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过程的本质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5451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教学过程的本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音乐教学过程的本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音乐教学过程的本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音乐教学过程的本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音乐教学过程的本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教学过程的本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音乐教学过程的本质音乐教学过程的本质音乐教学过程其本质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场境、教学情境等诸要素构成的。是教学系统中有序运作的一种程式,是实现“教”与“学”的相互转化、变换过程的时间流程。其基本特征是:1、音乐教学过程的复杂性(1)由于音乐教学过程是由诸多基本要素构成的,因而就产生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不同,传授知识的多少、讲解过程的快慢、都与教学的“主体”发生某种作用,磨擦碰撞,显露出教师传授的容量,与学生掌握知识的容量的矛盾;(2)教材与学生之间的矛盾,由于教材出版周期的限制性,与时代新的信息知识存在差别,由于教材有版面的容量的所定性,与学生的现

2、时需求的多少存在差别,暴露出把教学内容变为学习内容之间的矛盾;(3)教学与教学条件之间的矛盾,由于音乐教学的特殊性、音乐的器材有种依赖性,在现阶段有条件的地方要研究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解决传统音乐教学之间的矛盾。2、音乐教学过程的多元性音乐教学过程是音乐教育一个重要环节,是完成音乐教育、教养、养成的重要途径。音乐的教育过程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并通过音乐审美教育使学生具有和谐的个性,健美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音乐的教养过程着重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感悟,音乐的养成过程则着重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自觉习惯和主动意识。3、音乐教学过程的可变性音乐教学过程会因为构成要素之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它是

3、相互关系、相互制约一个动态的活动组织,它会受来自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场境、教学情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教师要善于驾驭把握这种变化的过程,因势利导,排除非教学因素的干扰,优化音乐教学过程。(二)基本特征是?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是达到音乐教学目标所必须经历的各项活动的 总称。它是音乐教师在分析研究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接近、达到目标而精心研制的所 可能实施的多种认知、体验、表现、感受等参与活动和大致活动安排程序。在实施新课标、 使用新教材、操作新教学的今天,如何正确认识、理解、设计、把握教学过程是至关重要 的,它是新理念、新教材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一、以新课标为依据,重新

4、认识音乐教学过程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过程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教学程序”、“教学过程”等既有外在形似之处,又有内在质的区别。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以往的 “教学过程”是为直取结果而采用的“显性”、“具体”、“封闭”的过程模式。“显性” ,是指以教师为主体,以教论学,重学会,轻会学的教学过程;“具体”,指过细的每一 步骤都按部就班地预先设定的活动安排;“封闭”,指一经进入教学便不可调整,如果调 整,将影响教师期待的教学结果的过程模式。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则应该是为强调过程 而采用的“隐性”、“简略”、“开放”的过程范型。“隐性”,指学生主体,以学论教, 重学会,更重会学的过

5、程范型;“简略”,指教学设计的粗线条活动,为师生互动留有充 足空间的过程范型;开放,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灵活掌握课堂进度,不把结果当作横定目 标的惟一尺度的过程范型。 经过比较,我们发现,多少年来音乐教师们所操作的为“教”而教、重结果、轻过程的教 学,实际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把生成的、开放的、吸收的、鲜活的人的成长 过程变成了单调的、呆板的、肢解的固定模式。它排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把教学庸俗化、单化,割裂了知识技能与智慧、知识技能与情感 的内在联系,更有甚者,则可能使本应该成为开启人类智慧、丰富个人情感、培养创造潜 能的音乐活动课堂,变成“束缚人的牢笼”

6、和“制造人的模具”。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大学课程与教育系的教授小威廉姆 E.多尔认为:“新的课程概念中 将出现一种新的教育秩序,并形成一种新的师生关系。今日主导教育领域的线性的、序列 的、易于量化的秩序系统侧重于清晰的起点和明确的终点将让位于更为复杂的、 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或网络。这一复杂的网络,像生活本身一样,永远处于转化和过 程之中。处于过程之中的网络是一种转变性的网络,不断地发生变化超越稳定性以激 发内在于不稳定性之中的创造性潜能。在这种转变性的网络中,作为现代主义课程模式中 关键要素的预测与控制变得较少有序而更为模糊了。实际上,一种全新的秩序在 此出现了。”他还指出:“教师与学生

7、之间的关系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关系将更少地 体现为有知识的教师教导无知的学生,而更多地体现为一群个体在共同探究有关课题的过 程中相互影响。”多尔的阐述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既“新”又“旧”的教学过程框架。说它 新,是因为我们每天操作教学过程却从未认真研究它,每天从这条“固定的”、“先验的” “跑道”上经过,只强调跑道本身,较少重视 “跑步的过程和许多人一起跑步所形成的模 式”;说它旧,是因为杜威和皮亚杰在他们的研究中早已强调过,一些有识之士也早已在 课堂上实践过。多尔说:“不幸的是,现代主义者对他们的话充耳不闻,” 我们的音乐教 师对教学也缺少研究,致使模式化了的教学过程毫无生机,千篇一律沿用至今

8、,甚至出现 泱泱大国不分东西南北,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层面的音乐课堂上唱着同一首歌,套用着 几乎相同的模式,操作着几近雷同的教学过程的现象。 过程是相对结果而言的,它们是矛盾的统一体。当我们以教学策略的方式提出“注重过程”时,并不是说不要结果,而是因为以往的音乐教学中,传授式教育太多,自主教育过程太 少;关注结果太多,探究性学习过程太少;强调知识技能太多,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太少, 以至于我们多数地区的音乐教育往往缺少艺术、缺少兴趣、缺少情感、缺少创造。 在新课标指导下编制的新教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如何 将这一理念体现于音乐教学中,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9、。新教材呼唤着一 种关注学生的情感、能力、发展的开放、民主、活动、探究式的音乐教学过程,也呼唤着 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教育的课堂。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自身的能力、知识结构与性格,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整体水平与基本素质,根据课程的目标、内容与方法以及教室的设 备、技术手段与教学环境等,重新建构与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方法相适应的音乐 教学过程。 二、音乐的基本特性决定着音乐教学的过程性 人类从诞生的那天起,音乐就作为精神食粮,时刻伴随着我们的生活与发展。无论强大还 是弱小,文明还是蛮荒,只要有人群存在,音乐始终作为一种“过程”与之共进。为什么 说它是一个“过程”,而不是其他什么“终结物”?这

10、是由音乐的基本特性决定的。 l.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音响构成以声波为物质材料,随着声源的震动,向周围世界 传播。它回荡在空间,通过人的听觉,直接作用于人的心底,音乐听觉对人的情感与心灵 产生影响和震撼。没有这个传递过程,人类就无法接受到音响信息。 2.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在时间的流动过程中展开,又在时间流动过程中结束,时而激 情磅暗,时而低回委婉,在时间流动过程中诉说情感。 3.音乐是表现的艺术。音乐必须通过表现这一特定的中间环节才能完成其创作,才能让人 聆听、观看、体验、感受与鉴赏。因此,音乐的表现即是一个过程。 4.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通过组成音响的各种要素,在相互运动的过程中塑造

11、形象,表 达情感。情感在音响的流动过程中得以抒发,音乐在声波的传送过程中传递情感。 5.音乐是弥漫(生活)的艺术。音乐是人的心声,音乐又源于大自然,音乐就在你的身边, 无时无处不与你相伴。音乐与人的生存环境和生长过程紧密相连。 可以说,音乐的基本特征注定了音乐的“过程性”,这一“过程性”决定了音乐课堂上不 可忽视的“过程”教学。它提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音乐的特殊性,即关注音乐的 情感、关注音乐教学的情境、关注听觉的效果、关注表现中的创造。这里,不仅有音乐自 身的流动过程,还有音乐课堂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将这两种过程有机地结合 在一起。首先要遵循音乐的基本规律,其次要利用音乐的基

12、本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体验音 乐丰富的情感,在情感体验中感受音乐过程的美。 三、音乐教学过程弥散着审美情感活动 音乐能使人的精神愉悦、获得美感。这是由于音乐在流动过程中,通过人的听觉,直接作 用给人的心,以至于每一根神经所产生的内在动力所形成的。它取决于音乐自身的规律与 特性,是任何其他艺术形式不能替代的。要让音乐充分发挥这种功力,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就像处于巨大悲痛中的人对最美丽的景色都会无动于衷一样。如果学习者心情愉悦,就能 更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审美活动中去,畅通无阻地接收美感信息。这也是为什么现代教育特 别关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性问题,强调过程的愉悦“甚至超过了对教学结果的期望。 这是因为

13、,艺术活动与其他活动相比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个体参与艺术活动所获得的愉 悦体验与美的享受更多的是来自于活动的过程,而不是像其他活动一样来自于活动的结果” (音乐教育展望戴定澄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0 月)这说明艺术活动 的过程甚至会比艺术活动结果更令人愉快。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国外教学法大都 重视教学过程了。 20 世纪 80 年代末各种国外教学法逐渐被引进到国内。许多教师初次接触重参与、重过程、 重愉悦、重情感的音乐教学法时,都不理解过程教学对人的情感、成长、能力与价值观的 重要意义他们觉得过程仿佛是“浪费时间”,愉悦是“小儿科”,情感是“虚无缥纱的东 西”。还认为

14、孩子们“不正经学,什么都喜欢;一正经学,什么都不喜欢”,仿佛学习就 像是掉入了无边的苦海,只有“头悬梁、锥刺骨”才能学有所成。因此,音乐教学也同其 他学科一样,忽视了感知,丢掉了体验,失去了愉悦,忽略了情感。殊不知,音乐就是一 种要求时间、要求实践、要求愉悦、要求情感的带有特殊过程性的艺术教学,丢掉了这一 切,就等于丧失了音乐教育的审美作用。我国的音乐教育几十年来基本停留在一个不高的 层面与水平,尽管曾做过几次调整,但没有产生质的飞跃,这种认识上的不足也是原因之 一。 一些学者指出,美感的心理形式有感觉、想象、情感、理解四个方面,其中情感是审美心 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审美活动是愉悦性的情感活动,

15、这种情感是超越个人功利的再体验活 动。艺术集中概括了社会与自然界中分散的美,是专门为了让人欣赏而创造出来的永恒的 美,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音乐教育将这些瑰宝纳入教材内容供学生学习、欣赏,理所 当然应该产生愉悦,继而引发情感,最终达到美育的目的。 新课标解读指出,音乐教育要实现“育人”的目的,需要解决一个重要的观念问题:真正 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过美育的方式实现的, 因此,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应以 美感的产生为根本内容。这样,在长期的、多样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音乐教育才会影响 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形成审美

16、情操,从而完善了人格发展。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最重 要的工作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帮助学生发现美、感悟美、接受美、创造美。 有了美感自然产生愉悦,有了愉悦更易化为美感,审美,就是愉悦的最高兴奋点。在这种 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愉悦帮助审美完成了“育人”的目的。因为在音乐教学中,愉悦只是 一种表现形式,情感的陶冶与升华才是目的。苟子乐论中说:“乐者,乐也。”音乐本身就具有快乐的属性,这种审美带来的快乐当然不只是简单的生理上的满足,而是精 神上的愉悦,心理上的平衡,进而升华为一种高尚的情操,促使我们的整个精神世界更加 充实和谐。 四、音乐教育的特点决定了目标即过程 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音乐具有自身的特性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这就决定了在音乐 教学当中,体验的学习方式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以教师活动为主, 在课堂上,教师的表演和讲授多,学生的亲身参与体验少。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音乐学习注 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而这一切必须在活动过程中才能得 以完成,有些东西是必须自己用心去体验才能实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