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同尿激酶用量经导管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疗效(1)范文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44070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讨不同尿激酶用量经导管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疗效(1)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探讨不同尿激酶用量经导管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疗效(1)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讨不同尿激酶用量经导管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疗效(1)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讨不同尿激酶用量经导管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疗效(1)范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讨不同尿激酶用量经导管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疗效探讨不同尿激酶用量经导管溶栓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疗效 摘要摘要 目的: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尿激酶用量经导管溶栓(CDT)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患者的疗效。方法:方法:选取 2011 年 12 月至 2013 年 12 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 100 例 DVT 患者。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 2 组接受 CDT 治疗:观察组使用中等剂量的尿激酶溶酸(日用量 30- 60 万 U),对照组使用大剂量的尿激酶溶酸(日用量60 万 U)。观察两组的溶栓时间、溶 栓效果。结果:结果:两组溶栓疗效差异显著(P0.05)。 1.2

2、 方法:把溶栓高管头置于下肢静脉远端血栓内,用微量注射泵经导管泵入尿激酶来进 行溶栓治疗,每 7 小时左右一次。观察组每天尿激酶用量(30 万 U-60 万 U),对照组每天 尿激酶用量大于 60 万 U。24 小时左右复查,根据复查结果来调整导管位置,以便继续溶栓 治疗。在尿激酶溶栓的同时也要给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每 12 小时左右一次。CDT 的 过程中检测纤维蛋白原定量、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1.3 疗效评价 优:患肢周径、张力以及活动度正常,造影显示血流恢复正常,对比剂无滞 留;良:患肢周径、张力以及活动度接近正常,造影显示血流大部分恢复,对比剂无明显 滞留;差:周

3、径、张力以及活动度无改善,对比剂有显著滞留。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PS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采用(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P0.05 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2 结果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对比 观察组溶栓时间和日尿激酶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对比组别溶栓时间 (天)日尿激酶用量 (万 U)观察组(n=50)10.73.62*63.77.32* 对照组(n=50)8.362.4284.29.63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 计学意义。详见表 2。 表 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组别优良差优良率出血发生率观察组 (n=50)28*21*1*49(98.0%)1(2.0%)对照组 (n=50)20191139(78.0%)9 (18.0%)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3 讨论讨论 尿激酶作为第一代酶类溶血栓,其药性在于激活人体内的纤维蛋白转化成纤维酶,使 得纤维蛋白水解,导致血栓溶解。尿激酶会降低血液中纤溶酶原,增加了纤溶酶活性,在 治疗过程中会导致患者大出血。出血是尿激酶溶栓过程中的最大的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 栓是一种常见的临

5、床疾病,传统的主要治疗方法有溶栓、取栓、抗凝三种。取栓手术目前 争议比较大,能达到较为认同的是手术可用在肢体坏死,股青肿等患者。抗凝在治疗中针 对已经形成的血栓起不到溶解的作用,只能用来辅助预防血栓的再度发生。溶栓的治疗效 果虽然优于抗凝治疗,但是溶栓治疗的出血率较高2。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溶栓时间和日尿激酶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良率达到 98.0%(4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8.0%(39/5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通过本次对 DVT 治疗中采 取的尿激酶溶栓用量在日 30-60 万 U 比其他用量要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采用 CDT 治疗 DVT 时尿激酶日用量在 30 万 U-60 万 U 最好具有较高的临床 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彭磊.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5,(02) 91-92. 2展宝明,陈达,张庆文. 桃红四物汤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 究 J.中医正骨,2014,(09) 25-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