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病变的ct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5381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鞍区病变的ct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鞍区病变的ct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鞍区病变的ct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鞍区病变的ct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鞍区病变的ct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鞍区病变的c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鞍区病变的ct(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鞍区病变的鞍区病变的 CTCT、MRIMRI 诊断诊断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吕发金一、鞍区影像学检查、颅骨平片颅骨平片显示垂体病变的间接征象,不具特异性。颅骨平片显示蝶鞍扩大,呈“鞍内型”改变。可有颅高压征。、垂体 CT 扫描平扫对诊断垂体大腺瘤,对垂体微腺瘤诊断无帮助。常规冠状位增强,动脉内团注造影剂,薄层高分辨扫描,检出局部低强化区。骨窗观察鞍底骨质吸收,对检出微腺瘤有价值。由于空间分辨率较低,不易区分肿瘤与鞍上结构的关系。CT 显示垂体瘤引起的骨质改变优于 MRI。、垂体 MRI 扫描:最佳方法常规序列及显示平面:矢状位 SE T1WI,冠状位 SE T1WI 及 T2WI,冠

2、状位与垂体柄平行;轴位作为补充序列。增强:疑为微腺瘤,作垂体动态增强,观察垂体局部有无异常强化。可作时间强化曲线。垂体大腺瘤,作常规三平面增强,观察正常垂体组织受压移位的方向;观察邻近结构的累及。二、鞍区病变的分析原则辨认垂体和蝶鞍病变定位:蝶鞍内、上、下或侧方病变分析:信号、囊性、实性、流空、钙化等鉴别诊断三、垂体影像解剖学垂体解剖学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腺垂体来源于胚胎时期颅颊囊的向上移行。神经垂体来源于脑向下延伸,与腺垂体在发育中整合,其间可有中间部。腺垂体正常呈长带状,上缘形态取决于鞍隔孔的大小,正常高度75ng/ml肯定肿瘤:200ng/ml症状评价闭经溢乳 1 年:84%可能有肿瘤

3、。闭经:25可能有肿瘤。溢乳:14可能有肿瘤。月经紊乱:肿瘤的可能性较小。常结合内分泌检查来评价症状学改变。PRL 增高的药物性原因:消化道药物、镇静药物、降压药物等。2、神经垂体病变常见症状尿崩症源于 ADH 分泌过少,肾曲小管排钠利尿。病因:下丘脑、垂体柄或垂体病变等。临床应区分肾性尿崩症和中枢性尿崩症。MRI 对尿崩症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六、鞍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垂体病变垂体肿瘤空蝶鞍垂体囊肿Rathke 裂囊肿垂体术后改变神经垂体病变需鉴别诊断病变颅咽管瘤鞍结节脑膜瘤鞍上星形细胞瘤生殖细胞肿瘤鞍区转移性肿瘤垂体瘤病理:垂体肿瘤包膜完整, 较大肿瘤常因缺血或出血而发生坏死、囊变,偶

4、可钙化。肿瘤向上生长可穿破鞍隔突人鞍上池,向下可侵入蝶窦,向两侧可侵人海绵窦。垂体瘤的 CT 表现:1)蝶鞍扩大。2)直接征象:鞍内肿块,肿块呈等或略高密度,内常有低密度灶,均匀、不均匀或环形强化。平扫不易显示,增强呈等、低或稍高密度结节。3)间接征象:垂体高度8mm;垂体上缘隆突;垂体柄偏移;鞍底下陷。 MRI 表现:垂体微腺瘤显示优于 CT。1)平扫:T1WI 呈稍低信号,T2WI 呈等或高信号。2)动态增强:呈缓慢低于正常垂体组织的强化。为渐进型强化曲线。垂体微腺瘤多呈低于正常垂体强化的结节,但也有血供丰富的富血供微腺瘤。生长激素腺瘤有更明显的侵袭性生长特性,常累及海绵窦,常不能完整切除

5、肿瘤,需要作进一步的治疗和更多的术后评价。ACTH 腺瘤(柯兴综合症):肿瘤小或不能显示,多位于中间部。垂体生理性增生多见于青春期和女性妊娠、哺乳期,中间叶为 Rathkes 囊残余,不强化。应与垂体瘤鉴别。2、空蝶鞍空蝶鞍是指垂体窝内 CT 不能显示垂体组织,MRI 垂体明显受压变扁,呈薄纸样位于垂体窝周围;部分性空蝶鞍垂体窝内垂体高度明显缩小,小于 4mm。空蝶鞍与年龄有关,可引起空蝶鞍综合症,主要是垂体功能减退的表现。可能的机理:鞍隔孔生理缺陷过大,鞍上脑脊液搏动使鞍上池脑脊液从扩大的鞍隔孔下疝,压迫垂体至萎缩、变薄。垂体功能减退:垂体高度可表现为降低或空蝶鞍改变。3、垂体囊肿垂体囊肿为

6、垂体少见病变,以垂体及邻近结构压迫产生症状。CT、MRI 表现:1)垂体窝内的液体密度或信号。2)有囊壁结构,液体局限化。3)占位效应。女,37 岁,视力下降 2 月,MRI 发现垂体区囊性占位,手术为垂体囊肿。术后视交叉下移。垂体囊肿:垂体区为囊性液体信号,多不能区分正常垂体组织。4、Rathke 裂囊肿Rathke 囊肿是胚胎 Rathke 囊的上皮残余,囊壁有分泌功能,液体增多形成囊肿。囊液可为浆液性或粘液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部位:鞍上鞍内均存在(75) ,鞍内(2025) ,仅在鞍上(5) ,典型部位在垂体前后叶间。CT、MRI 表现:1)垂体前后叶间的囊性病变。2)囊肿信号与囊液的

7、性质有关。3)增强后无强化。Rathke 裂囊肿位于垂体前后叶间,信号与囊液的性质有关,对前后叶及邻近结构产生压迫。5、垂体术后改变垂体术后改变与手术的方式、术后的时间有关,熟悉垂体瘤术后正常变化,有助于区分手术并发症,术后肿瘤残存或复发。垂体瘤手术方式: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和经额垂体瘤切除术。垂体瘤术后正常变化:垂体内密度或信号改变与渗血、积气、充填物等有关。经额手术同开颅手术后的改变。手术并发症:近期垂体以外结构损伤,颅内血肿,感染、脑脊液鼻漏等,远期可出现视交下疝等。MRI 增强有助于区分肿瘤的残存或复发。女,42 岁,垂体瘤术后视力下降,复查 MRI:视交叉下疝,蝶窦为填充物的混杂信号。

8、6、神经垂体病变神经垂体病变较少,其中中枢性尿崩症是常引起垂体后叶 MRI 改变的主要病因。中枢性尿崩症是垂体后叶 ADH 分泌异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尿崩症,MRI 的价值在于明确中枢性尿崩症,区分尿崩症的原因。中枢性尿崩症 MRI 表现:1)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呈低信号。2)可出现异位垂体后叶高信号。3)垂体柄中断。4)下丘脑区病变。垂体后叶的偏位,为正常发育变异,不要误为肿瘤。尿崩症正中隆起星形细胞瘤,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垂体后叶呈较低信号。原发性中枢性尿崩症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为低信号。下丘脑垂体区未见肿瘤性病变。男,42 岁,性欲下降半年,尿崩症 1 月,外院 MRI 显示垂体柄及正

9、中隆起增大,明显强化,考虑炎症,经激素治疗后半年,病灶明显吸收。7、颅咽管瘤颅咽管瘤起源于胚胎时期的 Rathke 囊的残余鳞状上皮。有两个发病高峰:812岁及 4060 岁。临床主要表现头痛伴视力障碍、中枢性尿崩症。病理为鞍区的囊实性肿块,囊内有胆固醇结晶、角蛋白脱屑及正铁血红蛋白。颅咽管瘤常发生于鞍上,向鞍内生长,压迫邻近结构。混杂密度或信号囊实性肿块为其影像学特征,增强后不均匀强化。50%有钙化。510可发生于鞍内。8、其它鞍区肿瘤鞍结节脑膜瘤为鞍上脑膜肿瘤,可向鞍内生长,类似垂体瘤。鞍区转移瘤表现为鞍上下的软组织肿块人,需与垂体瘤鉴别。鞍旁肿瘤(脑膜瘤、海绵状血管瘤等)类似垂体瘤向海绵

10、窦的侵犯。鞍结节脑膜瘤是鞍上肿瘤,通过鞍隔孔向鞍内生长,正常垂体受压。具有脑膜瘤的所有特征。鞍区转移性肿瘤,较少见(1) ,鞍上下同时存在,垂体破坏性改变,其它区域常合并转移病灶。男,52 岁,头痛 1 年多,MRI 发现右侧鞍旁肿瘤,手术为海绵状血管瘤五、鞍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鞍内肿瘤垂体微腺瘤:成人多见,儿童少见。Rathke 裂囊肿较常见。颅咽管瘤为鞍内不常见肿瘤(510) 。转移瘤:不常见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脑膜瘤:罕见。鞍上肿瘤垂体大腺瘤:最常见。脑膜瘤、颅咽管瘤、星形细胞瘤(下丘脑及视交叉)及动脉瘤:常见。 前五类肿瘤占鞍上肿瘤的 95。生殖细胞瘤和畸胎瘤、转移瘤、囊肿性病变:不常见。鞍旁区肿瘤主要发生于蝶骨和海绵窦。单侧常见神经鞘瘤、脑膜瘤、转移瘤、动脉瘤、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 。双侧同时累及常见的肿瘤为垂体腺瘤(侵袭性) ,脑膜瘤,转移瘤;不常见淋巴瘤。小结垂体病变的发生与其解剖有明显关系。垂体病变的症状与其功能状态有关垂体瘤好发于四类人。不同垂体病变有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