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胸腔、腹腔、骨髓穿刺术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9823389 上传时间:2018-05-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包、胸腔、腹腔、骨髓穿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心包、胸腔、腹腔、骨髓穿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心包、胸腔、腹腔、骨髓穿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心包、胸腔、腹腔、骨髓穿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心包、胸腔、腹腔、骨髓穿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包、胸腔、腹腔、骨髓穿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包、胸腔、腹腔、骨髓穿刺术(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包穿刺术目的:1、明确心包积液的病因。2、抽取心包积液,以解除填塞症状。3、心包腔内注入药物。适应症: 心包腔穿刺术常用于判定积液的性质与病原;有心包填塞时,穿刺抽液以减轻症状; 化脓性心包炎时,穿刺排脓、注药。用物准备:常规消毒治疗盘;无菌心包穿刺包,内有心包穿刺针(针座接胶管) ,5 毫升和 50 毫 升注射器,7 号针头,血管钳,洞巾,纱布;其它用物如 1%普鲁卡因,无菌手套,试管, 量杯等;备用心电图机,抢救药品,心脏除颤器和人工呼吸器。操作方法:1、术前作普鲁卡因皮试。向病人说明穿刺目的,消除紧张情绪,必要时给镇静剂。2、病人取半卧位,检查血压和心率,并作记录。3、穿刺部位:(1)

2、剑突下与左肋缘相交的夹角处;(2)左侧第五肋间,心浊音界内侧 12 厘米处。4、常规皮肤消毒,打开穿刺包及无菌手套,协助医师穿刺。5、术者铺巾,局麻后,持穿刺针并用血管钳夹紧胶管按选定部位及所需方向缓慢推进。 当刺入心包腔时,感到阻力突然消失,并有心脏搏动感,即固定针头,助手协助抽液。6、抽液完毕,若需注入药物,将事先准备好的药物注入后拔出穿刺针,局部盖以纱布, 用胶布固定。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适应证。因此术有一定危险性,应由有经验医师操作或指导,并应在心电 图监护下进行穿刺,较为安全。2术前须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确定液平段大小与穿刺部位,选液产段最大、距体表最 近点做为穿刺部位,或在超声显像指

3、导下进行穿刺抽液更为准确、安全。3术前应向患者作好解释,消除顾虑,并嘱其在穿刺过程中切勿咳嗽或深呼吸。术前 半小时可服安定 10mg 与可待因 0.03g。4麻醉要完善,以免因疼痛引起神经原性休克。5抽液量第一次不宜超过 100-200ml,以后再抽渐增到 300-500ml。抽液速度要慢,过 快、过多,使大量血回心可导致肺水肿。6如抽出鲜血,立即停止抽吸,并严密观察有无心包填塞出现。7取下空针前夹闭橡皮管,以防空气进入。8术中、术后均需密切观察呼吸、血压、脉搏等的变化。腰椎穿刺术【概述】腰椎穿刺术(lumbar puncture)是神经科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对神经系统疾病 的诊断和治疗有

4、重要价值、简便易行,亦比较安全;但如适应症掌握不当,轻者可加重原 有病情,重者甚至危及病员安全。 【适应症】1诊断性穿刺:有以测定脑脊液压力(必要时进行脑脊液的动力学检查) 。进行脑脊 液常规、生化、细胞学、免疫学和细菌学等检查,并可向蛛网膜下腔注入造影剂,进行空 气或碘水脊髓造影等。2治疗性穿刺:有以引流血性脑脊液、炎性分泌物或造影剂等,或向蛛网膜下腔注入 各种药物。在某些脑膜炎、脑蛛网膜炎、正压性脑积水和脑炎时,也可放取适量脑脊液以 降低颅内压和改善临床症状。 【禁忌症】病情危重者或败血症及穿刺部位的皮肤、皮下软组织或脊柱有感染时,均不宜进行, 后者因穿刺后可将感染带入中枢神经系统。此外,

5、颅内占位性病变,特别是有严重颅内压 增高或已出现脑疝迹象者,以及高颈段脊髓肿物或脊髓外伤的急性期,也属禁忌,因前者 可引起脑疝,后者可加重脊髓的受压,均可引起呼吸甚至心跳停止而死亡。 【穿刺方法及步骤】通常取弯腰侧卧位,自腰 2 至骶 1(以腰 3-4 为主)椎间隙穿刺。局部常规消毒及麻 醉后,戴橡皮手套,用 20 号穿刺针(小儿用 21-22 号)沿棘突方向缓慢刺入,进针过程中 针尖遇到骨质时,应将针退至皮下待纠正角度后再进行穿刺。成人进针约 4-6cm(小儿约 3-4cm)时,即可穿破硬脊膜而达蛛膜网下腔,抽出针芯流出脑脊液,测压和缓慢放液后 (不超过 2-3ml) ,再放入针芯拔出穿刺针

6、。穿刺点稍加压止血,敷以消毒纱布并用胶布固 定。术后平卧 4-6 小时。若初压超过 2.94kPa(300mm 水柱)时则不宜放液,仅取测压管内的 脑脊液送细胞计数及蛋白定量即可。1嘱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 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抱住患者头部,另一手挽住双下肢国窝处并用 力抱紧,使脊柱昼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2确定穿刺点,以骼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一般取第 34 腰椎 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3常规消毒皮肤后戴无菌手套与盖洞贴,用 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局部麻 醉。4术者用左手固定

7、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北部的方向缓慢刺入,成人进针 深度约为 4-6cm,儿童则为 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有落 空感。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 ,即可见脑脊液流出。5在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 0.69-1.764kPa 或 4050 滴min。若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可做 Queckenstedt 试验。即在测定初压后, 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静脉约 10s,然后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正常时压 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立即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压迫后 10-20s,迅速降至原来水平, 称

8、为梗阻试验阴性,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颈静脉后,不能使脑脊液压力升高,则为 梗阴试验阳性,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施压后压力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示 有不完全阻塞。凡颅内压增高者,禁作此试验。6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 2-5ml 送检;如需作培养时,应用无菌操作法留标本。7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 8术后患者去枕俯卧(如有困难则平卧)46h,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 【并发症的防治】1低颅压综合症:指侧卧位脑脊液压力在 0.58-0.78kPa(60-80mm 水柱)以下,较为常 见。多因穿刺针过粗,穿刺技术不熟练或术后起床过早,使脑脊液自脊膜穿刺孔不

9、断外流 所致患者于坐起后头痛明显加剧,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或眩晕、昏厥、平卧或头低位时头 痛等即可减轻或缓解。少数尚可出现意识障碍、精神症状、脑膜刺激征等,约持续一至数 日。故应使用细针穿刺,术后去枕平卧(最好俯卧)4-6 小时,并多饮开水(忌饮浓茶、 糖水)常可预防之,如已发生,除嘱病员继续平卧和多饮开水外,还可酌情静注蒸馏水 10-15ml 或静滴 5%葡萄盐水 500-1000ml,1-2 次/d,数日,常可治愈。也可再次腰穿在椎 管内或硬脊膜外注入生理盐水 20-30ml,消除硬脊膜外间隙的负压以阻止脑脊液继续漏出。2脑疝形成:在颅内压增高(特别是后颅凹和颞吉占位性病变)时,当腰穿放液过

10、多 过快时,可在穿刺当时或术后数小时内发生脑疝,故应严加注意和预防。必要时,可在订 前先快速静脉输入 20%甘露醇液 250ml 等脱水剂后,以细针穿刺,缓慢滴出数滴脑脊液化 气进行化验检查。如不幸一旦出现,应立即采取相应抢救措施,如静脉注射 20%甘露醇 200-400ml 和高渗利尿脱水剂等,必要时还可自脑室穿刺放液和自椎管内快速推注生理盐 水 40-80ml,但一般较难奏效。3原有脊髓、脊神经根症状的突然加重:多见于脊髓压迫症,生活费因腰穿放液后由 于压力的改变,导致椎管内脊髓、神经根、脑脊液和病变之间的压力平衡改变所致。可使 根性疼痛、截瘫开大小便障碍等症状加重,在高颈段脊髓压迫症则可

11、发生呼吸困难与骤停, 上述症状不严重者,可先向椎管注入生理盐水 30-50ml:疗效不佳时应急请外科考虑手术 处理。此外,并发症中,还可因穿刺不当发生颅内感染和马尾部的神经根损伤等,较少见。 【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禁忌证,凡疑有颅内压升高者必须先做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 有脑疝先兆者,禁忌穿刺。凡患者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 窝有占位性病变者均禁忌穿刺。2穿刺时患者如出现呼吸、脉搏、面色异常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相应处 理。3鞘内给药时,应先放出等量脑脊液,然后再等量转换性注入药液。 腹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abdominocentesis)是借助穿刺针直

12、接从腹前壁刺入腹膜腔的一项诊疗技术。 确切的名称应该是腹膜腔穿刺术。 一、目的: 明确腹腔积液的性质,找出病原,协助诊断。适量的抽出腹水,以减轻病人腹腔内的 压力,缓解腹胀、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减少静脉回流阻力,改善血液循环。 向腹膜腔内注入药物。注入广定量的空气(人工气扳)以增加腹压,使膈肌上升,间接压 迫两肺,减小肺活动帽废,促进肺空洞的愈合,在肺结核空洞大出血时,人工气腹可作为 一项止血措施。 二、禁忌症:1、广泛腹膜粘连者。2、有肝性脑病先兆、包虫病及巨大卵巢囊肿者。3、大量腹水伴 有严重电解质紊乱者禁忌大量放腹水。4、精神异常或不能配合者。 适应证:1.腹水原因不明,或疑有内

13、出血者。2.大量腹水引起难以忍受的呼吸困难及腹胀者。 3.需腹腔内注药或腹水浓缩再输入者。 三、方法:(一)术前指导:1、穿刺前排空小便,以免穿刺时损伤膀胱。腹穿一般无特殊不良反应。2、穿刺时根据病人情况采取适当体位,如坐位、半坐卧位、平卧位、侧卧位,根据体 位选择适宜穿刺点。3、向病人解释一次放液量过多可导致水盐代谢紊乱及诱发肝昏迷,因此要慎重。大量 放液后需束以多头腹带,以防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而引起休克。放液前后遵医嘱测体 重、量腹围,以便观察病情变化。4、在操作过程中若感头晕、恶心、心悸、呼吸困难,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 处理。(二)术前准备1、操作室消毒2、核对病人姓名,查阅

14、病历、腹部平片及相关辅助检查资料3、清洁双手(双手喷涂消毒液或洗手) 4、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向患者说明穿刺的目的和大致过程,消除病人顾虑,争取充 分合作。5、测血压、脉搏、量腹围、检查腹部体征6、术前嘱病人排尿,以防刺伤膀胱7、准备好腹腔穿刺包、无菌手套、口罩、帽子、2%利多卡因、5ml 注射器、20ml 注 射器、50ml 注射器、消毒用品、胶布、盛器、量杯、弯盘、500ml 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 所需药品、无菌试管数只(留取常规、生化、细菌、病理标本) 、多头腹带、靠背椅等。8、戴好帽子、口罩。9、引导病人进入操作室。(三)操作步骤1、 部位选择(1)脐与耻骨联合上缘间连线的中点上方 l

15、cm、偏左或右 12cm,此处无重要器官, 穿刺较安全。此处无重要脏器且容易愈合(2)左下腹部穿刺点 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 1/3 与外 1/3 交界处,此处可避免损 伤腹壁下动脉,肠管较游离不易损伤。放腹水时通常选用左侧穿刺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 动脉(3)侧卧位穿刺点 脐平面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交点处。此处穿刺多适于腹膜腔内少量 积液的诊断性穿刺。2、 体位参考根据病情和需要可取坐位、半卧位、平卧位,并尽量使病人舒服,以便能够耐受较长 的操作时间。对疑为腹腔内出血或腹水量少者行实验性穿刺,取侧卧位为宜。3、 穿刺层次(1)下腹部正中旁穿刺点层次 皮肤、浅筋膜、腹白线或腹直肌内缘(如旁开 2cm

16、,也有 可能涉及到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进入腹膜腔。 (2)左下腹部穿刺点层次 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 腹膜外脂肪、壁腹膜,进入腹膜腔。 (3)侧卧位穿刺点层次 同左下腹部穿刺点层次。4、 穿刺术A 消毒、铺巾a 用碘伏在穿刺部位自内向外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 15cm,待碘伏晾干后, 再重复消毒一次。b 解开腹穿包包扎带,戴无菌手套,打开腹穿包(助手),铺无菌孔巾,并用无菌敷料覆 盖孔巾有孔部位。c 术前检查腹腔穿刺包物品是否齐全:8 或 9 号带有乳胶管的腹腔穿刺针、小镊子、止 血钳、输液夹子、纱布、孔巾。B 局部麻醉a 术者核对麻药名称及药物浓度,助手撕开一次性使用注射器包装,术者取出无菌注 射器,助手掰开麻约安瓿,术者以 5ml 注射器抽取麻药 2ml,自皮肤至腹膜壁层以 2利 多卡因作局部麻醉。麻醉皮肤局部应有皮丘,注药前应回抽,观察无血液、腹水后,方可 推注麻醉药。C 穿刺术者左手固定穿刺部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刺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