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言相对论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影响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78378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语言相对论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试论语言相对论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试论语言相对论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试论语言相对论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语言相对论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语言相对论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影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语言相对论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影响试论语言相对论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影响论文关键词:语言相对论 认知语言学 影响 论文摘要:语言相对论是一种思维相对于语言的人文课题,即人的思维模式随着语言 的变化而有所不同,随着语言相对论的发展及其应用,深入探析语言模式,带动了人类对 语言的全新思考,实现广泛的语言主义改革,将对人类的思维与行为产生深远影响。本文 结合当前语言相对论的应用状况,分析并阐述了语言相对论对认知语言学的影响。 一直以来,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等普遍关注思维、语言、文化中的相关性问 题。语言相对论和语言共性论的争论始终没有停休,由于不同时期的流行思潮有所不同, 因此两种观点也正随着

2、时代的变迁而交替占据主要位置。Sapir-Whorf 是语言相对论的代表 人物,他对语言机思维的相互关系提出假设。他认为,一个人的语言表达,将对思维惯性 产生直接影响,思维是“概念思维”或者“语言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重要内容与表达方式。 1 一、语言相对论概述 在 Whorf 的语言相对论中,表达方式往往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透,因此很多学者在 理解相关观点时产生一定疑问。有关他对语言、思维、文化关系的研究,被统称为“沃尔 夫假说” 。沃尔夫假说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极端语言决定论;二是温和语言相对论。一 方面,语言决定论中,认为语言形式决定了思维方式,对于现实的感知不能独立于语言之 外; 另

3、一方面,语言相对论中,语言产生了某些认知中的偏差,引导更多人们关注这方面 问题,因此说语言的差别体现了思维的差别。 2 一直以来,诸多学者批判语言决定论,认为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想法,如果这一理论 是正确的,那么 Whorf 将无法获知霍皮语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与英语使用者的思维方式有所 不同。Whorf 的本族语言为英语,因此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奠定在英语基础上,那么就无 法关注到霍皮语的人生观、价值观。实际上,Whorf 表达的观点与理论仅引发人们的关注, 但是他自身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极端思想产生的矛盾逻辑。更多时候,他表达了语言相对论 的思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通过语言引发了几种认知偏差,语言

4、模式并没有绝对 性限制,而是与其他文化模式相融合,将人类的思维与感知推向习惯性渠道;语言引导 人们关注的现实问题;每种语言都可以表达概念,但是表达的程度有所不同;语言对 事物的范畴化方式,将对认知过程产生影响。 3 Whorf 认为,在一种语言中将词汇划分为动词与名词,将会对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产生 影响。例如波浪、烟雾、闪电等,并没有更多地倾向于实物物体,但是在英语中属于名词; 但是在霍尔语中,却将这些自然现象定义为动词,因此可以说霍尔语主要通过不同方式来 看待这些现象。在上世纪 50 年代, “沃尔夫假说”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诸多人类 学、心理学研究者围绕这一假说进行实验,但是实验结果具

5、有一定矛盾性。相关证据表明, 沃尔夫在分析个别霍尔语时,存在一定简单化、狭隘性,甚至是完全错误的;但是也有一 些实验结果表明, “沃尔夫假说”也有合理之处,语言对思维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 4 二、语言相对论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影响 随着 Whorf 对语言机思维关系问题的不断深入研究,对语言研究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 要意义。在当代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过程中,也在语言相对论中借鉴了先进的理念。认知语 言学强调切身经验,以此认知人类心智,是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有机结合。在认知语言 学中,认为语言来自人类的心智,同时其组织原则与其他认知领域的组织原则基本类似。 5语言作为人类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认知领域

6、有着密切的关系,充分反映了人类 的社会、心态、文化、心理等。 1.经验范畴研究 在“沃尔夫假说”中,深入探索鉴于语言普遍性基础上的语言特异性。以普遍性作为 标准,分析某种语言的特殊性。Whorf 认为,所有思想语言都可以共同享用同一个概念, 甚至处于连自己都不明确的队列中。因此,各种语言最终都会步入“普遍性”发展之路。 以当前认知语言学的语义分析情况来看,思想的影响已经发挥作用。Whorf 将特殊的语言 规则认定为既独立又约束的基本范畴,同时明确具备普遍性特征的语法范畴, 6而认定 语言思维基础成为人类的认知共性,每一种语言都与其他语言有所区别,可作为独立性的 系统模式,体现了不同的形式和范畴

7、。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既可实现沟通,也可分析大自 然、认识大自然,认识到或者忽略某种特定的现象与关系,细化推理过程,形成个性化的 意识空间。 Whorf 认为,每一种不同的语言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模式,这一意义也就是通过语言结 构、语言之外的标准等共享而建立。大家普遍认为,来自语言之外的标准,就是奠定在人 类生理学基础上的一种情感经验与普遍感知。Whorf 认为,这种普遍性已逐渐被“格式塔 心理学”所接受并充分证实。 7若想描述语言的各种差异,就需要寻找通过非语言学作 为标准对象的描述方法。一般所谓的人类经验,没有考虑到哲学或者语言学方面的问题。 仅仅认为视知觉对于所有人来说是一样的,并与熟悉的知觉

8、类似,难以超越法则。应该认 识到,这种有关视觉的处理,体现了图形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与轮廓类似。 有关类别问题,运动感知大多与模糊的轮廓感知相关。 8 在“沃尔夫假说”中,将视觉经验认定为可以直接、间接地“投射” ,提供了人类经 验的模板,并在投射过程中产生外在的“场” 。同时,Whorf 认为,在人类思维意识中,存 在一些普遍性、大众性经验,即“自我场” 。在“自我场”中,具备独特的格式塔规则,包 括节奏、感觉特性等,可以从中判别思维与情感, “自我场”拥有自己独特的格式塔规则, 包括节奏性、感觉特性等,可以从中区分思维、情感、听觉、味觉等词素,而谈到某一具 体事物时,也可以体现“

9、自我” 。观察者在其中融入了自己及他人的语言,再加上结合“自 我场”的作用, 9Whorf 认为在霍皮语中,并没有将“时间”一词看做是一种平滑性、 流动性的连续体,在这一连续体中,世间万物都是遵循同一规律进行。在“沃尔夫假说” 以及相关学术学派中,霍皮语的“无时间语言”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抽象的概念无法 转变为具体的实体,也不可能存在于隐喻空间中。 2.语义范畴的深入研究 在 Whorf 假说的经验主义理论研究中,有很多处理意义问题,但是并没有在经验现象 中充分体现,例如 work、sincere、mistake、promise 等词汇。在人们的思维世界中,将形 而上的本体论范畴和各种各样语

10、言相关联,坚持“格式塔心理学”的相关原则,可以给霍 皮语、英语等不同语言之间产生巨大差异提供一个参考框架,这一论点已经被认作当代认 知语言学的原理与前提。目前,有关利用经验图式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促进研究 发展的动力。 Whorf 认为,所谓词汇意义就是单指某个单词的固定含义,通过所处的语法模式、句 子中而控制。例如,在 “I went all the way down there just in order to see Calvin”一句中, 其中只有一个固定实指,就是“Calvin” ,而剩下的词汇在句式中则没有确定的内容,甚至 我们常见的“see” ,也并非日常所指之意,仅作为一

11、个视觉图像而存在。 10将词汇的意 义当做一个抽象建构的过程,以单词“see”为例,在短语“to see”中,并不专指“receive a visual image(of Calvin) ” ,而直接为“to meet(Calvin) ” ,这种意义就是来自词 汇与词汇之间的相互融合。 在“沃尔夫假说”中,强调单词只有在具体的使用情境中才能 体现真实意义,但仅此也有所不足。首先,我们必须表达出某一特定话语中的具体含义; 其次,如果某个单词依赖于其他单词而存在,在互相融合的情况下,不会滋生其他释义, 而真实的意义范围应该被限制在一定集合体中,也需要特殊方法来表达不同含义,以此证明它们和不同语法框

12、架相联系。当然, “沃尔夫假说”并没有发展为真正意义的语义表征, 仅认为语法意义具有高度抽象特征,但是无法通过语言来描述。 11通过建构意义性概念, 蕴含了深刻的语法意义。 为了可以应用各种语言,对语言范畴进行比较分析,再加上深入研究语言类型的客观 需要,Whorf 提出了一个假设性的“意念框架” 。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过程中,假设意义存 在于每个人可以感知的经验中,通过特殊的结构形式而存在,在客观世界发展中表现了映 射关系。意义和认知域的范畴密切相关,包括时间与空间。任何一个范畴都可以从不同的 角度进行刻画,如运动、场景等。可以将场景划分为虚拟场景与真实场景;运动可以划分 成连续性事件与孤立性

13、事件;事件又可以划分为事件起因与事件结果;事件的起因再划分 为“力的分配” ,包括动力来源、任务、目标等。通过这一观点,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语言 相对论的观点。 3.其他概念 Whorf 经常采取强烈性的建构手段,提出“原因-结果” 、 “行为-目标”等关系标记, 深入研究“指令性与工具性”的因素可能性,同时也构建了如“联系性动词” 、 “状态动词” 、 “使役动词” 、 “结果性动词”等范畴,集合并分布“数量范畴”概念,对各种起始动词、 延续动词、反复动词、进行体动词、完成性动词、未完成性动词等进行深入研究。同时, 在 Whorf 的观念中,还对部分格、所有格、名词范畴等有所研究,认识到情感表

14、达模式, 包括话语方的情绪与情感等,并不是确切的观点。另外,有关关系意念、视觉意念、因果 意念等,已成为不同语言之间比较专业概念的关键要素,应用广泛。 12实际上,无论应 用何种语言,若想确定范畴,都需要对语义、指称关系等进行判断。如果缺乏语义的概念 指标,就无法判断某个因素到底是因果关系、延续性关系还是部分格标记。 Whorf 指出,他完全认可在确定不同结构语言中出现的这种现象,基本采取语义标准。 但是“沃尔夫假说”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并没有更加深入,而是将更多有关语言、思维的启 发性、趣味性观念留给后人,为经验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引导人们思考更 深层次的语言差异性。因此可以说,语言

15、相对论的观点对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力,为进一步发展认知语言学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艳艳.语言相对论的多维度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 (12). 2林丽玲.从“语言相对论”看中西方文化语义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2007, (4). 3陈利红.语言相对论视野下的语言视差现象分析及相关翻译方略J.课程与教学 论,2008. 4蒲冬梅.自然语义元语言之思想探源及理论形成的机理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3). 5陈运香.萨丕尔-沃尔夫语言相对论对语言文化对比研究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 大学学报,2007, (1). 6林鉴.语

16、言与思维的“蓝”与“绿”Sapir-Whorf 假说的实证研究回顾J.东京 文学,2011, (8). 7邱立中.论语言与思维关系研究的视觉与手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9, (2). 8孙志青.二语习得中语境与文化问题的社会语言学视角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8, (5). 9吉益民.试论沃尔夫的发现及其语言相对论J.牡丹江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2006, (5). 10王跃平,张莉莉.“语言相对论”思想的发展轨迹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8, (1). 11唐淑娟.性别歧视语言的取消与人的思维Sapir-Whorf 假设角度J.昌吉学 院学报,2009, (2). 12张俊珏.认知科学、语言与思维研究的结论与启示J.学理论,2009,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