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2-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921112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 2-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必修三 2-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必修三 2-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必修三 2-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必修三 2-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三 2-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 2-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 1 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数量变化() 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知识点一 种群的概念及其数量特征1种群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_生物的全部个体想一想:判断种群和物种的标准是什么?2种群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_特征意义: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调查方法Error!(2)出生率死亡率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_的比率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_的重要因素10(3)迁入率迁出率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

2、种群密度的因素(4)年龄组成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类型:_、稳定型和_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_(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3种群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议一议:标志重捕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知识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 2 -种群数量的变化1变化内容:_、波动、_、下降2两种增长曲线(1)“J”型曲线Error!(2)“S”型曲线Error!3决定因素_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21看一看:当一个种群迁入一个新的适宜环境时,种群数量如何变化?4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2)人为因素:受_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野生动植

3、物种群数量不断减少225研究意义Error!思一思: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增长常表现“S”型增长的实质是什么?巧记:种群的“二二三”判一判1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应属一个种群( )。2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3橡树种子常在母树附近形成集群是空间特征,由于微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 )。4不同种生物 K 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的 K 值固定不变( )。5城市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6种群在空间分布上只有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 )。7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波动和下降等( )。自我校对:同种 数量 较小 较大 随机 所有样方

4、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强 大 - 3 -总数 种群密度 增长型 衰退型 变化趋势 增长 稳定 充裕 连10续增长 环境条件 环境容纳量 K 值 出生率 人工控制2122想一想:种群必须具备“三同” ,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物种主要是看在自然条件下能否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议一议: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分布均匀;未标志个体和被标志个体都有同样被捕获的机会;调查期中没有迁入和迁出;调查期中没有新个体的出生和死亡;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看一看:当刚迁入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种群增长速率较快,接近“J”型曲线;当繁殖到一定程度后,环境中的容纳量接近饱和,种群增长减缓,呈“

5、S”型曲线,最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思一思:种群的增长速率在各个阶段不相同所致。判一判:1. 2. 3. 4. 5. 6. 7.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Error!1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如下图)。年龄组成种群密度增长型:出生率 死亡率增加 稳定型:出生率 死亡率基本不变 衰退型:出生率 增长快 相对稳定 1,则种群密度增大,为增长型种群;迁出率造成的。(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

6、高造成的。(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易错点 1 对“S 曲线”的几个关键点和关键区段认识不到位而犯错点 拨 种群“S”型曲线辨析种群“S”型增长曲线分析:(1)潜伏期(对环境的适应期):个体数量很少,增长速率很慢,害虫防治最好应在此期进行。(2)加速期(对数期):个体数量快速增加, 时,增长速率达到最高,资源利用黄金点,害虫防治K2严防达此期。(3)减速期和饱和期:随着种群密度增加,个体因食物、空间和其他生活条件的斗争加剧,同时- 10 -天敌数量也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值(K)时,种群停止生长,种群增长速率为零,即出生率死亡率,但种群数量达到最

7、大。到达 K 值后,有的种群的数量呈锯齿状波动。易错点 2 “种群增长率”与“增长速率”不是同一概念,曲线也迥异点 拨 “增长率”是否就是曲线的斜率:增长率是单位时间内增长的个体数/初始个体数;增长速率是单位时间内增长的个体数/时间。其实,在种群增长曲线中,增长率并不等于曲线的斜率,只有增长速率才等于曲线的斜率。 “J”型增长曲线的增长率不变,但其增长速率(等于曲线的斜率)却逐渐增大。 “S”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随种群密度上升而逐渐下降,其增长速率(相当于曲线斜率)是先增后减。(如下图)。纠错演练1(2013黑龙江省部分重点中学质检)温州某地乌鸫连续 10 年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表示

8、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第 6 年以前乌鸫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B第 5 年和第 7 年的乌鸫种群数量相同C第 3 年的乌鸫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第 3 年的乌鸫种群数量最大解析 由曲线可知,前 3 年种群数量不断增加,但增加的速率不断下降,到第 3 年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第 3 至第 9 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第 9 至第 10 年种群数量保持稳定。答案 D2(易错题)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11 -A图 1、2、3 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图 1 中 A 点和图 3 中 E 点的增长速

9、率与图 2 中的 C 点对应C图 1 中 B 点和图 3 中 F 点的增长速率与图 2 中的 D 点对应D图 1、2、3 中的 B、C、F 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解析 本题涉及种群数量增长的三条曲线,首先要对三个曲线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进行对比:图 1 和图 2 的横坐标都表示时间,但图 1 的纵坐标表示种群个体数,图 2 的纵坐标表示种群增长速率;图 3 的横坐标表示种群密度,纵坐标表示出生率或死亡率。通过分析曲线可知,三个曲线图中的种群个体数量最终都达到一个最大值,所以它们都属于“S”型增长,环境条件是有限的,A 正确。图 1 中,曲线斜率最大的点(A 点)增长速率最大,图 3 中

10、出生率和死亡率差值最大的点(E 点)增长速率也最大,这两个点对应图 2 中的 C 点,B 正确。图 1 中的 B 点增长速率为0,图 3 中的 F 点出生率死亡率,增长速率也为 0,这两个点均对应图 2 中的 D 点,C 正确。图 1、2、3 中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的点分别是 B、D、F 点,D 错误。答案 D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探究(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变动为例)Error!1实验原理(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2实验流程(1)

1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 12 -(3)观察并计数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混合均匀并培养,每天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4)重复2、3步骤连续观察7 d,统计数目(5)绘图分析将所得数值用曲线表示 出来,得出酵母菌种群 数量变化规律3基本技术要求(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计数。(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3)结果的记录最好用记录表

12、。(4)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5)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6)计算 1 mL 菌液的数量。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着重于抽样检测法测定微生物数量的计数方法、装片制作、实验操作程序等,题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典例】(2012江苏单科,27)蓝藻、绿藻和硅藻是湖泊中常见藻类。某课题组研究了不同 pH 对 3 种藻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见图 1、图 2。请回答下列问题。- 13 -(1)根据图 1 和图 2 分析,3 种藻类中 pH 适应范围最广的是_;在 pH 为 8.0 时,3 种藻类中利用 CO2能力最强的是_。(2)在培养液中需加入缓冲剂以稳定 pH,其原因是_。(3

13、)在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请回答以下问题。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_。在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这是因为_。将样液稀释 100 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 1 mm1 mm0.1 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见图 3,则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是_个/ mL。解析 本题考查 pH 对藻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藻类种群密度的测定等相关知识。(1)分析图 1 和图 2 中 3 种藻类的生长速率和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发现,不同 pH 下的绿藻生长速率和光合速率变化幅度最小,说明其 pH 适应范围最广;pH 为 8.0 时,蓝藻的光合速率最大,即利用 CO2能力最强

14、。(2)藻类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物质会改变培养液的 pH,加入缓冲液可维持培养液 pH 的相对稳定。(3)在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时,加入固定液杀死藻细胞,以防止藻细胞因细胞分裂而影响实验结果;计数前稀释样液,降低藻细胞密度以便于显微镜下准确计- 14 -数;分析图 3,四角和正中五个中方格中藻细胞平均数为4(个),培养液中藻细544435胞的密度为1001108(个/ mL)。4 250.1 103答案 (1)绿藻 蓝藻 (2)藻类生长代谢会改变培养液 pH(3)维持藻细胞数量不变 藻细胞密度过大 1108种群的概念、特征及种群密度调查1.(2012海南单科,21)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机取样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用样方法取样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随机取样,这样可避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A 正确。各个生长期的个体都要统计。B 错误。要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D 正确。根据样方法获得的数据可以对该植物种群的种群密度进行估算。答案 B2(2011北京理综,2)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