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名泉保护实施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9972169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泗水县名泉保护实施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泗水县名泉保护实施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泗水县名泉保护实施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泗水县名泉保护实施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泗水县名泉保护实施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泗水县名泉保护实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泗水县名泉保护实施(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泗水县名泉保护实施方案泗水县名泉保护实施方案1 项项目概况目概况全县共有 3 座中型水库,78 座小型水库,308 座塘坝,2000 多处截潜工程,总蓄水量 2.3 亿方,地表水拦蓄达到 34.2%,农业节水灌溉面积 11270 公顷。据清代泗水县志记载,泗水境内有“名泉七十二,大泉数十,小泉多如牛毛”。见于历代古籍记载的有名的泉就多达一百余个,是天下少见的珍贵自然资源。叮当泉、鲍王泉、南珍珠泉、月亮湾泉保护工程,及配套引水上山节水灌溉工程, 近年来,泉水喷涌量逐年减少,泉水水质标准不断下降,泗水县在建设“中国泉乡,生态泗水”的总体规划,希望对名泉进行清淤、建泉池、设立名泉铭碑等保护工程。在保

2、护泉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泉水资源,建设引泉上山配套节水灌溉工程,带动新农村建设。1.1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泗水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泰沂山区南麓边缘,系泰沂蒙余脉低山丘陵区,是全国较为重点的水泥生产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出口重点基地。地理座标为北纬3528至 3538,东径 11705至 11735,属济宁市。东邻平邑、西濒曲阜、南毗邹城、北连新泰、西北与宁阳接壤。东西长 46 公里,南北长 40.6 公里,总面积 1091.79 平方公里。全县共辖 2 个街道办事处(泗河街道办事处、济河街道办事处)、8 镇(金庄镇、泉林镇、苗馆镇、星村镇、泗张镇、柘沟镇、中册镇、杨柳镇)、3 乡(圣水峪乡、大

3、黄沟乡、高峪乡)、20 个居民委员会、571 个行政村。县城设在泗河街道办事处,是中共泗水县委、泗水县人民政府的所在地,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2009 年末泗水县总人口 61.54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45.26 万人,非农业人口16.28 万人。泗水县地势为南北高、中部低,由东向西倾斜。南部及北部是低山丘陵区,面积为 738.57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 67.6%;中部为泗河河谷平原区,面积为 353.2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 32.4%。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大地貌属泰山群沂蒙山区边缘,中地貌属鲁中南丘陵山区,全县山丘众多,大小山头 561 个,其中海拔 500 米以上的11

4、个,北部的凤仙山最高,海拔 608 米,南部的长峰峪山次之,海拔 574 米。县内河流属淮河水系,多为东西流向,大小河流共 32条,多数发源于山区丘陵,总长为 412 公里,流域面积1015.54 平方公里。泗河是境内唯一大河,发源于泉林陪尾山下,境内长 52 公里。泗水县在大地构造分区上属鲁中南台隆二级构造区,其基底为太古界泰山群,盖层有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泰山群地层在泗水南北山区广泛出露,面积为 429 平方公里;寒武系地质在南部泰山群地层的前缘,与泰山群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在北部山区也有零星分布,面积约有 164 平方公里;奥陶系地层主要分布在泗水县中部

5、、泗河南岸及泗水县东北部,分布面积约为 110 平方公里;石炭系地层主要分布在泉林镇附近,仅出露本溪组面积 2 平方公里;新生界第三系主要分布在泗北地区,出露面积 24 平方公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主要沿泗河河谷及山间谷地发育,由冲积、冲洪积、残坡积等松散堆积物组成,出露面积 349 平方公里;另外,泗水县南北山区有少量岩浆岩出露约 2 平方公里。泗水县地处鲁中南台隆的边缘地带,区内地质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1.2 社会社会经济经济状况状况泗水县是泗河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商为卞明国、周为鲁国卞邑、西汉属徐州鲁国、三国属魏、元属济宁兖州、明清隶属兖州府。建国

6、后,经多次调整,1985 年,属济宁市。泗水县是革命老区,经济基础薄弱,一直是全国定点扶持贫困县之一,属沂蒙山区经济开发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深入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深化改革、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09 年,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 88.43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1.53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39.46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27.44 亿元。泗水县与孔子、孟子的故里为邻,有着古老的文化。境内名胜众多,名泉荟萃,特别是东部泉林一带,泉多如林,有“名泉七十二,大泉十八,小泉

7、多如牛毛”之誉,曾令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兴叹不已,另有泗脉流虹、龙门灵雾等名胜古迹,旅游景点也独具特色,正在进一步开发中。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农村经济由传统的种植业向多元化农业转变。全县粮经作物比例 51:49,种植业与林牧渔业产值达到 7:10,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7.8%。全县农业生产在保持粮食生产高产稳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优质品种,实现了面积调减、单产增加、质量提高的目的,种植业产值达到 3.6 亿元。通过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大专业化、规模化养殖、品种改良步伐。同时,大力发展名优高效水产养殖业,发展网箱养鱼,实施精养高产。果品种植业通过提高果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广名优特新品种

8、种植,扩大优质果品种植面积,使之达到 28 万亩。1.3 水水资资源状况源状况泗水县划分为五个地表水资源区。即:贺庄水库以上区、华村水库以上区、龙湾套水库以上区、卸甲河流域区、书院区间(书院水文站以上、三座中型水库以下的泗水县境内区域)。地表水资源量泗河在泗水县的流域面积为 1015.54 平方公里,扣除 3 座中型水库控制的流域面积 201.74 平方公里,即为书院区间面积 813.8 平方公里,卸甲河流域面积为 76.25平方公里。全县多年平均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 579 立方米,亩均占有水资源量 536 立方米。和山东省的平均水平相当,但是由于泗水县大部分地区处于低山丘陵地带,地形坡度大,

9、地表与地下径流畅通,且第四系含水层容积较小,蓄水能力差,有相当一部分的水资源以地表或地下径流的形式流失掉了。由于受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和大陆性季风型气候的影响,泗水县的地表和地下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很不均匀,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受降水的季节性影响,水资源量在年内年际分布上差异较大,遇丰水年或丰水季节(一般为 79 月份),境内水库、塘坝蓄水位骤涨,地表径流量也十分丰富,个别低洼地区内涝时有发生,地下水位也由于降水入渗补给量的大幅度增加而升高。遭遇枯水年或枯水季节,大多数水库、塘坝干涸;泗河部分支流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机井吊泵;灰岩区诸泉涌水量减少,甚至于停止喷涌;工农业因缺水而停产减产

10、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二、全县水资源受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的影响,区域分配上也有较大差异。南部和北部低山丘陵区地面坡降较大,地表和地下径流受季节的控制,丰水期洪水顺河而下,水流湍急,枯水季节常常断流无水,正常生产生活只能靠小水库、塘坝及截潜工程来满足,但水量有限且保证率较低;地下水主要赋存在裂隙含水层和河谷孔隙含水层中,含水层蓄存能力差,大部分地下水又以地下径流的形式流失掉了。中部为泗河及其支流的冲洪积山间平原区,地势较为平坦,泗河从中间东西方向穿过,同时也是三座中型水库的受益区,地下水埋藏浅,以孔隙含水层为主,易于开采,是泗水县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段。中南部是以岩溶裂隙含水层为主的低山丘陵区,地下水

11、由南向北运动,受汶泗断层的北盘第三系红砂岩隔水层的阻挡,沿泗河形成较大的泉群,溢出地面。但大多数地段地下水位埋深大,需用深井开采,由于受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制约,一些村庄无力打井,造成部分村庄生产和生活受到影响。水水质质状状况况分分析析根据 2009 年泗水县水环境监测资料,以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HZ11999)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为评价标准,采用单项超标法,对泗水县主要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水质评价和分析。1、地表水水质概况泗河发源于泗水县泉林镇陪尾山。源头来水主要为泉林泉群和石缝泉群的涌水,水质良好,达到地表水质量类标准。泉林泉群在 1989 年被划为市级泉群、泉水、古迹。

12、河水流至泗河泗水大闸断面后,由于泗水城区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入,水质逐渐变差。主要超标污染参数(超过地表水类水质标准)有: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泗河书院站监测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污染指数最大值为 38.05,高锰酸盐污染指数最大值为 19.1,亚硝酸盐污染指数 1.267。水库水质状况明显好于河流水质状况,参加评价的三座中型水库全部符合地面水类标准。2、地下水水质状况根据对地下水监测站网的水质监测资料进行综合评价看出:绝大多数无色无味,悬浮物极少,PH 值在 6.58.5 之间,氯离子含量小于 80mg/l,硫酸根含量为 2236 mg/l,氟化物小于 0.5

13、mg/l。符合地下水类标准。只有 2 个水样硬度超标,最大达到 739 mg/l(以碳酸钙计)。2 项项目目建建设设的的必必要要性性和和可可行行性性2.1 必要性必要性泗水山区由于地势较高,灌溉难一致困扰着山区农业的发展,作物产量低而不稳。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作物由原来单一的以花生为主,逐渐发展了一定数量的经济林,以及苹果、桃、大樱桃等果树,山区人民的生活环境有了改善,广大群众迫切要求引水上山,彻底改变靠天吃饭的落后面貌。依靠丰富的泉水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塑造人水和谐环境。泗水县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快速阶段,为实现泗水的生态名县、果牧大县,做好旅游业的开发和利用,应

14、充分利用好本地的特有资源,泗水自古泉源颇多,尤其是泉林,现在又在华村水库发现了月亮湾泉群,为进一步研究泉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开发提供了又一发源地。现在华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经结束,随后的配套工程,以及以后的旅游度假体闲项目的开发正在进行中,对促进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及随后农民收入的增加都有促进作用。现在有些泉隐匿在生活区内,导致一些垃圾和污物随时在泉里飘浮,既影响的生态环境,也对泉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急需把新发现的泉群有效快速的保护起来,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可以直接使旅游景点的收入逐渐增加,多创汇,多增收,为实现我县“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做出贡献;用有利于带动项目区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为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新的市场空间,产生可观的连带效应,还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利用当地有形的无形的资源优势,还来长远的经济效益;加以加强本县对外联系的力度,提高知名度,扩大对外的招商引资;利于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2.2 建建设设的可行性的可行性泗水县素有“果牧大县,生态名县”之美誉,华村水库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休闲、娱乐、生态疗养的目的地。月亮湾泉群一是依附着华村水库,便于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管理。二是有成熟的保护经验和管理经验。三是有可靠的资金保障体系。3 项项目建目建设设内容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