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记金华的双龙洞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973420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记金华的双龙洞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3、记金华的双龙洞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记金华的双龙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记金华的双龙洞(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学习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了解按一定顺序阅读的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培养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的奇异景色。 三、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石钟乳、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 四、教法学法:讲授法,自学讨论法第一课时 一、揭题 把你了解到的有关金华双龙洞的情况介绍一下。 二、整体感知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自读课文,读准,读通,遇到难以理解的词句或联系上下文解决,或 请教同桌、教师。教师巡视,发现普遍性的问题及时讲解

2、。 说说课文都写了什么?(游了哪些地方,怎样的景致、当时的心情等) 三、探究阅读,理清脉络 课文哪些语句提示了游览顺序,读读画画,并画出游览示意图。 个人准备,然后小组讨论,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新疑问在小组中提出,互相讨论。 此时教师巡视各组,适当加以点拨。选定一组的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参观路线图,并做介绍。根据讨论,梳理课文。可以把整个过程分为“路上见闻” “外洞” “通过孔隙” “内洞”四 个部分。 分别请各小组轮读各段,注意正音,同时对一些难解词进行释义,如:盆栽、突兀、森 郁、蜿蜒、石钟乳等词语。 作业练习,抄写生字新词。 四、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品读课文 围绕“在游览过程

3、中,作者怎样把看到的景致、内心的感受写出来的”这一问题,深入地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品析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体验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通过琢磨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然而然地体会课文中的思想情感。第一部分的学习,教师引路。 “路上见闻”一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你怎么把 它读出来?(抓住描写油桐、映山红、溪流等景物的句子来体会) 指导朗读,试着默记或背诵这些语句。 第二部分的学习,学生自学,然后交流。(体会如何写出外洞的“高” “大” ) 第三、四部分的学习,同桌合作体会。 (这两部分是重点,可引导围绕以下几是探究学习; a.作者怎样写出“孔隙

4、”中挤压的感觉? b.课文怎样表达内洞的宽大? c.描写石钟乳、石笋就两句话,却写出了这些岩石的形状变化多端以及观赏的乐趣) 相互商定各选一部分,按“读读、说说、背背”三步与同桌交流,听方需做出评价、提出 疑 问。双方相持不下时可请教老师。 二、知识内化 分学习小组,任选其中的一部分做为自己的导游讲解内容。 (可以结合板书示意图做导游讲 解) 在四人学习小组充分练习讲解的基础上,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小组其他成员帮助他(她) 进一步完善导游讲解词,可以增添课外了解、搜集的资料。接下来全班同学组成“金华双 龙洞旅游参观团” ,各组代表到讲台前担任一次导游。全班同学进行评论,总结经验,改正 不足之处。

5、 三、小结 作者乘船出洞,结出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 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 四、有感情地分组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背诵、摘录精彩语句。 指导造句; 时而时而(引导体会在描写景物、事物的形态变化时可以运用,举例提示:“大 海时而” , “舞蹈动作时而” , “我的心情”等) 即使也(读课文范句,体会分句间转折的意思,然后教师或学生示范造句,指导 仿造) 板书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 途中洞口外洞通过孔隙进入内洞出洞教后小结: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朗读比较熟练,重点词句掌握不错。个别学生理不清 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不住课文的重点,要多加强朗读和写游记的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