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报道中的情感因素探讨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6104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情感因素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情感因素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情感因素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情感因素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情感因素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情感因素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新闻报道中的情感因素探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电视新闻报道中的情感因素探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情感因素探讨摘摘 要:要:本文从情感因素的深刻内涵出发,剖析了情感因素对于新闻乃至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性和不可避免性。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从传播者和受众两方面出发,展现了情感因素对于电视新闻报道的质量提升,同时提出了情感因素诸多的副作用。 关键词:电视关键词:电视 新闻报道新闻报道 情感因素情感因素 一、什么是情感因素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

2、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这里所说的情感是情绪与情感的统称。这两个概念在心理学上通常都定义为“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 。但它们又是有区别的,情绪是和机体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如喜悦、愉快、厌恶、惧怕等。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内心态度体验的结果。它与情绪和感情联系密切:2情绪是情感反应过程中的表现状态,有方向性;感情是情感在特定对象上的相对稳定状态,有两极性。1(P120)情感可分为生物性情感和社会性情感,肯定性情感和否定性情感,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等。一名新闻从业

3、人员的素质情感,要求生物性情感即喜、怒、哀、乐、忧、悲、惊、恐和爱恋、憎恶、关心、慰藉、痛恨、兴趣等多方面的情感表现受到意识和理智的严格控制,社会性情感发展水平较高,如理智感水平、正义感水平、爱国感水平、集体感水平、荣辱感水平、责任感水平、道德感水平、人生感水平等都较高;经常保持积极情感,产生消极情感时能够尽快调节;肯定性情感和否定性情感表现适宜。 皮亚杰说过,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 ,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新闻报道工作也是如此。情感和情绪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主体认识结构中最活跃的、恒常的、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

4、,也是激发记者智力活动的催化剂。而在记者创作的新闻作品中,应该渗透的是社会性情感,如理智感、正义感、责任感、道德感,而应尽量排除情绪性因素对新闻作品客观性的影响。 二、情感因素对于新闻是不可避免的文首曾经强调过,情感应用于新闻,特别是电视新闻当中,是3一种人类自我完善和建设的必经之路。无论是电视、广播还是纸媒体,大众传媒作为文明的载体,就应该具有人文的关怀、人性的释放,没有这些,人类社会的新闻传播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作为新闻作品,就应该有着自己的立场,无论正义还是邪恶的立场;自己的角度,无论是感人的角度还是耸人听闻的角度。把情感带入新闻,然后再激活人类情感,这才是新闻报道最终要达到的终极效果呀

5、。 首先我们先从传播者分析。记者是新闻事实的传播者,他的职责是真实、客观、公正地记录新闻事实。而在实际报道中,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却不得不面对记者主观性的的挑战。按要求来说,新闻从业人员当然要以一种公正、超然及不含成见的态度来报道新闻。但是谁又能完全不包含个人态度去进行新闻报道呢?记者也是人,人就会有主观倾向,这不仅仅在于“好”与“坏”的分别,就像焦点访谈对“坏”的事件一定暴光、决不手软,老百姓会觉得这就是“客观” ,这就是“公正” 。事实上,主观倾向更体现在每个人观察能力和方式不同而造成的细节选取的不同,爱好、追求的差异所选择的讲述方法的差异。 焦点访谈的宗旨是“用事实说话” ,那么这些事实的线

6、索是由很多记者采集的,可能事件涉及几十个人,一个记者根据情况采访了甲和乙,另一个记者根据难度采访了乙和丁,这时每个人的差异便显现出来,第一层筛选开始。之后编辑会在他们之中按照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在记者提供的事实中再次筛选,组合成故事以供播出。故事中的画面,一个摄4影选择了 2 号镜头与 4 号镜头,而另一个摄影选择了 1 号镜头和 3号镜头。对于记者本身来说,可能一个记者人文情怀浓厚,他就会抽取最感人的小故事来推动信息的展现,而另一个记者节奏感非凡,他就会用动感的镜头穿插重新诠释信息的来龙去脉。 “用事实说话”实际上是用几层千挑万选和随机的主观倾向共同过滤的供老百姓观看的节目。事实上,对于其他新

7、闻、报道也具有同样的可比性。麦尔文曼切尔曾经提出了三层报道的概念:第一层是对事实进行直截了当的报道,即记者只严格地照搬新闻来源提供的原始材料;第二层是发掘出现象背后的实质的调查性报道,即记者对重要事实深挖消息来源提供的情况,以求获得隐藏的真相;第三层是在事实和调查性报道的基础上所作的解释性和分析性的报道,力求提示事实所蕴含的意义。而麦尔文*曼切尔本人认为第一层报道是纯客观的报道,第二层报道中已经包括了记者的主观认识,而第三层报道中记者的主观认识表现得比较鲜明了,但即便如此,由于后两层报道仍然是基于事实和运用背景材料等等,因而它们仍然属于客观报道,尽管与第一层报道有所不同。看到这个三层理论,我们

8、首先可以得出只有报道的内容是事实,对隐藏事实的挖掘和对复杂事实的分析还是借助事实来完成的新闻报道,都属于客观报道。但是更重要的是,即便是第一层新闻,他也渗透着新闻记者的主观判断和猜测。选择哪一条新闻、不选哪一条新闻;为什么选择这一条新闻,这都是新闻记者主观思维中进行的活动,只是我们把他简化了而已。2(P230)5所以,我们得到一个结论,没有不包含情感因素的新闻,没有不包含主观色彩的新闻。从传播者角度来说,情感因素对于新闻是无法避免的。从受众角度来分析,我们更容易得出答案。大众传媒的特点在于传播者和受众是不平等的。传播者是少数人,但是受众是成千上万人,而且这些人成分不同、背景有异。不同的受众之间

9、也存在差异化的理解。现代社会的受众需要的不只是简单的信息罗列,更需要传播者在传播信息的同时给予他们具有倾向性的理解指引,给予他们对新闻事件性质的判断和深入理解上的引导帮助,让他们更深刻、准确地看到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满足他们在信息的知情和理解双方面的心理需求。在这个过程中,记者的判断与思辨,不是为了说明自己传播的水平如此之华丽,而是在为受众去粗取精、筛选好坏,从而使得受众对于客观事实的认识更接近客观本质。所以,主观因素与情感因素,不仅仅是传播者本身不可避免的,更是受众所需求的。3(P130)大众传播不能只是冷冰冰的传播机器,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他要传递人文关怀和人性思考。我们身边很多年轻的同

10、学有时候埋怨为什么中国的媒体不如西方媒体开放,但这些同龄人正是忽略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必须要进行的社会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人文关怀。没有这些媒体的情感教育和主观引导,就没有如今稳定的国家局势和安居乐业的底气。6三、电视新闻缺少不了情感因素让我们先来回顾一组电视镜头:多哈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手放在胸前,眼睛盯着徐徐上升的五星国旗。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嘹亮,运动员的眼角流出了眼泪。看到眼泪,观众感受到了运动员奋斗数载的胜利之心。听到国歌,观众体会到了夺得金牌对于一个国家的激昂作用。还有一组电视新闻:刘德华在春节晚会上演唱中国人 ,他手捧鲜花,气质非凡,每一句都唱的充满勇气和自豪。听到

11、中国人的歌词与音乐,观众被气氛所感染,看到刘德华坚定的眼神和身姿,观众也迷倒在刘德华的唱功之下。这就是电视新闻的优势,可以通过多媒体的传播,来共同感染受众,让受众最快、最容易的感受到传播者所要传达的意思和情感。其实我们都忘不了美国 911 事件中,飞机撞入双子大厦,大楼从中间折断,人们四处逃散的镜头。我们也忘不了 SARS 病毒威胁神州时学校的警戒线、空旷的大街、医生护士们淡定的眼神还有钟楼商业区带着大口罩、人们茫然无措的眼神。泪水、国旗、歌声、眼神,每一个点都是一个符号,一个情感的符号,让我们印在脑海,难以忘记。这样生死关头、这些依依不舍、这些触目惊心,让每个人的心灵都在颤抖。我们假设一下,

12、如果媒体仅仅是采用最普通的写实手段去拍摄一景一物,冷冰冰的去看待这个事件的发展,7把自己作为客观要求下新闻的旁观者,甚至在编制新闻中,没有一点慢动作、没有一点特写、没有一点配乐,这样的新闻谁又爱看,谁又想看?如果我们拍战争的新闻,拍伤员拍儿童是一种效果,而拍武器拍战斗就是另外一种效果了。如果我们拍人物,仰拍是一个效果,俯拍是另外一种效果。而整个过程中,电视记者就凭着对镜头语言的深刻把握,将自己的情感得以抒发。反过来说,记者运用各种手段来报道电视新闻,就是为了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和梳发出来。四、电视新闻的情感因素绝不是“滥情”情感因素的运用对电视新闻报道来说至关重要。情感因素给予原本枯燥的电视新闻以

13、充分的亲切感与贴近感,让受众关注的焦点充满了人情味。但是,一旦这种情感因素超出了一定范围,当我们的媒体或新闻记者为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吸引更多人的眼球而滥用感情夸张事实,欺骗受众,这是不能让人接受的,也是新闻事实准线不能允许的。最明显的案例要数今年世界杯中黄健翔的惊世一吼了。虽然足球解说不同于电视新闻,但是有异曲同工之妙。黄健翔热爱意大利足球无可厚非,但是作为国家电视台的足球解说员与体育评论员,黄健翔必须有自己的底线和准则。 “伟大的意大利左后卫”等一系列声嘶力竭的吼叫出现时,不仅仅在声音上吓傻了数亿球迷观众,8重要的在于黄健翔伤害到了非意大利球迷的心。在前文有说过的是,受众群体由于背景、知识

14、、环境不同,要求的信息也不同,球迷明显的表现为球队立场不同,意大利的吼叫对于澳大利亚球迷是一种伤害,黄健翔的责任是对全国观众的不够尊重。这正是电视新闻最为忌讳的事情,就是个人的情感影响了客观的报道。 还有很多新闻报道,刻意去用故事化来吸引受众的眼球。本来讲求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却形成了媒体的媚俗化倾向,新闻本身在戏剧性的情节的过程中流于浅薄。花边新闻、编故事新闻、炒作新闻在如今的电视新闻中不绝于目、不堪入目,还有诸如“大揭秘”“PK 榜”其实都是换着外皮的炒作和作秀。这种“滥情”极易造成受众从猎奇到麻木的心理转变,让新闻和受众一起走向陌路。五、总 结感情色彩无疑对提升新闻报道的影响力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又必须明确要把握好感情因素与新闻事实的关系,摒弃情感,只罗列事实,有的新闻作品会显得刻板、乏味;但如果放任情感倾泻,新闻事实的客观性基石就会动摇。一言以蔽之,在新闻报道中融入情感色彩,可以视不同的新闻事实,或激越饱满、情理交融,或怒发冲冠、拍案而起,但无论如何,情感因素不应影响事实的真实,不能背弃新闻报道公正、客观、准确的基本原则。参考文献:1良宏文新闻传播学M 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92兰斯班尼特新闻政治的幻想M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3张国良20 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