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78539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言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言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言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言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摘 要: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它内部的文化支撑存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 形式。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密切相连,自身文化与第二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文化知识的缺乏 往往阻碍着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所以背景文化教育的培养刻不容缓。本文从语言与 文化的关系,文化教育的内容,在初级英语教学中培养背景文化的原因分析以及结合自己的观 察和教学实践来阐述。关键词: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内容 原因 观察实践 思考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语言又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 的作用,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的促进与发展,所以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

2、割的。语言学家(邓炎 昌,刘润昌,1989)提到了“语言与文化唇齿相依,学习第二语言就是学习第二种文化。 ”近几十年 来,许多语言学家已意识到,语言除了语音、词汇、语法等规则外,还有语言的社会功能,它决 定语言是否得到恰当地使用。因此,掌握语法知识只能帮我们造出结构正确的句子,要想使语 言达到更好的效果还需明确其社会功能、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根据语言学家的观点,一个社会的语言是它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表现形式。语言不仅仅 是符号系统,人们语言的表现形式更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和影响。有时只有在特定的文化背 景中表现其语言,才能使语言产生相关的意义。比如中国的精神图腾“龙”,在英语中翻译为 (Drag

3、on),西方的 Dragon 是对鳄、蛇、鹰、蝙蝠等少数动物的集合,表象丑陋,主要代表恶,充 满霸气和攻击性;如圣经.启示录中的七头十角、等着吞食妇人孩子的大红 Dragon,这条 Dragon 就被说成是魔鬼撒旦的化身。而中国龙是对许多动物与多种天象经过多元融合而产 生的神物,是神圣威严与和悦可亲两面的结合,如协助大禹治水的应龙。二、为什么要在初级英语教学中开展背景文化知识的培养背景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交际的关键。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 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 以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听、说、读、写、加上

4、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 恰当交际的社会能力。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而忽 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语言的外在形式下,往往忽略了其内在的文 化内涵。在初级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以及背景文化知识往往被跳过,从而这种文化意识就被 抹杀了。培养背景文化意识的重要性。由于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第二语言文化与自身 文化的差异往往会暴露在语言教学中,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文化知识的缺乏会阻碍学生交际能 力的培养和发展。许多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调查研究导致一个共识,即语言学习者应当意识到 语言与文化的相互作用,外语教学应包括文化教学。在日益全球化的当今世界

5、,文化的误解比 语言的误解更可怕。英语国家的人和我们的生活观、价值观和我们不尽相同。而我们往往 习惯用中国的语言习惯去交际,习惯从中国的视角去对照西方文化。三、英语教学中文化差异给学生带来干扰的主要因素1.打招呼。中国人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你去哪儿?” (Where are you going?)如果你和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会认为是你想请他们吃饭。问 “Where are you going?”有探听别人隐私之嫌,他们会感觉很不礼貌。但要对一个中国人这样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英语国家的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交通、健康状况、体育

6、以及兴趣 爱好为话题。2.节日。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与英语国家共 同的节日(如 New Years Day),各自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而且各自的庆祝方式也不相同,每个 国家、民族的节日都反映出了他们所特有的文化与内含。如:中国的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Festival, Mid-Autumn Day 等;英语国家的有 Christmas Day, Thanks Giving Day, Easter, April 和 Fools Day 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表达方式也各自迥异。3.介绍。在使用介绍用语时,应注意介绍

7、的方式以及该如何恰当地运用语言。如在通常 情况下询问别人的姓名,大多数人喜欢使用“Whats your name?”来提问,出现的频率之高。还 有许多教材当中也广泛的使用该句式。如人教社 JEFC Book1 中也“Whats your name?”出现 的频率也相当高。对于许多教师,在教授这个句子时也不做过多的强调。4.答谢与感谢。一般情况下,在中国的习惯中,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 “别麻烦了”等。 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

8、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声“No, thanks.” 就行了。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含蓄和英语国家人的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在感谢语中,中 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使用“谢谢”,如果用了,就觉得相互关系上似乎拉开了一段距离。而 在英语国家使用“Thank you”的频率很高,即使是与自己的家人。在公众场合更是如此,这表 现了一种绅士风度和一种涵养。5.称呼语。在中国的 70-80 年代,很多人都喜欢称呼任何人为“同志”,但如果对一位外国 人说“Hello, comrade”,他们将会感到莫名其妙,甚至会认为你和他谈论政治事件。 “comrade”一 般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一般

9、称呼陌生人用“sir”和“Madam”。又如汉语 中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倾向。我们习惯称呼长辈为“大伯”“大妈”“叔叔”“阿姨”,比自己年长 的为“大哥”“大姐”。而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用于社交。6.隐私。中国人一般都比较喜欢问别人年龄、婚姻、 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的人对 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是个人隐私。比如问一位外国人“How old are you, Mrs. White?”她的 回答一定是“Ah, its a secret!”这就是外国式的拒绝回答方式。在英语国家人的观念中希望自 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不希望别人觉得自己老了没用了,妇女更是忌讳别人问年龄。7.词汇的多义内涵。

10、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一个单词往往有多 种不同的意义与词性,放在句中所表达的意思也不相同。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英 语词汇文化含义的说明,避免学生造成误解。如:“He went to desert. The child was deserted by his parents.”前一个“desert”为名词“沙漠”,后一个为动词“抛弃”,两中不同的发音意思也不相同。 又如“He looks blue”.这里的“blue”不是“蓝色”的意思,而代表了“忧郁”。如果只单纯的注重其 表面意思,而不去理解其文化内涵,就很难理解所要表达的内容。 四、如何在初级英语教学 中培养学生

11、学习背景文化的意识根据观察参看与自身教学实践,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结合教材,渗透文化知识。通过日常教学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 是英语课特有的一个层面。与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相适应,新教材的编写也充分考虑交际 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材料和教学内容的安排都体现了交际文化。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从不同 的层面(如在词汇、语法、句型、和语言要点讲解等)在日常教学中进行知识与交际文化的 渗透。如在开展“Thanksgiving Day”这一课时,可让学生在课外搜集一些关于“感恩节”的一些 资料,让学生在课前把这项任务当作是一个竞赛游戏,这样不仅让学生在搜集中了解了西方这 个节日的背景知识和风俗

12、习惯,更让学生增加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2.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学习的动力,努力创设一个好的教室与课堂环境也是教学中相当关键的一个环节。英语课堂环境的设置应体现其灵活性、生动性和文 化性的添加,教师可根据本学期的内容与课型特点和学生一起布置教室。可以在上完一个单 元后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来布置,把这项内容作为一种活动来开展。可在教室或校园中张贴 上一些关于西方文化的贴画等。如:圣诞树、圣诞老人、汉堡包画图等,可经常更换这些内容,开 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在很多学校,特别是小学和幼儿园里面,这种环境的 创设都很多。3.结合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我们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

13、应结合自己的文化进行对比, 取其精华,一味的学习仿照是不可行的。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可以使学生避免用语的失误,因此 在初级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对两种不同文化的比较,我们可以开展多种 形式来进行教学。4.开展相应的西方文化活动,体验文化内涵。小学生的特征就是好动、好模仿、对任何 事物都好奇等特征。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生理及心理特点,为学生设置相应的语言环境, 给学生提供他们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在较真实的环境中运用语言。比如在“Christmas Day”的 时候,让学生自己装扮教室,像西方国家过圣诞节那样,装饰圣诞树、自己做圣诞礼物、马车、 长筒袜等,教唱圣诞歌,让学生体验其“真实“

14、的氛围。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很轻松的学习了 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开展相应的活动是提高学生恰当运用语 言的一个好方法。5.培养学生的课外积累意识,拓展文化教育。课外知识的积累也是一种学习英语国家文 化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如通 过课外读物、电视、电脑等多种渠道,或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一种物品,编排话剧这样的内 容可作为一次活动,每周或每月评选出一位最优秀的学生作品,制作一个宣传栏粘贴作为教室 里的一项内容。除以上提及的方法外还有很多方式去积累,如:举办一次英语比赛、英语歌曲 晚会等活动,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参考文献: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2杨自俭.关于外语教育的几个问题J.中国外语3向明友,徐玲.英语语言教学与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