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972040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9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09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09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09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09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9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国防建设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钢铁产业平稳运行,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特编制本规划,作为钢铁产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规划期为 2009-2011年。一、钢铁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一、钢铁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 13 年居世界第一。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钢铁产业快速发展,粗钢产量年均增长 21.1%。2008

2、年,粗钢产量达到 5 亿吨,占全球产量的 38%,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 4.53 亿吨,直接出口折合粗钢 6000 万吨,占世界钢铁贸易量的 15%。2007 年,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9936 亿元,占全国 GDP的 4%,实现利润 2436 亿元,占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 9%,直接从事钢铁生产的就业人数 358 万。钢铁产品基本满足国内需要,部分关键品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钢铁产业有力支撑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就业,对保障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钢铁产业长期粗放发展积累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是盲目投资严重,产能总量过剩。截至 2008 年底,我国粗钢产能达到

3、6.6 亿吨,超出实际需求约 1 亿吨。二是创新能力不强,先进生产技术、高端产品研发和应用还主要依靠引进和模仿,一些高档关键品种钢材仍需大量进口,消费结构处于中低档水平。三是产业布局不合理,大部分钢铁企业分布在内陆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受到环境容量、水资源、运输条件、能源供应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四是产业集中度低,粗钢生产企业平均规模不足 100 万吨,排名前 5 位的企业钢产量仅占全国总量的 28.5%。五是资源控制力弱,国内铁矿资源禀赋低,自给率不足 50%。六是流通秩序混乱。钢铁产品经销商超过 15 万家,投机经营倾向较重。2008 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我国钢铁产业受到严

4、重冲击,出现了产需陡势下滑、价格急剧下跌、企业经营困难、全行业亏损的局面,钢铁产业稳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当看到,钢铁产业在经历了长期粗放型扩张后,必然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任务依然繁重,内需潜力巨大,钢铁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必须抓住机遇,制定实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钢铁产业平稳运行、健康发展。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企业重组、技

5、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着力推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切实增强企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加快钢铁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二)基本原则。1. 应对危机与振兴产业相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着力解决钢铁产业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保先进生产力,保重点骨干企业,保关键品种,保市场稳定,促进产业平稳发展,又要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加快钢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2. 控制总量与优化布局相结合。按照沿海、沿江、内陆科学合理布局和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要求,结合淘汰落后、企业重组和城市钢厂搬迁,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调整优化产业布局。3. 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相结合。培育企业原始

6、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着力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工艺装备水平,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4. 企业重组与体制创新相结合。通过体制创新,努力消除影响企业重组的财税利益分配、资产划拨、债务核定和处置等体制性障碍,为推动钢铁企业集团化发展和实现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的兼并重组创造良好的环境。5. 内需为主与全球配置相结合。坚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优化直接出口,扩大间接出口,在努力加强地质勘查和合理开发利用国内铁矿资源的同时,抓住机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三)规划目标。力争在 2009 年遏制钢铁产业下滑势头,保持总体

7、稳定。到 2011 年,钢铁产业粗放发展方式得到明显转变,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再上新台阶,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支柱产业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1. 总量恢复到合理水平。2009 年我国粗钢产量 4.6 亿吨,同比下降 8%;表观消费量维持在 4.3 亿吨左右,同比下降 5%。到 2011 年,粗钢产量 5 亿吨左右,表观消费量 4.5亿吨左右,工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维持在 4%的水平。2. 淘汰落后产能有新突破。按期淘汰 300 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产能和 20 吨及以下转炉、电炉产能。提高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力争三年内再淘汰落后炼铁能力 7200 万吨、炼钢能力 2500 万

8、吨。3. 联合重组取得重大进展。形成若干个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国内排名前 5 位钢铁企业的产能占全国产能的比例达到 45%以上,沿海沿江钢铁企业产能占全国产能的比例达到 40%以上,产业布局明显优化,重点中心城市钢铁企业污染明显减少。4. 技术进步得到较大提升。加强技术改造,加快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品种结构。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 60%以上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百万千瓦火电及核电用特厚钢板和高压锅炉管、25 万千伏安以上变压器用高磁感低铁损取向硅钢等产品生产实现自主化,关键钢材品种自给率达到 90%以上,400MPa 及以上热轧带肋钢筋使用

9、比例达到 60%以上。5. 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一般装备基本实现本地化、自主化,大型装备本地化率 92%以上。力争在关键工艺技术、节能减排技术,以及高端产品研发、生产和应用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突破。6. 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不超过 620 千克标准煤,吨钢耗用新水量低于 5 吨,吨钢烟粉尘排放量低于 1.0 千克,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 1.8 千克,二次能源基本实现 100%回收利用,冶金渣近100%综合利用,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双达标。三、产业调整和振兴的重点任务三、产业调整和振兴的重点任务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10、和规划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一)保持国内市场稳定,改善出口环境。积极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措施,稳定建筑用钢市场,保障重点工程用钢。通过调整和振兴相关产业,努力稳定和扩大汽车、造船、装备制造等产业需求,以及保障性住房等房地产建设、新农村建设、地震灾后重建和公路、铁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用钢需求。建筑用钢占国内消费量的比重稳定在 50%左右。改善钢铁产品进出口环境,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稳定国际市场份额,鼓励钢材间接出口。组织协会和企业积极应对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摩擦,争取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二)严格控制钢铁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不再核准

11、和支持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所有项目必须以淘汰落后为前提。2010年年底前,淘汰 300 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产能 5340 万吨,2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产能 320 万吨;2011 年底前再淘汰400 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 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相应淘汰落后炼铁能力 7200 万吨、炼钢能力 2500 万吨。实施淘汰落后、建设钢铁大厂的地区和其它有条件的地区,要将淘汰落后产能标准提高到 1000 立方米以下高炉及相应的炼钢产能。(三)促进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发挥宝钢、鞍本、武钢等大型企业集团的带动作用,推动鞍本集团、广东钢铁集团、广西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和山东钢铁集团完成集

12、团内产供销、人财物统一管理的实质性重组;推进鞍本与攀钢、东北特钢,宝钢与包钢、宁波钢铁等跨地区的重组,推进天津钢管与天铁、天钢、天津冶金公司,太钢与省内钢铁企业等区域内的重组。力争到 2011 年,全国形成宝钢集团、鞍本集团、武钢集团等几个产能在 5000 万吨以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形成若干个产能在 10003000 万吨级的大型钢铁企业。(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技术进步。实施钢铁产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专项,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型骨干企业,对实施跨区域、跨所有制、跨行业重组的龙头企业,对实施跨区域、跨所有制、跨行业重组的龙头企业,以及国防军工、航天航空关键材料生产企业

13、,给予重点支持;对发展高速铁路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强度机械用钢等关键钢材品种,推广高强度钢筋使用和节材技术,发展高温高压干熄焦、烧结余热利用、烟气脱硫等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艺技术,以及提升开发利用低品位、难选冶铁矿等技术,给予重点支持。(五)优化钢铁产业布局,统筹协调发展。在减少或不增加产能的前提下,加快调整钢铁产业布局。一是建设沿海钢铁基地。按期完成首钢搬迁工程,建成曹妃甸钢铁精品基地。结合广州钢铁搬迁,推动宝钢与广东钢铁企业、武钢与广西钢铁企业兼并重组,通过淘汰或减少现有产能,适时建设湛江、防城港沿海钢铁精品基地。按照首钢在曹妃甸减少产能、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结合济钢、莱钢、青钢压缩产

14、能和搬迁,对山东省内钢铁企业实施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结合杭钢搬迁、以及宝钢跨地区重组和淘汰落后、压缩产能,论证宁波钢铁续建项目。二是推进城市钢厂搬迁,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集聚发展,减少城市环境污染。组织实施好北京、广州、杭州、合肥等城市钢厂搬迁项目,统筹研究推进抚顺、青岛、重庆、石家庄等城市钢厂搬迁。三是抓紧实施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专项规划确定的钢铁项目建设。(六)调整钢材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重点发展高速铁路用钢、高强度轿车用钢、高档电力用钢和工模具钢、特殊大锻材等关键钢材品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科研单位开展百万千瓦火电及核电用特厚钢板和高压锅炉管、

15、25 万千伏安以上变压器用高磁感低铁损取向硅钢等技术进行攻关。提高认证标准,加强政策引导,促进钢材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修改相关设计规范,淘汰强度 335MPa 及以下热轧带肋钢筋,加快推广使用强度400MPa 及以上钢筋,促进建筑钢材的升级换代。(七)保持进口铁矿石资源稳定,整顿市场秩序。行业协(商)会通过行业协调,加强自律,规范进口铁矿石市场秩序。探索、推行代理制。抓住当前市场全面疲软时机,协调国内用户与铁矿石供应商,建立互惠互利的进口矿定价机制和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规范钢材销售制度,建立产销风险共担机制,发挥流通环节对稳定钢材市场的调节功能。(八)开发国内外两种资源,保障产业安全。加

16、大国内铁矿资源的勘探力度,合理配置与开发国内铁矿资源,增加资源储备。鼓励大型钢铁企业开展铁矿勘探开发,适度开发利用低品位矿和尾矿,加强对共生矿、伴生矿产资源的研究、开发和综合利用。积极推进河北司家营、山西袁家村等大型铁矿资源开发,提高国产铁矿石自给率;支持邯钢中关、唐钢石人沟、通钢塔东、武钢恩施等现有矿山的深部开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鼓励四川攀西、河北承德地区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整合开发安徽霍丘地区和山东苍山等地区的铁矿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到国外独资或合资办矿,组织实施好已经开展前期工作的境外矿产资源项目。鼓励沿海钢铁企业充分利用区位和运输优势,尽可能利用国外铁矿石、煤炭等资源。四、政策措施四、政策措施(一) 调整部分产品的进出口税率。继续坚持控制“两高一资”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政策导向,认真落实提高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率的措施,适时适当提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钢材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确保及时足额退税。(二)实施公平贸易政策。研究国产钢材和进口钢材公平税负政策,制订具体措施,为国内钢铁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加大技术进步及技术改造投入。在中央预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