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9849267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节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情景导入先思考 经核定,2015 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 18 620.3 万人次受灾,819 人死亡,148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 2 704.1 亿元。自然灾害以地震、台风、泥石流为主;风雹、洪涝、干旱、低温冷冻和雪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思考探究:(1)中国有哪些自然灾害?提示: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滑坡、泥石流等。(2)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地壳运动,加上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成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强烈的地壳运动、不稳定的季风环

2、流控制。二、特点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三、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灾害种类地区分布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地震台湾省以及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低温冷害东北地区台风东南沿海地区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布及其成因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2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多,地域分异明显,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自然灾害种类集中多发区集中多发的原因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地震台湾省以及华北、西北

3、、西南为多发区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西南地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华北地区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上,西北断裂构造发育滑坡、泥石流西南地区为多发区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多暴雨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台风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区濒临西北太平洋 应用体验不可少 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20 世纪全球发生的 54 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 8 起。据此回答 12 题。1这反映出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是( )A灾害种类多样但灾次较少B灾害种类少但灾次频发C灾害种类少且灾次较少D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2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是指( )

4、A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B位于季风气候显著的地区C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D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解析:1.D 2.C 第 1 题,提取题干信息“重大自然灾害” 、 “占了 8 起”可知,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频率高、强度大。第 2 题,我国的特殊位置是指在灾害带中的特殊位置,故应选 C;其他各项虽然说法正确,但不能准确反映题意。3下图为 2010 年我国部分自然灾害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什么?(2)简要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解析:第(1)题,观察图示,我国自然灾害的点位分布东南部多,西北部少。第(2)题,我国自然灾害受大气

5、环流、地质条件、板块位置等因素的影响,灾害多发,分布不平衡。答案:(1)东南一侧自然灾害多,西北一侧自然灾害少。(2)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洪涝、暴雨、干旱等灾害频发;国土面积广大,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频发;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会处,地震多发;海岸线长,常受台风、风暴潮侵袭。(3 点即可) P25 思考提示 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的总特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归纳。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东南部自然灾害不仅种类多而且分布面积广;该线的西北部,自然灾害种类少,分布比较稀疏。主要原因是:由受灾体地域分异控制,我国东南部是人口稠密,农业、城市密集,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受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的制约,

6、东南部季风影响显著,受海洋影响大,而且多山,各种自然灾害频发。 情景导入先思考 经核定,2015 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 18 620.3 万人次受灾,819 人死亡,148人失踪。此外,644.4 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181.7 万人次需紧急生活救助;农作物受灾面积 21 769.8 千公顷,其中绝收 2 232.7 千公顷。思考探究:(1)材料反映出我国自然灾害有什么特点?提示: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严重。(2)我国农业灾情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地域差异显著,农业受灾体比较脆弱,受洪涝、干旱、冷冻、风雹等的影响,灾情严重。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原因教材问题提示教材问题提示成灾人口与

7、农业灾情严重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41众多的人口。2悠久的农业历史状况。二、特点1人员伤亡损失大。2农业灾情严重。三、具体体现1成灾人口集中(1)原因:人口的不平衡分布与水旱等自然灾害多发区相结合。(2)集中区: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西等。2农业灾情地域差异明显(1)东部: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受洪涝、干旱、冷冻、风雹等的影响,使种植业灾情严重,如山东、河南、江西等省。(2)西部:以畜牧业为主,主要受雪灾、旱灾、虫灾等的影响,使畜牧业灾情较为严重,如内蒙古、青海、西藏、四川等省、自治区。 重点难点掌握好 我国农业东西部的灾情差异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地域差异显著,农业受灾体比较脆

8、弱,农业灾情严重,并且东西部农业类型不同,遭受的自然灾害种类不同,农业灾情也不同。农业灾情的地域差异明显。如下表所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气候、地形湿润、半湿润、平原、丘陵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土地类型耕地草原农业部门种植业畜牧业畜牧业经营方式舍饲、半舍饲,高密度养畜靠天养畜主要受灾种类洪涝、干旱、冷冻、风雹雪灾、旱灾、虫灾风险农业灾害风险大牧业灾害风险大成灾分布鲁、豫、冀、鄂、皖、湘、赣等内蒙古、青、藏、川灾情表现农作物受灾面积大牧畜掉膘或死亡 应用体验不可少 下图为中国自然灾害年均损失等值线图,读图完成 12 题。51图中东部数值比西部高,是因为( )A东部自然灾害种类比西部多B东部人口比西

9、部多C东部单位面积上的经济产值比西部高D东部单位面积上的灾害数量比西部多2关于图中四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地春季常有旱灾 B乙地夏季常有涝灾C丙地秋季常有台风 D丁地冬季常有寒潮解析:1.C 2.D 第 1 题,从图中自然灾害年均损失等值线数值可以看出东部比西部高,这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西部地区高,因此单位面积上的经济产值比西部高。第 2 题,甲地为我国黄淮海平原地区,春季常有旱灾;乙地为我国江淮地区,夏季常发生涝灾;丙地为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夏秋季节常有台风;丁地处于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较高,冬季很少受到寒潮的影响。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从 A

10、 图可以发现,对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最大的是_;影响最小的是6_。(2)在四种主要灾害中,对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力逐渐减弱的是_。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请试举一例说明_。(3)从 B 图可以发现,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的变化趋势是_;结合 A、B 两图说明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的变化特点是_;你认为导致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出现该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4)为了降低我国农作物受灾、成灾面积,你认为下列措施较合理的有(双选)( )A大量降低我国农作物的播种面积B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降低旱涝灾情C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退耕还林,恢复植被D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作物抗灾性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读 A

11、图可知,旱灾对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最大,且呈波动上升趋势,霜冻灾对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最小。水灾对农作物成灾面积的影响逐渐减弱,这与我国的大小水利工程发挥防洪作用分不开。新中国成立后,科技的投入,防灾减灾措施的实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灾情仍在上升。答案:(1)旱灾 霜冻灾(2)水灾 我国修建的一系列水利工程发挥作用 三峡大坝的建成可预防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3)不断扩大 呈波动上升(在曲折中上升)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灾情(4)BDP28 思考提示 我国灾情地域差异显著,以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受灾体受洪涝、干旱、冷冻、风雹

12、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灾情严重。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密度大,而且是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播种面积比较大的地区,如山东、河南、江苏等就是成灾面积较大的省。西北部人口稀少,且以畜牧业为主,受雪灾、旱灾、虫灾的影响,灾情主要表现为牲畜掉膘或死亡。 教材问题提示教材问题提示7 情景导入先思考 2015 年我国汛期呈现南涝北旱格局显著;地震活动水平不高,西藏新疆受灾较重;台风登陆强度大,浙江、广东损失严重;风雹、低温冷冻和雪灾总体偏轻。中东部地区雾霾时有发生;林业灾害形势平稳,海洋灾害损失总体偏轻;贫困地区灾频灾重,城市灾害影响突出。思考探究:(1)材料反映出我国自然灾害有何特点?提示: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显著。(

13、2)我国可划分为哪些自然灾害带?提示:海洋灾害带、东部灾害带、东南沿海灾害带、中部灾害带、西北灾害带和青藏高原灾害带。 基础知识要记牢 我国的六大自然灾害带灾害带影响地区主要灾害种类危害海洋灾害带东部和南部海域台风、风暴湖、赤潮等影响海洋渔业、石油平台、船舶、港口东南沿海灾害带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场造成灾情东部灾害带地势第三级阶梯洪涝、旱灾、病虫害、霜冻、地震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中部灾害带地势第二级阶梯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且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土地退化问题严重对农业、交通设施与建筑物造成危害西北灾害带西北内陆的新疆

14、、甘肃、宁夏、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畜牧业造成灾害青藏高原灾害带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对畜牧业造成灾害 重点难点掌握好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的成因与分布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8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下图,完成 12 题。1下列关于所属灾害带正确的是( )A属于东北灾害带B属于海洋灾害带C属于青藏高原灾害带D属于西北灾害带2图中所属灾害带的主要灾害,对应正确的是( )A是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B是台风、风暴潮、赤潮C是洪涝、旱灾、病虫害D是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解析:1.D 2.D 第 1 题,由图可知,属于东部灾害带,属于中部灾害带,属于西北灾害带。第 2 题,中部灾害带主要灾害有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东部灾害带主要有洪涝、旱灾、病虫害、霜冻、地震;西北灾害带主要灾害有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93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回答问题。(1)我国划分为 6 个自然灾害带的依据是什么?图中 6 个自然灾害带分别是什么?(2)在灾害带中,灾害类型多样,危害后果比较严重,其原因是什么?在该灾害带中,比较突出的灾害有哪些?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种类组合及孕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