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黄潮龙诗歌意象的审美特征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9934746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黄潮龙诗歌意象的审美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黄潮龙诗歌意象的审美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黄潮龙诗歌意象的审美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黄潮龙诗歌意象的审美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黄潮龙诗歌意象的审美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黄潮龙诗歌意象的审美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黄潮龙诗歌意象的审美特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析黄潮龙诗歌意象的审美特征浅析黄潮龙诗歌意象的审美特征郑柳娜【摘要摘要】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具体载体,在黄潮龙诗选中,诗人借象以寓意,对错觉与幻觉化意象的运用十分丰富。此外,诗句中对意象的结构与组合也比较奇特,如意象的并列与印证、抽象概念的意象化以及通感手法的运用具有一定特色。【关键词关键词】意象 错觉 幻觉 通感 并列 意象是诗人以词语为物质外壳、以情感为内在意蕴的含意之象,是诗人主观情志的具体载体。台湾诗人余光中对意象的定义做过这样的阐述:“所谓意象,即是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这外在之象还原为诗人的内在之意。 ”【1】在黄潮龙诗选(以下简称诗选 )

2、中,诗人就运用了大量丰富的意象来抒发内心感情,最后达到“得意忘象”的境界。下面,笔者将就诗人黄潮龙对意象的独特创造、组合以及运用的技巧进行分析。一、意象的错觉与幻觉一、意象的错觉与幻觉艺术审美领域之所以不等同于一般的现实生活,就在于它是一个“对象化”的世界,是诗人创造的意象的世界。诗人从一般的物象游离开来,将其错觉化、幻觉化,并脱离意象进入精神的领域。在黄潮龙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错觉意象和幻觉意象特征,诗人不按照客体对象的概念来对待它,而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重新规定它。1 1、审美错觉性意象、审美错觉性意象由以往的感性经验和理性经验对眼前的意象的印记,可以产生变异的艺术意象错觉意象。这

3、种错觉,导诱出的是异化审美意象,恰恰正是这种弄假成“真” ,歪打正着,创造出一种新颖独特的审美意趣,从中获得意外的快感和满足。如拭试镰刀:金属的锋芒/在刈者的感召下/穿越荒芜,穿越青涩/进入土地激动的喘息/于泥味被翻得最香的季节/和大地一同呼吸/以手拭镰/被磨亮的太阳长出芒刺以人们正常的感觉,根本体会不到金属的锋芒是如何“穿越“的,而土地也不会“喘息” 、和“呼吸” ,太阳也不可能“长出芒刺” 。在这里诗人所描绘的这幅画面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情景,若是固守“写实”的原则,这首诗就似乎是荒诞不经的了。但是对于善于用直觉把握审美对象的读者来说,则可以凭借自己的感受能力,领悟诗歌的内涵。诗人在这里

4、是通过对这一系列意象的错觉化来表达对成熟和丰收的幸福体验。此外,像“沉默冷漠的石头因而微笑/松散的水泥/摇曳的钢筋终于拥抱” (特区打工仔 ) ;“花朵、泥香、瑟音、草气/氤氲成少女半眠半昧的睡姿” (春 ) ;“我悄无声息,象鱼儿静静地呼吸/聆听一株海底植物成长的声音/不惊动沉睡的同伴” (夜晚 ) ;“置身于锦绣中华/但觉凤凰之翼/正在我的身上生长” (深圳锦绣中华漫步 ) ;“乡愁是环村的小溪/时时将故乡紧抱/乡愁是一只盲鸟/飞不出一堵沉沉的黑墙/夜很苦恼/何处有洗涤积物的晨风” (夜晚 )等,都是诗人对意象的一种错觉化。在诗选中,具备错觉性的意象不胜枚举,它们是诗人为表达某种特定的心境

5、,对客体意象采取的一种人为的错觉的关照态度,以造成意象的“变形” ,产生一种在一般的意象感受下所不具备的强烈艺术感受。2 2、审美幻觉性意象、审美幻觉性意象与错觉意象不同,幻觉意象是完全抛开客观实在的物象而去“以情唤景” 。幻觉意象的具象载体是幻想,常用以表现诗人一刹那间的幻觉或错觉。所以,幻觉意象的主观性极强,意象的变形也较多。例如:站台:我既紧张又激动/一个细胞接一个细胞/在膨胀,有些呼吸困难/爱情、诗歌、幸福在不停奔跑/不远处,站台正在招手“爱情” 、 “诗歌” 、 “幸福”谁也没有见过,它们是不具形态、声色且不可见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它们却像是长着腿“奔跑”过来的具体物象,令读者感觉它

6、们可以是一丝风、一缕阳光、或者是身边任何的东西。因为当列车把心上人送到站台的时候, “我”的心情十分愉悦,并把这种愉悦外扩,产生幻觉化的审美,感受到身边的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好。在诗选中,我们看到的类似的幻觉意象还有:“我们都是些质朴善良的孩子/就这样受伤并且倒地/同时默默为自己的过去感动不已/而后再度爬起/一任足音由远而近地穿透灵魂” (春 ) ;“沿着通幽的思路/总让你信手丢下的意境/打湿了灵魂” (读李白 ) ;“云水深处/机声渐渐响亮/有船头少女纵情长笑/笑声在水中开花” ( 过龟山古渡 ) ;“双手划动一种凉爽的情绪/姿势优雅风流/蛙泳、蝶泳、潜泳” (夏天,我在榕江游泳 ) 。在现实中

7、, “灵魂”没有形状,也就无所谓“穿透” ;“意境”也不可能被“打湿” ;“笑声”也不会“开花” ;“情绪”没有厚度,也无所谓的“凉爽” 。这些意象都是没有形状的,但是诗人在对客体深入体验后,却通过幻觉化来把它们生动地刻划出来,让它们可感可触。二、意象并列与印证二、意象并列与印证1 1、意象的并列、意象的并列意象的并列,就是不通过任何连接词语,而以排比或隔行反复的形式,把许多不同的意象用同一句式排列在一起,形成一种强有力的艺术情势。它们共同营造诗歌意境,共同服务于诗歌的主题。例如南方小镇组诗三:在烟雨濛濛的小镇/老寨、榕树、小溪、田野/还有集镇、临街小吃、家长俚短/组合成一生眷恋的家园/每次思

8、乡,记忆中的小镇/总在古老的小巷深处/江南的油纸伞里/盛开了在这里,小镇、老寨、榕树、小溪、田野、集镇、小吃等并列的意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活泼生动的南方小镇画面,一字一景,有如电影的“蒙太奇”手法一样在我们的面前依次呈现。这组并列的意象把烟雨朦胧的江南小镇,老寨口的大榕树,家常话短的人们以及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带到了我们的面前。诗歌里没有出现“我” ,却又无处不是“我” 。 在烟雨的笼罩下,这幅景融合成了一个整体,诗歌的意象就跃然纸上。在诗选中,对意象的并列表现最强烈的是千里韩江:韩江,尽管你将光辉隐蔽起来/你仍是新时期的最敏感部位/是时代不可替代的大动脉/是飘扬在东方古国的变革和创造的旗/是开

9、启光明开启温暖的金钥/是指令山川草木的神经网络的中枢/是让土地站着奔跑歌唱的水的处子/是必须回游到产卵水域的透明的鱼类/是冲刺星座的航天器信号分明以上的每一个意象,都是独立且具有一定意义的整体,意象与意象之间没有主、从之分或者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而是一种平行并列的关系。将其连贯起来,可以看出它们是由诗人内在的情感线统筹的,并不是无端链接在一起。这一个个并列着的“是.”的意象,高度赞扬了韩江的地理位置以及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如果从意象并列内容层次上分析, 诗选中便有意象的意义主次递进的并列“如果/阳光再柔一些/天色再明亮一些/香蕉再绿一些/我的情感再深一些/哦,我的脚步再慢些、再轻些/我就可以一

10、脚/踏进了江南” (南方小镇组诗二 )在这里,诗人通过用物起兴,托出“我” ,把人的情感放在一个比物更高的层次。2 2、意象的印证、意象的印证诗歌的意象结构是一种多层次、多风格的整体印象,意象的并列给人运动感,给人以力度,而意象的印证则给人以韵律感。意象的印证,是着意把一组意象与另一组意象叠印在一起,使两组意象组合相互映衬,以突出某种特定的诗思与气氛。两组意象在表面上并不相关,实际上是由诗人的内在情感连接在一起的。比如老榕树下 ,诗人首先描写了老榕树下被遗弃的女婴嗷嗷待哺的凄凉景象:“村庄的老榕树下/被遗弃的女婴即将喑哑无声/母亲的气息在哪儿/甜甜的乳汁在何方/襁褓已如板壁般冰冷/竹箩更似岩石

11、般坚硬/所有的乡音默默如路人” 。女婴渴望“母亲的气息”和“甜甜的乳汁” ,然而陪伴她的却是冰冷的“襁褓”和坚硬的“竹筐” ,这幅画面显得十分凄凉。相反的是,生男丁的家庭此刻正张灯结彩庆贺着:“而祝贺生子的人家正在欢庆良辰/先人的遗像前烛火透红/户口薄上空着的位置/已赫然填上男性的峥嵘” 。热闹欢喜的家人、庆贺的“烛火” 、 “户口本”的空位等着男性书写峥嵘,似乎暗示着只有男性才有资格和能力改写历史,带来家族的繁盛。紧接着,诗人又进行第二次的对比,在最后一节诗中回过来描绘被抛弃的女婴的凄凉结局:“只有这小小的女婴/以不幸为名/小手紧挽浓密的榕荫/垂须有泪,孤月升空/冷照她美丽而又痛苦的眼睛/狗

12、声远远地传来/却又渐渐消隐/啊!这春天的夜晚为什么这般寒冷/为什么这样无情” 。诗人在此将描写男婴和女弃婴的三组意象进行两次印证,形成强烈的对比,用女婴的孤独和悲凉与男婴家庭的热闹放在一起,使读者心理产生强烈的冲击,批判了社会上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在祭鳄台上的鳄鱼石雕中,诗人则先描写鳄鱼的邪恶:“它阔口利齿/充满保护色/浊泥般粗陋的身躯蠢动不已” 、 “硬鳞闪动在旋转的霓虹灯下/闪动在罕有的盛宴中/它的欲火是另一种阳光/正透过贪婪的眸子聚焦” 。然后诗人又引出希望的火光:“而当我默诵风雨剥落不去的祭文时/却感受到一种坚实而厚重的力量/一如千年不破的碑身/北方的大地是剑刃/南方的大地是剑尖/我们

13、能听见的只是/鳄类遁逃时水花飞溅的声音” 。第一节是鳄鱼嚣张的气焰,而后一节则是人类正义的崛起,前者邪恶,后者代表希望,二者在这里形成映衬,敲击出邪不胜正的历史回音。三、奇妙的意象组合三、奇妙的意象组合通感通感在诗选中还有一些很特别的句子,如果用日常的语法来衡量,是无法讲通的。例如:“浓密的凉荫下/小鸟繁殖着弹地的啾啾声/芬芳而缠绵/从此,在潮涨潮落的沉韵里/你拔节生根/摇曳的榕叶清亮如水/发出绿色的声音” (榕江 ) 。小鸟的“啾啾声”如何能产生“弹地”的重量?“声音”又怎会是“绿色”的?其实在这里,诗人是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将意象组合起来,前者是听觉和触觉互通,后者是听觉和视觉互通,形成了

14、一种通感。而所谓通感,就是把不同的感觉器官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融合与沟通起来,同时感觉一个具体表象,而当欣赏者直观这个意象时,它能够同时作用于两个以上的感官,使欣赏者获得一种独特的审美乐趣。艺术通感带给人们的体验是独特而具有魅力的,它是诗人在感知生活的过程中出现的某种特殊的心理现象, 是诗人在审美活动中通过艺术想象得到的一种艺术感受。类似的, 诗选中运用通感的诗句还有:“摇晃不定的村间小径/声声唢呐将花轿坐沉” (夏 )“唢呐”的声音是听觉,没有重量却将“花轿坐沉” ;“扯一片阳光在掌上/感知成熟的程度” (等待秋收 )我们无法触摸阳光的形状,又怎能“扯一片”呢?;“未经雕饰的鸟声落

15、在他的肩头和阳光的集束一起晃动一树树浓荫溅湿了这个人白色的小花从春天梦到秋天” (种柑的人 ) “鸟声”怎能落在“肩头” , “浓荫”又怎会“溅湿”人?诗句利用通感的艺术手法,往往能够更鲜明地凸显意象,这种欣赏过程中获得的审美意象具有朦胧模糊却蕴味无穷的特征,并不是集中表现为某种明显说得出来或感觉得出来的意象上,而是由某种意象群组成的混合审美意象,与欣赏者的生存历史复杂地胶合在一起,实际而深切地指引着审美意象的存在,令人获得通感的快慰。四、抽象概念的意象化四、抽象概念的意象化我们常常把概念抽象化,如思想、精神、灵魂、记忆、时代、爱情、社会等等。它们都是无外形、不可感、不可见的,也就是说客体对象

16、一旦构成概念,就已经把生动、具体的表象形态抛弃了。然而,在当代诗歌中,意象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把失去形态的抽象概念“复活”了,并赋予它们以形、色、味、声等具体外观。在诗选中,黄潮龙就赋予他笔下的抽象概念以丰富的意象。让我们先来看其中的飞向冬至:一只力竭的啼鸟/咯血溅上我的身躯/我的灵魂一阵颤动/渐渐长出茸茸的嫩毛/飞向冬至“灵魂”本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没人见过也不可触摸其形体,又怎会“颤动”呢?但在诗人的意象中,它却“长出茸茸的嫩毛” ,并且能够“飞” ,成为生动的审美对象了。这就是诗人对抽象概念的意象化,读者可以从其中充分体会到在严寒之下, “我”仍然坚挺的魂魄,而这一种不畏严寒的精神就是通过对“灵魂”的意象化来表达的。再看诗歌:“而诗歌,有时是一颗尚未成熟的/青涩的果子,在平淡的日子抖动/有时是月光下的女子/朦胧得让人忽略了美丽/诗歌,就是在我的生活之中/深入泥土,在思想的原野上生根发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