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宜川县秋林镇新农村建设调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920249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宜川县秋林镇新农村建设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陕西省宜川县秋林镇新农村建设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陕西省宜川县秋林镇新农村建设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陕西省宜川县秋林镇新农村建设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省宜川县秋林镇新农村建设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宜川县秋林镇新农村建设调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秋林镇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2 年 8 月 4 日2012 年 8 月 8 日调查地点: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秋林镇引言引言: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就是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农业、农村、农民,即所谓的“三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开始逐渐向城市转移, 与此同时,由于农村科教资源匮乏,农民文化程度水平有限,农业科技化程度低,很多地 区交通不便,因此农村仍旧是落后的代表,进入城市的农民工也成了廉价劳动力的代名词。 而我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且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百分比高,农村面积占全国总面积 百分比高,所以城市的发展空间相对有限,因此农村成为了

2、一个值得发掘的巨大资源。然 而,近几年来,愿意留在农村的人却越来越少,愿意为“三农”服务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资源的不均衡利用的加剧,导致农村只能进入越来越落后的死循环。中国的发展,不单单 包括了城市的高速发展,更依托于整个国家中每个个体的发展,我们的理想是让所有人都 过上小康的生活,所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至关重要。2005 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 ,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次暑期社会 实践,我们小队来到了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秋林镇,以秋林镇为代表调查宜川县的新农村 建设

3、。一、一、实践目的实践目的(1)通过对秋林镇下属各行政村村长及村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三农”问题下当代农 民的生活现状; (2)通过实地走访,亲身体验来感受新农村建设为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3)观看具有陕北特色的民俗风情表演,并加入表演队伍中,亲身感受黄土高原的地域 文化。二、二、实践内容实践内容宜川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吉县相望,南与黄龙、韩城 为邻,西与富县、洛川接壤,北接延长、宝塔区。被誉为“天下奇观”的国家重点风景名 胜区黄河壶口瀑布和陕西省蟒头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均位于宜川境内。本次我们实践小队进 行调查的秋林镇位于宜川县中部,是本县的一个苹果大镇,全镇有苹

4、果面积 30000 亩,挂 果面积 19000 亩。 当汽车带着我们在曲折蜿蜒的山路上前行,车身的颠簸伴随着我们心脏激动跳跃的节 奏,我们能隐约的预感到这次的实践对于我们这些生长于城市的孩子将是一次收获颇丰的 经历。 在进入宜川县境内以后,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典型的黄土高原的景色,而令人更加印象深刻的是,这里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全是贫瘠的黄土地,在那一抹抹亮眼的黄土之 上,是漫山遍野的苹果树,一个个正处于套袋期的苹果仿佛也在欢笑着迎接我们的来临, 迫不及待的要带我们去看秋林镇风风火火的新农村建设。 订下实践计划时,我们确立的是以“可持续农业”为中心的实践主题,并且提前与秋 林镇政府取得了联系,

5、他们也表示会对我们本次的实践活动给予最大的支持。然而,当 8 月 4 日我们到达秋林镇时,通过分别与秋林镇镇长、书记进行的两次座谈,更多的了解了 当地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加突出当地特色,经过我们全体队员的商议,将本次实践的主题 更改为对秋林镇新农村建设进行调查。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担任的是宣传委员,主要负责部分照片的拍摄、筛选及新闻编写 工作。在为期 5 天的实践中,用相机记录下新农村建设下黄土高原的崭新风光,朴实的农 民们爽朗的笑容,还有队员们认真完成实践任务、积极体验新农村生活的全过程。 以下为本次实践的具体内容。 1.8 月月 4 日: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及特色,制定详细实践计划日:了解当地实

6、际情况及特色,制定详细实践计划 第一天我们到达了秋林镇,受到了镇政府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根据当地政府的安排, 我们去著名的景点黄河壶口瀑布进行了游览,当时正值黄河汛期,奔腾汹涌的黄河水 强大的震慑力,使我的内心满是深深的震撼,别无他思。正是那黄色的波涛,孕育了与它 同色的黄土高原独特的风光,而那一声声巨响,仿佛是来自天上巨龙的咆哮。也借着这次 游览的机会,队员之间,还有我们小队与政府工作人员之间都渐渐熟悉了起来。 之后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去到了政府为我们安排的宿舍。并不是多么奢华的环境,房间 里是简单的架子床,还有贴心的书桌,而经过我们的整理打扫,却是明亮而温馨。 收拾完毕之后,我们分别与镇长及书

7、记进行了谈话。镇长强朝晖为我们介绍了秋林镇 的整体情况以及其管辖范围内几个行政村的情况,并对我们的实践内容提出了些许建议。 书记则关注了我们实践的初步想法、具体任务及日程安排,然后为我们推荐了几个适合进 行调查的村子,结合我们的情况为我们规划了具体日程。也就是在与镇长和书记交谈时, 我们做了更改实践主题的决定,并及时变更了相应的实践计划。 2.8 月月 5 日日6 日:实地进行调查问卷日:实地进行调查问卷 5 日早晨,吃过政府食堂为我们提供的丰盛而饱足的早餐后,在政府工作人员的带领 下,我们开始了本次实践的第一项内容,实地走访调查。我们一共走访了屯里,杏曲,良 子伸三个行政村。 我们的问卷分为

8、了“村干部问卷”及“村民问卷” ,涉及内容包括家庭基本情况、土地 经营情况、农田水利情况、社会福利情况几个大方面。 我们进行走访调查的流程主要是在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首先来到村长或村支书 的家中进行问卷调查,再通过村长或村支书联系村民,进行村民的问卷调查。 由于小队的分工明确,因此在调查的过程中,大家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再加之镇政 府和村长、村支书以及村民们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保证了我们此次问卷调查的顺利完成。图为良子伸村新农村建设为村民们修建的文化休闲广场 3.8 月月 7 日:蟒头山体力训练,守山大爷带来感动日:蟒头山体力训练,守山大爷带来感动 在我以往的旅行经历中,总会有一些难以忘怀、

9、感人至深的经历,而这次的实践也不 例外。 7 日,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除去几位因感冒而身体不适的队员,其他队员都随着工 作人员出发去往了国家级森林公园,蟒头山。炎炎夏日,蟒头山上人烟稀少,也更加充满 了自然的、不被侵扰的感觉。一路登到山顶,我们终于见到了在海拔千米的蟒头山顶上居 住着的守山老人。年过古稀的老人,独自生活在蟒头山顶,守着送子王母的庙宇,这样的 生活在我们想来,是枯燥无奇的,想必老人的精神也不会太好。但当我们见到老人时,却 惊诧的发现老人精神矍铄,带着一条跟随自己多年的小狗,向我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老 人热情地用鸽子蛋、野鸡蛋还有山上的野果招呼我们,并滔滔不绝的为我们讲述蟒头山的

10、历史和民俗,还有他出山各处游玩的经历,并向我们展示他外出游玩时的照片,有在北京 鸟巢前的留影,还有在西安大雁塔北广场的,每一张照片上的老人都有着爽朗灿烂的笑容, 还有一张,是老人在冰天雪地的蟒头山山顶照的,只穿着一件褂子的老人,对着镜头做了 一个双臂向上,展示肌肉的动作,那饱满的肱二头肌,不正说明着老人健硕的身体吗?老 人说,他习惯了这样宁静平淡而贴近自然的生活,他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感到满足而快乐。 老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深深的打动了我。尽管山顶的生活条件艰苦,还要忍耐常年的 孤寂,可老人却仍然保持一颗快乐的心,为身边的小小幸福而感到满足。笑和乐观是能传 染的,在老人的感染下,我们的心境似乎也变得

11、更加宽阔了一些。临走前,我们与老人拍 了合影,拍照前,老人拿出了一件厚厚的棉袄穿上,并对我们说“冬天照相要夏天的打扮, 夏天照相要穿冬天的打扮” ,如此风趣幽默,老人,你的快乐,又如何不令我们感动?4.8 月月 8 日: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表演日: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表演 刚来到秋林镇,便有耳闻秋林镇良子伸村有个著名的“民俗文化社” ,由于我们小队的 队员都是文艺分子,自然不会错过如此近距离接触陕北风俗文化的机会。早在几天前对良 子伸村进行问卷调查之时,我们便找到了“民俗文化社”的负责人刘爷爷,同他商量准备共同举办一次民俗文化的表演,让我们这些大学生也见识见识咱们最地道的陕北风情。 良子伸村是秋林

12、镇新农村建设的优秀代表,不仅将苹果种植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使 全村人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而且在忙于农事的同时,为了丰富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大家还 自发组建了“民俗文化社” ,筹集资金置备表演行头,在闲暇时候,便聚集起来学习排练具 有陕北特色的民俗节目。有乐趣横生的抬轿子表演,有热闹非凡的秧歌表演,还有精彩绝 伦的“斗鼓”表演。这些表演虽然全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们自己学习编排的,但是感觉非 常专业。我们在村民们热情的感染下,也跟着一起乐呵,跟在秧歌队后面学习秧歌,队里 的女生亲身感受了一次被抬在轿子里的摇晃感觉。最后我们与村民一起合唱了南泥湾 , 欢声笑语映衬着天边的夕阳,为陕北大地的新农村披上一层美

13、丽的霞光。三、三、实践结果实践结果为了将新农村建设做好做大做强,2007 年宜川县委县政府把新农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在如火如荼的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潮流中,秋林镇赶着这趟潮,抓紧其管辖之下的行政村的 新农村建设工作,几年下来,卓有成效。苹果、花椒、农家乐等一系列产业在农村的各个 角落蓬勃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跃然眼前,既有崭新漂亮的独户 大院,也有被重点保护的祠堂古宅,新生活反映着农民生活的欣欣向荣,旧痕迹代表着对 历史的正视和尊重。随着陕北农村系列产业的蓬勃发展,人民经济水平逐年提高,更加重 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退耕还林工作持续推进。尽管在农村,社会福利的解决并不全面, 而

14、且许多方面有欠缺,不能满足农民需求,但是相信在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势头下,社会福 利的问题也会逐步得到解决,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同胞们也能拥有更加良好的基础设 施待遇。四、四、实践总结或体会实践总结或体会感触最深的是陕北人民的淳朴热情,以及他们对生活的那种阳光积极的态度。尽管只 呆了短短的 5 天,但是陕北人民脸上洋溢的爽朗的笑容,犹如黄土高原上的阳光一样耀眼, 深深的感染着我们所有的队员。无论你走到陕北的哪个地方,都不能不被陕北人民对客人 的热情所感动,不停的招呼我们进屋休息,在炎炎烈日下为我们送上清凉的水和新鲜的果 子消暑,耐心的回答我们调查问卷上的问题,让我们真是有受宠若惊的感觉。而且他们的 生活态度真的让人佩服。而这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也不能不说有归功于新农村建设为 农民们带来的深切的幸福感的影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作为一个学农的学子, “三农”于我而言却并不是一个熟悉 的词汇。很多东西还是要自己亲身去体验以后才能确切的了解,很多事情不是道听途说就 能感受,也并不是仅仅从文字上的阅读就能体会。此次社会实践,我了解到的不只是“三 农” ,感受到的不只是热情,更是对自己内心的一次洗礼,对自己生活态度的一次感染。正 是这次深入农村的实践,为我打开了去了解“三农”的一扇窗户,这一路上收获的感触, 也成为了一段丰富我自己人生经历的旅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