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在电场和磁场中的电磁介质问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9919341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在电场和磁场中的电磁介质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有关在电场和磁场中的电磁介质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有关在电场和磁场中的电磁介质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有关在电场和磁场中的电磁介质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有关在电场和磁场中的电磁介质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在电场和磁场中的电磁介质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在电场和磁场中的电磁介质问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9 页- 有关在电场和磁场中的电磁介质问题(11 级物理学专升本 李晓玉 110512002)摘要:本文分开阐述电场和磁场中的电介质和磁介质问题。对于电介质,从一个例题中得到两种解法,从而更深地研究了电介质的极化本质。对于磁介质,从另一种观点磁荷观点来解释磁介质的极化原理,并且推导出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还比较了磁荷观点和安培环路定理的异同点。关键字:电介质,磁介质,静电场,磁场,磁荷观点,分子电流观点(一)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我们通过大学物理的学习,知道了电介质的极化原理,电介质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因外加电场作用而发生漂移。对于不同的电介质,由于分子结构的不同,极化方式也不同,

2、有位移极化和取向极化。为了表示极化程度,引入了极化强度 P=。对于各向同性的电介质,P=E(为介质的电极化率) 。Vp0ee第 2 页 共 9 页- 由高斯定理知,(1) ,式中的和分别表示自由电荷和极化电荷的代)(1 0 0qqSdEs0qq数和。又因为(2)SqdSP可得到,引入辅助型变量 D,定义为电位移矢量 000)(qdSPES(为电介质的介电常量) ,从而得到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EEPEDe000)1 ((3)0qdSD S现在我们看一道简单的例题:平行板电容器充满了极化率为的均匀电e介质,原电场的电场强度为,求电场 E 的大小。0E一般我们会直接用高斯定律解决就可以了,取一高斯面

3、S,由高斯定律知,设充电后金属极板上的自由电荷面密度为,由 , 0e第 3 页 共 9 页- 得到,问题得到解决。102SSDdSDe S000EDeeEEDE1000但是我们能不能从电介质极化的本质出发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知道电介质发生极化时表面产生极化电荷,而表面的极化电荷的面密度为,为介质表面的法方向的单位矢量,为极化强度 P 在nnePepnenP外法线方向的分量。电介质极化产生极化电荷,极化电荷和自由电荷一样在周围空间内(包括介质的内部和外部)产生附加的电场,由电场的叠加原理知,空间任意一点的场强 E 为外电场和极化电荷的电场的矢量和,由于极化电荷E0EE的电场的大小和方向都是变化的

4、,得到的总场 E 也是不均匀的, 。在电介质的外部,有的地方和的方向EE0E一致,有的地方相反,一般与成一定的夹角,总场 E 的变化规律比较复杂。然而在电介质的内部,情况比E0E较简单,可以证明任意几何形状的均匀电介质但在均匀的外场中极化时,其体内的大体和方向相反,对于E0E球和椭圆等特殊的几何,形状,体内的是均匀的,并且严格和方向相反。E0E第 4 页 共 9 页- 在上题中也可以利用上面得到的结论,极化电荷的面密度为 ,极化Pe0电荷产生的电场(这里的 E 是EEPEeee 00000总场) ,故总场,从而知EEEEEe0 0,问题同样得到了解011EEe决。比较以上两种解法可以看到,在有

5、一定对称性的情况下,采用第一种解法比较简单,我们可以利用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先把 D 解出,这里就无需知道极化电荷的分布和电荷密度。但是对一些高斯面比较难取的情况时,如求均匀极化的电介质球内部的总场强,采用第二中解法更加合适了,第二种解法从电介质极化的本质出发,由极化电荷的面密度得到极化电荷产生的场强,从而得到总场强。总之,两种方法各有千秋,应灵活应用。(二) 磁场中的磁介质问题第 5 页 共 9 页- 电场存在电介质,无独有偶,磁场中也存在磁介质。有关磁场中的磁介质的理论在物理电磁学发展的历史,有两大理论:分子电流理论和磁荷观点。两种观点的微观模型不同,从而赋予磁感应强度 B 和磁场强度 H

6、不同的物理意义,但是最后得到的宏观规律的表达式却完全相同,在这种意义下两种观点是等效的。(a)磁荷观点虽然现在分子电流较符合磁介质微观本质的现代认识,但是磁电荷理论发展在先,与电介质理论完全平行的,便于理解和计算。从电磁学发展历史来看,磁的理论是建立在磁的库仑定律的基础上的,磁介质的最小单元是磁偶极子,可以把磁偶极子看成小磁针,如右图所示,在无外磁场时,各个磁偶极分子的取向是杂乱无章的,所以总的来看介质不显示磁性,当加上一个磁场强度为H0,第 6 页 共 9 页- 使每个磁偶极分子的磁偶极矩Pm 分子转向磁场的方向,从图中可以看到磁偶极子沿着磁场的方向整齐排列的,由于在介质的内部N、S首尾相互

7、抵消,导致在整个棒中的两个端面上有+,-磁荷,磁荷可类比于电荷,那么磁介质问题就与电介质问题相通了,同样引入磁极化强度J,且,J与外加磁场的磁场强度H0 方V分子mPJ向相同,同理也可以得到(4) 内SSdSJmqcosJnJnJm(5)是磁介质的表面上磁荷的面密m度,Jn 是J在表面外法向方向的投影,同样磁荷也会产生附加电场,总磁场强度H为H和H0 的矢量和,和H0 的HH方向相反。再讨论一下影响的因素,在H右图的几根棒中,l/R 不同,让它们的J相同,细而长的磁棒总磁荷较少() ,Sqmm第 7 页 共 9 页- 又离终中点较远,磁荷产生的磁场强度较弱。对于那些短而粗的磁棒,结论正好相反。

8、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得到H(6)0/uJNHDND的大小由 l/R 决定,也可以通过定量计算,它们可以看作一对彼此相距为l,半径为 R 的带均匀磁荷的圆面,我们将此模型改成个相距为 l,半径为 R 的均匀带相反电荷的圆面,从而由磁场问题转化常见的电场问题,先研究一个半径为 R 的均匀带电圆面在其轴线的场强分布,建立如右图的坐标系,设离圆心距离为x 的位置的坐标为 x,我们证明过 ixRxxE)1(2)(220,现在是两个带相反电荷的圆面在它们的中心处的场强即为2E(x),即 。再考虑磁场问题,将改成,改成,E改成,即可得到)1 ( 220xRxE m00uH第 8 页 共 9 页- (7)/(1)

9、/(12/120/dldlHm 即得到 )/(1)/(12/12dldlND对于无限长的磁棒,0, 0;dll/,DNH对于很薄的磁介质片,1,.0/dlDN 0/ uJH在一般情况下,l/d 介于和 0 之间,介于 0 和 1 之间。DN按磁荷观点,像静电场同样的推理,它满足的环路定理和高斯定理分别为:0/ dlH 内SudSHm 0/q1则 (8)内内LdlHHdlHL00/ 0I0I)(第 9 页 共 9 页- (9)内内)(SSuuHm 0m 0/ 0q1q10dSHdSH(4)+(9)得到0u(10)0)(0dSJHu同样引入辅助型变量 B=,B 为磁感应强度,在真空中 J=0,则

10、JHu00 dSB(11) (8)和(11)是安培环路定理和高斯定理。其中HuuHuBm00)1((b)两种观点的对比磁荷观点推导出的安培环路定理是(12) 内L0 0I)(dlMuBdlHLL将(12)和(8)作比较,因为(这里不作证明) ,MuJ0(12)和(8)是相同的。所以分子电流和磁荷观点虽然假设的微观模型不同,B 和 H 的物理意义也不同,但是第 10 页 共 9 页- 它们服从的基本定理相同,计算的具体结果也相同。物理规律分子电流观点磁荷观点电介质微观模型磁化强度矢量 M磁极化强度矢量 J极化强度矢量 P极化的宏观效果与 M 平行的界面上出现磁化电流与 J 垂直的界面上出现磁荷与

11、 P 垂直的界面上出现极化电荷描述磁(电)场的基本矢量磁感应强度 B磁场强度 H电场强度 E介质对磁(电)场的影响磁化电流产生附加场 ,/B/ 0BBB磁荷产生附加场,/H/ 0/HHH极化电荷产生附加场,/E/ 0EEE第 11 页 共 9 页- 辅助矢量磁场强度 H磁感应强度 B电位移 D高斯定理0 dSBSSdSD内0q安培环路定理 内LdlH0I0ELdl从上表中可以看到两种观点的异同点了。两种观点出发点不同,但殊途同归,下面作个比较:1. 从原子结构的认识来看,分子电荷理论更加符合实际,磁荷理论不太符合磁介质的微观本质。2. 从计算方法来看,磁荷观点简便多,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仍有其

12、应用价值。3. 在磁荷观点中,H 的物理意义比较清楚,B 是作为辅助矢量引入的,物理意义不那么直观。而在分子电流中 B的物理意义比较清楚,而 H 是一个辅助矢量,其物理意义不直观。总之,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但是要始终采用一种观点。结语通过对电介质和磁介质的更深的探索和研究,我对电磁介质的极化本质有更深的体会,并且领会到了电磁之第 12 页 共 9 页- 间的联系区别,学会到类比等重要的物理方法。参考文献电磁场与电磁波 ,邹澎,周晓萍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年 6 月版电磁场与电磁波 ,张昕、杨晓冬、李文兴,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8 年 1 月版应用电磁学基础 ,Fawwaz T.Ulaby 著、尹华杰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年 1 月版电磁场基础 ,钟顺时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年 2 月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