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多数人爱说“随便”?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39983818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何多数人爱说“随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为何多数人爱说“随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何多数人爱说“随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何多数人爱说“随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何多数人爱说为何多数人爱说“随便随便”? 问答有知识 10 级 被浏览 90093 次 2014.08.12 检举 爱问答爱成长 1 段达人 采纳率:95% 24 级 2014.08.12 “今晚吃什么?”“随便。”面临生活中的简单选择,这是人们经常听到的答案。今 年年初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人的口头禅中,“随便”以 10.5%的得票率荣膺榜首。这 个不偏不倚的中性词,因不带太多感情色彩而深受国人的喜爱。但社会上,不少人做事也 很随便:外出旅游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办事马虎、爱凑合,总抱着“差不多心态”;经 常“想一出是一出”,拍板靠拍屁股,而不走脑子连不少与中国企业合作的老外都很 不满地大呼

2、:“中国人做事太随便,太难合作了!” 【中庸之道演变为“随便”】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侃告诉生命时报记者, 中国人自古讲究中庸之道,也就是“中立而不倚”。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 后来被宋代官方和学者推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作中庸章句 ,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中庸之道就此成为 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不仅是华夏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深深地影响着国人的内心世界。而 “随便”这个尽显中庸之道的中性词,恰恰迎合了中国人的价值观。 数千年的家教传承,大多数国人从小就被教育要成为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 也从小就知道“一诺千金”、“一言

3、为定”、“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在中国人的观 念里,说话是要算数的。满嘴跑火车,不是一个“君子”应有的行为。然而,许多人骨子 里又有着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劣根性,因此,在需要做决定时,为了避免可能产生的麻烦, “随便”就成了最好的托辞。 至于做事随便,主要是侥幸心理在作怪,责任意识不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家天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养成了国人不爱担责任的集体潜意识。比如随地吐痰的人,多半 心想“又不是我家,无所谓”;再比如某些做决定草率的中层干部,可能觉得“又不是我 的公司,任务又有下属来做,不用我出力,就这样吧”。 【嘴里说“随便”,实则很尽力】 其实,老外随便的个性一点也不比中国人逊色。

4、调查显示,美国人最爱说的词是 “whatever”(中文译为“随便”)。上课随便换座位的、见到长辈直呼其名的、上班穿 拖鞋短裤的,都大有人在。张侃表示,说“随便”本无可厚非,还可以作为人际关系的润 滑剂。比如请人来家吃饭,主人嘴里说“随便吃点”,却一定会精心准备,说是“随便”, 却饱含浓浓的好客之情。 说“随便”,是因为在中国文化里,话不可说满,但事情必须做好,正所谓“讷言敏 行”,就是要做最大的努力。 在职场上也如此,有人嘴里说“差不多就行”,但心里却憋着劲要把事情做好。这是 因为,不愿抛头露面是含蓄的中国人常有的心态。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说“随便”是担 心“枪打出头鸟”,毕竟,先表态的人很

5、可能会遭到训斥和排挤。 总而言之,爱说随便并不代表真的随便,“随便”只是一句话,却包含了中国人含蓄 的情感。 【“随便”背后的隐忧】 “随便”体现了中庸之道,也是国人含蓄的表现,但所作所为太随便,也会有危害。 第一,“随便”是逃避的借口。面对有风险的选择时,不愿表态,将决策权推给别人, 一旦出问题,责任一概是别人的,却会损害团队凝聚力和个人信用。 第二,“随便”让人会错意。有人本身就很实在,你说“随便”,他便真的随意,难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而且,“随便”带来的不仅是茫然,更会让对方觉得不被尊重,伤 了和气。 第三,“随便”摧毁责任体系。如果集体里的每个人都觉得凡事能凑合,差不多就行, 随便怎么处理都好,那集体的责任体系就会崩塌,成为一盘散沙。 张侃建议,“随便”是个有用的词,但重要场合不要说,这种满不在乎的感觉会让对 方很受伤。要避免别人说“随便”,有个好办法:多说选择句,少说疑问句。选择句只需 做出选择,这样的问法可以减少对方回答“随便”的几率。最后,该发言时一定要主动说, 因为只有交流才能加深彼此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