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加措地区唢纳湖组的时代讨论及意义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9877144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羌塘加措地区唢纳湖组的时代讨论及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羌塘加措地区唢纳湖组的时代讨论及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羌塘加措地区唢纳湖组的时代讨论及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羌塘加措地区唢纳湖组的时代讨论及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羌塘加措地区唢纳湖组的时代讨论及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羌塘加措地区唢纳湖组的时代讨论及意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羌塘加措地区唢纳湖组的时代讨论及地质意义于宁,陈仁,牟世勇,曾昌兴(贵州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05) 摘摘 要要 前人区调资料对羌塘地区唢纳湖组的时代及岩性组合特征认识不一,其因在于未 查清唢纳湖组的时代及与康托组的纵、横向关系。经本次地质调查,认为唢纳湖组为喜马拉 雅运动之后、高原整体快速隆升之前夷平时期的沉积,其含义在羌塘地区高原隆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关键词 唢纳湖组、时代、地质意义羌塘加措地区(以下简称测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行政区划属西藏自治区改则县,平 均海拔 5000m 以上,为高 寒无人区,交通极为不便 (图 1) 。该地区自晚侏罗 世末的燕山运动抬升为

2、陆 以来,发育了厚万余米的 陆相地层,是从沉积演化 角度研究测区中、新生代 构造演化的基础,唢纳湖 组即是在测区新代构造演 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套 陆相地层。限于 1/100 万的 区调精度和恶劣的自然条 件,前人对测区陆相地层 的研究较为粗浅,对唢纳 湖组的时代及其与上、下 地层的关系未查清,造成唢纳湖组的含义同康托组的含义相似,两者混淆不清,掩盖了唢 纳湖组沉积演化在高原隆升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唢纳湖组的时代、岩性组 合、沉积特征的研究,揭示其在羌塘地区高原隆升中的重要地位。1 1唢纳湖组、康托组地层划分存在的问题唢纳湖组、康托组地层划分存在的问题“唢纳湖组由西藏区调队(198

3、7)创名于双湖县唢呐湖东,原义是泥灰岩、泥岩、粉砂 岩夹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含砾砂岩及多层石膏,时代为上第三纪。 西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将羌南的一套紫红色间夹少量灰黄、灰绿色砂砾岩、夹少量 粗砂岩、粉砂岩或砾岩。下部粒度粗,多为砾岩,向上粒度变细,多见粉砂岩、泥岩、膏 盐矿物及石膏层。均为小型山间河湖沉积的地层体称为康托组。与下伏渐新世纳丁错组火 山岩及上覆石平顶组火山岩不整合接触。将康托组时代置于中新世。而将羌北的一套以灰 色、杂色、紫红色泥岩、泥灰岩、粉砂岩为主,其底部多见砂砾岩、含油页岩及多层石膏 的地层体称为唢纳湖组。与上覆石平顶组火山岩不整合接触。将唢纳湖组时代置于中新世 早、中期。收稿

4、日期:2基金项目:中国地调局,青藏高原 1:25 万丁固幅、加措幅(200313000014)区调成果。 作者简介:陈仁(1971) ,男,工程师,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康托组、唢纳湖组为同期异相产物。并认为唢纳湖组与唐古拉西北地区的“查保马群”下 部大致可以对比。 西藏自治区岩石地层将康托组定主为以紫红色砂砾岩为主,次为杂色砾岩、粉砂岩 沉积,底部夹基性火山岩的地层体。时代为晚第三纪(新近纪) 。唢纳湖组从于西藏地质 志的划分方案,并将唢纳湖组岩性重新定义为:红色、砖红色、土红色、或鲜红色泥岩、 泥质粉砂岩、砂岩、粗砂岩、含砾砂岩、砾岩夹多层石膏层的地层体,其时代为中新世 早上新世。 青藏

5、高原地层认为康托组以紫红色为主夹杂色砂岩、砾岩、粉砂岩和泥岩组合,局 部夹中基性岩和碳酸盐岩,产淡水双壳类、腹足类和介形虫、孢粉化石。总体上,该组为 砾岩、含砾砂岩、粗砂岩和中细粒砂岩构成韵律式沉积,一般下部碎屑粒度粗,向上变细, 局部地区夹有石膏和泥岩。纵向上,岩性组合反映出河流相向干旱湖泊相转化的沉积序列。 与下伏纳丁错组及上覆唢纳湖组或石平顶组角度不整合接触。时代可能为中新世早期。而 唢纳湖组定义为紫红色、褐灰色砾岩、含砾砂岩、泥质粉砂岩夹泥灰岩及多层石膏,局部 夹油页岩,与上覆新近系石平顶组及下伏康托组均呈不整合接触,时代归属中新世。 1:1000000 改则幅区调报告将羌塘地层区的康

6、托组概括为紫红色砾岩,夹砂岩、 含砾砂岩、粉砂岩及少量砾岩、基性喷出岩和凝灰质砂岩。产淡水类化石。与上覆新近系 石平顶组及下伏纳丁错组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时代归属中新世早期。唢纳湖组概括为泥 灰岩、泥岩、粉砂岩,夹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含砾砂岩及多层石膏,局部见油页岩,时代 置于中新世早、中期。 从上述对唢纳湖组和康托组的定义可看出二者时代混淆;地层划分标志不明显,使二者 不易识别;横向及上下关系、沉积环境、气候特征、大地构造背景、岩石组合特征均认识 不一。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未查清唢纳湖组的时代及与康托组的纵、横向关系。2 2纳唢湖组岩性特征及时代讨论纳唢湖组岩性特征及时代讨论测区唢纳湖组

7、零星分布于普让、加措、财那哈、念秋等地(图 1),厚 0180m。岩性组 合主体为一套灰色调碎屑岩及碳酸盐岩的内陆湖泊沉积,地层倾角一般 59,构造变形 相对微弱,与主体紫红色、构造变形较强的康托组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然是不同构造层的 产物。可分为上、下两部分。 下部:多以浅灰、褐黄、黄灰色厚层块状砾岩为主,夹含砾砂屑灰岩、泥晶灰岩、亮 晶砂屑灰岩、含生物屑灰岩,偶见栉壳灰岩及薄层状膏盐岩夹层,灰岩中时见保存完好的 腹足类及低级藻。砾岩中砾石含量 5070%,成分以灰岩为主、次为砂岩,次棱角状次 圆状、少量为浑圆状,总体分选较差,局部可见下粗上细的粒序层,砾径 0.245不等, 填隙物为砂屑,胶

8、结物为钙质、极少量泥质; 在普让、加措、念秋等地,基本层序主要由 砾岩含砾砂屑灰岩砂屑灰岩膏盐岩组成,相邻两基本层序之间为凸凹不平的冲刷面。 但在财那哈一带以灰白色厚层块状泥晶白云岩、砂屑白云岩、白云质粘土岩为主夹少量细 粒石英砂岩、亮晶砂屑灰岩。 上部:以黄灰、灰、浅灰、灰白色薄至厚层状泥晶灰岩为主,夹亮晶砂屑灰岩、鲕粒 灰岩、含生物屑灰岩,时夹含膏盐泥质白云岩、泥晶生物屑灰岩、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 等。 上述岩性组合在测区较为稳定。虽各处厚度有差异,但“下粗上细”的剖面结构是普 遍存在的。与测区以东戈木错北东约 20Km 的独泉池唢纳湖组剖面均可对比。独泉池唢纳湖 组时代归属中新世早、中期

9、。 测区代表剖面为西藏自治区革吉县普让北新近系唢纳湖组实测地层剖面, 贵州地调院32004 年实测,该剖面位于普让北 6km 处,兹将剖面(图 2)列述如下。唢纳湖组(唢纳湖组(NQs) 73m m7灰白色、白色薄层状重结晶砂屑灰岩与灰黄色薄至中厚层状亮晶细晶砂屑灰岩韵律式互层,单个韵律层厚 12.6m,亮晶灰岩中发育层状晶洞,晶洞呈不规则状(孔径0.21) 、鸟眼状(孔径 0.20.5) 、窗格状(孔径 0.51) 。未见顶。 25m 6灰色、黄灰色厚块状含砾砂屑灰岩。砾石含量约 15%,略具向上减少变细趋势。2m 5下部灰、灰黄色厚层块状砾岩,呈透镜体产出。见粗砾岩(砾径0.215)与细砾

10、岩(0.27)叠置成韵律,单个韵律厚 0.42m;中上部为灰、灰黄色厚层状砾岩、含砾砂屑灰岩夹薄至中厚层状砂屑灰岩及微晶灰岩透镜体。砾岩层面为凸凹不平冲刷面,灰岩中发育水平纹层和层状晶洞。 17m 4灰白、灰黄色中厚层状亮晶砂屑灰岩,岩石中发育窗格构造,时具水平纹层和干裂纹。 3m3灰、灰黄色厚层块状砾岩。粗砾岩与细砾岩组成正粒序韵律层,韵律层厚 0.42m,单层走向延伸不稳定,呈透镜状产出。砾岩层面为凸凹不平冲刷面。 6m2灰黄、灰褐色块状栉壳灰岩。沿走向延伸数米即尖灭。 5m1灰、灰黄色厚层块状砾岩。粗砾岩(砾径 0.245)与细砾岩(砾径 0.215)构成韵律层,单个韵律层厚 12m,单

11、层内具正粒序,走向延伸不稳定,多为透镜体。砾岩底或砾岩中层面为凸凹不平冲刷面。未见底。 15m角度不整合下伏地层:三叠系日干配错组(T3r):深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夹亮晶生物屑灰岩。经本次工作,在区内财那哈一带唢纳湖组下部灰岩中以及加措附近唢纳湖组上部灰岩 中获 ESR 年龄样(两件样分别相当于普让北新近系唢纳湖组实测地层剖面的下部和上部) , 经宜昌所鉴定,其年龄分别为 128.212.8、 96.89.6 万年,测年时代应属早更新世晚 期。此外,可在测区同一露头剖面上观察到唢纳湖组角度不整合于白垩系阿布山组之上, 而康托组与阿布山组之间整合接触,因此唢纳湖组角度不整合于古近纪康托组之上;唢纳

12、 湖组之上被固结、半固结的中更新统高台阶砾石层覆盖。综合测区及邻区资料,将唢纳湖 时代归属新近纪早更新世。 综合上述,并结合邻区资料,本文认为唢纳湖组是角度不整合于古近纪康托组和中更 新统高台阶砾石层之间的一套由灰、黄灰色砾岩、泥晶或亮晶灰岩、砂屑灰岩、白云岩、 细砂岩、粘土岩组成的地层体,具下粗上细的剖面结构特征,时代为新近纪早更新世。 代号为 NQ。3 3地质意义地质意义4发生于侏罗纪末的燕山运动奠定了测区基本构造格架,燕山运动之后,测区为干旱炎 热的环境,发育了白垩系古近系的大套红色磨拉石,使燕山运动所造的“山”基本夷平。 唢纳湖组与古近系康托组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揭示古近纪末有一次构造运

13、动发生,这次构 造运动即是区域上发生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得白垩系古近系的大套红色磨拉石发生类 侏罗山式褶皱(中常宽缓褶皱) ,同时陆壳开始整体抬升。此次构造运动结束了白垩纪 古近纪的干旱炎热环境,开始了新近纪早更世的河湖沉积时期,这一时期总体处于温暖 湿润的气候环境。唢纳湖组下部以砾岩为主,上部主要以泥晶灰岩为主,反映了一个区域 隆升剥蚀夷平的升降运动旋回;上部膏盐岩或白云岩的出现,说明气候在早更新世末专 为干旱。唢纳湖组总体反映为构造稳定期的沉积,所谓稳定也是相对的,唢纳湖组下部常 由砾岩砾屑灰岩灰岩,砾岩含砾砂岩细砂岩或砾岩含砾砂屑灰岩砂屑灰岩构 成的韵律特征,特别是砾岩与砂屑灰岩的间互出

14、现。说明湖侵湖退事件或地壳的间歇性 升降是比较频繁的。唢纳湖组与上覆高台阶砾石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又揭示了早更 新世末有一次构造运动发生,因为唢纳湖组发生了微弱的褶皱,局部出现断裂,而高台阶 砾石层产状近水平,未见变形迹象。这次构造运动同前人所称之昆黄运动在时间上基本相 当,是青藏高原整体快速隆升的一次重要的构造运动。 综上所述,唢纳湖组是喜马拉雅运动之后、高原整体快速隆升之前夷平时期的沉积; 唢纳湖组的沉积时期及地质意义对研究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演化意义重大。 注:本文完稿时得到秦守荣高级工程师的悉心指导,十分感谢!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西藏自治区岩石地层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258,259.2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西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244.3 青海省地质矿产局.青海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219220.4 赵政璋,李勇铁,叶和飞等.青藏高原地层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951965 岳龙,牟世勇等.藏北羌塘丁固加措地区康组的时代M.地质通报,2006,25(12):229232.6 施雅风,李吉均,李炳元.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升与环境变化M. 广州:广东科技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