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案例及记忆测试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841589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秘书案例及记忆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秘书案例及记忆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秘书案例及记忆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秘书案例及记忆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秘书案例及记忆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秘书案例及记忆测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秘书案例分析:秘书的忠告案例:一天,老总怒气冲冲地把秘书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因为一位交往多年的代理商 给他寄了一帮非常无礼的来信。他自己起草了一封简短的回信,让秘书马上把信寄走。信 的内容是这样的:我没有想到会收到你这样的来信,尽管我们之间已有那么长时间的往来, 但事到如今,我不得不中止我们之间的一切交易,并且我要让所有的同行知道你的行为! 面对这种情况,于雪应该如何处理?现在于雪有这么几种选择:a、 “好,我马上就办!”说完,于雪立即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将信寄走了。b、如果将信寄走,对公司和老总本人都非常不利。于雪想到自己是老总的助手,有责任提醒老总,为了公司的利益,得罪了老总也值得,于是对老总

2、这样说:“老总,这封信不能发,别发算啦!”c、于雪不仅没有退下去寄信,反而前进一步向老总提出忠告:“老总,请您冷静一点!给人家回一封这样的信,后果会怎么样呢?在这件事情上,难道我们自己就没有值得反省的地方吗?”d、当天快下班的时候,于雪对已经心平气和的老总说:“老总,可以将信寄走了吗?”e、默默地回自己的办公室,当作什么也没听见。问题问题对于于雪以上几种选择,你认为哪种选择比较合适,哪种选择最为恶劣。请说明理由,并对其他几种选择进行评析。本题的最佳选择是 D,最恶劣的选择是 C.选 A 是忠实和坚决地执行上司的指令,作为秘书的确需要这种品质,但是,仅仅具备“忠实和坚决”的品质,对于秘书来说是远

3、远不够的。选 B 是从整个公司利益出发的,对于秘书来说,这种富于自我牺牲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但是,它干预上司的决策,超越了秘书的权限,所以是不合适的。选 C 之所以最为恶劣,是因为作为一个公司的老总,有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他必须经常权衡与各方面的关系和利益的问题,因此也必然包括与这家代理商的关系。他提出中止与这家代理商的关系,也许并非出自一时之怒,只不过是那封无礼的来信充当了导火索而已;当然,老总也有可能是一时之怒,中止与对方的交往仅仅是说说而已。总而言之,在不明白老总的真实的意图之前,秘书作为老总的助手仅仅是助手而已,既不是政策的制定者,更不是最后的决策人。秘书有责任及时向上司提供正确

4、的建议,但绝对不能干预上司的决策。选 D 是正确的。理由如下:老总也是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时候。当他的情绪一旦平静下来,必然会自我反省。在这个时候,秘书把打印出来的信件递给老总征求他的意见,实际上就是给他创造一次重新决策的机会。选 E 是一种拒不执行指令的不负责任的行为。记忆能力评估测试记忆能力评估测试也许,短时记忆成绩差的朋友会争辩说, “在日常生活中,我的记忆力并不很差,看过 的精彩小说,我可以从头至尾重复一遍”。也许,短时记忆成绩好的朋友则怀疑:“既然我 的短时记忆成绩很好,但为什么背诵材料时,总是过目就忘呢?”要回答这些疑问,请先做 下面一个对你的记忆能力进行全

5、面评估的心理测验(如果你是真心的想了解自己的记忆能 力,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回答) 。 指导语:本测验测查你的记忆力以及你运用记忆力是否得当1 选择一个适合你的答案(1) 不需要任何帮助即可使曾经识记的东西在大脑里重现。(2) 不经暗示就想不起来,但能从许多东西中辨别出曾识记过的东西。(3) 脑子里即使有某一信息的痕迹,但也忘得一干二净。(4) 提起曾经记忆过的事情时,很容易与其他记忆相混同,出现错记。答案与解释:答案与解释: 四种不同的记忆状况音乐) ,或是对记忆的东西没理解透,当时记得很清楚,转眼就张冠李戴。2你喜欢用哪种记忆方法记忆?(1) 把记忆对象归纳起来记忆的“整体记忆法”?(

6、2) 把记忆对象分成几个部分记忆的“部分记忆法”? 答案与解释:答案与解释: 我们对很多人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前一种方法较后一3对某些东西,你是否理解了才去记?答案与解释:答案与解释:理解了的东西会在大脑里形成潜意识,有助于记忆。并且理解意味着在 头脑中形成了事物的结构,只要你回忆时抓住一个小线索,必然能顺藤摸瓜,利于记忆。4你是否常常将几件相关联的事情联系起来,或者用联想的方法去记忆?答案与解释:答案与解释: 这是住想似的事物间的区别,这对你的记忆力无疑是有利的。5当你学习感到疲劳时,你是否改变学习的内容?答案与解释:答案与解释: 长时间学习或记忆同一种东西,大脑会产生疲劳,而改变一下内容

7、,大 脑就会轻松一些,这也是一种变相的休息。毛泽东就常把看小人书作为减少大脑疲劳的一 种方式。这是对大脑相当有意义的训练。记忆的事情过多,要把它印在脑子里就要得到的 多种信息清楚地理解和记住,在自己的大脑中建立一个知识框架,对记忆大有用处,因为 日后遇到的相似的记忆对象,自然而然就会纳入到知识框架中。但别忘了“活到老,学到老” 的古训,你的知识框架应常常扩大,才能在信息充斥的当今世界游刃有余。 意义的东西很费劲,而且记不牢,一旦忘记又失去了回忆的线索,很难回忆起来,所以用 有意义的词语进行联想和专心致志地牢记很重要。在你给无意义的事物赋于意义时,一定 要用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如果将两个毫无意义的

8、事物连在一块,只会增这样做会提醒自己 的注意力,使你积极去记忆。另外,迷迷糊糊或被其他事物分散了注意力,结果只能在大 脑里留下模糊不清的痕迹,甚至会出现错记的现象。记忆能力评估测试记忆能力评估测试也许,短时记忆成绩差的朋友会争辩说, “在日常生活中,我的记忆力并不很差,看过 的精彩小说,我可以从头至尾重复一遍”。也许,短时记忆成绩好的朋友则怀疑:“既然我 的短时记忆成绩很好,但为什么背诵材料时,总是过目就忘呢?”要回答这些疑问,请先做 下面一个对你的记忆能力进行全面评估的心理测验(如果你是真心的想了解自己的记忆能 力,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回答) 。 指导语:本测验测查你的记忆力以及你运用记

9、忆力是否得当 1 选择一个适合你的答案(1) 不需要任何帮助即可使曾经识记的东西在大脑里重现。(2) 不经暗示就想不起来,但能从许多东西中辨别出曾识记过的东西。(3) 脑子里即使有某一信息的痕迹,但也忘得一干二净。(4) 提起曾经记忆过的事情时,很容易与其他记忆相混同,出现错记。答案与解释:答案与解释: 四种不同的记忆状况(1) 是记忆对象在大脑中的重现,说明你的记忆力很好,因为在回忆时没有任何帮 手,而你却回忆得准确无误。(2) 是对记忆对象的再认识,说明你的记忆力一般,在回忆时需要借助一事实上的 线索,当然记忆力只能算是一般了。生活的经验告诉你,这种记忆现象平时是占有相当重 的分量的,所以

10、,记笔记、写日记等自然会对你记忆事物大有帮助。(3) 是对记忆对象的遗忘,说明你的记忆力不好。也许遗忘曾给你带来很多苦恼, 继续往下看,你将会利用遗忘的优点克服其缺点的方法。(4) 错记。说明你的记忆力很差,记忆对象在大脑里只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不清 晰。造成错记的原因,也许是在你记忆时受干扰的因素太多(例如记忆时嘴里嚼着口香糖, 旁边放着音乐) ,或是对记忆的东西没理解透,当时记得很清楚,转眼就张冠李戴。音乐) , 或是对记忆的东西没理解透,当时记得很清楚,转眼就张冠李戴。2你喜欢用哪种记忆方法记忆?(1) 把记忆对象归纳起来记忆的“整体记忆法”?(2) 把记忆对象分成几个部分记忆的“部分记

11、忆法”?答案与解释:答案与解释: 我们对很多人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前一种方法较后一种方法更佳。 因为整体比部分具有更明确的意义,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些。不过,当你记住了事物的整体, 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些。不过,当你记住了事物的整体,而对某些细节却较模糊时,重点突 破部分的“部分记忆法”自然就显出强大的优势。 我们对很多人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前一种方法较后一种方法更佳。因为整体比部分的 苦恼,培养那些对你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的兴趣势在必行。3对某些东西,你是否理解了才去记?答案与解释:答案与解释:理解了的东西会在大脑里形成潜意识,有助于记忆。并且理解意味着在 头脑中形成了事物的结构,只要你回忆时抓住

12、一个小线索,必然能顺藤摸瓜,利于记忆。理解了的东西会在大脑里形成潜意识,有助于记忆。并且理解意味着在头脑中形成了事物 的结构,只要你回忆时抓住一个小线索,必然能顺藤摸瓜,利于记忆。4你是否常常将几件相关联的事情联系起来,或者用联想的方法去记忆?答案与解释:答案与解释: 这是用一个思维唤起另一个思维的方法。如果把这个方法加以系统, 能够使记忆力增进十倍。 这是用一个思维唤起另一个思维的方法。如果把这个方法加以系统,能够使记忆力增进十 倍。住想似的事物间的区别,这对你的记忆力无疑是有利的。5当你学习感到疲劳时,你是否改变学习的内容?答案与解释:答案与解释: 长时间学习或记忆同一种东西,大脑会产生疲劳,而改变一下内容,大 脑就会轻松一些,这也是一种变相的休息。毛泽东就常把看小人书作为减少大脑疲劳的一 种方式。长时间学习或记忆同一种东西,大脑会产生疲劳,而改变一下内容,大脑就会轻 松一些,这也是一种变相的休息。毛泽东就常把看小人书作为减少大脑疲劳的一种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