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景区旅游公路的设计理念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9937487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景区旅游公路的设计理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景区旅游公路的设计理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景区旅游公路的设计理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景区旅游公路的设计理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景区旅游公路的设计理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7浅谈景区旅游公路的设计理念刘阳春1 肖梅凤2 崔云光2(1、吉安市公路局 吉安 343000) (2、吉安市公路勘察设计院 吉安 343000)摘 要:本文提出了“畅安舒美”的景区旅游公路设计理念,并围绕这一理念提出了景区旅游公路设计的一些技术指标问题和安保工程设计及生态环境保护构想。关键词:公路工程;旅游公路;设计理念0 前 言公路的设计理念,是其建设的灵魂。通常情况 下,景区旅游公路是以旅游车辆和游客为主要服务 对象,因而在服务功能和设计理念上应具有其有别 于营运性公路的独特性。景区旅游公路设计,应该 贯彻“畅安舒美”的设计理念,以保障车辆行驶和 游客游览的通畅、安全、舒适和沿线环境的

2、协调美 观为设计宗旨,通过采用合理的技术标准、选用合 理的公路设计指标和技术参数,注重道路交通安全 工程设施以及环境保护工程的设计与运用,来最大 限度地实现景区旅游公路的服务功能。 1 路线设计的新理念1.1 路线布设的一般考虑 1.1.1 注重路与自然景观的协调性 旅游景区,通常地处崇山峻岭之中,或是湖滨海岸之边,公路沿线的山岭、坡地、河流、海岸、湖滨,构成诸多鬼斧神工般的靓丽风景。因而,景区旅游公路路线的布设,必须与景相融,做到既要满足车辆通行的基本要求,又要达到自然景观与再造景观的协调一次,和谐统一,使路融于景中,景环绕路旁。 1.1.2 注重顺势布线 旅游景区的自然地形地貌往往变化较大

3、,山川、大地、河流、湖海具有其自身恢宏的势态,景区旅游公路的线形布设应尽可能依地形布线,顺应山川、大地、河流、湖海的自然势态,做到顺势而为,线形连贯,顺滑自然,融入大地。 1.1.3 安全布线 旅游景区的地质情况和山体岩层走向往往也具有多样性,景区旅游公路的线形布设应尽可能避开地质不良地带。必须穿越地质不良地带时,亦应通过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或运用灵活性设计原则,尽可能不扰动或少扰动自然地貌。 1.1.4 环保布线 旅游景区多属于自然保护区域,其森林植被茂密,自然风景秀丽,名胜古迹诸多。景区旅游公路的布线应尽可能避免或尽最大程度减少对自然风景、植被、古迹的破坏。 1.2 路线设计指标的选用 1.

4、2.1 设计速度 景区旅游公路选线往往受到地形地貌以及自然保护区域诸多限制条件的制约,因而一般难以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公路的设计速度常常受到一定的限制。然而,旅游景区由于其秀丽的风光、独特的景色常常吸引游客的目光,令游客情不自禁驻足观望。安座游车当中的游客也不例外,进入旅游景区后时常会被公路两旁的景色所感染,不由自主地回首观望、拍照摄影。因此,旅游景区公路通常还起到观光走廊的作用,其设计速度无需,也没有必要选用过高。如果采用过高设计速度,必然要求较高的平纵指标,这在地形较为复杂的旅游景区势必会造成大填大挖现象,致使景区环境遭受较大的破坏,这是景区旅游公路设计所应避免的事情。根据许多景区旅游公路

5、建设的经验,一般景区旅游公路的设计速度以 3040km/h 为宜,最高不宜大于 60km/h。当条件受到限制时,还可采用 20km/h 的设计速度。但根据运行车速的理念,必须注意控制与改善相邻路段指标的组合,降低容许速度差,从而消除安全隐患。景区旅游公路线形设计的优劣,不在于最低指标是否突破规范底限,而在于其是否与相接路段衔接顺适,相邻路段速度差控制是否合理(一般应在 20km/h 以内) 。 1.2.2 路基宽度 为实现景区旅游公路的通畅要求,公路的路基宽度应尽可能达到 7.5m 以上。当受到条件限制,无法保证双车道路基宽度需要时,也可随地形地貌的“势”而造路,分幅修建,上下错位。当沿线景点

6、较多,且具备修建迂回道路的条件时,可设计单车道环线公路,以尽量减少对沿线景观和植被的破坏。设计修建单车道环线公路或分幅修建公路时,应结合地形合理布设一定数量的停车及修车车道,以避免临时停车、修车妨碍其他车辆的正常通行。38根据一些旅游景区的管理经验,实行旅游专线 管理的景区旅游公路,由于旅游车辆由景区统一配 置(一般为中巴车) ,车辆行驶路线固定,驾驶员 相对固定,对沿线路况比较熟悉,加上必要的限速 行驶管理,车辆行驶有序,旅游景区内的旅游公路 的路幅宽度完全可以根据地形情况适当予以减窄, 而不必强求一定的等级宽度,以避免大填大挖,破 坏自然景观。 1.2.3 最大纵坡 景区旅游公路的使用与管

7、理,在 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应由景区统一进行管理与使用。 在此情况下,当公路设计的纵断面条件受到限制时, 可以小客车的爬坡性能为设计参考,适当放宽对最 大纵坡的限制,以节省工程量,避免或减少工程地 质灾害的发生,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1.2.4 平纵组合 景区旅游公路由于其平面和纵面 指标一般都受到条件限制,常常采用较低值,甚至 存在突破低限的情况,因此,在路线设计中应充分 考虑平纵组合问题。特别是当平面与纵面指标同时 达到较低值时,更应重视两者组合的合理性。 2 安全保障工程设计 2.1 景区旅游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设计的必要性 安全是景区旅游公路设计的首要问题。必须从 设计环节着手,采取一切行之有

8、效的方法和措施, 保证景区旅游公路自身设施的安全、车辆行驶的安 全以及游客、行人通行的安全。由于受到各种条件 的制约,景区旅游公路在设计时所采用的技术指标 常常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 为确保车辆和游客的安全,完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 的设计,在景区旅游公路设计中尤显重要。 2.2 景区旅游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设计的总体原 则 景区旅游公路应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的规定,采用 C 级或 D 级道路交通 安全设施。必要时应采取 B 级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2.3 景区旅游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设施的主要类 型 2.3.1 一般路段 以设置标志牌、警示柱、砼护栏 和波形

9、梁钢护栏等道路交通设施为主; 2.3.2 急弯、视距不良路段 以设置标志牌和反光 镜等道路交通设施为主; 2.3.3 临崖、临水险要路段 以设置砼防撞墙和标 志牌为主; 2.3.4 陡坡路段 以设置减速带和标志牌为主; 2.3.5 道路标线 尤其是应完善弯道等路段的中线 标示,规范车辆行驶路线。 3 满足舒适与美观方面的设计3.1 舒适性对路面的要求 景区旅游公路的舒适性,除要求合理搞好路线 设计速度、平面线型、平纵组合等方面的设计外, 路面结构类型的选用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景 区旅游公路,不仅要求路面要坚固耐用,而且还要 求平整顺适。因此,应该选用高级或次高级路面结 构层,对景区旅游公路

10、进行路面硬化,以满足行车 的舒适性要求。 3.2 依“势”造路,构筑景区旅游公路的和谐 美 依势造路既是景区旅游公路路线布设的要求, 也是使其融入环境,构筑景区旅游公路与周边环境 和谐统一,协调一致的需要。依势造路,就是要求 景区旅游公路路线的线型走向要与山川、河流和大 地的走势相互融洽、互为一体,顺“势”造路,使 其流畅自然,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和谐美观。使 公路亦融为景区的一处景观,给游客带来良好的视 觉和感官效果,营造出一种“车在路上走,人在画 中游”的优美环境,增添游客的舒适感。 3.3 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植被破坏 在景区旅游公路的设计中,最大限度地保护生 态,最小程度地损坏原有植被是

11、一个极其重要的理 念。为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植被破坏,公路的设计 指标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而不强求高指标,避免 强拉直线,硬切山梁,横跨山谷的大破大立的错误 做法。在条件特别困难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过多过 大地破坏自然植被与生态环境,公路的设计指标甚 至可突破低限。 3.4 适“势”造景,最大程度地恢复生态景观 景区旅游公路建设必须坚持“在设计上最大限 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在施工中最小程度地破坏和最 大限度地恢复生态环境”的指导原则。当然,由于 公路构筑物线长面广,在其建设当中不可避免地仍 会对沿线原有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坏,但是,我 们必须想方设法把这种损坏降到最低程度。对于已 经造成破坏的路段,

12、在设计上应该从公路构筑物入 手,适“势”造景,通过边坡种树植草,或采用网 格式、曲面形护坡形式,再造自然景观,最大程度 地恢复生态植被,还游客以美感,还自然以美景。 4 结 语 2004 年,吉安市在井冈山自然风景核心保护 区实施了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点公路的建设, 在项目的实施当中,突出体现了景区旅游公路建设 与设计的新理念。 这次建设的六条教学点公路,共计里程 58.1km。39项目建设主要以拓宽路面(在不破坏现有植被 情况下拓宽) 、调顺纵坡、硬化路面、完善路基路 面排水设施和交通安全防护设施为主。该项目的实 施,在改善教学点和景区道路交通条件的同时,极 大地避免了对原有植被的人为破坏,有力地保护了 自然生态环境。通过一年多的运营观察,该项目建 设基本实现了“通畅、安全、舒适、美观”的教学 点公路以及景区旅游公路建设的预期目的。因而, 笔者认为,该项目的建设及其设计理念,可作为景区旅游公路建设与设计理念的借鉴与参考。参考文献:1 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2 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