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60625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从其作用的特点看,有价值性和功用性之分;从其要求的特点看,有终极性和发展性之分;从被实际所重视的程度看,有正式决策和非正式决策之分;从其体现的范围看,有内在教育目的和外在教育目的之分。(一)价值性教育目的和功用性教育目的价值性教育目的,即教育在人的价值倾向性发展上意欲达到的目的,内含对人的价值观、生活观、道义观、审美观、社会观、世界观等方面发展的指向和要求,反映教育在建构和引领人的精神世界、人文情感、人格品行、审美意识、生活态度、社会倾向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结果。这类教育目的的根本就是要解决培养具有怎样社会情感和个人情操的人。功用性教育目的就是教育在发展人从事或作用于各种事物的活

2、动性能方面所预期的结果,内含对人的功用性发展的指向和要求,在教育实践中以能力、技能技巧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呈现出来。功用性教育目的的根本就是要解决人在各种活动中的实际能力和作用效能的开发与提升,发展和增强人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的有用性和功效性。(二)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终极性教育目的,也称理想的教育目的,是指具有终极结果的教育目的,表示各种教育及其活动在人的培养上最终要实现的结果,它蕴涵着人发展的那种最为理想的要求,具有“完人”的性质。发展性教育目的,也称现实的教育目的,是指具有连续性的教育目的,表示教育及其活动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要实现的各种结果,表明对人的培养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前后具有

3、衔接性的各种要求。(三)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指被社会一定权力机构确定并要求所属各级各类教育都必须遵循的教育目的。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指蕴涵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中的教育目的,它不是被社会一定的权力机构正式确立而存在的,而是借助一定的理论主张和社会根基而存在的。(四)内在教育目的和外在教育目的内在教育目的即具体教育过程(或某门课程建设)要实现的直接目的,是对具体教育活动预期结果的直接指向,内含对学习者情意品行、知识认知、行为技能等方面发展变化预期的结果,通过某门课程及其教学目标或某一单元、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体现出来的可预期的具体结果。外在教育目的是指教育目的的领域位次较高的教育目的,它体现一个国家(或一定地区)的教育在人的培养上所预期达到的总的目标和结果,是一个国家(或一定地区)对所属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普遍的原则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