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中的平仄问题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12081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联中的平仄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联中的平仄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联中的平仄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联中的平仄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联中的平仄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联中的平仄问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联中的平仄问题.txt 我不奢望什么,只希望你以后的女人一个不如一个。真怀念小时候 啊,天热的时候我也可以像男人一样光膀子!八言联平仄规格,仄起大都是四四断句,或三 五断句,如: 梅芯花开,香分座上; 兰芽日长,秀毓阶前。 回天地,琼田千顷绿; 漾东风,小苑万花红。 八言联平起式: 酒能成事,酒能败事; 水可载舟,水可覆舟。 九言联仄起句式: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九言联平起句式: 塞翁失马,又岂知非福; 郑人覆鹿,只浑欲是真。 十言联大致采用四、六骈文体格式: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阶崇万级,俯临千幛奇观。 十言以上的长联,除平仄要求外,每一断句的最后一个字的平仄

2、也要协调。如下文例句的这 副对联,除每个断句平仄协调外,上下联每一个字,平仄都很工稳。 此地可停留,剪烛西窗,偶话故乡风景。剑阁雄;峨眉秀,巴山曲, 锦水清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忘先哲典型。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 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禁忌】 1忌同声落脚 这是就上联或下联各分句句脚之间的关系而言。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对联,各分句句脚的平仄安排,严格说,可以马蹄韵为规则。所谓马蹄韵,指的是句脚平仄安排如马之走步,后脚踏 着前脚印走。其平仄格式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或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但 是,作者认为,从对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考虑到对

3、联“联无定句,句无定字”的特点, 以及对联句式的复杂性等因素,其句脚平仄安排的格律要求亦可以“忌同声落脚”为规则。 准确一点说,此规则有两点要求:(1) 、每边二至三个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全是同声落 脚。 (2) 、每边四个以上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连续三句(上下联起句及中间分语段时可 以例外)或三句以上同声落脚。这种规则理论上简洁明了,运用上灵活多变,既体现了原则 性和理论性相结合,又能包容在句脚平仄问题上的几种主要不同意见。以每边五分句长联之 上联为例,按“马蹄韵”的规则,只有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两种正格, 另有仄平平仄仄一种变格,共三种格式。按“忌同声落脚”的规则,那

4、么,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等十一种格式皆为合格,且无须 分正格与变格。 2忌同声收尾 这是就上联联脚与下联联脚之间的关系而言。准确一点说,此规则也有两点要求:(1)一 副对联不管长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联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字应是仄声;下联则 要求平声收尾。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 (2)上下联不能同声收尾,即上下 联最后一字不能同是仄声或同是平声。 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指的是在一个句子的最末三个字,应尽可能避免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如“缘深因厚坐莲

5、台” ,若将“坐”改为“登”,就成了三平尾。又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 就成了三仄尾。三平尾或三仄尾,在平仄单调上并无二致,为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应将二 者都作为禁忌,不能只忌三平尾而不忌三仄尾。 4忌孤平或孤仄 指的是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应尽可能避免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或只有一个仄声字。如: “万事皆如意” ,若改为“万事俱如意” ,即是孤平;又如:“菩提当下现成” ,若改为“菩 提当下圆成” ,即是孤仄。在此,作者对孤平问题拟略加论述。作者认为,联律不必完全依 从传统诗律,从联律来说, “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若只有一个平声,就犯孤平” ,此定义 更加简洁合理。因为:其

6、一,此定义对平仄的要求,总的看是宽松了一些,符合对联格律的 发展趋势。其二,依传统诗律,所谓孤平,还要除句脚外,但对联与近体诗有一个较大的不 同,就是尾字(句脚)的平仄要求有所不同,且不要求押韵,所以在联中,尾字(句脚)不 一定要单独划出。其三,以字面看,孤,就是一个,孤平的字面含义和实际含义若完全一致, 有利于理解和操作。传统诗律的孤平是:在五言平起、七言仄起的句式中,除韵脚的平声字 外,如果句中只有一个字是平声字,就犯“孤平” 。这种定义,实际上,已经把孤平定死在 一两个句式上了(具体说,五言“平平仄仄平”变为“仄平仄仄平” ,七言“仄仄平平仄仄 平”变为“仄仄仄平仄仄平” ,就是孤平)

7、。因此,对孤平二字,必须加以附带补充说明,人 们才能实际理解和操作。其四,以五言联而言,若只有“仄平仄仄平”是孤平的话,那么, 再来看看“仄仄仄平仄” ,比较这两种格式,从平仄的死板、单调来看,究竟哪一种更死板、 更单调?其五,近体诗,主要是五、七言,因此,在六言联中,传统诗律的孤平概念就不能 加以解释,而六言联中,同样可能存在孤平现象。 另外,孤平或孤仄,在平仄单调上,也没有什么不同。古今诗联作者,不管对于孤平,还是 对于孤仄,实际上,都是能避免就避免。因此,将二者同时作为禁忌,不仅体现理论上的一 致性,也是源于现实情况的。附带指出,依作者上述定义,孤平或孤仄的现象,实际上只存 在于五言和六

8、言句中,因为在七言以上的句子中,如果遵守了平仄交替的基本要求,是不会出现孤平或孤仄的。 5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这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保持 一致。如“世事纷纷”对“红尘滚滚” ,其中, “纷纷”对“滚滚” ,就是叠字相对;又如: 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盘岸; 见因如见果,果苦莫如地狱人。 其中, “修”对“见” 、 “是”对“如” 、 “心”对“果” ,就是重字相对。但是,对联中应尽量 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同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同一位置,如“法界”对“世 界” 、 “成道”对“成魔” 。但有些虚词(之乎也者而矣哉,等等)的同位

9、重字是允许的,如: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脱天之鸟,宇内尚无。 异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位置。如: 业流不住勿贪境; 命运相同莫恨人。 若将下联的“莫”改为“不”,就与上联的“不”字异位重字。 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是对联之忌。不过,有一种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如: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 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 联中的“它”对“你” ,就是异位互重。 6忌同义相对 同义相对,又称为合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 如“旭日”对“朝阳” 、 “史册”对“汗青” 、 “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等,就属合掌。 当然,出现个别非中心词语(尤其是虚

10、词)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 雅。一些含义相近的语句相对,也未尝不可。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 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 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 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如按佩文韵府音韵标准的四声是平、 上、去、入。平声列为“平” ,上、去、入都归纳进了“仄” 。按北京语调,则分成阴平、阳 平、上声、去声,这

11、样一来,平声字多了,没有“入”声,把一部分去入声字归入了平声, 这是学习撰联的同志值得注意的。古来有很多语言学者对古汉语四声,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如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声平道莫低昂。读时发音平和、尾音长,有余韵。 2上上声高呼猛烈强。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 3去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 4入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无尾音。 一般说来,平声字音平和,有较长的尾音。仄声字尾音短促,或者无尾音。近代语言学家刘 半农先生,首先肯定了释真空对于古汉语四声的分析是正确的。半农先生又根据自己的研究 所得,作了补充,他说:“平

12、声平去,曲折最少,习称为平衡调。上去两声曲折最多,或上 升,或下降,或降升,或升降。应为非平衡调。入声最短,称促调。 ”半农先生的论述,简 单而明了。张世禄先生更为简要地将平上去入四声,分成两大类,平声是长音步所在,仄声 是短音步所在,平仄主要是长与短的区别。笔者还认为,古汉语四声,除了有长音步和短音 步之分外,读音高低也是大相径庭的,如以:“东董冻笃”为例,从平声起,音阶逐渐升高,至去声达到顶峰,亦即第三声读音最高。入声一落千丈,音量低短而简捷。简言之:平声哀 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上列散论,只是一般方法,读者可在学习和 实践中再行验证。 为了练习辨别四声的本领,古人列举

13、了如下三十二个字,作为平仄基本知识锻炼的文字,只 要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些字的平仄,那么其他字的平仄,就可触类旁通,一读即知了。 1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按次序分别为:入去平去上入入入上入。 2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字的平仄分别为:入入上平去上平平平上。 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字分别为:上上平上平上上去平上入上。 以北京语调来标注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都是从古汉语的四声演变发展 而来,人们在断定对联平仄时,还习惯地以古汉语四声作为标准。现在除了校正发音以外, 很少用现代汉语的四声来作对、写诗、填词。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时间的推移,现代汉 语的四声,终究为

14、人们所接受。 4必须知道:有些汉字,历来是平仄互用,可作平声,也可作仄声,如看、教、为、思、 傍略举数例如下: (1)“看”作平声:日用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看”作仄声: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3)“教”作平声:樱杏桃榴次第开,故教一一傍窗栽;毵毵竹影依依柳,分得清阴入户来。(4)“教”作仄声:粉笔生涯亦快哉,因材施教育良材;满园桃李生机鬯,化雨春风次第开。(5)“为”作平声: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6)“为”作仄声:本为汉王建大功,未将自我置胸中;早知兔绝终烹狗,悔不淮阴坐钓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