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性强化法的原理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4506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阳性强化法的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阳性强化法的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阳性强化法的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阳性强化法的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阳性强化法的原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阳性强化法的原理。阳性强化法的原理。 1、行为主义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被它的结果所强化。 2、如果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 3、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是阳性强化法。 阳性强化法的工作程序。阳性强化法的工作程序。1、明确治疗的靶目标 2、监控靶行为 3、设计新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 4、实施强化 5、追踪评估阳性强化法的注意事项。阳性强化法的注意事项。 1、靶目标具体,可测量可分析。 2、注意靶行为的直接后果对不良行为的强化作用。 3、当求助者出现适当行为时及时给予强化。 4、内外强化物要同时使用,对求助者要有足够的吸引力。

2、 合理情绪疗法原理合理情绪疗法原理 1、合理情绪疗法原理: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A.Eills)创造的一种心理治 疗理论和方法,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解决情绪 和行为上的问题。其核心理论是 ABC 理论。A 是诱发事件,B 信念,C 是情绪反应、行为 结果。 2、ABC 的关系:A 不是 C 的直接原因;B 是不合理的、不现实的信念导致情绪困扰和神经 症;治疗核心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来改变、控制情绪及行为结果。 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 1、心理诊断阶段:寻找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2、领悟阶段:实现三点领悟: (1)是信念而不是诱

3、发事件本身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 (2)求助者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 (3)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各种症状。 3、修通阶段: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3)家庭作业 (4)其他方法 4、再教育阶段:重建心理与行为模式。 系统脱敏疗法的原理系统脱敏疗法的原理 基本原理: 源于沃尔普动物神经症实验。让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以全 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即所谓交互抑制。系统脱敏疗法的过程。系统脱敏疗法的过程。 1、学习放松技巧 2、构建焦虑等级 3、系统脱敏统脱敏法的注意事项统脱敏法的注意事项

4、1、如果引发焦虑或恐惧的情境不是一种,可根据不同的情境建立不同的焦虑等级表,然后 对每个等级表实施系统脱敏 2、系统脱敏时求助者想象次数的多少,依个体、情境的不同而不同 3、焦虑等级应合理,每个等级之间的跨度不能太大,可以将焦虑等级划分得细一些 4、当不能用想象和放松的方法降低焦虑水平时,可考虑改用其他方法满灌疗法(冲击疗法)的原理。满灌疗法(冲击疗法)的原理。 1、满灌疗法又称冲击疗法,是暴露疗法之一,是用来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的一类 行为治疗方法。 2、满灌疗法的原理是:迅速地将求助者置身于最恐惧的对象或情境中,必然引起求助者最 强烈的恐惧或焦虑反应,对这种强烈而痛苦的情绪,咨询师不

5、给予任何强化,任其自然, 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情绪反应自行减轻直到消除,即所 谓消退性抑制。满灌疗法、冲击疗法的基本过程。满灌疗法、冲击疗法的基本过程。 1、筛选确定治疗对象,排除不适合的求助者; 2、签订治疗协议; 3、治疗准备工作; 4、实施冲击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识;达到缓解、消除不良情绪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特点:(1)咨询师与求助者是合作关系;(2)假设认知过程机能障碍造成了痛苦;(3)是针对具体的,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一种短期教育性治疗;(4)强调改变认知,而使情绪、行为改变;贝克和雷米的

6、认知疗法,其工作程序是什么?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其工作程序是什么?1、建立咨询关系 2、确定咨询目标 3、确定问题: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 4、检验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演示和模仿 5、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语义分析技术 6、进一步改变认知:行为矫正技术 7、巩固新观念:认知复习按照贝克的理论,求助者的歪曲认知按照贝克的理论,求助者的歪曲认知 1、主观推断 :没有支持性相关根据就做出结论,总是“灾难化”大部分情况都是想糟糕的 事情。 2、选择性概括:以偏概全,片面,细节形成结论。往往看重那些失败和剥夺有关的事。 3、过度引申概括:偶尔事件得出极端信念,并应用到其它场景中。 4、夸大和缩小:感知意义与事件总是夸大或缩小。 5、个性化:总是将外部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 6、贴标签:根据一个缺点定义一个人的全部和本质。7、极端思维:非白即黑的方式绝对化的看待人和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