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的灯光----记叙文阅读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9983218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夜的灯光----记叙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冬夜的灯光----记叙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冬夜的灯光----记叙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冬夜的灯光----记叙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冬夜的灯光----记叙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冬夜的灯光----记叙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夜的灯光----记叙文阅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冬夜的灯光冬夜的灯光-记叙文阅读记叙文阅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读音,理解词语 偏僻僻 无垠垠 提提防 穹穹隆 引擎擎 猝不及防 婉言谢绝2、朗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3、体会文章所表现出的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清文章思路;理解灯光的含义及作用教学难点: 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分析全文的写作技巧,品味语言特色。课时:课时:1 课时课时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多媒体,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课前综艺一、课前综艺: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千百年来积累了许多爱心方面的格言警句,谁能说出几句让大家一

2、起分享?二、导入新课(可依据现实情况导入)2008 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雪灾把成千上万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挡在了回家过年的路上;寒风冻僵了他们登车返乡的笑脸,雨雪冰封了他们渴望团圆的喜悦。真情融化冰雪,温暖把爱心送达。因为众志成城,我们终于迎来了2008 年温暖的光。利用多媒体播放温暖 2008视频这节课,我们伴随着乡村医生莫里斯吉布森的脚步,去感受加拿大偏僻小镇的居民之间那种真挚的情谊。(板书课题及作者)三、整体感知三、整体感知(一)朗读课文,读的时候要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富有感情。1、检查预习:掌握读音,理解词语。偏僻僻 无垠垠 提提防 穹穹隆 引擎擎 猝不及防 婉言谢绝2、快速默读

3、,思考问题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人物、事件)2)读了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和启发?(二)自主探究: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四人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归纳。1)这个小镇的环境有什么特征?我和妻子对它有何印象?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2)在出诊的路上,平时的晚上和此时的晚上有何不同?为何有这种不同?3)在回家的途中,作者的心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何有了这样的变化?教师归纳:1、小镇的特点:偏僻 寒冷 荒凉 (客观)温暖 友谊 乐观 (主观)加拿大西部的小镇虽然荒凉、偏僻,天气寒冷,我和妻子却感受到温暖、友谊和乐观。因为这里拥有淳朴而真挚的情意,这情意让荒凉的小镇和寒冷的冬夜洋溢

4、着无限的温馨和暖意,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美好和温暖。2、往农民家途中的见闻: 漆黑一片 (平时) 一路灯光 (此时)灯光为我而亮,农民们乐于助人的精神的体现。令人感动,使人感到无限的温暖。3、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 恐惧 忧虑 (先前) 不感到孤独 (后来)灯光的再次闪烁,为我指明方向,进一步突出了小镇上人们的热情,使我感受到一种无私的友谊,温暖的关怀。(文章多次运用对比的手法达到突出中心的目的。无论是环境的恶劣和作者对小镇美好印象的对比,还是作者在出诊途中对平时和此时不同情景的感受,还是作者在回家途中感情的变化,都是通过对比来表达人与人之间那种热情,突出主题。)(三)合作探究,深

5、入理解文章内容。(分组讨论)1、医生出诊,极为平常,怎么会冒着生命危险?(冬日荒原,乡村夜路,狂风暴雪。)2、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冬夜天气情况的句子。文章 6、7 段写到:“堆积的乌云”是“寒天下雪的征兆”,雪后天气严寒,人会“猝不及防地在车里冻僵”,“车窗外面寒风呼呼地怒吼着”3、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医生毅然出诊,体现了什么?。(体现了医生恪尽职守的高尚品质。)4、是什么力量把医生一家牢牢地留在这里而不回到舒适温暖的家呢?因为这里有温暖、友谊和乐观沿途的农家。平时,用灯特别节约,可是为了让医生顺利出诊给婴儿看病,他们开亮灯火,把漆黑一片的荒野照亮。5、归来途中医生的感受是什么?(路虽危险,已不感

6、觉恐惧和忧虑,“感觉就像在黑夜中经过灯塔一样”。)6、到第十一段,文章可以结束了,作者为什么还要用诗句结尾呢?(结尾诗句让人们重温这个美好的故事,有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四、深入阅读四、深入阅读1,文章以“冬夜的灯光”为题,有着怎样的含义?(学生小组讨论,师点拨)本文以“冬夜的灯光”为标题,蕴含有两方面意义:一是实指,只在那个风雪冬夜里农户们为医生出诊指路照明的一盏盏灯光;还有另一方面的深层含义:冬夜喻指黑暗、寒冷,而灯光则象征光明、温暖。在那个荒凉、偏僻的小镇,真诚淳朴的友情,人与人之间的的相互关爱,深深打动了寒夜里出诊的医生,驱走了冬夜的黑暗、寒冷,温暖了夜行人的心,让人由衷地发出感叹:哦

7、!温暖、明亮的冬夜灯光。师:中考是有这一类的题型,一般从两方面概括:(表层含义,深层含义,)2、细读描写小镇和冬夜的句子,分组讨论:这些描写除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外,还有什么作用?文章写到小镇的荒凉,实际是为了和小镇上人们的热情形成对比,在对比中突出了主题。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是更好的表现主题,本文对环境的描写主要是突出一个“冷”字和一个“暗”字,环境的“冷”与人情的“热”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暗”又更加突出了深夜中灯光的“亮”。从内容上说,进一步升华、概括了文章的主题。(师提示:在平时的写作时我们可以用上环境描写)3、 文章最后引用阿瑟,查普曼的诗,有什么作用?阿瑟,查普曼的这几句诗,截取

8、了“握手”与“笑容”两个表现,非常简洁、有力的传达出了西部地区人们品质的善良与淳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支持与关爱。这与文章主题是一致的。从结构上说,这首诗与文章第一段首尾呼应。诗中所说的笑容的“长久”,握手的“有力”,与第一段中“这里有的是温暖、友谊和乐观”一脉相承。从表达上说,文章至此戛然而止,引用的这几句是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发读者的思考。五、质疑反馈学生发现的问题六、拓展迁移在你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亲身感受或耳闻目睹过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说出来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学生交流,教师适当点评。七、学生小结,师点拨八师补充总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首爱的

9、奉献用最质朴的话语道出了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歌吧。会唱的同学也跟着一起唱。九、作业俗话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去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吧,用金子般的爱心去点缀我们金子般的童年。你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么?以此为中心,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要求写出真情实感。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冬夜的灯光冬夜的灯光 英 莫里斯吉布森 小镇的特点:偏僻 寒冷 荒凉 (客观)温暖 友谊 乐观 (主观)往农民家途中的见闻: 漆黑一片 (平时)一路灯光 (此时)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 恐惧 忧虑 (先前) 不感到孤独 (后来)附原文附原文冬夜的灯光冬夜的灯光 英 莫里斯吉布森 我和我的妻子珍妮特抛下我们自己的诊所

10、,离开我们舒适可爱的家,来到八千公里外的加拿大西部,这个名叫奥克斯的荒凉小镇。这里十分偏僻,天气很冷,但是我们感觉到:我们生活的地方是辽阔无垠,这里有的是温暖、友谊和乐观。 我记得一个冬日之夜,有个农民打电话来说只有他一个人在家,而婴儿正在发高烧。虽然汽车里有暖气,他也不敢冒险带婴儿上路。他听说我不管多么晚也肯出诊,因此请我上门去给他的婴儿治病。 他的农场在十五公里外,我要他告诉我怎样去法。 “我这里很容易找到。出镇向西走六公里半,转北走一公里半,转西走三公里,再” 我给他搞得胡里胡涂,虽然他把到他家的路线再说了一遍,我还是弄不清楚。“我知道该怎么办了,医生。我会打电话给沿途农家叫他们开亮电灯

11、,你看着灯光开车到我这里来。我会把开着车头灯的卡车放在大门口,那样你就找得到了。”他在电话里告诉我这个办法,我觉得不错。启程前,我出去观察了一下阿尔伯达上空广阔无边的穹隆。在冬季里,我们随时都要提防风暴,而天上堆积的乌云,可能就是寒天下雪的征兆。每一年,都有人猝不及防地在车里冻僵,没有经历过荒原风雪的凶猛袭击,是不知道它的危险性的。 我开着车上路,车窗外面寒风呼呼地怒吼着。果然,正如那位农民所说的,沿途农家全部把灯开亮了。当时,一入夜荒野都是漆黑一片,因为那时候农家夜里用灯是很节约的,一路的灯光指引着我,使我终于找到了那个求医的人家。我急忙给婴儿检查病情。这婴儿烧得很厉害,不过没有生命危险。我

12、给婴儿打了针,再配了一些药,然后向那农人交代怎样护理,怎样给孩子服药。 当我收拾药箱的时候,我心里在想,那么复杂的乡村夜路,我怎能认得路回去呢? 这时候,外面已经下大雪了。那农人对我说,如果回家不方便,可以在他家过一夜。我婉言谢绝了。我还得赶回去,说不定深夜还会有病家来求诊。 我壮着胆子启动引擎,把汽车徐徐地驶离这户人家的门口,说实话,我的心里满怀着恐惧。但是,车子在道路上开了一会儿,我就发觉我的恐惧和忧虑是多余的,沿途农家的灯都仍然开着,通明闪亮的灯光仿佛在朝着我致意,人们用他们的灯光送我回去。我的汽车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而前面的灯光还闪亮着,在等待着我我沿途听到的,只是汽车发动机发出的隆隆声,可是我绝不感到孤独,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经过灯塔一样。 这时我开始领悟到了:那里的握手比较有力, 那里的笑容比较长久, 那就是西部开始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