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942851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交通运输作为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迅速,综合交通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布局和结构得到改善,设施装备水平较大提高,运输能力显著增强。但从总体上看,交通运输仍然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瓶颈”制约尚未完全消除,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任务,需要加快建立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满足经济社会对运输的总需求。为明确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统筹协调各种运输方式,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交通运输资源,发挥综合交通的整体优势,

2、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综合交通网涵盖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通过在地理空间上和功能上的有机组合、衔接,形成网络布局,构成了综合交通体系的基础。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以构建一体化整体最优的综合交通系统为目标,遵循交通运输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地理特征,对各种运输方式按照其经济技术特征进行合理布局、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突出各种运输方式优化、衔接和协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综合交通基合交通基础设础设施网施网络络到到 2020 年的年的发发展展目目标标、网、网络总络总体体规规模与构成、模与构成、综综合运合运输输大通道和大通

3、道和综综合交通枢合交通枢纽纽布局方案布局方案,以及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从局部最优上升到整体最优,进而提高我国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率和综合效益。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的总体规划,是指导各种运输方式布局和发展规划的依据。本规划已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2术发展规划纲要以及能源、工业等相关规划进行了衔接,今后,将根据交通运输内外部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适时对本规划有关内容进行修订和调整。一、一、综综合交通网合交通网现现状状评评价价(一)(一)发发展展现现状状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建设,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综合交通网络总量已初具规模,

4、网络布局和结构明显改善,技术水平日益提高,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到 2005 年底,全国运输线路总里程达到217.2 万公里(不含民航航线和海上运输线路),其中铁路 7.5 万公里,公路 193 万公里,内河航道 12.3 万公里,油气管道 4.4 万公里。民航运输机场 142 个,沿海和内河码头泊位 35200 个。我国我国综综合交通网是以我国自然地理、人口分布合交通网是以我国自然地理、人口分布为为基基础础,以工,以工农业农业生生产产和人和人民生活等民生活等经济经济社会活社会活动为动为需求,需求,结结合国土开合国土开发发和保障国家安全逐步和保障国家安全逐步发发展形成的,展形成的,在在这这个网个网

5、络络体系中,五种运体系中,五种运输输方式以自身的技方式以自身的技术经济术经济特点呈特点呈现现各展所各展所长长、 、优势优势互互补补的的发发展格局展格局。从综合交通网的布局看,已形成连接全国城乡的基本网络形态。2005 年综合交通网的平均密度为 22.6 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东部地区 60.6 公里/百平方公里,中部地区 38.7 公里/百平方公里,西部地区 12.2 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国乡镇公路通达率为 98.3,建制村公路通达率为 94.3。从综合交通网的结构看,基本形成了点、线、面相衔接,干支层次清晰,分工日趋明确,集疏运衔接配套的客货运输系统。在长期的运输网络布局中逐步构建了东部沿海

6、、沿长江、京沪、京广客货运输大通道和南北能源运输大通道,形成了围绕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地区五大港口群3体,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为中心的机场体系,承担了我国客货运输的主要任务。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运输机动性、承载能力和可靠性明显提高。从综合交通网的演进历程看,一是各种运输方式以其技术经济优势和满足市场需求为主导,处于不断完善的大发展时期。二是伴随先进科技的应用,交通基础设施整体技术水准快速提升,运输网络的发展从以“通”为主上升到以“畅”为先。2005 年,铁路复线率为 39.4%,电气化率为 31.2%,高速公路里程达到 4.1 万公里,等级公

7、路占总里程的 82.5%,沿海港口万吨级深水泊位 1113 个,民航大型机场 25 个。以交通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为标志,运输大型化、专业化和便捷化日趋明显,综合交通网服务质量和效率效益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从综合交通网的运行机制运行机制看,随着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运输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铁路运输实现了主辅业分离,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实现了政企分开。除铁路外,以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输价格形成机制初步建立。交通运输领域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渠道多元化的基本格局初步形成。(二)存在(二)存在问题问题尽管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还不能有效满足我国经济和社

8、会快速发展的要求,交通运输的“瓶颈”作用仍未完全消除,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总量不足,覆盖面偏低,全国性的交通骨架网络尚未形成,规模效应难以体现,主要运输通道的能力十分紧张;运输网络结构不尽合理,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难以做到“宜路则路、宜水则水”;区域交通发展不平衡的总体格局没有根本改变,4城乡交通差距问题仍较突出;综合运输大通道和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滞后,导致不同运输方式难以进行合理分工协作和有效的衔接配套,降低了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还需要继续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加快网络设施的发展,但要从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战略

9、高度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约束条件下,转变交通发展方式,优化交通资源配置,调整网络结构,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引导各种运输方式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与协作,达到协调发展,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二、二、规规划指划指导导思想与目思想与目标标综综合交通网合交通网规规划的指划的指导导思想是思想是:根据全面建根据全面建设设小康社会目小康社会目标标要求,以科学要求,以科学发发展展观为观为指指导导, ,坚坚持以持以衔衔接、接、优优化和化和协调发协调发展展为为主主线线,以,以综综合运合运输输大通道和大通道和综综合交合交通枢通枢纽为纽为重点,充分重点,充分发挥发挥各种运各种运输输方式的方式的

10、优势优势, ,扩扩大大规规模,完善网模,完善网络络,整合,整合资资源,源,优优化化结结构,加快构,加快发发展展综综合运合运输输体系,提高交通运体系,提高交通运输输系系统统的整体效率,努力构建的整体效率,努力构建资资源源节约节约型、型、环环境友好型交通体系,促境友好型交通体系,促进进交通可持交通可持续发续发展,适展,适应应国民国民经济经济持持续续快速快速协调协调健康健康发发展、社会展、社会稳稳定、祖国定、祖国统统一、国家安全以及全面参与一、国家安全以及全面参与经济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全球化的需要。综综合交通网的合交通网的发发展目展目标标是是:到到 2020 年基本建成各种运年基本建成各种运输输方式

11、布局合理、方式布局合理、结结构构完善、便捷通完善、便捷通畅畅、安全可靠的、安全可靠的现现代化代化综综合交通网。合交通网。三、三、规规划原划原则则51、配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统筹考虑经济布局、人口和资源分布、国土开发、对外开放,以及国防建设、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对交通运输的要求。2、充分体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和比较优势,合理配置、集约利用运输线路资源,衔接优化各种运输设施空间布局。3、建设综合运输大通道与扩大交通网覆盖面相结合,提高网络承载能力与增强运输机动性相衔接,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及与城市交通系统相协调。4、以人为本,强化枢纽衔接和一体化运输设施配置,促进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建立,满足便捷

12、、通畅、高效和安全的运输服务需求。5、注重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节能减排,整合既有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交通安全。四、功能定位四、功能定位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国家综合交通网络的总体空间布局规划,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体现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和交通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是指导和协调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规划的依据,具有整合优化运输资源配置、促进交通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综综合交通网的合交通网的规规划期划期为为 2006 年年2020 年。年。五、五、规规划方案划方案(一)(一)综综合交通网合交通网规规模与构成模与构成根据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综合交通网远期规划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是:(1)全国所有城镇、口岸

13、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都有公路连接;(2)目前人口在 20 万以上的城市、沿海主要港口、主要口岸都有铁路或高速6公路连接;(3)直辖市、省会城市、沿海发达城市、具备条件的内陆偏远城市、重要旅游城市及旅游区有民用航空线路连接;(4)按照自然地理、人口分布和经济发达程度,在满足通达度的前提下,保障区域内和各个区域之间交通联系,以及对运输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充分的承载能力,东中西三区域采取不同的网络密度;(5)形成以长江、珠江、京杭运河、淮河、黑龙江和松辽水系为主体的干支直达、江海联运的国家高等级内河航道体系;(6)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系统功能完善并与综合交通网络有效衔接的沿海港口

14、格局;(7)油气管线和路网布局确保能源安全有效供给。1、规划 2020 年综综合交通网合交通网总规总规模模为 338 万公里以上(不含空中、海上航线、城市内道路和农村公路村道里程)。2、 、综综合交通网构成合交通网构成为为:公路网总规模达到 300 万公里以上(不含村道),其中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 65 万公里,高速公路 10 万公里左右。铁路网总规模达到 12万公里以上,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 50%和 60,其中铁路客运专线和城际轨道交通线路 1.5 万公里以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2500 公里。内河航道里程达到 13 万公里,其中国家高等级航道 1.9 万公里,五级以上航道 2.4 万公

15、里。民用机场数量达到 244 个。沿海主要港口 25 个。输油气管道达到 12 万公里。3、港口能力。、港口能力。沿海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 65 亿吨以上,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 2.4 亿标准箱,沿海及沿江港口煤炭吞吐能力达到 12 亿吨以上,港口的铁矿石接卸转运能力达到 3.5 亿吨以上。7(二)(二)综综合运合运输输大通道布局方案大通道布局方案综合运输大通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线路组成,承担我国主要客货运输任务的运输走廊,构成综合交通网的主骨架,是国家的运输大动脉。综合运输大通道布局规划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是:(1)连通我国所有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及其他 50 万人口以上

16、的城市,连接我国主要的陆路、海上和航空口岸;(2)连接区域经济中心、重要工业和能源生产基地;(3)为西部、中部、东部地区之间和省际间的沟通提供多条走廊,满足国土开发和国防功能需要;(4)构成通道的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内河高等级航道、航空主航线以及油气主管道有机衔接和相互协调,并与国际运输网络充分衔接,体现我国运输多样性和集约性,促进形成以优势互补为基础的一体化运输体系。综合交通网骨架由“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和国际区域运输通道组成。具具体方案体方案为:“五五纵纵”综综合运合运输输大通道大通道:1、南北沿海运、南北沿海运输输大通道大通道北起黑河,经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烟台、青岛、连云港、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厦门、汕头、广州、深圳、湛江、海口,南至三亚。此外,还包括北京至沈阳进出关通道。该通道由贯穿全线的铁路、公路、民航航路,部分陆上油气管线和沿海主要港口间航线组成,形成沟通我国南北沿海的综合运输走廊。该通道通过黑河口岸与俄罗斯铁路和公路网连接,通过大连、青岛、上海、宁波、厦门、广州、深圳、湛江等沿海港口与国际海上运输网络连接,并以上海、8广州枢纽机场为节点,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