连、茯苓、白术等药清热健脾除湿,并嘱病人多饮水,以利酮体转阴;但对于有酸中毒者,必须及时补液,使用胰岛素治疗。预防糖尿病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应广泛发动医务、保健工作人员、糖尿病病人及其亲属等共同努力,学习防治本病的知识,从而长期贯彻防治措施,可以达到较好效果。本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有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及体力活动。避免五志过极、长期精神紧张思虑。注意劳逸适度,坚持体育锻炼,保持标准体重,防止肥胖,勿嗜肥甘,忌辛辣烟酒,节制房事。注意早期发现和治疗各种并发症,用降糖药治疗时注意血糖的变化,若血糖下降明显,应及时调整降糖药,以防低血糖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