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中发热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5034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脉输液中发热反应的预防及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静脉输液中发热反应的预防及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静脉输液中发热反应的预防及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输液中发热反应的预防及护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静脉输液中发热反应的预防及护理静脉输液中发热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时间:2011-07-12 10:56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240 次关键词输液;原因;预防;护理静脉输液是我国临床医疗服务的重要医疗手段之一,是临床抢救、治疗患者 和肠外营养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也是临床护士的重要活动之一。目前,我国住 院患者 90%接受静脉输液治疗,这就普遍涉及输液反应是临床问题之一,它广泛引 起临床护理界的重视和讨论,以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输液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 程,它既与致热源药物环境、护士无菌技术操作有关,同时与患者机体本身的体 质状态免疫功能等内因也密切相关。本文着重就输液中热源反应的原因

2、加以分 析、预防及护理进行探讨。静脉输液是将药物和输液制剂直接输入到患者的静脉中,能很快到达患者身 体的各个部位,可以用来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酸碱平衡,补充营养,供给 热能,输入药物治疗疾病,利尿消肿。需要护士系统管理整个输液过程,包括三查 七对、液体配置、静脉穿刺、液体输液、过程观察、不良反应的处理,与患者生 命安全息息相关,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会发生输液反应。1 输液反应的临床症状当体内输入的药液中热源达到 1mg/kg 时,患者就会出现与原发病无关的寒 战、高热。轻者体温在 38 左右,停止输液数小时后,患者可自行恢复正常。重者 初时寒战,继而出现高热,有的甚至可高达 41

3、,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细速 等全身症状,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2 原因分析21 药物方面的原因:药物的溶液或药物制剂不纯,药物在运输、储存、使用 中碰撞,或瓶口松动可能导致漏气,联合用药出现不良的药物配物,及不溶性药物 微粒的增加。22 输液器原因:一次性输液器及注射器质量至关重要,即使是质量合格的器 材,操作不良及储存时间过长也会造成污染。临床上由于劣质输液器造成的输液 反应甚至酿成严重事故的事件也时有发生。23 输液操作原因:输液环境,如输液室和配液室的环境没有定期消毒,空气洁 净度不符合要求,细菌菌落超标,部分护士无菌观念不强,不认真执行无菌操作技 术,反复

4、多次针刺橡胶及涤纶薄膜,安瓿折断时,产生肉眼看不见的玻璃碎屑脱落 进入液体,直接成为不溶性微粒吸入药液。单位时间内输液速度过快,进入肌体 热源超标,都可出现热源反应。24 患者方面的原因:个别患者,如体质过弱、患有血栓性疾病、血液处于高 凝状态、高龄、儿童、危重、特殊体质患者,对致热源的耐受程度明显降低。3 防范措施加强护士责任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药前,认真查看瓶签有效期,瓶 口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纹,药物有无变质、沉淀、杂质的改变。输液器使用前, 认真察看包装袋有无破损,漏气及有效期,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输液器具。严格把好药液的配置关,改进安瓿的消毒与割据。再折断安瓿的前后,使用 碘伏和

5、 75%的酒精各消毒一次,加药时,使针头和瓶塞的斜面呈 75!刺入。尽量用 小针头加药,避免多次穿刺瓶塞。反复穿刺瓶塞会使药物中微粒增加。含有较多 微粒的液体进入人体内,也会发生热源反应。合理用药注意配伍禁忌,避免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输液时,多种药物联合使用, 会使药液中的内毒素累加,药物联用由于溶媒 pH 值的改变,药物相互配伍的变化 或其他原因造成药物的沉淀、结晶等现象。加药后,药液应做澄清度检查,发现 异常,立即摒去。提高处置室的空气质量:应增加有效的空气进气过滤器,减少细菌和微粒对 液体的污染。保留留置静脉输液的患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具。输液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出现输液反应

6、找其表现,及时采取 有效措施。4 护理患者出现发热反应,立即更换液体及输液器,保留静脉输液通道,及时报告 值班医生。#遵医嘱,立即肌内注射非那根 2550mg 或给予其他抗过敏药物,或激 素治疗。体温达到 39 以上者,给予头部冰袋,或乙醇及温水擦浴。%严密观察 患者的全身情况。&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疏导。将换下的液体和输液器封存、 送检。总之,我们应该强调预防为主的原则,护理人员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对 患者的用药认真查对,对每一项无菌技术操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患者输液 过程中做到经常巡视,并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如有可疑反应症状出现,应立即暂 停或更换液体。只有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并及时采取必要的相应措施,才 能确保患者的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