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分章节练习题答案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9865117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分章节练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教育心理学分章节练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教育心理学分章节练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教育心理学分章节练习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教育心理学分章节练习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分章节练习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分章节练习题答案(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A教一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2C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末是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3B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4A1903 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 生。5C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教学内容。 6D廖世承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7B1868 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 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 基人”。二、填空题1学与教2群体差异个体差异3教学内容教学环境4解释控制5敬业精神 教学风

2、格6物质环境社会环境7预测和评判监视和分析三、简答题1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1994 年,美 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 80 年代以来的成果: 主动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做出控制; 反思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合作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中所涉及的人力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 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社会文化研究,即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和结果。此外,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人们开始探讨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过

3、程的特点, 以及如何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其获得知识并培养其学习能力等。这些研究为 学习和教学理论的发展注人了新鲜血液。 2(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所传递信息的主要部分,是教学中的客体,它 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 (2)学生特点。学生除了有年龄、性别等差别以外,还有个别差异。年龄的差异意味 着思维发展的不同水平,而个别差异则意味着思维发展的水平在不同人身上有 不同的表现。 智力的差别、原有知识结构的差别、性格的差别外向或内向、场依存性或场独立性等 等、以及家庭的文化背景、种族等差异,所有这些都会对教育 进程产生影响。 (3)教师特点。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无论从

4、哪个意义上讲都起着主导作用。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A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称之为人格。2D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少年期。3D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青年初期。4A自我意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5D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认知过程。6B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依据一个人独立 或顺从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7C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 于场独立型。8B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认知

5、方式和认知能力。9C见学习精要中辐合型认知方式的定义。10D见学习精要中发散型认知方式的定义。l 1c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 成分、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12B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经推孟修订的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13A智商(IQ)等于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 100,见智商的定义。14D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而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则属智力 差异中的群体差异。15C人格的核心成分是性格,它是个体独特而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16B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17B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是在 3 岁左右。18D

6、见学习精要中认知方式的定义。19D见场依存型认知方式的定义。20A见学习精要中的定义。二、填空题1心理特点主导活动2社会自我心理自我3认知过程4先天禀赋后天环境5加工组织6类型差异表现早晚7性格特征差异 性格类型差异8性别差异 种族差异9反应时间 精确性10稳固的态度 行为方式11独立型顺从型12心理发展13感觉 动作14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15自我体验 自我调控16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7群体差异18外倾型 内倾型19智力超常儿童20智力三、简答题1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连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 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表现为心理发展

7、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心理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存在 个体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3)不平衡性。不同心理的发展速度不同,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不同,发展所需的最佳时 期与条件不同,具有不平衡性。(4)差异性。各种心理机能所达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因人而 异,具有个体差异性。2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表现在:(1)由无意识记占优势到有意识记成为主要的记忆方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无意识记占优 势。到中年级,有意识记逐渐赶上和超过无意识记而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2)由机械识记占优势到意义识记逐渐占有重要地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识记材料 时, 多

8、采用机械重复的方法,表现出较强的机械识记的能力。到中高年级,小学生逐渐学会从 材料的意义、逻辑关系方面识记学习材料,意义识记逐渐占有重要地位。(3)具体形象记忆仍占有主导地位,而词的抽象记忆迅速发展。学生记忆具体形象材料的 记忆效果好于具体词的记忆,而具体词的记忆效果又高于记忆抽象的词,具体形象记忆仍 占有主导地位。3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不断的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1)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而增高。(2)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优缺点进行评价。(3)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但抽象性评价和内心世界的评价仍然不多。(4)整

9、个小学时期,学生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的发 展过程之中,其抽象概括性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在迅速发展。(5)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此外,小学生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评价的发展 具有很高的一致性。4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发展具有以下趋势: 从表面到内部; 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方面到多方面、多维度地看问题;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 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 从弥散性的、间断性的思维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的思维。5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 行为方式。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是人格的核心。性格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在特征 差异和

10、类型差异两方面。(1)性格的特征差异。性格的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2)性格的类型差异。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依据不 同的划分标准,性格有不同类型。常见的分类学说有向性说和独立顺从说。依据个人 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 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6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 行为方式,是人格的核心。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影响学生 的学习方式, 同时也作为

11、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 的选择。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性格因 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 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四、论述题1有关人的心理发展的研究,其主要观点综合起来主要有:(1)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人的一生就是生理、认知和社会化等方面相互影响 不断生长变化的过程。(2)人的心理发展在正常的情况下是有顺序的,遵循着发展的一般规律。(3)每个个体的心理发展既表现出与他人一致的共同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表现出发展 的个别差异。(4)心理的各组成成分的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其各自发展到成熟所需的时间以及发展的高 峰期所出

12、现的年龄阶段也不尽相同。此外,人的心理发展存在着关键期,关键期是指某些 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5)人的心理发展又是分阶段的,不同的阶段具有各自质的规定性和相对一致的年龄区间。 各个阶段的质的规定性或各个阶段的特征是由个体在生理、认知、个性和社会化等 ;各方面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6)根据不同个体在生理、认知、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等方面表现出的较为一致的特点,可 以把人出生以后的发展分为以下的发展阶段:乳儿期(01 岁)、婴儿 期(13 岁)和幼儿期 (36 岁);学龄初期(711 岁)又称童年期;学龄中期(1l 一 15 岁)又称少年期;学龄晚期 (1525

13、 岁),又称为青年初 期;成年期(2565 岁),包括青年期和壮年期;老年期(65 岁 到死亡)。2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 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这一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 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 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从出生 到 2 岁这一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也是逐渐发展的,一 般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 的探究;其认识事物的顺序是

14、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而且儿童渐渐获得了客 体永久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 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儿童大约 在 912 个月获得客体永恒性,客体永久性是后来认知活动的基础。本阶段儿童还不能用 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 名。(2)前运算阶段(27 岁)。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 觉运动行为模式,在这一阶段已经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其认知活 动已经不只局限于对 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开始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 物,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 和一般性。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心 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

15、,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 区分开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 命的,即所谓的泛灵论;而且认为其他的所有人 跟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表现为不为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认知活动具有 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 象的运算思维;本阶段儿童的思维还具有只能前推,不能后退 的不可逆性;本阶段儿童在注意事物的某一方面时往往忽略其他的方面,即思维具有刻板 性;与思维的 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相联系,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3)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 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

16、 积等的守恒,能凭借 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 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儿童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因 此,皮亚杰认为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 童应多做事实性的技能性的训练。此外,本阶段儿童已经能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实际生活 中只能刻板地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4)形式运算阶段(1116 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 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人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 阶段。本阶段儿童的思 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 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做一定的概 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本阶段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并且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或违抗师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