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型人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心理危险因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978677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型人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心理危险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型人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心理危险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型人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心理危险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型人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心理危险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型人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心理危险因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型人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心理危险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型人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心理危险因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型人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心理危险因素型人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心理危险因素作者:于肖楠 张建新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摘要】 D 型人格(又称忧伤人格)是指经历消极情感与社会压抑的混合倾向。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这种心理危险因素与其生活质量下降、梗死复发甚至死亡等有着密切联系。作者总结了 D 型人格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阐述了 D 型人格对于识别早期高危患者的临床价值,探讨了神经内分泌学、免疫学及心理学等方面的机制,并评价了对 D 型人格进行心理干预的

2、可行性。【关键词】 D 型人格 心血管疾病 消极情感 社会压抑 心理干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在发达国家中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列为第一位,而近年来我国的心血管疾病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 CHD)是心血管疾病中最主要的疾病类型1。.研究者在探讨心血管疾病发病、治疗、预后过程中的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的作用时,对患者的心理因素也给予了相当的关注。研究发现,人格特质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例如,70 年代的研究曾发现,A 型人格2、抑郁3和敌对4等与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程

3、度成正比。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D 型人格的概念荷兰学者 Denollet 经过实证归纳和理论演绎,于 1996 年提出了“D 型人格“(type D personality)的概念,又称“忧伤人格“(distressed personality)5。D 型人格的提出既是对以往与疾病相关的 A 型、B 型、C 型人格概念的扩展,也是对已有人格和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证据的整合。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真正对心脏病起作用的心理因素,可能不单纯是消极情感,而是慢性的心理忧伤。目前国内医学心理学领域尚未引入“D 型人格“的概念。本文将系统地介绍有关 D 型人格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D 型

4、人格作为一种独特的人格亚类,是消极情感(negative affectivity,简称 NA)与社会压抑(social inhibition,简称 SI)的整合。需要注意的是,NA 和 SI 这两种心理因素必须同时出现,才能给心脏带来破坏作用,任意一个单独因素都不会产生强烈的影响。D 型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NA 是指人们长期经历消极情感的倾向,他们会体验到愤怒、冲突、沮丧、焦虑等情绪,并且这种倾向往往很稳定,不受时间和情境的影响。高 NA 的人在大五人格量表(NEO-FFI)中的 N 因素和埃森克人格问卷(EPQ)的神经质维度上会得高分6。他们不仅感受到烦躁、紧张,无缘无

5、故的担心,而且对自我抱有消极观念,往往主诉存在很多身体症状,对负性刺激更敏感。在他们眼里,这个世界冲突迭起。对于未患冠心病的人来说,NA 与胸痛感有关;而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NA 则与其身体症状有关7。D 型人格中的 SI 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压抑自己对情感和行为的表达。因为他们与别人接触时感觉紧张、不安全,便会有意识地维持自我压抑的状态。高 SI 特质的人在大五人格量表中的 E 因素和埃森克人格问卷的外向性维度上得低分6。他们认为,世界充满了威胁,所以与人交往时极不自如,尽量逃避可能出现的危险,如别人的拒绝和尴尬。他们表面上保持平静,但内心极力控制着自我表达,言谈举止很不自信,在交往中始终与

6、人保持着心理距离。具有高 SI 特点的人,心脏的不良反应增多、心脏复原能力减弱、心率变化缩小,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冠心病,甚至死亡。72 D 型人格的测量在 D 型人格的早期研究中,研究者采用特质焦虑问卷(Trait Anxiety Inventory)来测量 NA,采用社会压抑量表(Social Inhibition Scale)来测量 SI。但两个量表合在一起条目过多,给应答者带来了负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在 1998 年建构了更具有针对性的 D 型人格快速诊断工具,即含有 16 个项目的 D 型人格量表(Type D Personality Scale,

7、简称 DS16)8。该量表包括两个分量表,分别测量 NA 和SI。为了提高 D 型人格的效度,Denollet 在 2000 年又将烦躁/紧张(dysphoria/tension)和沉默/退缩(renticence/withdrawal)这两个低级特质引入测量,从而发展出 24 个项目的 D 型人格量表(即 DS24)7,但这个量表较少应用。目前最新的测量版本是 DS14,对 NA 和 SI 的7 个条目分别计分,比如:“我经常为琐事而小题大做“,“与人交往时我觉得很拘谨“等。该量表采用“0=不符合“到“4=很符合“的五点记分法,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根据临床效标,DS14 将 10 分作为分

8、界点,即将 NA10且 SI10 的受测者判断为具有 D 型人格。根据这一标准,大约 20%的正常人群、27% 30%的冠心病病人具有 D 型人格,而这一比例在高血压病人中达到了 50%。3 D 型人格的研究价值D 型人格的研究价值在于,它能够在冠心病确诊患者中,识别出那些容易发生情绪应激反应和复发心脏病的患者,从而可以提前防范这些危险,保证对患者的软性和硬性医疗指标的控制9。一些临床观察发现,在控制了心脏病症状、不健康的行为方式(如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以后,D 型人格组病人的死亡率仍远高于对照组。他们在心肌梗死后心脏病的发病率提高 6 倍,患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

9、ess disorder,简称 PTSD)的可能性提高 4 倍。这种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D型人格患者来说,他们的复发率提高了 4 倍,得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的危险性提高了 7 倍,而且更容易引发梗死等致命的或其他非致命的心脏病。在治疗过程中,他们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简称 LVEF)也会大幅度下降,需要特殊的护理。另外 D 型人格也是影响人们情绪和社会健康的重要因素。这类病人多会体验到长期的心理悲痛,缺乏积极情感,自尊心不强,不满于生活现状,生活质量也会下降。并且即便多年以

10、后,D 型人格患者的健康状况仍不如对照人群,他们一直抱怨自己胸痛,并长期依赖于镇静药,没有能力重返工作。4 D 型人格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作用机制鉴于 D 型人格的研究刚刚兴起,现有的证据还不足以对人格-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做出充分的解释。从生理学血液循环方面的研究结果来看,D 型人格患者的血小板功能障碍、心率变化幅度缩小、心肌突然缺血等都会导致他们心血管疾病的再次发作5。而精神神经内分泌学方面的证据指出,在应激状态下,D 型人格被试的交感肾上腺系统(sympathetic-adrenal-medullary system,简称 SAM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

11、ituitary-adrenal axis,简称 HPA 轴)发生协同激活,产生强烈的唾液皮质激素反应,这种生理方面的超强反应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直接原因10。另外,免疫学方面的研究表明,D 型人格能激活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病人的前炎症细胞因子(pro-inflammatory cytokine)肿瘤坏死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necrosis factor)(TNF)- 及其受体,而这种受体本身正是预测慢性心脏病死亡的最准确、最可靠的指标,这种慢性心理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可能就是 D 型人格患者预后不佳的一个原因11。而 Denollet

12、 却认为,D 型人格对心血管疾病起作用的机制,在于负性情感和压抑应对起了中介作用。因为情感的抑制使个体不能成功地适应应激事件,这种情况反复出现,就会形成长期的应激状态,进而对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造成不利影响7。此外,D 型人格患者的其他不健康行为方式和心理因素(如自我孤立、缺乏社会支持等),可能也是致病的间接原因。5 D 型人格的心理干预Friedman 在 1987 年曾说过,“尽管把任何一个心理因素说成是病因,还为时过早,也过于武断,但人格对于健康具有潜在的影响效果是勿庸置疑的。即便暂时无法得出定论,但人们和医生都试图通过改变人格来预防或影响疾病(例如不要这么拼命工作,把感情释放出来,或者

13、参加如何改变你的 A 型人格的讨论班)。因为有效的心理干预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终极目标,在人格与疾病的关系中必须以此作为直接核心“2。Pedersen 和 Denollet 也认为,除了医疗干预以外,心理评价和干预可能就是减少病人发病和死亡的唯一有效方式9。D 型人格的系列研究正是以心理干预作为重点,把主要焦点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识别目标人群、制定干预的目标、评估干预的可行性。就目标人群而言,在心理上感觉疲劳、士气消沉、烦躁易怒的人都可以成为干预的对象,D 型人格测量对于鉴别这些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A 型人格、敌对、焦虑和抑郁的心理干预方法,在治疗后的几年里仍然能够抵制心脏病

14、的复发,尽管目前还没发展出直接针对 D 型人格的心理干预策略,但这些间接证据预示了改变这种心理危险因素的可能性。在疗效的个体差异方面,Pedersen 和 Middel 的研究发现,患有缺血性心脏病的 D 型人格患者接受干预后,精力衰竭感虽然已经明显减少,但仍高出非 D 型人格的患者的 3 倍,心绞痛症状也更多12。也就是说,虽然通过临床干预(包括心理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悲伤、身体不适和心绞痛症状,但因为患者在情绪应激的基础水平上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所以探讨各种治疗手段对治疗和预后的不同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6 需要注意的问题尽管有人讽刺 D 型人格的概念是“新瓶装旧酒“13,批评它并没有提供关于人格与健康、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的新知识。但它像 A 型人格、C 型人格一样,在理论内核上避免了整体性人格概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