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专题六测试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934758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 专题六测试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必修二 专题六测试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必修二 专题六测试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必修二 专题六测试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必修二 专题六测试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二 专题六测试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 专题六测试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必修二必修二 专题六测试专题六测试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1 “梅隆拉响警笛,胡佛敲起警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冲。 ”这首流传于20 世纪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的美国民谣描绘的是 ( )A华尔街股市暴涨 B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C经济危机爆发 D美国经济繁荣2引发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有(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没有解决 劳动人民的日益贫困,限制了购买力 资本家受利益驱使,盲目扩大生产 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A BC D3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规,该法规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

2、、销售等方面规则,遵守该法规的企业或公司可以获得美国政府颁布的徽章(见下图)。这一法规是( )A 紧急银行法 B 全国工业复兴法C 联邦紧急救济法 D 社会保险法4联系所学知识观察下图,判断 1933 年罗斯福与农场主的交谈,涉及的主要话题应是( )A提高农业产量 B增加农业出口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 D修建水利设施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主要结果是( )A促进了社会和谐 B强化了国家机器C阶级矛盾基本消除 D消除了社会不公现象6罗斯福新政实施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 ( )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 B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C计划经

3、济取代市场经济 D私人经济受到限制7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 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B克服 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2C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D缓解 20 世纪 70 年代的经济“滞胀”8对于中国 4 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专家预测未来两年每年将拉动经济增长 1 个百分点。4 万亿元投资主要投向“三农” 、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等,这可以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加就业。在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过程中,美国采取的类似措施是( )A推行“以工代赈” ,增加

4、就业机会 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奖励农民,调整生产机构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9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学习时采用了这样一段史料:2004 年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开支:19.9%用于军费; 21.6%用于社会保障;19.5%用于资助穷人、老人、残疾人的医疗保险项目4.1%用于退休金和扶持残疾人的开支9%用于失业补助、给穷人家庭的住房、食品、收入补助以及税收返还1%用于科研。据此判断此次探究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美国:世界第一流的政治经济军事强国B科研地位的下降:现代美国的发展隐患C福利社会: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D政府干预经济:美国联邦政府的重大变化10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5、” ,这句名言出自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之口。他从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 ,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 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弗里德曼的理论被普遍认可的背景不包括( )A美国开始了“新经济”的经济增长模式B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状态C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和日本的挑战D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11下表是 1977 年部分国家政府控制某些行业比重(%) 国家煤炭工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英国10010075加拿大私有7575法国10010075从中可以看出第二次世

6、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全面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B扩大政府开支,调节社会生产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大力干预D开始重视限制私有企业的发展12有人认为,20 世纪 30 年代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经济、政治遭到重创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一个新的转机。这里的“转机”主要指的是( )A从政治上着手,加强集权,提高行政效率B从思想上着手,强化道德,培养优秀公民C从法律上着手,完善法制,稳定社会秩序3D从经济上着手,国家干预,调整生产关系13右图是一幅关于西方福利制度的漫画,从图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A福利制度的过度保护,导致激励效应降低B社会福利规模的扩大,加重政府财政负担C福

7、利制度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D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西方国家增加社会福利开支14二战后,欧美“福利国家”制度发展起来。对这一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A缓和了社会矛盾 B消除了阶级差别C克服了经济“滞胀” D削弱了宏观调控15 1931 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 124 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 1/3。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时代背景是(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C苏联制定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D开始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16 2010 年 3 月 14 日上午 10 时,温家宝总理在

8、人民大会堂与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并答记者问。言谈中,总理多次提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其中最让我们感觉温暖并视为经典的表述是总理在回答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提问时说的那段话“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下列制度、法令中,既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又能推进公平正义的是世卿世禄制均田制 九品中正制罗斯福新政的“以工代赈”ABCD17有学者在研究经济发展模式时发现:上个世纪 20 年代,苏俄曾实行“新经济政策” ,中国曾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0 年代美国推行了罗斯福“新政” ;90 年代邓小平又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倡导中

9、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上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 “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18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 1948 年以来的英国国民所享有的福利政策。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正确的是( )4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扩大社会消费,从根本上激发了工人积极性 造成财政赤字,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 调整生产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新变化A B C D19下图是 20 世纪 20 年代至 40 年代美国股市

10、走势图。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A19271928 年,股市上涨过快加剧金融市场风险B1929 年,纽约股市崩溃直接导致股市下跌C1930-1932 年,股市持续下跌主要是因胡佛坚持自由放任政策D1932 年,股市上涨主要是因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20经济大危机(19291933 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C以工代赈,扩大

11、内需 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21右图为 1933 年美国政府为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或公司颁发的蓝鹰徽章。蓝鹰运动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对蓝鹰运动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确立了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B起到了扩大工业生产的作用C调节了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D保障了劳工和消费者的权利22罗斯福认为:“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都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 ”罗斯福新政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措施5是( ) A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B实行社会保障,增加就业 C规定工人的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 D恢复银行信用,保护储户利益23 1929 年,中国的入超额由以前的每

12、年 3 亿美元增加到 816 亿美元,1932 年入超增加至 867 亿美元,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B九一八事变的影响C国共十年对峙的影响 D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影响24. 有人概括战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是“基础殷实,决策正确,动力巨大,高新技术” 。下列图示中比较符合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是25罗斯福“新政”初期,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有失业严重 物价高涨 股市低迷 美元贬值A B C D26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

13、弊端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27为迅速摆脱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干预经济的政策。其中农业领域的调控措施是( )减少种植面积,调控农产品产量 调整农产品结构,鼓励农产品进出口 增加政府储备,规范农产品销售 努力降低农产品价格,解决民生困难 A B C D281981 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里根政府强调,“国家已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更加彻底地向右转”。这里“右转”的意义是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加大社会福利资金的投入 D增加国有制经济的比重29下图是美国在 20 世纪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其中标号阶段发展的原因是6

14、A罗斯福新政实施 B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C世界市场的拓展 D战后经济体系的建立30 20世纪80年代,法国政府控制的电子工业、基础化工、有色金属工业、军火工业、航空工业、公用事业的比重分别为44%、54%、63%、75%、84%、100%。从中可以看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全面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 B扩大政府开支,调节社会生产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大力干预 D开始重视限制私有企业的发展31面对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总统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这段话预示美国政府将( )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 B建立社会保障制度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 D推行自由放任政策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