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八司马的永贞革新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39954302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王八司马的永贞革新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二王八司马的永贞革新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王八司马的永贞革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王八司马的永贞革新(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王八司马的永贞革新二王八司马的永贞革新2011-08-01点击:532添加相关文章 导读导读 唐顺宗时主张打击宦官势力、革新政治的官僚士大夫,以王叔文、王伓为首的永贞革新,或称“二王八司马”事件,是一次彗星般耀眼而短促的改革,由于两位旷世文豪刘禹锡和柳宗元深深卷入,使这次改革更加令人瞩目。“二王”指王伓王叔文, “八司马”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他们在改革失败后,都被贬为州司马,所以称为“二王八司马”事件。王叔文,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善于下棋;王伓,杭州人,善长书法。唐德宗李适时,二王以其所擅侍候太子李诵。李诵常与东宫的侍读们谈论时事,只有王叔文的见解得到常识。经

2、过多年的接触,李诵对王叔文深为信任。当时一批有才能的士大夫如陆质(原名淳)吕温李景俭李谅李位等及上述十人,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领袖,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集团。805年(贞元二十一年)正月,德宗病死,李诵继位,是为顺宗。在顺宗的支持下,王叔文集团掌权,以韦执谊为宰相,颁布一系列明赏罚、停苛征、除弊害的政令,史称“市里欢呼” , “人情大悦” 。为了统一事权,革除弊政,王叔文集团特别注意掌握财权和从宦官手中夺取兵权,乃以与刘禹锡有联系的宰相杜佑兼度支使及诸道盐铁转运使,王叔文为副使,韩晔陈谏刘禹锡凌准判案,李谅为巡官,程异为扬子院留后。又以与凌准有联系的老将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

3、节度使,韩泰为行军司马,李位为推官,以便夺取宦官掌握的京西诸镇神策军兵权。因为遭到宦官集团的强烈抵制,夺兵权计画未能实现。宦官俱文珍、刘光琦等和剑南西川(今四川成都)节度使韦皋、荆南(今湖北江陵)节度使裴钧、河东(今山西太原南)节度使严绶串通起来反对王叔文集团。先于三月迫使顺宗立李淳(后改名纯)为太子,接着,于八月迫使顺宗让位给太子。由于顺宗预定改元永贞,史称“永贞内禅” 。王伓被贬为开州司马,不久病死;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次年赐死。805年(永贞元年)八月,太子即位,是为唐宪宗李纯。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八人先后被贬为边远八州司马。 “八司马”以外陆质先已病死;李景俭守丧,吕温出使吐蕃未还,没有参加革新运动,未遭贬谪;在王叔文集团中地位比较次要的李谅、李位,稍后也被赶出朝廷。王叔文集团掌权一百四十六天。后人称为“永贞革新” 。他们的施政方针,主要是抑制专横的宦官集团,改革德宗时期诸弊政,具有进步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