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南地区山地建筑选址布局概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921203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西南地区山地建筑选址布局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西南地区山地建筑选址布局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西南地区山地建筑选址布局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国西南地区山地建筑选址布局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西南地区山地建筑选址布局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西南地区山地建筑选址布局概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西南地区山地建筑选址布局概述姓名:郦先彬 学号:1915110320 1、西南地区简介 西南地区是一个我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在这两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从 远古时代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相互挤压, 我国西南地区的被抬高,形成了各大山系,横断山脉便是其中之一。夏天来临,山顶的积 雪融化,形成的潺潺溪流顺着山谷流下,经过数亿年的冲刷,使得现在的西南大地山川河 谷密布。这种特殊的地形地貌,对我国西南地区的建筑布局和选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西南地区聚落的分布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建筑建筑布局和选址有不同的决定性因素,其总体还是有 许多相通的

2、地方,在管子乘马篇中曾写道:“凡立国着,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 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才,就地利,故而城郭不必中规矩, 道路不必中准绳” 。这种观点认为建筑的选址应该趋利避害,不应该过于拘泥于严格的方圆 规矩的建筑布局方式。放眼今天西南地区的山地建筑布局,笔者认为就是对这个理论最好 的诠释。 2.1 河谷城市的分类 由于我国西南地区河流密布,到处是高山峡谷,缺少一般平原地区的建筑基地,所以 一般聚落和城市是沿河谷呈带状分布或者位于河流交汇处分散组团式的城市布局。其中带 状河谷城市由于受河流的流水地貌影响大,河谷中的河谷阶地或狭长谷地沿河流带状分布, 成为城市建设用地,因

3、而城市呈带形形态特征,如攀枝花市、云阳县城、巫山县城、石柱 县城等。分散组团式河谷城市,由于城市的发展,需要城市空间的扩展,但是由于地形、 河流分割等自然因素的制约,使得在发展过程中城市整体在空间上分布相对分散,各个用 地团块集中建设,而形成分散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形态,如宜宾市。攀枝花市 宜宾市2.2分散组团式河谷城市的功能布局以宜宾市为例 宜宾位于中国四川省中南部,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长江零公里处。因金沙江、岷 江在此汇合,长江至此,始称“长江” ,宜宾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城” 。 其城市功能布局为“一城四区、带状组团式”的组合型城市布局结构。 “一城”:三江主城,包括老城、南岸、赵场、盐坪

4、等组团。 “四区”: 依据主导产业和山水生态本底隔离划定的四个产城综合功能区:岷江新区、临 港新区、金沙新区、南溪新区。 “带状”:沿江的的现代功能集聚带。从金沙江上游天柏组团沿江一直向东延伸至南溪组 团,沿线布局城市主要的商业、商务、行政、文化科教和创意研发等现代服务功能以及临港型装备制造和白酒酿造等特色和现代产业。 “组团式”:各功能片区布局相对紧凑,每个片区既有综合城市功能,又各有特色,同时 在外围形成李庄、李庄东两个特色组团,共包括 17 个组团。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河谷型带形城市的经济发展将更为迅速,与 此同时其空间布局、结构调整也将进入最为剧烈的阶段。因此,河谷型带

5、形城市应充分利 用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在合理调控城市内部自身的空间重构和空间增长的基础上, 积极促进其整体的地域空间结构和区域空间布局,使整个河谷地带步入良性发展循环。3、西南地区民居选址布局特点从贵州的西江苗寨到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从汉民族的吊脚楼到藏民的碉楼, 无不体现出我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基于我过西南多山的地貌特征,所以许多都是修建 在山地上面,所以如何处理好建筑与基地的关于以及基地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3.1 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建筑布局的因素 、风水 风水中国古代建筑选址是不可忽视的文化内容之一。在远古时代,人们就依照当时的 社会形态意识,逐渐形成了考察周围环境,择其吉而避

6、其凶的手法营造住宅与村落。 中国古代的风水地理是当时哲学观念与民俗意识支配之下为了选择与建造生活环境, 为城市。村落。住宅、墓地墓地趋利避害而发展起来的环境评价系统。这个系统对中 国建筑布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地基本特性 安全性:这是山地建筑选址首要考虑的因素,对于山地建筑而言,其安全性主要考虑 地质承载力适宜、无重大地质灾害侵袭、地质环境处理得当。 可建筑性:民居一般修建在交通较为便利,可达性较好的地区。同时也考虑土壤、岩 石性质、水环境等因素。 最优成本:在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同时,对建筑成本进行评估,使山地建筑的使用寿 命和修建成本最低。 3.2不同地域的民居建筑 、贵州西江苗寨

7、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余 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由于受耕地 资源的限制,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西江每 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均名扬四海,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 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分平地吊脚 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底层用于存放生产

8、工 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 建有独特的“美人靠” ,苗语称“阶息” ,主要用于乘凉、刺绣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 大特色。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物资。西江苗族吊脚楼源于上古 居民的南方干栏式建筑,运用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结构的组合,构成三维空间 的网络体系,与周围的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相得益彰,是中华上 古居民建筑的活化石;在建筑学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反映苗族居民珍惜土地、 节约用地的民族心理,在中国当前人多地少的形势下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上梁的祝辞 和立房歌,具有浓厚的苗族宗教文化色彩。 是苗

9、族传统文化重要的承载者。这个位于贵州西江的苗寨之所以形成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是和当地的气候特征和苗族 人的生活习惯密不可分的。由于我国西南地区人口与土地矛盾一直以来都十分突出,所以 勤劳智慧的苗族人民一般不会用肥沃的良田去修建房屋,他们一般将房屋修建在贫瘠和陡 峭的上坡上;由于贵州地处亚热带气候,夏季的地面十分潮湿,所以一般建筑的底层不适 合人类居住;再者苗族人对毒蛇和虫害的很早就有了深刻的认识,说起苗族蛊毒,大家都 不陌生,其实质就是一些毒蛇和毒虫对人类的威胁。综上原因,西江苗寨展现了她现在的 布局方式和吊脚楼的建筑形式。采用吊脚楼的建筑形式,底层架空,可以在原本陡峭的山 坡上面营造出平坦的屋

10、面,同时有利于底层的通风透气。人的活动在二层及以上进行,有 效的避免的蛇虫的伤害。、云南傣族竹楼 因傣族处在亚热带,还保留祖先的习惯“多起主楼,傍水而居” 。所以村落都在平坝 近水之处,小溪之畔大河两岸,湖沼四周,凡翠竹围绕,绿树成荫的处所,必定有傣族村 寨。所以还保留着大的寨子集居两三百户人家,小的村落只有一二十人家。房子都是单幢, 四周有空地,各人家自成院落。腾龙沿边的住宅,多土墙平房,每一家屋内一间隔为三间, 分卧室客堂,这显见是受汉人影响,已非傣族固有的形式;思普沿边则完全是竹楼木架, 上以住人,下栖牲畜,式样皆近似一大帐篷,这与淮南子所记“南越巢居”的情形完 全符合,也正是史书所记古

11、代僚人“依树积木以居”的“干栏”住宅。土司头人的住宅, 多不用竹而以木建,式样仍似竹楼,只略高大,不铺茅草而改用瓦来盖顶。西双版纳境内, 傣族自己能烧瓦,瓦如鱼鳞,三寸见方,薄仅二三分,每瓦之一方有一钩,先于屋顶椽子 上横钉竹条,每条间两寸许,将瓦挂竹条上,如鱼鳞状,不再加灰固,故傣族屋顶是不能 攀登的,若瓦破烂需要更换,只须在椽子下伸手将破瓦除下,再将新瓦勾上就可。凡住此 类房屋的,便算是村中的大户了,就是车里宣慰衙门,建筑式样也不过如此,只是面积较 一般傣族民间的木楼大得多,全楼用一百二十棵大木柱架成,长十余文,阔七八丈,楼上 隔为大小若干间屋,四周有走廊,但不开窗,故黑暗无光,楼下空无遮

12、栏,只见整齐的一 百二十棵大木柱排列着,任牛马猪鸡自由地在其中活动,这就是傣族最局统治者的官衙兼 住宅了。这种上面住人下面养牛马的屋子,在西南边区中普遍可以见到,例如哈尼、景颇、 僳僳以至苗、瑶、黎诸族,住屋建筑也如此式,惟下层多用大石或泥土筑为墙壁。 、新形式农村住宅的建筑布局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西部许多农村地区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房屋修建方 式,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的农村住宅更加现代化。但有些地区由于规划的欠缺和人们新型 的建筑认识的不足,产生了很多问题。由于新的建筑材料和结构使得传统地质以及自然灾 害对建筑的影响减小,很多地区的建筑选址首先考虑的是交通的便利性。这使得一些沿道 路、河流的民居建筑骤然增加,但由于我国西部大部分农村地区的配套设施不能满足人们 日常的生活需求,所以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了出来。在日后的设计和规划过程中,我们应当 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农村地区,以减少在城市化过程中付出的环境代价。 总结:建筑的选址和布局是建筑设计非常重要的一步,一个好的选址,可以减少不必要的 灾害、降低建筑成本、方便居住者的生产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