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王和他的杰出后代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3364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钱王和他的杰出后代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钱王和他的杰出后代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钱王和他的杰出后代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钱王和他的杰出后代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钱王和他的杰出后代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钱王和他的杰出后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钱王和他的杰出后代(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钱王和他的杰出后代钱王和他的杰出后代 2009-12-09 14:35:07钱鏐 49 岁画像2钱基博与钱钟书本刊记者 李宗陶 实习记者 马李灵珊 发自上海唐宋之间,有过一个五代十国的奇局,历时 56 年。按照日本汉学家内藤 湖南的说法,叫做“群盗割据”时期。当时最苦最乱的,是五代更迭的中原 地区,而在南方,浙江一带的吴越国、福建一带的闽国则是一番太平景象。吴越国的国君叫钱鏐,生于唐末的宣宗六年(公元 852 年)。鏐,意指 美好的黄金。据说他初生时相貌丑陋,哭声很怪,他爸爸钱宽认为不祥,想 把这孩子丢到屋后的井里,幸亏阿婆不许,留下一条小生命,所以钱鏐小名 “婆留”,这口“婆留井”,至今还

2、在临安。中华民族的祖先原先都没有姓。公认的共同祖先是一世祖少典氏(也叫 神农氏),二世祖是黄帝;到了第十世,有个人叫篯铿,在商朝、周朝都做 官,还是有名的大寿星,被奉为彭姓的祖先“彭祖”,他的第 11 个儿子彭孚, 在西周都城(今陕西西安)任钱府(掌管钱财的官署)上士(官名),以官 职为姓氏,成了最早姓钱的人-这是 3100 年前的事。钱氏发源在陕西,宋元以降,家族逐渐迁移到广东、四川、安徽、湖南3等省。从少典氏到钱鏐的爸爸钱宽,历经 80 代,这 80 代人被钱氏家族奉为远 祖,其中传说多、史料少;从钱鏐开始,历史上多有记载,如全唐书、 吴越书等。钱鏐祖孙三代、钱鏐祖孙三代、5 5 位国君位

3、国君钱鏐小时候,家里没钱,所以他中途辍学,16 岁就去贩私盐(当时贩私 盐 10 斤以上即为死罪)。他练过武,别人挑一百斤,他能挑两百斤。21 岁 加入乡团董昌的部队,被提拔为偏将,后任杭州刺史兼防御使,最高做到镇 东、镇海节度使,得到过唐僖宗钦赐的“金书铁券”-相当于“免死金牌”, 据说可免本人九死、子孙三死,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杭州师范大学吴越钱氏家族研究所负责人李最欣说:“跟同时代许多昏 庸君主相比,钱鏐的资质显然高一筹。”他经历了唐朝的覆灭,亲历了群盗 如毛、军阀割据、百姓遭殃的乱局,所以当他成为吴越国国君时,实行了一 套“保境安民”的政策。十万军队保卫边境,境内则发展经济-他的皇后与

4、妃子都在家乡带头植 桑养蚕种茶。他在位第 4 年开始兴修水利,钱塘江海塘工程缓解了杭嘉湖平 原民众每年饱受的洪灾之苦,至今还在发挥作用。在上海钱氏联谊会的长桌上,有一方小小的屏风,上面雕刻着钱鏐祖孙 三代、5 位国君的头像。这 5 位,以 86 年的太平治理,使吴越国成为遍地烽 烟、“最黑暗的”五代时期国力最强地区之一-苏东坡所谓“民至老死,不 知干戈”;杭州府的富庶繁荣程度也超过苏州府和会稽府,跃居江南第一。 研究钱氏家族史 22 年的钱镇国先生告诉记者:当时一石(大约 60 公斤)米 才 50 文钱,国库里有 10 年存粮,且有 3 年不向老百姓征税;杭州的人口也 由隋代的 1.5 万余户

5、,增至五代时的 10 万余户。“所以有人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钱鏐是奠基人。”钱镇国说。近代杭州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凡有地方最高长官到任,必去清波门外柳 浪闻莺公园内的钱王祠走一走,他们要瞻仰的,是善政的遗泽。而钱王祠乃 至临安钱王陵园内,也留下无数前来寻根问祖的后人身影。人才辈出人才辈出史料载,钱镠有妻室 6 房,33 个儿子。他的儿子们,多半被父亲派往江 浙各州做官,这样,钱氏家族很快繁衍开来。据清末民初修撰的长乐钱氏 宗谱载,钱氏宗脉在江浙一带有 59 支;而据钱镇国的祖父钱文选于民国十 三年(1924 年)编撰的钱氏家乘记载,在国内有迹可循的钱氏宗脉有 100 多支。1982 年中科院

6、遗传研究所提供的数据:全国汉族姓氏约 3600 多个,其 中钱姓约占 0.22%,估算为 264 万人,排在第 89 位;近年最新数据已退至 96 位。钱镇国解释说:“受教育程度越高,生得越少。”钱鏐虽出身寒微,以武起家,但晚年好学,在家族中树立榜样,因此王4室学风极盛。他对后代的教育非常看重,经常让孩子们诵读经典。吴越国 “纳土归宋”后,子孙中出了许多文学家、藏书家、医药家。日本学者池泽滋子曾对钱鏐家族文人群体的形成和成就及其对北宋和后 世文坛的影响做过深入研究,其中提到钱俨、钱显、钱起等人。钱镇国说,历朝历代,钱家出举人进士无数,状元也有不少。宋代钱昆, 官至秘书监;明代钱福,殿试和礼部廷

7、对都名列第一,后任翰林院编修;钱 士开是万历年间殿试第一名,后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明末清初,文学 大家钱谦益也是万历年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清朝乾隆年间,出了进士钱大昕,他于音韵训诂多有创见,长于校勘考 订,著有廿二史考异。史家陈寅恪说,钱大昕的治学“精思博识”, “为清代史家第一人”。到了康熙朝,钱名世为一甲进士,后任翰林院侍讲。 此外,清代著名藏书家钱曾、学者钱塘、钱仪吉,书画家钱沣、钱陈群,书 法家钱坫,画家钱杜,篆刻家钱松,诗人钱鲁斯等等,都是钱王后裔。续接中断的家族史续接中断的家族史上海钱镠研究会秘书长钱武东的书架上,满是有关钱氏家族的著述和资 料。其中,在联系钱氏后人中发挥较大

8、作用的,是 1996 年出版的钱氏家乘 。许多姓钱的人循着这本书,找到了自己的祖先。这本书,是钱镇国根据 1924 年祖父编撰的 7 册线装书“一字没动”集合 而成。钱镇国说,祖父钱文选是前清举人,毕业于北大前身京师大学堂译学馆, 当过清朝学部出洋留学生的学监,还派驻伦敦担任过留英学生的督学。钱文 选回国后调财政部,先后担任过 6 个省的盐运使或盐务所长、局长。他到杭 州时,发现钱王祠破败不堪,便倡议修缮,政府大员多有捐赠,当时的浙江 省长张载阳捐了 5 万银元。退休后,钱文选热心于家族史,写出了吴越国五王世家、钱氏家 谱、钱氏家乘等书稿。他收藏的各种善本、孤本有 750 卷(册)。在 钱镇国

9、家里,仅关于他这一支的家谱就有 18 册,堆起来一尺多高。1988 年,临安县要修地方志,打听到钱镇国手中有家传史料,便请他坐 镇当地,静心编志。从那时起,钱镇国开始把研究钱氏家族史当作兴趣和事 业。1956 年,钱三强带领 40 多名科学工作者赴苏联考察。钱学森从美国回 国,也到苏联一同考察。一个留法,一个留美,都姓钱。当时的报道说“两 人一见面,互相交流信息,更增加了发展科学事业的信心”,但是,二人不 曾交流过“钱王后裔”这件事。为什么?“因为当时宗族、家族观念是封建残余,被铲掉了。”钱镇国 说。2007 年 7 月,上海闸北公园在大修中意外发现一座保存完好的“钱氏宗 祠”,4 个脸盆大小

10、的字和 8 幅精美砖雕都被人用砖盖住,藏着。11“家族是一种氛围,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家教。环境变了, 家族也就断了。在历史车轮下,大陆的世家能够逃脱粉身碎骨命运的,非常 罕见。现在中国已经没有欧洲意义上那种没断过的家族。”学者钱文忠说。1988 年,当钱镇国因“盛世修典”被懵懵懂懂卷进家族史,翻开那些尘 封已久的线装书时,无意中开始续接断裂的家族史。不过,钱文忠提醒说: 追溯家族史和追溯第一桶金有点像,都是回溯性的,很有可能失实-钱钟书 先生因此特别反对附庸式的家族梳理。时代终究变了。“乱世藏金,盛世修谱”,人们绕不过“我是谁,我从 哪里来”的追问。钱镇国说,连最初写信好意规劝他莫

11、搞联谊诸事、以免 “再来一个文革要遭批判”的位居高层的家族成员,如今也热心于钱氏 支谱、总谱的编纂。1992 年 5 月 15 日成立于临安的钱鏐研究会(同步成立钱氏联谊会上海 联络处),会员多是临安县的领导,只有钱镇国一人姓钱。90 年代初,钱镇国用最原始的办法“联谊”:“报上登一个名字,姓钱, 我就想办法找他。”这些人往往藏有老家谱,翻给他看,然后确定是哪一支、 第几世。就钱镇国跑过的省市县来看,现在年龄最大的钱王后裔是嘉兴的一 位老画师,第 31 世;年龄最小的已至 50 几世。族人渐多,称呼出现问题,很可能年长者辈分反而小,如钱伟长得管钱 其琛叫爷爷。为免叫错尴尬,钱镇国说,后来规定,

12、一律称年长者为“兄”, 然而长者多礼,亦回称年幼者为“兄”。所以钱家人聚在一起,言语间多半 “兄”来“兄”往。钱镇国说,钱鏐有弟兄 5 个,旁系后裔应该不少,但接触钱家人至今, 只有一位说自己不是钱王后代,那就是 2009 年 4 月 18 日温总理接见时提及 钱氏家训的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最高顾问钱复先生。钱复的父亲钱思 亮亦是近代闻人,曾任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台大校长、台湾中研院院长。 钱思亮对自己的姓氏有过考证,得出结论:自己是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的后 裔。现在,广东、福建、安徽、江西、浙江、江苏、上海、北京、湖北、河 南、山东都有钱氏联谊会;国外马来西亚有钱氏公会。按地域分得越细,亲 缘

13、性越高,如浙江有临安、杭州(钱均夫、钱学森、钱学榘)、嵊州长乐、 温州、湖州(钱玄同、钱三强、钱壮飞)、海宁(钱君匋、钱境塘)、嘉兴 (钱正英)、诸暨(钱之光)等不同支系,江苏有无锡(钱基博、钱穆、钱 钟书、钱伟长、钱钟韩)、太仓等支系,上海又分为宝山、华亭、奉贤、金 山、崇明、嘉定(钱其琛)、安亭、绿杨桥、川沙等支脉。在钱学森的遗体告别会上,共有 8 个省市 35 位钱氏代表出席。钱镇国从 整理好的一叠叠照片中,指给记者看在八宝山送葬队伍最前面捧遗像的钱学 森孙子钱磊。毛泽东保护钱伟长毛泽东保护钱伟长因为钱鏐的功绩,人们将归宗的路线放长了些,时隔 1100 多年,梳理出 千百俊杰也合乎常理。

14、但是,近代钱家确乎有过人才“井喷”现象,除了已10编成绕口令的“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 主席;十八两院院士”,还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父子档人物,如钱基博、钱钟 书父子,钱玄同、钱三强父子,钱穆、钱逊父子还有杭州钱家钱学榘的 儿子:2008 年 10 月 8 日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与日 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共同获得)。钱学榘是出色的空气动力学专家,担任过美国波音公司总工程师,跟钱 学森同一个祖父。钱永健的哥哥钱永佑是神经生物学家,曾任斯坦福大学生 理系主任,兄弟俩都在十几年前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钱武东说,钱家恐怕是出院士最多的。有消息

15、说,当代国内外科学院院 士以上的钱氏名人有 100 多位,分布在全世界 50 多个国家-记者向掌握资料 较多的无锡钱氏联谊会副秘书长钱志仁(退休中学特级教师)核实这一数据, 他说,这个总数不知如何统计得来的,但无锡钱家确实出了 10 位院士:台湾 中研院院士钱穆,中科院院士钱伟长、钱钟韩(钱钟书堂弟)、钱临照、钱 令希、钱逸泰以及江阴钱保功,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钱穆长女)、钱鸣高, 中科院学部委员(相当于院士)钱俊瑞。其中,鸿声乡就占 6 位。中国科技界最著名的“三钱”院士已离席两位:钱三强、钱学森。而钱 镇国正在为钱伟长的健康担忧。记者采访时了解到,钱老目前已经不认得他 的嫡传弟子了。无锡钱

16、氏有句老话:“东有七房桥,西有七尺场”。七房桥和七尺场, 同宗不同支。钱志仁详细解说:钱伟长的祖先是钱鏐的孙子钱弘佐,北宋时 六世孙钱进从浙江嘉兴迁隐无锡湖头,称为湖头支;钱钟书的祖先是钱鏐的 孙子钱弘俶,南宋时十一世孙钱迪从吴兴迁至无锡堠山,称为堠山支。1912 年,钱伟长出生在七房桥五室同堂的大家庭里,这是一个三代在乡 村教书的清贫之家。他的名是四叔钱穆起的,幼年曾在八叔钱起八家寄养。16 岁上,父亲钱声一病逝,他便随四叔去苏州读书。苏州中学教数学的 先生严晓帆、西洋史杨人缏先生、中国史吕叔湘先生、地理陆侃舆先生,都 给他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文学课则由钱穆任教。19 岁那年,他以优异成绩 相继被 5 所大学录取,最后选择了清华大学,并获上海吴蕴初设立的清寒奖 学金。钱伟长最初读的是中文系,但入校后正值“918”事变,他想,只有掌 握科学技术才能救国,便苦苦要求转入物理系。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教导他: 不要以为书本上的东西都是正确的,都已经完善了,每读一本书都要能够看 到没有完成的部分,发现一些新问题。理学院院长叶企孙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