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液化是手术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69004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脂肪液化是手术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脂肪液化是手术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脂肪液化是手术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脂肪液化是手术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脂肪液化是手术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切口处脂肪较多并采用电 刀手术时,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 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 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凝固作 用而栓塞, 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 术后脂 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 形成较多渗液, 影响切口愈合。术术后后切切口口脂脂肪肪液液化化的的诊诊断断原原则则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具有以下表现者应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1)多发生在术后 57d,大部分病人除诉切口有较多渗液外,无其它自觉症状;部分病人于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

2、。(2)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飘浮的脂肪滴。 (3)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 (4)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 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术术后后切切口口脂脂肪肪液液化化发发生生的的原原因因推测切口脂肪液化与体型肥胖,并与术中是否使用高频电刀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有一定的关系。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性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另外,切口暴露时间较长,在机械作用

3、如挤压、钳夹等刺激下很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 切切口口脂脂肪肪液液化化的的处处理理原原则则应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若渗液较少,切口仅部分愈合不良,只需剪去 12 根缝线,内置以盐水纱条引流,通过换药就可使切口顺利愈合,不要轻易敞开全部切口,以免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增加病人住院时间,从而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若渗液较多,切口不愈合,应及时敞开切口,充分引流并以庆大霉素盐水纱布湿敷,待肉芽组织新鲜后及时行期缝合,以缩短愈合时间。 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以 2 甲硝唑注射液 冲洗后,填塞 康复新液纱布条引流,再覆盖无菌纱布,以胶布固定即可,每日

4、 1 次。直至切口肉芽组织长满后行 期缝合,在治疗期间口服或静滴抗生素预防感染。康复新液为美洲大蠊干燥虫体的提取物,内含多元醇、黏糖氨酸、黏氨酸和多种氨基酸,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血管新生,具有修复溃疡创面、使创面迅速愈合的功效,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微循环。同时能有效激活创面的免疫、活性细胞,抑菌消炎,通过抑制蛋白质及RNA 的合成,达到抑菌抗感染的目的,使局部炎性反应轻、渗出力强的特点。 切切口口脂脂肪肪液液化化的的预预防防除精细操作、仔细止血、缝合时不留死腔外,作者认为以下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 (1)慎用电刀。对于肥胖病人需用电刀时,应将电刀的强度调到以恰好能切割组织为佳

5、,切勿图快以高强度电流切割组织。同时应尽量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的时间并避免反复切割组织,以免造成大量脂肪组织破坏。(2)以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将已坏死脂肪组织冲洗掉,减少术后坏死组织的量。(3)缝合时应将皮下组织全层缝合,不留死腔。打结时,动作应轻柔以免切割脂肪组织造成死腔形成。若皮下脂肪组织过厚,估计有脂肪液化的可能,应置橡皮片于皮下引流坏死物和渗液,2448h 后拔除。(4)对于肥胖病人,术后以红外线照射切口,保持切口的干燥有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形成。切口感染: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在化脓或穿孔性急性阑尾炎中多见。近年来,由于 外科技术的提高和有效抗生素的应用,此并发症已较少见。术中加强切口保护,切口冲 洗,彻底止血,消灭死腔等措施可预防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的临床表现包括,术后 2-3 日体温升高,切口胀痛或跳痛,局部红肿、压痛等。处理原则:可先行试穿抽出脓 液,或于波动处拆除缝线,排出脓液,放置引流,定期换药。短期可治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