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循环与上消化道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825304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像学循环与上消化道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影像学循环与上消化道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影像学循环与上消化道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影像学循环与上消化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像学循环与上消化道(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典型 ASD X 线平片表现1、肺血增多,表现为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动脉扩张,外围动脉分支增粗增多。2、心影增大,呈“二尖瓣”型,右房、右室增大为其突出表现,尤其右心房增大为其较特征性表现。3、主动脉结多数偏小或正常。4、合并有重度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段和肺门动脉扩张更为明显,而外周肺动脉分支则变细、扭曲;心影增大则以右心室增大为主。CT 表现:左右房间有对比剂连通,可出现右房、右室增大和主肺动脉增宽。TOF 之典型 X 线表现:1)肺血减少,两肺血管纹理纤细、稀疏;(2)肺门阴影缩小,肺动脉段心腰部凹陷,心尖圆隆、上翘,使心影近似靴形。 (3)右心室肥大(4)主动脉升、弓部多有不同程度的增宽。

2、心包积液1.少量心包积液 X 线表现可无异常发现2、中等到大量心包积液 (1)多数病例肺血管纹理正常,部分病例可伴有不同程度的上腔静脉扩张。(2)心影向两侧扩大,呈“普大型”或球形,心腰及心缘各弓的正常分界消失,心膈角变钝;短期内心影大小可有明显的变化。 (3)心缘搏动普遍减弱以致消失,主动脉搏动可正常。CT 少量心包积液多位于左室后侧壁或右房侧壁的外方;中量 PE 除在上述部位外,多位于右室前壁前方或左室心尖部下外方。表现为沿心脏轮廓分布、近邻脏层心包脂肪层的环形低密度带,依部位不同此低密度带的宽度有所变化。5-15-25mm 为三度界限。增强扫描时,可更加清晰地显示 PE。缩窄性心包炎(1

3、)心脏大小正常或轻度增大,亦可中度增大。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心房异常增大。(2)由于心包增厚粘连,两侧或一侧心缘僵直,各弓分界不清,使心外形常呈三角形或近似三角形;亦可呈其他形状。 (3)心包钙化是较为特征性征象,表现为高密度影,可呈蛋壳状累及整个心缘,或包绕大部分心脏;也可累及局部呈线状、索条状及小片状。钙化多分布于右室前缘、膈面和房室沟区。 (4)心脏搏动减弱、甚至消失。 (5)多数患者可见上腔静脉和/或奇静脉扩张;左房压力增高时可有肺淤血现象。(6)可伴有胸腔积液或胸膜增厚、粘连。CT 平扫表现为心包不规则增厚,脏壁层界限不清,厚度大于 4mm,增厚的心包呈中等密度甚至低密度影,钙化部位

4、为高密度影。腔静脉扩张、左右心房增大,继发肝脾肿大、腹水和胸腔积液等征象。肺动脉栓塞X 线平片影像表现 X 线平片:区域性肺纹理纤细、稀疏,肺野透光度增加;部分肺纹理缺如。并发肺梗死者,可见肺内楔形阴影;X 线平片对肺栓塞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低。ct (1)肺动脉腔内偏心性或圆形充盈缺损,充盈缺损位于管腔中央即出现轨道征和管腔闭塞。 (2)附壁性环形充盈缺损,致管腔不同程度狭窄。 (3)间接征象包括:主肺动脉增宽、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梗塞和胸腔积液。主动脉夹层线平片表现、上纵隔或主动脉弓降部明显增宽、扩张,若上述征象为近期发现或短期内进行性加重,则诊断较为肯定。、主动脉壁钙化内移超过,表明动脉

5、壁增厚,有诊断价值但少见。、心脏大小形态大多数在正常范围,但如并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则可见左心室或全心增大。、心包或胸腔积液(左侧) ,提示夹层外穿破裂的可能。CT 主动脉真假腔,为 AD 影像学诊断的直接征象。通常真腔受压变形变小而假腔大,但也可等大或真腔大而假腔小;内膜片显示为真、假腔间的线样低密度影;内膜破口与再破口表现为内膜片连续性的中断;假腔内的附壁血栓急性期表现为高密度;慢性期表现为低密度。假腔内附壁血栓形成远比真腔多。主要分支血管受累情况:包括冠状动脉、头臂动脉和肾动脉等。主动脉夹层渗漏或破裂致主动脉周围或胸、腹腔积液;食管癌影像学表现早期表现:只侵犯粘膜或粘膜下层 1.病变区食管

6、粘膜增粗、迂曲、中断,边缘毛糙、紊乱 2.毛糙、紊乱的粘膜上出现小龛影,大小 0.20.2 厘米0.40.4 厘米3.局限性小的充盈缺损,大小 0.50.5 厘米0.52 厘米4.食管管腔局限性僵硬 5.食管功能性改变中晚期表现:1粘膜皱襞消失、中断、破坏,代之以癌瘤表面杂乱不规则影,2管腔狭窄,3腔内充盈缺损,4不规则龛影,5纵隔内软组织影,6上端癌气管后软组织影增宽,下端癌常为贲门向上发展 7 并发症(1) 穿孔形成瘘管(2) 穿入纵隔造成纵隔炎或脓肿纵隔增宽(3) 并发食管气管瘘(4) 胸内淋巴结转移肺门大、纵隔宽食管静脉曲张影像学表现一般应采用卧位,中等稠度钡。1轻度:早期发生于食管下

7、段,粘膜皱襞增宽、迂曲,钡剂通过尚顺利。2中度:为典型表现,累及中下段,病变粘膜明显增宽、迂曲,成蚯蚓状或串珠状充盈缺损,管壁边缘呈锯齿状。食管收缩欠佳,排空稍延迟。3重度:后期,食管张力降低,管腔扩张明显,蠕动减弱,钡剂排空延迟,病变逐渐向上.1胃溃疡:直接征象龛影,多见于小弯,其切线位呈乳头状、锥状,边缘光滑整齐。龛影口部常有一圈粘膜水肿所造成的透明带良性溃疡的特征。可表现为 粘膜线项圈征狭颈征粘膜纠集:粘膜皱襞如车轮状向龛影口部集中且变窄,是良性溃疡的又一特征。间接征象:功能性改变(1)痉挛性改变痉挛切迹(2)分泌增多(3)胃蠕动、排空改变瘢痕性改变:蜗牛胃,葫芦胃特殊表现:(1)穿透性

8、溃疡(2)穿孔性溃疡(3)胼胝性溃疡溃疡的愈合:龛影变浅、变小,周围水肿减轻、消失,较小溃疡愈后可不留痕迹。溃疡的恶化:(1)龛影周围出现小结节状充盈缺损,尤如指压迹(2)周围粘膜皱襞呈杵状增粗、中断(3)龛影周围不规则或边缘出现尖角征(4) 治疗过程中龛影增大十二指肠溃疡间接征象:(1)激惹征(2)幽门痉挛,开放延迟(3)胃分泌增多,胃张力、蠕动改变,伴胃炎表现 4)球部固定压痛胃 癌 影像学表现 (1)胃癌:1充盈缺损,形状不规则,多见蕈伞型癌 2胃腔狭窄,胃壁僵硬,主要浸润型癌,全胃受累时形成“革袋状胃”3龛影,多见于溃疡型,形状不规则,呈半月形,与胃轮廓之内,包括角征、环堤、指压征,统

9、称半月综合征 4粘膜破坏、消失、中断 5癌瘤区蠕动消失(2)早期胃癌:指癌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而不论其大小和有无转移。形态分三个基本类型 1隆起型(I)2表面型(II)3凹陷型(III)早期胃癌的诊断需综合 X 线、胃镜、活检诊断。结肠癌影像学表现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1)肠腔内充盈缺损(2)肠管狭窄(3)较大龛影,不规则,有尖角,龛影周围有充盈缺损(4)粘膜破坏、消失,结肠袋消失(5)患处僵硬,无蠕动。良 性 恶 性龛影形状 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整齐 不规则、扁平,有多个尖角 龛影位置 位于胃轮廓之外 位于胃轮廓之内龛影周围和口部 粘膜线、项圈征、狭颈征,粘膜皱襞向龛影集中 皱襞中断、破坏 附近胃壁 柔软、有蠕动波 僵硬、峭直,蠕动消失 胃窦癌胃窦炎粘膜皱襞 破坏消失 存在,常肥大、迂曲、粗乱 轮廓不齐、陡峭比较整齐或如波浪形 胃壁柔韧度僵硬不变 柔软可变化 蠕动 消失存在病变区与正常区的分界截然、清楚无明确分界 肿块大多有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