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序及段注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9971823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文解字》序及段注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说文解字》序及段注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说文解字》序及段注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说文解字》序及段注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说文解字》序及段注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文解字》序及段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文解字》序及段注(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文解字序及段注【原文】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当作灋)於地 , 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於是始作易八卦 以垂宪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注】 谓自庖牺以前及庖牺及神农皆结绳为治而统其事也 毄辞曰易之兴也其於中古乎 虞曰兴易者谓庖牺也 庖牺为中古则庖牺以前为上古 黄帝尧舜为後世圣人 按依虞说则传云上古结绳而治者神农以前皆是 云後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者谓黄帝 敎经纬援神契云三皇无文 是五帝以下始有文字 【原文】 庶业其緐 【注】 其同荀卿书之綦 犹极也 【原文】 饰伪萌生 【注】 萌生谓多也 以上言庖牺作八卦 虽即文字之肇专但八卦尚非文字 自上古至庖牺神

2、农专恃结绳 事繁伪兹渐不可枝 为下黄帝造书契张本 【原文】 黄帝之史仓颉 【注】 仓或作苍 按广韵云仓姓 仓颉之後则作苍非也 帝王世纪云黄帝史官仓颉 卫恒四体书势云昔在黄帝创制造物有沮诵 仓颉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 葢二人皆黄帝史也 诸书多言仓颉少言沮诵者文略也 按史者记事者也 仓颉为记事之官思造记事之法而文生焉 【原文】 见鸟兽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 【注】 分理犹文理 【原文】 初造书契 【注】 高诱注吕览曰苍颉生而知书 写仿鸟迹以造文章 【原文】 百工以乂 【注】 乂治也 【原文】 万品以察葢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敎朙化於王者朝廷 【注】 文即谓书契也 此引易彖辞而释之 【原文】 君子

3、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 【注】 居德依许字例当作凥悳而不必改正者 十四篇皆释造字之恉 其说解必用本义之字而不用叚借 有为後人所乱者则必更正之 叙则许所自制之文不妨同彼时通用之字 亦使学者知古今字诂不同 故知叙字不必同十四篇字也 施禄及下谓能文者则禄加之 居德则忌谓律己则贵德不贵文也 【原文】 仓颉之初作书葢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注】 依类象形谓指事象形二者也 指事亦所以象形也 文者逪画也 辶+交逪其画而物像在是 如见迒而知其为兔 见辶+朿而知为鹿也 【原文】 其後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注】 形声相益谓形声会意二者也 有形则必有声声与形相軵为形声 形与形相軵为会意 其後为仓颉以後也 仓颉有指事象形二

4、者而已 其後文与文相合而为形声为会意谓之字 如易本只八卦卦与卦相重而得六十四卦也 【原文】 文者物象之本 【注】 各本无此六字 依左传宣十五年正义补 【原文】 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注】 孳者汲生也 人及鸟生子曰乳 寖犹渐也 字者乳也 周礼外史礼经聘礼论语子路篇皆言名 左传反正为乏止戈为戈+止上下皿虫为蛊皆言文 经未有言字者 秦刻石同书文字此言字之始也 郑注二礼论语皆云古曰名今曰字 按名者自其有音言之 文者自其有形言之 字者自其滋生言之 大行人属瞽史论书名 外史达书名於四方 此韵书之始也 中庸曰书同文此字书之始也 周之韵书不传而毛诗及他经韵语固在 周之字书不传而许君说文可补其阙 按析言之独体曰

5、文合体曰字 统言之则文字可互称 左传止戈皿虫皆曰文是合体为文也 许君某部言文若干谓篆文 言凡若千字谓说解语 是则古篆通谓之文已 语则谦言字也 【原文】 箸於竹帛谓之书 【注】 箸各本作著今正 从竹此字古只作者者 者别事词也 别之则其事昭焯故曰者明 而俗改为著明 别之则词与事相黏连軵丽 故引申为直略切之附者 张略切之衣者 而俗亦皆作附著衣著 或云说文无著改为箸皆未得其原也 者於竹帛附著而著明之於竹帛也 古者大事书之於册小事简牍 聘礼记曰百名以上书於册不及百名书於方 古用竹木不用帛 用帛葢起於秦 秦时官狱职务緐初有隶书以趋约易 作者: 222. .35. .75. .* 2006-4-5 15:2

6、5 回复此发言 2 shuowenxu 始皇至以衡石量书决事此非以缣素代竹木不可 许於此兼言帛者葢檃括秦以後言之 【原文】 书者如也 【注】 谓如其事物之状也 聿部曰书者者也谓昭明其事 此云如也谓每一字皆如其物状 【原文】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 【注】 迄当为讫 讫止也 迄俗此等葢皆後人所改 然汉碑多用迄或许不废此字 黄帝为五帝之首 自黄帝而帝颛顼高阳帝喾高辛帝尧帝舜为五帝 夏禹商汤周文武为三王 其间文字之体更改非一不可枚举 传於世者槩谓之仓颉古文 不皆仓颉所作也 【原文】 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注】 于当作於 泰当作大 封大山者七十二家见管子韩诗外传司马相如封 禅文史记封禅书

7、封禅书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 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 无怀氏虙羲氏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俈尧舜禹汤 周成王也 援神契曰三皇无文 而无怀虙羲在五帝前曷云有文字乎 五帝以前亦有记识而巳非必成字 黄帝以下乃各著其字故檃括之曰七十二代靡有 同焉 【原文】 周礼八岁入小学 【注】 大戴礼保傅篇曰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 学小艺焉 履小节焉 束髪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卢景宣注曰外舍小学谓虎门师保之学也 大学王宫之东者 束髪谓成童 白虎通曰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是也 此大子之体 尚书大传曰公卿之大子大夫元士嫡子年十三始 入小学见小节而践小义 年二十而入大学见大节而践大义 此世子入学之期也 又曰十五始入小学十八

8、入大学 谓诸子性晚成者至十五入小学 其早成者十八入大学 内则曰十年出就外傅 居宿於外书计者 谓公卿以下敎子於家也 玉裁按食货志曰八岁入小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 白虎通曰八岁毁齿始有识知入学学书计 许亦曰周礼八岁入小学皆是泛言敎法非专指王 大子 内则六年敎之数与方名 巳识字巳知算矣至十岁乃就外傅 讲求六书之理九数之法 故曰十年学书计 与他家云八岁入小学异者所传不同也 周礼无八岁入小学之文 因保氏并系之周礼 【原文】 保氏敎国子先以六书 【注】 周礼保氏敎国子六艺五曰六书 国子者公卿大夫之子弟 师氏敎之保氏养之而子亦齿焉 六书者文字声音义理之总汇也 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而字形尽於此矣 字各有音而声音尽於

9、此矣 有转注叚借而字义尽於此矣 异字同义曰转注 异义同字曰叚借 有转注而百字可一义也 有叚借而一字可数义也 字形字音之书若大史籀著大篆十五篇殆其一专 乎 字义之书若尔雅其冣著者也 赵宋以後言六书者匈衤+金陿隘不知转注叚借所以包括诂训之全 谓六书为仓颉造字六法 说转注多不可通 戴先生曰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 转注叚借二者字之用也 圣人复起不易斯言矣 【原文】 一曰指事 【注】 刘歆班固首象形次象事 指事即象事 郑众作处事非也 【原文】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注】 见意各本作可见今依颜氏艺文志注正 意旧音如忆识意在古音第一部 以下每书二句皆韵语也 【原文】 二二:上下反向是也 【注】 二

10、二:上下反向各本作上下非今正 此谓古文也 有在一之上者有在一之下者 视之而可识为上下 察之而见上下之意 许於二部曰二高也此指事 二:上下反向底也此指事 序复举以明之 指事之别於象形者形谓一物 事晐众物 专博斯分 故一举日月一举二二:上下反向 二二:上下反向所晐之物多 日月只一物 学者知此可以得指事象形之分矣 指事亦得称象形 故乙丁戊己皆指事也而丁戊己皆解曰象形 子丑寅卯皆指事也而皆解曰象形 一二三四皆指事也而四解曰象形 有事则有形故指事皆得曰象形而其实不能溷 指事不可以会意肴 合两文为会意独体为指事 徐楚金及吾友江艮庭往往谬会意为指事非也 【原文】 二曰象形 作者: 222. .35. .75

11、. .* 2006-4-5 15:25 回复此发言 3 shuowenxu 【注】 象当作像 像者似也 象者南越大兽也 自易大传巳叚借矣 刘歆班固郑众亦皆曰象形 【原文】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注】 诘诎见言部犹今言屈曲也 日下曰实也大阳之精象形 月下曰阙也大阴之精象形 此复举以明之 物莫大乎日月也 有独体之象形有独体之象形 有合体之象形有合体之象形 独体如日月水火是也 合体者从某而又象其形如睂从目而以象睂-仌- 目其形 箕从竹而以甘象其形 衰从衣而以冄象其形 畴从田而以(彐-一)+己+匚左右上下象耕田 沟诘屈之形是也 独体之象形则成字可读 軵於从某者不成字不可读 说解中往往经浅人

12、删之 此等字半会意半象形 一字中兼有二者 会意则两体皆成字故与此别 【原文】 三曰形声 【注】 刘歆班固谓之象声形声即象声也 其字半主义半主声 半主义者取其义而形之 半主声者取其声而形之 不言义者不待言也 得其声之近似故曰象声曰形声 郑众作谐声 谐詥非其义 【原文】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注】 事兼指事之事象形之物 言物亦事也 名即古曰名今曰字之名 譬者谕也 谕者告也 以事为名谓半义也 取譬相成谓半声也 江河之字以水为名譬其声如工可 因取工可成其名 其别於指事象形者指事象形独体形声合体 其别於会意者会意合体主义形声合体主声 声或在左或在右或在上或在下或在中或在外 亦有一字二声者 有

13、亦声者会意而兼形声也 有省声者既非会意又不得其声则知其省某字为 之声也 【原文】 四曰会意 【注】 刘歆班固郑众曰会意会者合也合二体之意也 一体不足以见其义故必合二体之意以成字 【原文】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戈+止上下信是也【注】 谊者人所宜也 先郑周礼注曰今人用义古书用谊 谊者本字义者叚借字 指撝与指靡+手上下同 谓所指向也 比合人言之谊可以见必是信字 比合戈止之谊可以见必是武字是会意也 会意者合谊之谓也 凡会意之字曰从人言曰从止戈 人言止戈二字皆联属成文 不得曰从人从言从戈从止 而全书内往往为浅人增一从字 大徐本尤甚,绝非许意 然亦有本用两从字者固当分别观之 有似形声而实会意者 如拘铭笱

14、皆在句部不在手金竹部 莽莫葬不入犬日死部 艹+丩+艹上下纠不入茻糸部之类是也 【原文】 五曰转注 【注】 刘歆班固郑众亦皆曰转注 转注犹言互训也 注者灌也 数字展转互相为训如诸水相为灌注交输互受也 转注者所以用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种文字者也 数字同义则用此字可用彼字亦可 汉以後释经谓之注出於此 谓引其义使有所归如水之有所注也 里俗作注字 自明至今刊本尽改书文其可叹矣 【原文】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注】 建类一首谓分立其义之类而一其首 如尔雅释诂第一条说始是也 同意相受谓无虑诸字意恉略同义可互受相灌注 而归於 一首 如初哉首基肈祖元胎俶落权舆 其於义或近或远皆可互相训释而同谓之始是也 独言考老者其显-页明亲切者也 老部曰老者考也考者老也以考注老以老注考是 之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