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洛因和苯丙胺类兴奋剂的区别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51031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洛因和苯丙胺类兴奋剂的区别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海洛因和苯丙胺类兴奋剂的区别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海洛因和苯丙胺类兴奋剂的区别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海洛因和苯丙胺类兴奋剂的区别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海洛因和苯丙胺类兴奋剂的区别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洛因和苯丙胺类兴奋剂的区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洛因和苯丙胺类兴奋剂的区别(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洛因和苯丙胺类兴奋剂的区别海洛因和苯丙胺类兴奋剂的区别一、 药理特性方面的区别毒品之所以能够产生严重的社会和健康危害性,是因为其能通过特殊的药理作用使吸食者 产生欣快感,使他们在身体上、精神上产生不同程度的依赖性。虽然海洛因及吗啡等阿片 类药物和苯丙胺类兴奋剂都能产生相似的欣快感,但它们的药理作用完全不同。(一) 海洛因的药理特性1.海洛因的一般药理特性:海洛因是吗啡经过乙酰氯和醋酸酐处理后,两个羟基乙酰化生成的 半合成衍生物,故在化学上称为二乙酰吗啡。海洛因的镇痛作用比吗啡强 4-8 倍,成瘾性却 是吗啡的 5-10 倍。海洛因通过吸入或注射进入体内后,首先在肝脏中代谢转化为单乙酰吗 啡,

2、然后再代谢为吗啡。60-70%的吗啡在肝脏内与葡萄糖醛酸合成吗啡-葡萄糖醛酸结合物 而失效,从尿液排出。乙酰化的海洛因比吗啡的水溶性更强,其透过大脑血脑屏障进入中 枢神经系统的量较吗啡大 10 倍,有学者认为,这是静脉注射海洛因所体验到的瞬间快感比 注射吗啡强烈的原因所在,也是海洛因成瘾性突出的重要药理学基础之一。 2.海洛因滥用成瘾药理特点:海洛因及吗啡等阿片类药物进入体内后,主要与中枢神经系统的 阿片受体结合,模拟内源性阿片肽而发挥镇痛、镇静、镇咳、欣快感等效能。研究表明,海 洛因等阿片类药物可以与内源性阿片肽共同竞争体内阿片受体,并反馈性抑制机体内源性 阿片肽的生成,从而导致内源性阿片肽

3、的含量下降。长期滥用导致吸毒者自身合成内源性 阿片肽的能力下降,迫使吸毒者不得不依赖外源性阿片类药物。此外,长期吸毒也导致神 经组织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兴奋阈值提高,需要更大剂量的毒品刺激才能产生药效 作用,也即为由于组织细胞耐受性形成所致依赖性。长期使用海洛因后,机体的神经组织 细胞功能经过调整适应了毒品存在的内环境,产生依药效应:即机本内必须保持一定的毒 品浓度才能稳定新的生理状态,药物浓度一旦降低,就会导致神经细胞“脱抑制现象“,出 现阿片类药物的撤药症状,称为“阿片类药物戒断综合症“(AbstinenceSyn-drome)或“撤药 综合征“。戒断症状的出现表明吸毒者已经形成身体依

4、赖性。 3海洛因滥用的特点:大量的调查资料表明,海洛因吸毒者大部分为成年人,男性多于女 性。平均年龄约在 28 岁。海洛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体内,如口服、烫吸、皮下、肌内 或静脉注射等,但最常使用的吸毒方法是烫吸和静脉注射。由于胃肠道吸收海洛因慢且不 完全,血液药物浓度只有注射给药的一半或更少,故口服海洛因比较少。烫吸是目前海洛 因吸食者首选的方法,但极其消耗毒品量,一般为初期吸毒者采用,随着吸毒时间的延长, 大部分吸毒者为了追求“冲动“般的欣快感效果,转而采用静脉注射。调查发现,大部分海 洛因吸毒者在吸毒 3-6 年内改为静脉注射,6 年以后烫吸转为静脉注射者较少。采用卷烟 和肌肉注射方式

5、吸毒者,多数在几个月内一定转为烫吸或者静脉注射。(二) 苯丙胺类兴奋剂的药理特性1苯丙胺类兴奋剂的一般药理特性:根据目前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 以下三大类: (1)传统型苯丙胺类兴奋剂:主要代表药物为甲基苯丙胺和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和苯丙胺 主要是由麻黄碱或伪麻黄碱合成而来,但也可以苯基丙酮(P-2-P)为原料合成。P-2-P 受 到管制后,制毒者往往利用苯甲醛、苯乙酸等先合成 P-2-P 后,再制造甲基苯丙胺或苯丙 胺。甲基苯丙胺游离碱是无色透明、有特殊氨味的挥发性液体,经盐酸反应后,形成的盐酸盐是一种白色透明的不规则结晶物,外观似冰块,故被称为“冰毒“。 甲基苯丙胺进入体内后

6、,在肝脏代谢分解为苯丙胺,以后继续代谢为去氧麻黄素 (Norephedrine),又称为苯丙醇胺(PPA),被广泛应用在治疗感冒的药物中。因对人体 具有损害作用,最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发出通知,严禁销售含有 PPA 的药物。D 型甲 基苯丙胺的药理作用最强,其下依次为 D 型苯丙胺、L 型甲基苯丙胺、L-型苯丙胺。目前, 从毒品市场缴获的苯丙胺大部分为 D 型甲基苯丙胺盐酸盐(冰毒)。甲基苯丙胺的最大特 点是半衰期长,依据血中的酸碱度约为 11-30 小时。而可卡因的半衰期为 4-6 小时,海洛 因的半衰期为 2.5-3 小时。这意味着一次吸食冰毒后,体内药效作用时间可达 10 小时以上。

7、这也是冰毒流行的因素之一。 (2)减肥型苯丙胺类兴奋剂:主要代表药物为芬氟拉明、苯丁胺和硫酸苯丙胺。它们主要 通过口服进入体内。芬氟拉明是在甲基苯丙胺的苯环结构上增加一个氟离子而合成。口服 吸收良好,服后 2-4 小时达到血浆峰值,维护作用 6-8 小时,半衰期为 11-20 小时。其体内 代谢与甲基苯丙胺相似,60%在体内肝脏代谢,活性代谢产物为去甲氟苯丙胺。苯丁胺是 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减肥药。其半衰期为 14-19 小时,在肝脏代谢分解为具有生物活性的 代谢物芬特明和苯多拉。(Pentorex)。 (3)致幻性苯丙胺类兴奋剂:主要代表药物为替甲基苯丙胺(MDMA)、替苯丙胺 (MDA)、二

8、甲基苯乙胺(MDEA),这三种药物均是制造“摇头丸“的主要成分。需要指 出的是,禁毒实践中缴获的“摇头丸“,并不是单一成分的致幻性苯丙胺兴奋剂,而是多种 致幻性苯丙胺类兴奋剂的混合物,常见的为 MDMA 和 MDA 等,而且掺杂了大量的其它 物质。致幻性苯丙胺类兴奋剂主要通过口服进入体内,有时,一些吸毒者也采用静脉注射 的方法使用。MDA 和 MDMA 是采用 MDP-2-P(1-3,4 亚苯-2-丙酮)为原料合成。但由于 MDA-2-P 已经被列入联合国药品管制条例范围内,非法制毒者又采用黄樟素、异黄樟素、 胡椒醛为原料合成。 MDMA 在服后 1-2 小时发挥作用,维持时间约 5 小时。主

9、要在肝脏分解代谢为具有生理活 性的 MDA ,然后进一步去甲基化反应,生成一系列羟基化合物和葡萄糖醛酸、硫酸脂结合 物经肾脏排泄。MDA 口服后 1-2 小时发挥作用,维持时间可达 8 小时。其体内代谢与 MDMA 基本相似。 2苯丙胺类兴奋剂的药理特点:苯丙胺类兴奋剂主要是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儿苯酚胺递质 系统、5-羟色胺递质系统的释放促进作用产生兴奋欣快、致幻性作用。由于苯丙胺类兴奋 剂的药物类型不同,药理作用有所区别。 传统性苯丙胺类兴奋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内儿茶酚胺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 释放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可以使人情绪激动、精神兴奋、心率加快, 血压升高、骨

10、骼肌收缩;多巴胺释放可以引起欣快感产生,加强食欲调节和血管系统的兴 奋。另外,传统性苯丙胺类兴奋剂具有一定的促进 5-羟色胺释放的作用。5-羟色胺的释放 能增强性兴奋,且可以导致一些幻觉出现。就上述药效作用而言,传统的甲基苯丙胺强于 苯丙胺,而新型甲基苯丙胺药效更强,吸食甲基苯丙胺后,吸毒者精神饱满,高度兴奋, 食欲减退,不知疲倦,可以数十小时连续工作。日本学者认为,日本人使用甲基苯丙胺主 要偏向于欣快感和性欲的增强,美国主要追求陶醉般的幻觉感受。 减肥型苯丙胺类兴奋剂能明显抑制脑干饱食中枢神经活动,从而使食欲减退、进食减少, 以达到减肥目的,但也有促进儿茶酚胺递质释放和 5-羟色胺递质释放的

11、作用。口服后,使 用者精力充沛,不思睡眠。 致幻性苯丙胺类兴奋剂能极大地促进 5-羟色胺递质和儿茶酚胺递质释放,使服用者情绪兴 奋并产生明显的迷幻感。与甲基苯丙胺相比,致幻性苯丙胺类兴奋剂的中枢兴奋作用较弱, 而迷幻感觉作用较强。此外,致幻性苯丙胺类兴奋剂还可以产生较强?quot;共鸣“作用。滥用者口服后约半小时出现幻觉,感觉世界一派平和,对陌生人友善,警惕性下降,性开放 倾向增强,极易出现群宿乱交行为。 吸食苯丙胺类兴奋剂可以导致人体神经突触内的儿茶酚胺递质和 5-羟色胺递质的耗竭性释 放,抑制这些神经递质的再摄取,阻断儿茶酚胺递质合成前物的生成,体内神经递质的正 常合成过程受到破坏,形成神

12、经递质依赖。由于药物性递质过量或耗竭性释放,导致突触 后膜受体兴奋阈值不断提高,产生受体耐受性,吸食者需不断增加吸毒量才能达到吸食的 欣快和致幻效果。 3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的特点:传统甲基苯丙胺和苯丙胺为片剂或注射剂,多为口服和注 射。新出现的冰毒则可以吸毒。不过,资料表明,壳按蟛糠直疚菊呷允强诜蜃涞姆 绞健吠瑁DMA、MDA 等)主要通过口服滥用。目前吸食苯丙胺类兴奋剂的主要是 20 岁左右的青少年。有的学者根据吸食苯丙胺类兴奋剂的方式不同,将苯丙胺类兴奋剂吸毒 者划分为高用量循环型和低用量循环型两大类。高用量循环型是指以短时间内连续注射大 量的苯丙胺类兴奋剂特别是甲基苯丙胺为特征的吸毒者。

13、注射后往往出现疲劳、倦怠和精 神不振症状。为了再次追求新的精神兴奋和欣快感,他们不得不反复多次地注射毒品。其 特点是毒品用量急速增加,中毒症状较早出现。常见于年轻吸毒者。低用量循环型是指长 期口服苯丙胺类兴奋剂的吸毒者。他们往往随心情的影响口服苯丙胺类兴奋剂。用量也因 人因时而异。一般为成年人,口服减肥药物以年轻女性多见,口服致幻性苯丙胺类兴奋剂 以 18-20 岁左右的青年人多见。其特点是毒品用量增加较缓,毒品中毒症状出现较晚 。 二、 药物依赖性和身心危害方面的区别从法学意义上说,药物依赖性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非医疗目的滥用法律控制药物,使滥用 个体陷入难以自制的强迫性反复连续用药的过程中,

14、形成药物学和毒理学意义的精神依赖 性和/或身体依赖性,从而给社会和滥用个体造成危害的一种病理性状态。(一) 身体依赖性身体依赖性是由于反复连续滥用药物,从而使机体组织器官处于一种病理性生理性的适应 状态。一旦中断使用药物,这种病理生理性适应状态将遭到破坏,机体即产生一系列强烈 的躯体方面的损害和病理性临床症状与体征,即药物戒断综合症。海洛因及吗啡等阿片类 毒品与苯丙胺类兴奋剂在身体依赖性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别。 1海洛因的身体依赖性表现:滥用海洛因可以快速导致严重的身体依赖性。众多学者的临 床观察结果表明,连续吸食海洛因 3-5 天或每日连续吸食数次后突然停药,即会出现程度 不同的撤药症状。一般在

15、停药后 4-12 小时,吸毒者开始出现哈欠、流泪淌涕、鼻塞、出汗、 心境焦虑、烦躁不安、周身不适、心慌等症状:8-16 小时陆续出现各种戒断症状,如周身 鸡皮疙瘩、寒颤、恶冷发热、呕吐、腹痛、腹泻、全身肌肉和骨骼酸痛、乏力、软弱、不 眠、情绪恶劣、易躁易怒,甚至行为失控,出现攻击性行为或抑郁绝望。临床检查可见瞳 孔缩小、脉搏加快、血压上升、血糖增高、呼吸急促、肌张力增强等体症;36-72 小时, 上述海洛因戒断症状达到高峰。此后,海洛因的戒断症状自行减弱缓解,大部分在 6-12 天 内消失。但部分海洛因吸毒者在急性戒断症状过后,仍在一段时间内存在不同程度的戒断 症状,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

16、烦躁不安、心慌、周身不适和顽固性失眠等,临床上 称为“迁延性戒断症状“或“稽延性戒断症状“,这也是相当一部分海洛因依赖者复吸的重要 因素之一。 2苯丙胺类兴奋剂的身体依赖性表现:有关苯丙胺类奋剂身体依赖性是否存在还是一个有 争议性的学术问题。如长期滥用甲基苯丙胺的吸毒者停止吸食后,会出现困倦感、忧郁不振和嗜唾等症状,故部分学者认为甲基苯丙胺存在身体依赖性,并将上述症状称?quot;停药 综合症“。但不少学者指出这些症状即使单次使用甲基苯丙胺后也可出现,再次吸食甲基苯 丙胺也不能完全消除这些症状,除这些症状,且与阿片类毒品的身体依赖性特征有明显的 区别。一些学者的研究进一步揭示,阿片类毒品身体依赖性的产生可以增强其精神依赖性, 而甲基苯丙胺并不具备类似的现象,而以高度的精神依赖性为特征。因此,不少学者认为 甲基苯丙胺的身体依赖性并不明显,表现出来的症状主要是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过度兴奋 后疲劳表面化的症状。(二) 精神依赖性精神依赖性又称为心理依赖性,是指由于用药产生一种特殊的欣快感和欢愉舒适的内心体 验,在精神上驱使用药者产生定期连续用药的渴求和强迫用药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