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法”选适合你的大学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39962559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步法”选适合你的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步法”选适合你的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步法”选适合你的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步法”选适合你的大学(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三步法三步法”选适合你的大学选适合你的大学一场轰轰烈烈的高考刚刚结束,如何挑大学、选专业,就成了考生和家长最大的心事。自高校扩招之后,对大部分中国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而言,孩子能否上大学不再是难题,考生及家长更为关注的是能上什么样的大学,或者说在学业成绩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上各类排名中人们口口相传中的“好大学”、“热门专业”,而不去考虑这所大学、这个专业是否真的适合自己。那么,在个人平时学业成绩、高考成绩允许的情况下,如何从为数众多的高校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专业来学习?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树立“人校匹配”的思想,走出“有什么分数上什么大学(专业)”的盲信、盲选误区。如何实现“人校匹

2、配”?参照职业指导中著名的“人职匹配”理论及其“三步法”,考生在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或专业时,也可以尝试“三步法”第一步,全面分析考生个人及家庭的特征和需求。对考生而言,中学阶段的学习基础、兴趣及活动经历,个人对未来求学的地域偏好、职业兴趣、毕业期望等都会影响到其对大学及专业的选择。就考生家庭而言,是否是第一代大学生家庭、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类型、家庭的经济与社会资本、父母对子女未来的学历期望、父母对子女未来的就业期望都会左右考生及家庭对大学以及专业的判断和选择。第二步,深入了解目标高校及目标专业。对大多数考生及其家庭来说,中国的大学不仅“千校一面”而且貌似“黑箱”,人们仅能从网络及新闻报道中获

3、得关于大学的片段信息。那么,考生及其家庭还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来增进对目标高校、目标专业的了解?1、进入高中就应展开对目标高校、目标专业的寻找。严格来讲,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专业,不是高考前后这一两个月就能完成的事情,它是一个经过长期思考、探索的过程;高中它是一个经过长期思考、探索的过程;高中3 年的学习,不仅为求得一个好分数,更重要的是学校和家庭从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思考年的学习,不仅为求得一个好分数,更重要的是学校和家庭从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思考“我喜欢学什么?我将来适合做什么?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我喜欢学什么?我将来适合做什么?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4、”从促进学生毕生发展的角度来讲,对职业认知与兴趣的培养,应该提前到小学和初中阶段,遗憾的是,我国中小学校普遍缺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设置,这也是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常感到茫然不知所措的重要原因。考生及家长应小心两个误区。误区一是盲信排名。国内掀起一股大学排行热,各类高校综合排名以及专业排名层出不穷,比较有影响的官方排名有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 2012 年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民间排名有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国校友会网排行榜等。不过,目前的各类高校及专业排名,因为评价方的目的不同、指标各异、方法有别,排名结果不尽相同甚至相互矛盾,社会各界对此也表示质疑和批评,所以各类排名仅可

5、作为志愿填报中的信息参考,考生及家庭对此切不可盲信,更不可据此进行盲选,替代自我分析。误区二是对口就业。在年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年”的当下,大学生很难在毕业之际就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专业对口工作,毕业生们愈来愈感到学什么不等于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不等于就能做什么,人才市场需求的波动、个人社会资本网络的多寡有时更能决定毕业生的最终去向。2、在大致确定目标高校、目标专业范围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开展实际调研。例如,利用高利用高校开放日、高考咨询日等机会,提前到目标高校实地考察,了解目标专业的招生标准、培养校开放日、高考咨询日等机会,提前到目标高校实地考察,了解目标专业的招生标准、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

6、力量、毕业去向等信息,同时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校园氛围。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毕业去向等信息,同时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校园氛围。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到目标高校的在校生、毕业生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到目标高校的在校生、毕业生,了解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感受和评价,分享他们对母校的印象。第三步,实现考生与大学、专业的匹配,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特点又有可能被录取的大学及专业。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描述一个人人格的另一种方法,当学生的自我兴趣类型与所在大学、所学专业相匹配时,学生在就读期间可以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而不像其他学生一样,仅仅挣得一个说得过去的学分绩点。但在高考志愿填报中,是一个不断妥协的过程,在考生

7、与学校及专业难以达到完全匹配的情况下,尝试寻找相邻、相近的学校和专业,这样的“人校匹配”结果往往是一个匹配组合,按照匹配程度由高到低,形成考生在志愿填报过程中的最优选择以及若干次优选择。在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逐年攀升、高等教育的投资收益率逐年递减的大环境下,无论是考生及其家庭,还是从事高考志愿填报指导的各类机构和人员,思考的重点应该从“能不能上大学?能上什么样的大学?”逐步转变到“为什么要上大学?如何度过大学为什么要上大学?如何度过大学 4 年?年?”从长远来讲,真正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是知识与能力的不断积累,而非学历文凭的简单累加。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并准备好以一种积极、严肃的姿态走完

8、未来的关键 4 年,才是一个考生在高中生涯即将结束时的高中生涯即将结束时的“成人礼成人礼”。大学一定要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大学一定要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学科交叉融合以及第六次科技革命带来的学科启示,是形成新的研究生长点和突破的重要途径。但是对本科生而言,是否应该继续以打好基础为要,值得考虑。比如,一些所谓交叉专业,一般每样学一点,但是都不如原专业扎实,其实很尴尬。李兵以信息科学专业为例说,只是学一点数学,也学一点计算机,听起来专业名字很“高大上”,其实既没有数学的学生学得扎实,也没有计算机的学生学得深入,出去找工作,一般会说自己是学计算机的。胡瑞敏建议,学生在报考专业时,需充分了解所

9、选专业的学科结构,再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是否适合该专业的学习,不要一味追求专业的社会热度,避免望名生义带来的后悔。回归到人才培养的原点,如今的高校培养人才,一般都会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问题,开设课程的基础性和应用性都有侧重,即所谓“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归结起来实质就是知识、能力和素质 3 个方面的要求。李兵说,作为人才的基本能力结构主要包括:获取新知识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综合创新能力、适应应变能力、工作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决策能力等。人才的基本素质结构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等。大学课程的学习,则主要是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基本知识结构。同时,

10、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概念,上过大学和没上过大学有什么不同?关键在于上述几个结构的构筑。这些结构搭建好了,即使未来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相关,也能够通过快速的学习和训练适应工作要求。正如嫦娥 3 号总指挥、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在回忆自己高考时的报考经历所说的,本来想学飞机专业,结果却被无线电专业录取了,后来又绕回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他对教育部门建言,高校尽量不要在学生入校之初就将其“定”在某一专业上,而对青年学生,他建议,不管学什么专业,在大学,一定要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了好的学习方法,走上社会就有再学习的本领,学什么都会很快。来源:来源: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报(2014 年年 06 月月 09 日日 12 版)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