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虫害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08749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的虫害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麦的虫害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麦的虫害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麦的虫害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麦的虫害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麦的虫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的虫害(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麦的虫害 一、小麦蚜虫小麦蚜虫又叫蜜虫、油汗等。是多种蚜虫的总称。北方麦区常见的蚜虫有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 麦二叉蚜。在这 3 种蚜虫中,以麦长管蚜危害最重,是麦田的优势种。麦蚜除危害麦类外,还危害其 他禾本科作物如糜子、高粱等。麦蚜常聚集在植株茎、叶、穗部危害,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植株汁液, 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造成减产,同时还传播病毒病,造成更大的减产。小麦芽虫发生趋势预测图(一) 麦长管蚜 1、 危害特点 麦长管蚜前期集中在叶正面或背面,后期集中在穗上刺吸汁液,致受害株生长缓慢,分蘖 减少,千粒重下降,是麦类作物重要害虫。也是麦蚜中的优势种。 2 形态特征 尾片色浅。腹部第 68 节及腹面

2、具横网纹,无缘瘤。中胸腹岔短柄。额瘤显著外倾。触 角细长,全长不及体长,第 3 节基部具 14 个次生感觉圈。喙粗大,超过中足基节。端节圆 锥形,是基宽的 1.8 倍。腹管长圆筒形,长为体长14,在端部有网纹十几行。尾片长圆锥 形,长为腹管的 12,有 68 根曲毛。有翅孤雌蚜 体长 3.0mm,椭圆形,绿色,触角黑 色,第 3 节有 812 个感觉圈排成一行。喙不达中足基节。腹管长圆筒形,黑色,端部具 1516 行横行网纹,尾片长圆锥状,有89 根毛。 3 生活习性 年生 20 一 30 代,在多数地区以无翅孤雌成蚜和若蚜在麦株根际或四周土块缝隙中越冬, 有的可在背风向阳的麦田的麦叶上继续生

3、活。该虫在我国中部和南部属不全周期型,即全年进 行孤雌生殖不产生性蚜世代,夏季高温季节在山区或高海拔的阴凉地区麦类自生苗或禾本科杂 草上生活。在麦田春、秋两季出现两个高峰,夏天和冬季蚜量少。秋季冬麦出苗后从夏寄主上 迁入麦田进行短暂的繁殖,出现小高峰,为害不重。11 月中下旬后,随气温下降开始越冬。 春季返青后,气温高于 6开始繁殖,低于 15繁殖率不高,气温高于 16,麦苗抽穗时 转移至穗部,虫田数量迅速上升,直到灌浆和乳熟期蚜量达高峰,气温高于22,产生大 量有翅蚜,迁飞到冷凉地带越夏。该蚜在北方春麦区或早播冬麦区常产生孤雌胎生世代和两性 卵生世代,世代交替。在这个地区多于9 月迁入冬麦田

4、, 10 月上旬均温 1416进入发生 盛期,9 月底出现性蚜, 10 月中旬开始产卵, 11 月中旬旬均温 4进入产卵盛期并以此卵越 冬。翌年 3 月中旬进入越冬卵孵化盛期,历时1 个月,春季先在冬小麦上为害, 4 月中旬开 始迁移到春麦上,无论春麦还是冬麦,到了穗期即进入为害高峰期。6 月中旬又产生有翅蚜, 迁飞到冷凉地区越夏。麦长管蚜适宜温度10 一 30,其中 1823最适,气温 1223 产仔量 4850 头,24则下降。主要天敌有瓢虫、食蚜蝇、草蛉、蜘蛛、蚜茧峰、蚜霉菌等。4、图片(二) 禾谷缢管蚜1、为害特点:为害特点:禾谷缢管蚜前期集中在叶正面或背面,后期集中在穗上刺吸汁液,致

5、受害 株生长缓慢,分蘖减少,千粒重下降,是麦类作物重要害虫。也是麦蚜中的优势种。 2、形态特征:形态特征:无翅孤雌蚜体长 3,1mm,宽 1.4mm,长卵形,草绿色至橙红色,头部略显 灰色,腹侧具灰绿色斑。触角、喙端节、财节、腹管黑色。尾片色浅。腹部第 68 节及腹面具横网纹,无缘瘤。中胸腹岔短柄。额瘤显著外倾。触角细长,全长不及体 长,第 3 节基部具 14 个次生感觉圈。喙粗大,超过中足基节。端节圆锥形,是基 宽的 1.8 倍。腹管长圆筒形,长为体长 14,在端部有网纹十几行。尾片长圆锥形, 长为腹管的 12,有 68 根曲毛。有翅孤雌蚜体长 3.0mm,椭圆形,绿色,触角黑 色,第 3

6、节有 812 个感觉圈排成一行。喙不达中足基节。腹管长圆筒形,黑色,端 部具 1516 行横行网纹,尾片长圆锥状,有 89 根毛。 3、生活习性:生活习性:年生 20 一 30 代,在多数地区以无翅孤雌成蚜和若蚜在麦株根际或四周土 块缝隙中越冬,有的可在背风向阳的麦田的麦叶上继续生活。该虫在我国中部和南部 属不全周期型,即全年进行孤雌生殖不产生性蚜世代,夏季高温季节在山区或高海拔 的阴凉地区麦类自生苗或禾本科杂草上生活。在麦田春、秋两季出现两个高峰,夏天 和冬季蚜量少。秋季冬麦出苗后从夏寄主上迁入麦田进行短暂的繁殖,出现小高峰, 为害不重。11 月中下旬后,随气温下降开始越冬。春季返青后,气温

7、高于 6开始繁 殖,低于 15繁殖率不高,气温高于 16,麦苗抽穗时转移至穗部,虫田数量迅速 上升,直到灌浆和乳熟期蚜量达高峰,气温高于 22,产生大量有翅蚜,迁飞到冷 凉地带越夏。该蚜在北方春麦区或早播冬麦区常产生孤雌胎生世代和两性卵生世代, 世代交替。在这个地区多于 9 月迁入冬麦田,10 月上旬均温 1416进入发生盛期, 9 月底出现性蚜,10 月中旬开始产卵,11 月中旬旬均温 4进入产卵盛期并以此卵越 冬。翌年 3 月中旬进入越冬卵孵化盛期,历时 1 个月,春季先在冬小麦上为害,4 月 中旬开始迁移到春麦上,无论春麦还是冬麦,到了穗期即进入为害高峰期。6 月中旬又产生有翅蚜,迁飞到

8、冷凉地区越夏。禾谷缢管蚜适宜温度 10 一 30,其中 18 23最适,气温 1223产仔量 4850 头,24则下降。主要天敌有瓢虫、食蚜蝇、 草蛉、蜘蛛、蚜茧峰、蚜霉菌等。 4、图片图片(三) 麦二叉蚜 1、危害特点 麦二叉蚜常在麦类叶片正、反两面或基部叶鞘内外吸食汁液,致麦苗黄枯或伏地不能拔节,严重 的麦株不能正常抽穗,直接影响产量,此外还可传带小麦黄矮病。 2、形态特征 无翅孤雌蚜体长 2.0mm,卵圆形,淡绿色,背中线深绿色,腹管浅绿色,顶端黑色。中胸腹岔具 短柄。额瘤较中额瘤高。触角6 节,全长超过体之半,喙超过中足基节,端节粗短,长为基宽的 1,6 倍。腹管长圆筒形,尾片长圆锥形

9、,长为基宽的1.5 倍,有长毛 56 根。有翅孤雌蚜体长 1.8mm,长卵形。活时绿色,背中线深绿色。头、胸黑色,腹部色浅。触角黑色共6 节,全长 超过体之半。触角第 3 节具 410 个小圆形次生感觉圈,排成一列。前翅中脉二叉状。 3、生活习性 麦二叉蚜生活习性与长管蚜相似,年生20 一 30 代,具体代数因地而异。冬春麦混种区和早播 冬麦田种群消长动态:秋苗出土后开始迁入麦田繁殖,3 叶期至分蘖期出现一个小高峰,进入 11 月上旬以卵在冬麦田残茬上越冬。翌年3 月上中旬越冬卵孵化,在冬麦上繁殖几代后,有的 以无翅胎生雌蚜继续繁殖,有的产生有翅胎生蚜在冬麦田繁殖扩展,4 月中旬有些迁入到春麦

10、 上,5 月上中旬大量繁殖,出现为害高峰期,并可引起黄矮病流行。麦二叉蚜在1030发育 速度与温度正相关, 7以下存活率低, 22胎生繁殖快, 30生长发育最快, 42迅速死亡。 该蚜虫在适宜条件下,繁殖力强,发育历期短,在小麦拔节、孕穗期,虫口密度迅速上升,常在 1520 天,百株蚜量可达万头以上。 4、图片二、小麦麦蜘蛛在我国小麦产区常见的麦蜘蛛主要有两种:麦长腿蜘蛛和。两种麦蜘蛛于春秋两季吸取麦株汁液,被害麦叶先呈白斑,后变黄,轻则影响小麦生长, 造成植株矮小,穗少粒轻,重则整株干枯死亡。株苗严重被害后,抗害力显著降低。(一) 麦长腿蜘蛛 1、 形态特征成虫:雌成虫形似葫芦状,黑褐色,体

11、长0.6 毫米,宽约 0.45 毫米。体背有不太 明显的指纹状斑。背刚毛短,共 13 对,纺锤形,足 4 对,红或橙黄色,均细长。第 1 对足特别发达,中垫爪状,具 2 列黏毛。 卵:越夏卵呈圆柱形,橙红色,直径0.18 毫米,卵壳表面被有白色蜡质,卵的顶 部覆盖白色蜡质物,形似草帽状。卵顶有放射形条纹。非越夏卵呈球形,红色,直径 约 0.15 毫米。初孵时为鲜红色,取食后变为黑褐色,若虫期足4 对,体较长。 (3)危害作物 小麦、大麦、豌豆、苜蓿、杂草。 (4)危害症状 麦蜘蛛春秋两季危害麦苗,成、若虫都可危害,被害麦叶出现黄白小 点,植株矮小,发育不良,重者干枯死亡。 2、发生特点麦长腿蜘

12、蛛一年发生 34 代,以成虫和卵越冬,第二年 3 月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卵 也陆续孵化, 45 月进入繁殖及危害盛期。 5 月中下旬成虫大量产卵越夏。 10 月上 中旬越夏卵陆续孵化危害麦苗,完成一世代需2426 天。以孤雌生殖为主。 麦长腿蜘蛛喜干旱,生存适温为 15-20,最适相对湿度在 50以下。 3 两种蜘蛛的比较麦长腿蜘蛛主要发生在黄河以北的旱作麦地;麦圆蜘蛛多发生在北纬370 以南黄淮 地区的水浇麦地或低洼麦地,长江流域各省也有发生。两种麦蜘蛛也可以在同一地区 混合发生,为害。猖獗 麦长腿蜘蛛喜温暖、干燥,多分布于平原、丘陵、山区、干旱麦田,一般春旱少 雨年份易于猖獗成灾。对大气湿度

13、较为敏感,遇小雨或露水大时即停止活动。麦长腿蜘蛛行孤雌生殖,有群集性和假死性。成虫喜爬行,也可借风力扩大蔓延为害。越冬 越夏的滞育卵能耐夏季的高温多湿和冬季的干燥严寒,且有多年滞育的习性。 麦圆蜘蛛喜阴湿,怕高温、干燥,多分布在水浇地或低洼潮湿阴晾的麦地。麦圆 蜘蛛亦行孤雌生殖,有群集性和假死性,春季其卵多产于麦丛分蘖茎近地面或干叶基部,秋季卵多产于麦苗和杂草近根部的土块上,或产于干叶基部及杂草须根上。 麦蜘蛛在连作麦田,靠近村庄、堤埝、坟地等杂草较多的地块发生为害严重。水 旱轮作和收麦后深翻的地块发生轻。麦长腿蜘蛛的适温为1520,适宜湿度在 50%以 下,所以秋雨少,春暖干旱,以及在壤土、

14、粘土麦田发生重。麦圆蜘蛛的适温为 815,适宜湿度为 80%以上,因此,秋雨多,春季阴凉多雨,以及砂壤土麦田易严 重发生。 4 图片(二) 麦圆蜘蛛 麦圆蜘蛛又叫麦叶爪螨 1、危害特点 以成、若虫吸食麦叶汁液,受害叶上出现细小白点,后麦叶变黄,麦株生育不良,植株矮小,严 重的全株干枯。江苏邗江县调查近年麦圆蜘蛛为害日趋严重。 2、形态特征 麦圆蜘蛛 成虫体长 0.6 一 0.98mm,宽 0.43 一 0.65mm,卵圆形,黑褐色。 4 对足,第 1 对长, 第 4 对居二,2、3 对等长。具背肛。足、肛门周围红色。卵长0.2mm 左右,椭圆形,初暗褐 色,后变浅红色。若螨共 4 龄。一龄称幼

15、螨, 3 对足,初浅红色,后变草绿色至黑褐色。 2、3、4 龄若螨 4 对足,体似成螨。 3、发生规律 麦圆蜘蛛年生 23 代,即春季繁殖 1 代,秋季 12 代,完成 1 个世代 4680 天,以成虫或 卵及若虫越冬。冬季几乎不休眠,耐寒力强,翌春2、3 月越冬螨陆续孵化为害。 3 月中下旬 一 4 月上旬虫口数量大, 4 月下旬大部分死亡,成虫把卵产在麦茬或土块上,10 月越夏卵孵 化,为害秋播麦苗。多行孤雌生殖,每雌产卵20 多粒;春季多把卵产在小麦分蘖丛或土块上, 秋季多产在须根或土块上,多聚集成堆,每堆数十粒,卵期20 一 90 天,越夏卵期 45 个月。 生长发育适温 815,相对

16、湿度高于 70,水浇地易发生。江苏早春降雨是影响该蜘蛛年度 间发生程度的关键因素 。 4、图片三、麦叶蜂 小麦的叶蜂主要有小 麦叶蜂和大麦叶蜂,除为害小麦外,还可寄主看麦娘等杂草。麦叶蜂主要发 生在长江以北麦区。 1 危害症状 幼虫咬食小麦叶片,严重时可将麦叶吃光,使麦粒灌浆不足,影响产量。2 生活习性麦叶蜂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中20 厘米左右外越冬, 3 月下旬后羽化为成虫,在麦田产卵,卵多产于叶背主脉两侧组织中。幼虫共5 龄,12 龄幼虫日 夜在麦叶上取食, 3 龄后畏惧强光,白天常潜伏在麦丛里或附近土表下,傍晚后开始 为害麦叶, 4 龄后食量大增,可将整株叶吃光。 4 月上旬至 5 月初是幼虫为害盛期。 幼虫有假死性,稍遇震动即落地,虫体缩成一团,约20 分钟后再爬上麦株继续为害。 小麦抽穗时,幼虫老熟入土,分泌粘液将周围土粒粘成土茧,在土茧内滞育越夏,至 9、10 月间才蜕皮化蛹越冬。 冬季温暖,土内水分充足,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