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达洛维夫人中可丽莎白和赛普蒂默斯的自我归属感问题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3886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达洛维夫人中可丽莎白和赛普蒂默斯的自我归属感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达洛维夫人中可丽莎白和赛普蒂默斯的自我归属感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达洛维夫人中可丽莎白和赛普蒂默斯的自我归属感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达洛维夫人中可丽莎白和赛普蒂默斯的自我归属感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达洛维夫人中可丽莎白和赛普蒂默斯的自我归属感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达洛维夫人中可丽莎白和赛普蒂默斯的自我归属感问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析浅析达洛维夫人达洛维夫人中克拉里莎和赛普中克拉里莎和赛普蒂莫斯的自我归属感问题蒂莫斯的自我归属感问题辛朝卫辛朝卫(郑州大学外语学院(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河南郑州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摘要: 达洛维夫人中的克拉里莎和赛普蒂莫斯,是两个生活没有交集且从未谋面的男女主角,在探寻自我归属的问题上,却有着灵魂上和 精神上的一致性。本文将试图通过浅析克拉里莎和赛普蒂莫斯在追 寻自我归属感上的相似性,来剖析意识流小说的结构技巧问题。关键词关键词:自我归属感自我归属感; 克拉里莎克拉里莎; 赛普蒂莫斯赛普蒂莫斯Abstract: In Mrs .Dalloway, Clarissa and Sept

2、imus, who never met each other in the novel, shared the similarity in the way of searching the self- belonging in the modern society.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similarity in the way of searching the self-belonging by Clarissa and Septimus to show the special technique of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

3、s.Key words: Self-belonging; Clarissa ; Septimus“20 世纪,人类要有所归属,”1人们之所以在现实世界里缺乏归属感是 因为找不到“我究竟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自我得不到正确定位。 “达洛维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成名作,也是本世纪英美意识 流小说中的上乘之作。 ” 2小说围绕克拉里莎和赛普蒂莫斯的一天生活而展开。 克拉里莎,一个上层阶级的下议院议员太太;赛普蒂莫斯,一战中的退伍老 兵。两个人在小说中从未谋面,仅仅在某一时刻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却有 着灵魂和精神上的一致性:在自己所生活的世界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缺乏 安全感,孤独和死亡总是吞噬着他们。

4、因此在追寻自我归属感之路上,克拉 里莎和赛普蒂莫斯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从而把两个丝毫不相干的人物联系在 一起,这也正是意识流小说的结构技巧。克拉里莎和赛普蒂莫斯表面上唯一 的连接是在晚会上,克拉里莎从布拉德肖夫人的口中得知一个在一战中服过 役的战士,也就是赛普蒂莫斯自杀了。此时克拉里莎突然感到:“她不知怎 地感到非常像他那个自杀的年轻人。她很高兴他这样做了;抛弃了一切。” 3 我们可以发现,克拉里莎把赛普蒂莫斯的自杀作为其自身的一种解脱,也隐含着她自己对自我解脱的向往,从而两个人在灵魂上达到了一致性。下 面将具体分别探讨克拉里莎和赛普蒂莫斯在自我归属感之路,然后找出两个 人在精神上和灵魂上的一致

5、性。一一 克拉里莎的自我归属追寻之路克拉里莎的自我归属追寻之路2克拉里莎作为上层社会的代表,是上层阶级下议院议员的太太,在邻居 克洛普布维斯眼里,她是个有风度的女人,虽然年过五十,但风度依旧,是 个可爱活泼的女人。在花店老板皮姆小姐眼里,克拉里莎很容易相处而且对人 亲切自然。她的女仆露西尤其对其尊重, “她接过克拉里莎夫人的阳伞,像对待 从战场光荣凯旋女神身上摘下的一件神圣的武器。 ” 3 但克拉里莎对这样的自 己并不满意,她始终感觉自己得不到上层社会的肯定,比如说布鲁顿夫人的肯 定。当她的女仆告知她布鲁顿夫人只邀请理查德吃午饭而没有邀请她自己时, 她对自己说:“不要再害怕,不要再害怕骄阳的炎

6、热,因为布鲁顿夫人只请理 查德吃午饭而没不请她,使她感到震动,使得她存在于其中的一刻颤栗了,宛 如河床上的一株植物感觉到桨划过时的震动和颤栗:因此她震动,因此她颤栗。” 3 对于克拉里莎来说,自己好像受到了侮辱,没有任何庸俗的嫉妒能把她和理查德分开。在布鲁顿夫人的脸上,克拉里莎“可以看到生命是如何衰退,她 的那份生命是如何年复一年地被片片切掉,剩下的空间里能够伸展的余地是那 么小,已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能够去吸收生存的色彩,刺激和音调。 ” “她感觉 自己突然萎缩了,老了,胸部也平塌塌的了,她仿佛已经出了门,已经出到窗 外,脱离了躯壳和现在已经不中用了的大脑,因为布鲁顿夫人据说她的午 宴非常有趣没

7、有邀请她。 ” 3从克拉里莎的内心独白里,我们可以发现她对 自己没有被邀请和丈夫理查德一起去参加布鲁顿夫人的午宴是多么的失落和自 卑,对自己处于上层社会这个位置却不能真正地融入其中感到多么的无奈和纠 结。当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克拉里莎和其丈夫理查德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的和 谐。克拉里莎嫁给理查德而没有嫁给自己的初恋情人彼特的原因之一就是想拥 有上层社会的生活,事实却并非如此。当休想送伊芙琳项链的时候,理查德很 是感到奇怪,因为他“除了两年前送给克拉里莎一个手镯外,再也没送过其他 任何东西。 ” 3 这便暗示了理查德可能并不真爱克拉里莎,而且夫妻两人交流 甚少。理查德认为“克拉里莎是个及其奇怪的人。

8、 ” 4可见克拉里莎不幸福的原 因之一也在于丈夫对自己爱的不够多。克拉里莎在丈夫以及以丈夫为代表的上 层社会里找不到归属感,只好以举办无聊的宴会来打发自己的时间,实现自己 的价值,对她自己而言,宴会是“一种奉献;去联合,去创造。 ” 3二二 赛普蒂莫斯的自我归属追寻之路赛普蒂莫斯的自我归属追寻之路赛普蒂莫斯,一个怀着满腔热血去参加一战保家卫国的小伙子,在战场上 由于作战英勇而得到了提升。战后赛普蒂莫斯与一个意大利姑娘卢克雷齐娅结 婚,但是婚后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完美。由于战争的残酷以及其亲密战友埃 文斯的遇难,使赛普蒂莫斯在战后整日惊恐不安,胡思乱想,惊魂不定,感到 这个疯狂的世界已经摇摇欲坠

9、。他缺乏安全感,终日自言自语死亡在向他靠近。 “栖息在对面栏杆上的麻雀叫着赛普蒂莫斯,赛普蒂莫斯,叫了四五次后,接 着拉长调子用希腊语尖声唱起来,唱诉世上如果没有罪恶,另一只麻雀加了进 来,一起拉长了尖声用希腊语唱述,在死者行走的河之彼岸那生命的牧草地上 的树丛中,唱述世上如何没有死亡。 ” 3赛普蒂莫斯感觉其战死密友埃文斯在召 唤着他,使他逃离这个充满罪恶的世界,鼓起勇气去拥抱死亡,让自己受伤的 灵魂得到彻底的解脱。可怜的是就连自己的妻子也逐渐无法忍受他的精神失常,她“却宁愿他死了倒好。 ” 3自己也不用再和他一起过这非人的生活。她放弃3了自己的亲人,随赛普蒂莫斯一起来英国生活,却发现自己的

10、生活一团糟。卢 克雷齐娅发现“赛普蒂莫斯不再是以前的他了,说出无情残酷恶毒的话, 现在坐在椅子上自言自语,和一个死人说话,他变得越来越奇怪了,总是说现 在我们要自杀。 ” 3可见卢克雷齐娅对赛普蒂莫斯的精神失常并不理解,甚至带 有抱怨情绪,使得赛普蒂莫斯感受不到家庭也就是妻子对他的关心和理解,也 就逐渐对生活和未来彻底丧失了信心和勇气。赛普蒂莫斯总想建立一个属于自 己的新的世界,没有罪恶,只有爱的存在。但现实却总是无情地冲击着自己的 美梦。赛普蒂莫斯总是想在生活的世界里追寻美的影子,却被“人性判处了死 刑。 ” 3 最后一步步走向了死亡,在死亡中找到了自我的价值,找到了生命的 归宿和自我归属感

11、。三三 克拉里莎和赛普蒂莫斯在追寻自我归属之路上的相似性克拉里莎和赛普蒂莫斯在追寻自我归属之路上的相似性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克拉里莎和赛普蒂莫斯两个人处于完 全不同的世界,一个是上层社会下议院议员的太太,一个是一战中遭受精神摧 残的精神病患者,但在追寻自我归属之路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克拉里莎感受 不到家庭的爱,丈夫理查德从未爱过她,女儿伊丽莎白也与母亲有着隔阂,而 和母亲相互仇视的吉尔曼小姐却关系很好。克拉丽莎在家庭中找不到自己的位 置,在上层社会里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从上文中提到的布鲁顿夫人只邀请丈 夫理查德而不邀请她参加午宴可以得到很好的证明。克拉里莎为了合理的自我 定位,便以举

12、办宴会作为找寻自我归属之路的出口。同样地,赛普蒂莫斯,同 样感受不到以妻子为中心的家庭的关爱,自己的内心感受无人知晓,只好总是 在幻觉中倾诉于自己在一战中战死的密友埃文斯。他自己理想中的美好总是和 现实的残酷相冲突,虽然战争结束之后得到了提升,却因自己精神错乱从未真 正工作过,而终日在医生的检查和训导下生活。赛普蒂莫斯就这样实在忍受不 住身心的摧残,最终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死亡的拥抱中找到了自我的 归属。在克拉里莎举办的晚宴上,克拉里莎从布拉德肖夫人的口中得知一个在 一战中服过役的战士,也就是赛普蒂莫斯自杀了。此时克拉里莎突然感到: “她不知怎地感到非常像他那个自杀的年轻人。她很高兴他这

13、样做了;抛 弃了一切。 ” 3 我们可以发现,克拉里莎把赛普蒂莫斯的自杀作为其自身的一 种解脱,也隐含着她自己对自我解脱的向往,从而两个人在灵魂上达到了一致 性。而下面这段话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达洛维夫人最初的构思里并没有 赛普蒂莫斯这个人物,作家打算让克拉里莎自杀身死,后来才加入了赛普蒂莫 斯,并且让他承担了死亡的命运,而让克拉里莎在对死亡的认识中去开始新的 生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赛普蒂莫斯替女主角去经历了真实的死亡,而 女主角得以在死亡的沉思中得以蜕变。 ” 5四四 结语结语在达洛维夫人中,弗吉尼亚伍尔夫用特殊的写作技巧即意识流小4说所特有的结构技巧把两个不同世界的人的一天的生活

14、交织在一起。从表面上 看,一个处于上层社会,一个是一战退伍军人,生活似乎并没有交集甚至相互 冲突,但通过剖析两人的精神世界,我们可以发现两人在追寻自我归属之路上 的相似性,以及两人在灵魂上和精神上的一致性:缺少家庭的关爱,在社会上 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缺乏安全感,孤独和死亡时不时地吞噬着他们。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Patrick Nolan J. “Desire under the elms: characters by jung.” EB/OL .http:/ 2 李维屏:英美意识流小说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年出版,第 149 页。 3 伍尔夫:达洛维夫人 ,王家湘译,译林出版社,2001 年出版,第 21,22,27,86,102,109,166 页。4 Woolf, Virginia. Mrs. Dalloway. London: Wordsworth Classic,2003 年出版,第 88 页。 5 王慧, 达洛维夫人的意识流构建, 科技信息之高校讲坛 ,200913: 第 89 页。作者简介:辛朝卫,女,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2009 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通讯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 100 号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135924998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