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民间信仰的传承与交流 洪 荣 文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4262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闽台民间信仰的传承与交流 洪 荣 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闽台民间信仰的传承与交流 洪 荣 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闽台民间信仰的传承与交流 洪 荣 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闽台民间信仰的传承与交流 洪 荣 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闽台民间信仰的传承与交流 洪 荣 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闽台民间信仰的传承与交流闽台民间信仰的传承与交流 洪洪 荣荣 文文摘要:台湾的民间信仰主要源于福建,闽台民间信仰具有传承关系,两地民间信仰从内容、 形式到程序 基本相同,具有鲜明的共性特征.闽台民间信仰的传承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它 反映了闽台之间深厚的人文历 史渊源.当前,闽台民间信仰的交流深人发展,闽台两地信 众的联系更加密切,这对促进闽台两地文化交流,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闽台,民间信仰,传承;交流改革开放以来,闽台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 民间信仰等方面的交流与联系得到了迅速 的发 展。近 30 年来的发展充分证明,闽台之间“史缘 久、文缘深、地缘近、血缘亲、俗 缘同、

2、神缘合、语缘 通、商缘广” 。其中, “俗缘同、神缘合”在联络闽台 两地民众的感 情、推进闽台民间的交流与合作上 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台湾的民间信仰是直接从大陆传人的。澎湖,早在荷兰人未来之前就已经有了天后宫。据 蒋毓 英台湾府志记载,这座天后宫为郑芝龙所建 。 荷兰人人据台湾以后,在台南一 带也相继建起了 多座汉人的庙宇,如土地庙、大道公庙、威灵宫、保 安宫等都是在荷据 时期创建的。清朝以后,随着 移民的增长,台湾民间庙宇数量更是大为增加。 据学者统 计,在清朝初年的 1685 年台澎地区约有 宫庙 32 座,其中主祀神属道教的有 11 座、属佛 教 的 4 座,其余均属民间信仰。至 193

3、0 年,台湾各 地已经有大小庙宇共计 3580 座,其 中妈祖庙 335 座,占第三位,除此之外还有保生大帝、清水祖师、 广泽尊王、临水夫人 以及各种王爷的庙宇 Cz1。这 些神明信仰几乎都是来自福建,尤其是闽南地区。 清代中 叶以后,妈祖信仰在岛内已极其兴盛,史籍 载北港朝天宫, “每岁二月,南北两路人络绎 如织,齐诣北港进香。至天妃诞日,则市肆稍盛者,处处演戏,博徒嗜此若渴,貌糜财至 不货云”121。从中可以看到福建民间信仰对台湾的深远影响。闽台两地民间信仰有着共同的崇拜对象,而且儒道释不分,具有宽容性和混合性。儒道释 各家神抵往往共处一庙,甚至共处一神完,一起接受人间香火与膜拜。信徒往往

4、根据自己 需要,什么神都拜。闽台两地都存在同一祖籍地的人民崇拜 同一地方神抵的现象。此外, 祭祀时间、程序和仪 式,闽台两地基本相同。闽台两地民间共同信奉 和膜拜的神抵很多, 比较典型的如以“忠勇仁义” 为其文化内涵的关帝,海上保护神的妈祖,造福苍 生而深 受到百姓爱戴的清水祖师,行医济世、拯救 黎庶、不问贵贱,被誉为“神医”的保生大帝 以及以 “救产护胎”著称的临水夫人等。此外,台湾民众 普遍尊奉的观音、关帝、土地 公等,虽不原产于福 建,但却是从福建二传到台湾,并按福建的习俗祭 祀的.据 1987 年 统计,台湾民间信仰的神灵共有 300 多种,其中 80%是由大陆(主要是福建)分灵 过去

5、的。 分灵包括“分身”与“分香”两种形式,其“分身”或“分香”的过程,贯穿于闽人向台 湾移民的始终。台湾各地的分庙建立以后,即与福建的福庙确立了源与流的特殊关系。为 了保持和增强这种特殊的联系,各分庙每隔一定的时期都得上 祖庙乞火,参加祖庙的祭典, 俗称为“进香” 。还有 一些祖庙的主神巡游台湾各分庙,接受信徒的顶 礼膜拜。本文仅以 关帝、妈祖、清水祖师、保生大 帝、临水夫人来谈谈闽台信仰的传承。 关帝 泉州通淮庙已有 1000 多年的历史,最早是服侍水神。因为闽南在水域边,很多闽南 人 到四大洲五大洋。明代郑和下西洋,几次在泉州起船。明太祖朱元璋信服关羽,泉州七 个城门要 建七座关帝庙。当时

6、泉州刚经历改朝换代,经济不发达,要建一座庙不是很有能 力,就将水神庙换 作关帝庙。这样,从明初到现在已有 600 多年的历史。由于当地人非 常信仰关帝,在很多人心目中,关公是神通广大、有求必应的神明。因此,不 论是婚姻、生意、疾病、求职,他们都要到关帝庙抽签,希望得到指点,以求心灵上得到慰藉,而签 诗 就成了人们与神明沟通的方法。与其它寺庙相 比,关帝庙的这部签诗文字更文雅,内 容更丰富,这无疑也吸引了更多的信徒。关帝信仰当年是通过移民传人台湾的,在台湾先民 的心目中,关帝作为来自故乡的神明,既能一如既往地保护他们,还是他们心目中故乡文 化的一种象征。因此,台湾先民对关帝信仰的认同也是一种对故

7、乡文化的依恋和认同,这也 是关帝信仰在台湾盛传不衰的原因。闽台两地民众有着共同的关帝信仰。海峡两 岸人民都 以“忠勇仁义”为其文化内涵,都共尊关 帝为“统一之神” ,鲜明地体现出两岸同胞相通 的 精神追求,不仅对闽台民众的行为规范具有独特 的匡正和导向作用,而且有效地密切 了海峡两岸 民众的骨肉亲情。妈祖 相传妈祖的真名为林默、林默娘,系福 建莆田泪洲岛人,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 农历三 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逝 世。后被尊为海上保护神。妈祖是随 着福建民众 开发台湾而传播至整个台湾地区的。明朝万历年 间(1573-1619),澎湖最早建 妈祖庙,这是泉州、 漳州渔民

8、最早带到台湾地区的神抵之一,也揭开 了妈祖在台湾的传 播历史。随着明末漳州龙海县人颜思齐、泉州南安人郑芝龙等招募福建沿海百姓数万人人 台开垦,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掀 起的又一次移民高潮,妈祖信仰开始在台湾本岛 “落户”和传播。台湾本岛最早的妈祖庙即漳化鹿 港天后宫便是这一时期建造的。清代台 湾的妈祖信仰得到迅速发展,全岛各地妈祖庙如雨后春笋 般急剧增加,直到现在信仰妈祖 的台湾人仍有增 无减。据不完全统计,台湾岛现有大小妈祖庙 1000 多座,信众 1500 多 万人。由于台湾的妈祖 信仰来自福建不同的地方,分灵庙宇不同,称呼也 不同。香火分 自泉州的称“温陵妈”;香火分自同 安的称“银同妈

9、”;香火分自循洲的称“V MI 洲妈” 。 据不完全统计,近 10 年来嵋洲岛共接待台湾朝拜 妈祖的台胞 130 余万人次。在闽台两岸 的交流互 动中, “妈祖”文化、 “妈祖”现象也备受尊重和关 注。 “虽然两岸至今尚未统一, 但妈祖已经统一了 两岸同胞。 ”这已成为两岸人民的共识,因为在妈 祖面前,两岸同胞不 分彼此,真真正正完全是一家 人。妈祖是中国人,妈祖对信众,必然是一视同仁 和同等 保佑。妈祖可以成为两岸和平统一的一个 有利且有力的文化因素。由于海峡两岸掀起“妈 祖热” ,民间议论妈祖,学界研究妈祖。自宋至清, 历代帝王中多有称颂族表妈祖的事例, 如清代“康 乾盛世”时期,康熙和乾

10、隆二帝,或因宣扬文化,或 因鼓励海运,曾多次下 诏对妈祖举行春秋二祭,加 封妈祖各种名号,康熙十九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 应宏仁普 济天妃” ,乾隆五十三年封“护国庇民昭 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天后” ,这 些当然也是顺应民意的表现。 “妈祖”文化有利促 进两岸和平统一。清水祖师 俗称祖师公,原是宋代的一位僧 人,福建永春县籍,后移到安溪清水岩直至圆 寂。 生前多行善事,造福民众而受到百姓的爱戴,为闽 南地区较有影响的佛教俗神,被 世人奉为洁白公 平之神,多次受到朝廷的褒封。清水祖师是福建 安溪移民传到台湾的。 据史载,1787 年安溪移民 在台湾 a 舫开始共建清水祖师庙,请神灵人

11、台,作 为安溪籍移 民的守护神。从清乾隆年间到民国 38 年,台湾岛内先后建造了 73 座清水庙。据最 新统 计,90 年代台湾有清水祖师庙 100 多座,仅 台北地区就有 63 座。清水祖师成为台湾具 有相 当影响的神灵。每逢正月初祖师诞辰,各庙均举 行盛大祭祀活动。 保生大帝又称吴真人 闽南和台湾地区所信 奉的医神,俗称大道公、吴公真仙、花桥公、 真人仙 师等。保生大帝本名吴卒(音 Tao),生于宋真宗 太平兴国四年(979)三月十五日, 卒于宋仁宗景佑 三年(1036)五月初一,传说他因为救治乡人,登白礁村北文圃山龙池岩采 药,失足落崖而逝世,享年 58 岁。生前是北宋时期闽南地区一名医

12、术高明、 医德高尚的 医生,也是深受海峡两岸人民怀念的 历史人物。吴卒生于泉州府同安县白礁乡(今属 漳州 市龙海县),一生行医济世、拯救黎庶、不问贵 贱,被誉为“神医” 。据最新统计,台湾奉 祀吴真人 的宫庙有 240 多座(不包括配祀庙宇),而这些宫 庙多数是从漳州龙海白礁的慈济宫分灵而来的。 在闽台数百座慈济宫中,许多庙宇保存有“大道公 药签” ,供信徒求签, 这些药方与昊卒的医术事实 上毫无关系。药签不可能是吴卒生前治病的验方 遗传下来, 因为两方宋碑在昊卒逝世 100 多年后撰写,均无提及药方事,说明传说中吴卒为民治病 带有灵异色彩。而且经研究者比对,大部分药方是昊卒逝世 200 年后

13、才出现的.台湾新闻界 对此 也十分感兴趣,不久前,台湾 TVBS 年代电视台 “台湾人在大陆”节目摄制组还专 程到龙海市角美 镇白礁村拍摄了位于村中的白礁慈济祖宫。漳州 市、龙海市、角美镇、 鸿渐村等四级侨联联合接待 并配合了此次现场采访。临水夫人又称大奶夫人、顺鹤夫人 原名陈靖姑(767-790),祖籍福州下度,以“救产护胎” 著 称,后被尊为妇幼保护神。古田大桥临水宫,就是 专门为纪念和供奉陈靖姑而建立的。 目前,台湾 有大小临水宫 13。多座。近年来,陈靖姑信仰的 社会影响不断扩大,每年都 有数批台湾香客到陈 靖姑祖殿参观,陈靖姑宗教信仰和民间习俗成为 一种文化现象。2 0 世纪 80

14、年代后期,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台湾地区的信徒纷纷前往福建朝圣褐祖, 成 为福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近 10 年来,赴泥洲岛 朝圣妈祖的台胞每年都达 10 多万人 次。每逢农 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和农历九月初九妈祖 “升天”忌日,海峡彼岸成千 上万的妈祖信徒云集 莆田 M 洲岛与大陆同胞一起举行盛大的祭典活 动。 1987 年至今, 台湾每年派出数十个进香团到 安溪清水岩渴祖,迎回清水祖师神像。加上散客 数量,10 年来返乡渴祖朝圣者逾 15 万人次,迎回 祖师神像 400 多尊。故土的祖神、祖庙自然而然 地在移民心目中居于最高的地位,到祖籍地渴祖 进香,分奉祖神、祖师的灵身、神像是宗 教信仰、神 抵祟拜、祭祀祖先不可缺少的重要礼仪活动。如 台湾府志曾记载鹿港天后宫 “岁往媚洲进香” 。可 见进香朝圣对于台胞来说曾是定期的、持久的活 动。渴祖进香活动, 反映了台湾宗教信徒具有浓 厚的正统观,本质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这 种认同在 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会升华为对整个民族 和祖国的认同。渴祖进香活动还寄托着台湾同胞 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在客观上发挥着维系闽 台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