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与教学目的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81076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目的与教学目的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育目的与教学目的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目的与教学目的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目的与教学目的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目的与教学目的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国家培养什么样人才的 总要求,反映社会成员在教育上总的需要。教学目的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 目的而提出的的要求,反映的是教学主体的需要。教育目的引导着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必然受制于教育目的。通常,教育目的要转化为教学目的,使社会需 要具体化为教学主体的需要。 教学目的是教学过程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结果,或 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 结果。 教学目的发挥积极作用的前提条件是教学目的制定的合理性。教学目的 要在教学计划中恰当定位,与教学客体、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协调一致, 指导教学主体行动并转化为教学结果,从而实现自身的合理性。 教育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

2、方面: 导向作用 激励作用 评价作用教教学学目目的的与与教教学学目目标标的的联联系系与与区区别别教教学学目目的的与与教教学学目目标标的的相相同同之之处处表表现现在在: 第一,二者提出或制定的依据相同。无论是 “教学目的”的提出还是 “教学目标”的制定,都必须以 课程标准所限定的范围和各科教材内容所 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都必须服从、服务于国家的教育目的。 第二,二者对教学所起的作用相同。无论教学目的还是教学目标,都是 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对落实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 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 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教学学目目的的与与教教学

3、学目目标标的的不不同同之之处处表表现现在在: 第一,从制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依据看,教学目的的提出仅仅依据 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除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之外, 还要依据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提供的参照系和当地教学的实际水平。 第二,从确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所着眼的主体看,教学目的是对教师 要教什么的说明,着眼于教师的教;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描述的,是对教师 的活动的一种期望,但其结果是否符合这种愿望,却难以预料和检测。教学 目标则着眼学生学习的结果,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描述;是对学生学习行为 结果的一种规定,是学生必须达到的要求,它不仅对教师实用,对学生也是 必要的、适用的。 第三,

4、从制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时所使用的动词看,对教学目的的描 述一般采用“了解、领会、体会 ”等描述心理过程的内隐体验动词或 “掌 握、应用”等词语,因而比较抽象、笼统、模糊;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不易 测量。而教学目标的描述 则多采用“说出、归纳、说明 ”等表述特定动作 的外显行为动词,表义具体,深广度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因而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可用课堂上的随机检测、配套的达标自测题、形成性练习题和单元 检测题等,通过测试,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第四,从二者所直接作用的对象看,教学目的只对教师的教有直接指向 作用,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而教学目标同时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均有直接的指向作用,能

5、使教和学目标一致,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较好地统一起来。 第五,从二者组合的结构层次性看,教学目的往往是孤立的、单一的结 构,缺乏明确的层次与序列,因而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的确定,只能取决 于教师本人的业务素质,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而教学目标则将较为复杂 的学习行为分解为从简单到复杂的、序列分明的几个部分,它不但规定了教 学活动应达到的最终结果,而且提出了达到这一最终结果的一般教学活动的 程序,即通过对简单行为的逐个实现达到对复杂行为的最终实现,因而对教 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明确的具体的指导作用,确保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从 而提高教学效

6、率 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 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 论常被称之为认知 -发现说或认知 -结构论。 布鲁纳的认知学习观: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 反映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通过对学生学习的具体过程研究后, 他认为学习一门学科包含着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就是“新知识的 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 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观:布鲁纳在研究学习问题的同时,还研究教学问题, 他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 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使它成为教学中心,这就在于他认为只有学生掌握和理解一门学科的结构,他们才能把学科看作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 体。为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提出了四条基本的教学 原则,即“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