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的由来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903759 上传时间:2018-05-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构主义的由来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建构主义的由来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构主义的由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构主义的由来(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构主义的由来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 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 称为日内瓦学派。 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 ) 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 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 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可见,同化是 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式扩充) ,而顺应则是认知结

2、构性质的改变(图式改变) 。 建构主义的观点 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 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的四要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 、 “协作” 、 “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 素或四大属性。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 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 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 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

3、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 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会话”: 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 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 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建构主义的模式 1、 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

4、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 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 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 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 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 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 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 到对

5、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 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 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抛锚式教学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 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 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 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 “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

6、是“抛锚”。 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 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以及 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 主学习能力包括:确定学习内容表的能力(学习内容表是指,为完成与给定问题有关的学 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清单);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知道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去 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料);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 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 问题的理解。 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

7、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 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 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随机进入教学随机进入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 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所谓“随机进入教学” 。 随机进入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随机进入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呈现基本情境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 随机进入学习取决于学生“随机进入”学习所选择的内容,而呈现

8、与当前学习主 题的不同侧面特性相关联的情境。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 生逐步学会自己学习。 思维发展训练由于随机进入学习的内容通常比较复杂,所研究的问题往往涉及许 多方面,因此在这类学习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方法是:教师 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应在“元认知级”进行(即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 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提问);要注意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即要了解学生思维的特 点(例如教师可通过这样一些问题来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你的意思是指?”,“你怎么 知道这是正确的?”,“这是为什么?”等等);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可通过 提出这样一

9、些问题来达到:“还有没有其它的含义?”“请对 A 与 B 之间作出比较?”, “请评价某种观点”等等)。 小组协作学习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在讨论中, 每个学生的观点在和其他学生以及教师一起建立的社会协商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同时 每个学生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并作出反映。 学习效果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与 小组评价,评价内容与支架式教学中相同。由以上介绍可见,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尽管有 多种不同的形式,但是又有其共性,即它们的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境创设、协作学习(在 协作、讨论过程中当然还包含有“对话”),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完成对所学知 识的意义建构。这是由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所决定的。如前所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包 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既然上述各种教学方法都是在建构主义学习 环境下实施的,那就不能不受到这些要素的制约,否则将不成其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 教学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