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精图治创基业不懈奋进谱新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9967892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62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励精图治创基业不懈奋进谱新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励精图治创基业不懈奋进谱新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励精图治创基业不懈奋进谱新篇(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展台电话:01082296896 博客:http:/ 年 10 月 24 日星期四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近年来,山东省寿光市建桥学校以“文化立校,活动育人”为主旋律,通过开展“学国学、诵诗词、写楹联”活动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果,成为“蔬菜之都”教育领域的一颗明珠。 诵读活动提升人文素养走进建桥学校,阵阵诵读声从教室里传出,此起彼伏,甚是动听这是学校诵读活动的精彩一幕。张英博校长介绍,建桥学校制定了学国学诵诗词写楹联活动三年规划和实施方案, 各年级根据不同学段确定学生诵读内容,利用课前、大课间和放学路队时间,开展经典诵读。 教师先读、学生从读、师生共

2、读、亲子同读等读书活动, 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学校高度重视,校长协调指导,师生全员参与,上下狠抓落实,讲究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按照“参与度、有效度、达成度”的总体要求,步步推进。 每月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经验做法,探讨实施策略;每学期举行一次“师生读书成果报告会”。 学校还与寿光市诗词楹联协会联系,邀请专家到校举办讲座,培训教师,完善方案。 校园诗文诵读氛围浓厚,国学经典滋养学生身心。学校开展了“走进春天,古诗随行”的体验感悟活动。 “走进自然,诵读古诗,经典的古诗词不再只是简单的文字符号、晦涩的语句,而变成了春日里一幅幅迷人的图画,生动的景象。 ”学生付子舟兴奋地说。 “把中国

3、源远流长的古诗词文化和大自然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感悟能力,润物无声,学生在体验中得以教化。 ”教师张玉萍深有感触。 主题教育活动陶冶情操感恩是做人的基本素质。 学校以重要节假日为契机,以感恩为主线,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综合性活动。“放歌三月”实践活动开展了“学雷锋做文明小主人”、“感恩亲情感谢母亲”、“种下一颗种子收获一片绿荫”及“315校园行动”等。 在社区,学生们三五成群,有的拎起水桶浇灌法桐树,有的打扫地面卫生;在家里,要求学生做好“五件事”,即向父母说一句感恩的话,亲手给父母沏一杯茶,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自制一张问候父母的贺卡,给父母画

4、一幅肖像或者建一份健康档案; 在校园,学生们“放飞纸鸢,放飞理想”,手拉线绳,将风筝送入晴空“清明教育”系列活动引领学生了解“清明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组织学生观看闪闪的红星等革命历史题材影片; 组织学生阅读有关革命先烈的书籍;通过演讲、朗诵等形式,讴歌英烈事迹;组织学生走进革命先烈家庭,做一件实事好事,把学习英雄事迹与继承先烈精神结合起来。“感恩明理诚实守信” 专题教育讲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结合学生对待同学、父母、老师的态度,以及在校内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10个问题, 用大量实例,从感恩父母、感恩老师两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向全校学生发出了“感恩明理,诚实守信”倡

5、议书,要求全体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宽以待人;在学校争做一个好学生,在家争做一个好孩子,在社会争做一个好公民。 社团活动培养综合素质学校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组成了28个社团(协会),在指导教师的组织下, 利用闲暇时间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社团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立足实际,结合每周三“社团活动日”的总体要求,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加强了管理与指导,活动得到了扎实开展。”说起社团活动,学校社团总负责人韩茂增兴致勃勃。学校“电脑活动社团”连续三届参加中国儿童青少年威盛中国芯计算机表演赛,21名学生闯入山东赛区决赛,其中5人获一等奖, 8人获二等奖,8人获三等奖; 学校

6、连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组织单位。 2010年, 山东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 学生的动画作品民工获山东省一等奖。 2011年,学生丁怡心、李晓勇的作品多彩课 堂荣获“中国移动校讯通杯”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初中组电子期刊二等奖;在“2011中国体育彩票杯”山东省中小学生体育联赛篮球赛中,学校篮球队代表潍坊市征战省联赛,取得了全省第八名的好成绩。 2013年,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儿童青少年 威盛中国芯计算机表演赛山东省分赛区决赛中,学生于进洋、崔海钰、刘凯迪、陈威在全省近30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 全体荣获山东省分区决赛一等奖, 于进洋以全满分的成绩荣获省决赛第一名, 并代表山东省赛区晋级全国

7、总决赛。 在2013年潍坊市击剑锦标赛中,学校击剑队代表寿光市参赛,女子代表队获佩剑团体赛冠军, 男子代表队获佩剑团体赛亚军,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学校整合图书、期刊、图片、文本、音频、视频、软件和科学数据等信息资源,为师生提供网络共享服务。依托信息技术,组建了各年级“科技创新活动小组”,通过QQ视频,与蔬菜专家“面对面”、“线连线”,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学生们学以致用,深入了解菜农的需求和蔬菜生产的前沿科技,激发起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辅导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蔬菜大棚”,进行“寿光市弥河生态系统调查”,根据学情、农时、季节,开展“每月一次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生物教师带领生物科技小

8、组进行番茄嫁接防治根线虫实验,其实验成果嫁接技术有效控制西红柿根线虫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潍坊市一等奖、山东省二等奖。 闲暇教育愉悦学生精神2009年暑假起,学校策划实施了“师生健康成长在假期”等活动, 将闲暇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 学校教育的校外延伸。 从五年级到八年级, 以社区为单位, 成立近300个暑假学生“社区互助小组”, 确定指导教师和相应的活动内容,如“我为社区添光彩”、“社区名称渊源探秘”、“弥河一日行”、“环保小卫士”、“五个一工程”等。 “放假不放书,暑假书相伴”系列读书活动, 将个人自由阅读与小组分享交流相结合,更是掀起了学生暑期读书的热潮,为健康快乐的假期生活增添

9、了缕缕书香。“开展闲暇教育活动,就是要改变放羊式 的学生假期生活, 让孩子在教师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安排闲暇时间,健康快乐地过假期。 ”张英博校长这样说道。作为全国语文教改示范校、 全国特色教育实验校、 中国国际动漫人才培养计划动漫教育实验学校, 建桥学校不断挖掘潜在的教育资源,唤醒了学生的发展意识,拓展了学生的成长领域,提高了学生的发展动力,开拓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张志刚)创新学校活动构建成长之桥山东省寿光市建桥学校“活动育人” 侧记1993年, 新一轮改革大潮在神州激荡,高等教育迎来勃勃生机。 山东协和学院犹如一株幼苗,沐浴着时代春风,在齐鲁大地上生根、发芽,倔强成长。自强不息成就办学梦想

10、1993年, 一对大学生夫妇盛振 文、王桂云怀着为社会培养医护人才的热望,依托山东中医药学院,开办起中医中专培训部,迈出了艰苦创业的第一步。 学校创建初期无固定校舍, 先后在济南西郊、甸柳庄、济南市第二染织厂、华信路、黄台等处办学。 为适应办学需要,协和人以创业者姿态,克勤克俭,集腋成裘,不断增强办学实力。随着国家扶持民办教育政策的陆续出台,学校抢抓机遇,用好政策。1998年,发展为济 南市协和医学专修学校;2000年, 改建为山东协和医学专修学院;2002年,升格为学历文凭试点教育,着手筹建郭店新校区;2003年, 被国家教育部门批准为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从学历文凭试点教育发展到普通高等职

11、业教育,招生纳入国家统招计划。2005年,学校通过国家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医学类专业专科教育评估,成为山东省首所通过两部委评估的高等院校;2008年,学校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成为仅有的被评为“优秀”的驻济民办高校。 2011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学校 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二十年栉风沐雨, 双十载春华秋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实力逐步增强,社会知名度日益提升。 将最初的培训中心打造成占地1300余亩,校舍面积 4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0亿元,在学生达 3万人的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被国家民政部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被山东省政府部门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

12、进单位”;被山东省人事部门、教育部门评为“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 被中华职业教育社授予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务本崇实践行办学思想协和人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遵循规律为实,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借鉴高水平办学经验,办学思想更加清晰。办学理念秉承“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规范办学、开放办学”宗旨,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专家治学”战略;凝练“明道致远、德和崇文”校训,建设“勤学、善思、笃行、创新”学风,形成“和合”向上的校园文化;坚持在回报社会中育人,在服务社会中发展。办学定位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技能型高职教育为辅,积极发展专业硕士学位教育。 建设以工学为主体

13、,以医学为特色,工、医、管、文、教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型高等院校。办学思路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关键,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 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加大投入为支撑,以科学管理为保障,实施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办学目标把学校建设成为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质量高、学科专业优势突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色, 综合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水平居全省民办高校领先地位, 成为跨入全国民办高校先进行列的高水平民办大学。戮力同心提升办学质量协和人视质量为生命, 围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出一系列战略举措。坚持人才强校,吸引八方才俊。落实事业留人、政策留人、

14、待遇留人、情感留人、品德留人“五留人”理念,实施名师化、双师化、硕博化“三化”工程,建好师资、管理、 后勤服务“三支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37名, 其中高级技术职务的占37.4%, 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占47.1%。 有博士生导师6人, 硕士生导师15人,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 享受国家特殊津贴者3人, 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得者3人, 省科技进步奖获得者3人; 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 省级教学名师3人, 省级教学管理先进集体1个, 省级教学管理先进个人2人。坚持专家治学,构筑“宝塔型”专家体系。通过“一院(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三委(顾问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家督导委员会)”

15、这个平台,把驻济高校的管理、教学专家, 富有组织管理经验的部队退休领导聚集到协和。学校现任领导班子成员中,有6人曾担任知名高校的校级领导。 院长盛振文教授是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 山东省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党委书记王桂云是全国和山东省三八红旗手、 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每个二级学院背靠一所公办大学、联合多家企业,形成管理专家搞管理、教学专家抓教学的模式。在教学一线, 聘请高校的专家教授任教,“名师执教”、“以老带新”, 带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坚持质量立校,提高教学科研实力。建成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 省级精品课程23门;建

16、成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承担省级教改立项项目10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 4项, 是全省仅有的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民办院校。承担省、厅级项目60项,获得省、厅级科研成果奖43项,被评为“山东省高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优化专业结构。 现有15个统招本科专业、16个高等教育自考本科专业,39个统招专科专业, 其中省级特色专业3个。 构建了工、医、管、文、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格局。坚持开放办学,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形成了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办学机制,实现资源共享,联合培养。加强海外交流合作,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外高校开展学术与教育交流,形成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合作局面。塑魂铸魄建设“和合”文化协和人把传统精神与现代思想融为一体,坚持用“和合”文化浸润品性、规范行为。聘请著名书法家、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周恩来总理生前秘书纪东将军担任学校德育顾问、学术顾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